在世界文坛中堪与莎士比亚、歌德、巴尔扎克并肩而立的作家当首推列夫托尔斯泰。他那三部鸿篇巨著无疑代表了19世纪世界现实主义文学的*高水平。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文豪之一,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受到举世瞩目的认同。《安娜·卡列尼娜》通过女主人公安娜追求爱情而失败的悲剧,和列文在农村面临危机而进行的改革与探索这两条线索,描绘了俄国从莫斯科到外省乡村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图景,先后描写了150多个人物,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在世界文坛中堪与莎士比亚、歌德、巴尔扎克并肩而立的作家当首推列夫托尔斯泰。他那三部鸿篇巨著无疑代表了19世纪世界现实主义文学的*高水平。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文豪之一,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受到举世瞩目的认同。《安娜·卡列尼娜》通过女主人公安娜追求爱情而失败的悲剧,和列文在农村面临危机而进行的改革与探索这两条线索,描绘了俄国从莫斯科到外省乡村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图景,先后描写了150多个人物,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俄国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是大多数人所崇拜的对象。他的作品描写了俄国革命时的人民的顽强抗争,因此被称为“俄国十月革命的镜子”列宁曾称赞他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
安娜·卡列宁娜是一个外表美丽、情感真诚、内心世界丰富、充满生命活力的年轻女人。她嫁给了比她大许多岁的彼得堡官僚卡列宁为妻
小王子 本书特色 ★法国传奇作家写就,被翻译成100多种语言,畅销全球72年,销量高达5亿册。是篇幅短、销量大的世界名著。★被法国人评选为“20世纪法语图书”,...
辛德勒名单-译文名著精选 本书特色 《译文金奖书系:辛德勒名单》是托马斯·基尼利创作的一部作品。好莱坞叫好又叫座的大片。小说以高度纪实的手法,刻画...
《汤姆·索亚历险记》内容简介:《汤姆·索亚历险记》(1876)是马克·吐温的一部重要小说,描写密西西比河畔小镇男孩汤姆和伙伴们
《茶花女》内容简介:《经典译林:茶花女》主要内容简介::古往今来,描绘妓女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不胜枚举,唯独《茶花女》获得了世界
《傲慢与偏见》内容简介:睿智机灵的伊丽莎白表示“哪怕我一辈子找不到男人,也休想让我嫁给你”,潇洒冷漠的达西先生却说“我是到
《神曲》是但丁的代表作。故事叙述主人公但丁本人在三十五岁那年突然迷失了正路,彷徨了一夜之后,来到一座曙光笼罩的小山脚下,
《韩非子》内容简介:韩非生年不详。根据《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记载,韩非是韩国的宗族公子,“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他
三个火枪手 作者简介 p> 大仲马 又称亚历山大·仲马,法国19世纪积极浪漫主义作家、戏剧家。其祖父是侯爵德·拉&mid...
《金枝玉叶》内容简介:金枝的母亲是第一批上山下乡的知青,因为金枝的一句话,母亲难产而死,留下同母异父的妹妹玉叶。从此之后妹
《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陆龟蒙》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部关于晚唐著名诗人、散文家陆龟蒙的传记著作。书中对传主的家世、生平、文学成
梅塘夜话 本书特色 梅塘是左拉一八七八年五月二十八日在巴黎以西约三十公里塞纳河左岸的梅塘村买的一座房子。当时,一群拥戴自然主义的作家(保尔·阿莱克西、亨利...
战争与和平-世界文学名著典藏-(上.下)-全译插图本 本书特色 《战争与和平》问世至今,因其场面浩大,人物繁多,被称为“世界上*伟大的小说”之一。 这部卷帙浩繁...
三个火枪手 目录 序上卷**章 老达尔大尼央先生的三件礼物第二章 德·特雷维尔先生的候见厅第三章 谒见第四章 阿多斯的肩膀、波尔朵斯的肩带和阿拉密斯的手绢第五章...
《杨译童书经典:豪夫童话(上)》内容简介:书稿收录了豪夫童话的代表作品《鹭鸶国王》《矮子长鼻儿》《小矮子穆克》等。书稿风格
凯瑟琳・厄恩肖与黑皮肤的希斯克利夫之间不幸的爱情故事,被看作是英文小说中最令人震撼的原创小说之一。它以荒凉的约克郡旷野为
威廉•尼科尔斯(WilliamNickels)美国西储大学企业管理硕士,俄亥俄州立大学博士,现在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商学院任副教授,教学经
《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经济背景与实践探究》内容简介:本书根据传统经济向工业经济转移的一般规律,围绕世界工业化进程的理论演变及经
《喜鹊邻居》内容简介:《喜鹊邻居》是曹立光的第三部诗集,收录了诗人发表在《诗刊》《星星》《草堂》《诗林》《诗潮》《绿风》《
人间喜剧 第二十二卷 内容简介 本卷是人间喜剧第二十二卷,《长寿药水》是本书中一个故事,是一篇荒诞离奇,带有魔怪色彩的哲理小说,作者却在《致读者》中画龙点睛地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