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研究力求做到客观深入,力求做到整体性研究与专题性具体研究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历史研究相结合,问题意识与总体梳理相结合,纵向考察和横向分析结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理论、实践和经验教训的研究上,在吸收已有中共历史和其他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图有所建树有所突破。在此思想指导下,我们设计的这套丛书包括六本著作,即《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论与执政经验》、《中国共产党与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中国共产党与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中国共产党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中国共产党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国共产党与当代中国外交》。
本书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研究丛书》系列之一的《中国共产党与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1949-2006)》分册,内中具体收录了:中国共产党与国有经济、中国共产党与私营经济、中国共产党与“三农"问题、中国共产党与城乡经济关系等内容。
导论:中国共产党与新中国经济发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的现代化和经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然而,尽管彻底的民主革命为现代化扫除了中国大陆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大障碍,却不能扫除中国的贫穷落后、人均资源短缺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等不利因素。新中国从一开始就面临着快速工业化、赶超发达国家的巨大压力。制度变迁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探索的结果。经过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及全国人民57年的艰辛探索和奋发图强,中国终于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和世界发展潮流的现代化道路,这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正如费正清和麦克法夸尔主编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序言中所说:“要考察中国社会的任何方面而不考察共产党变革它的努力的来龙去脉,则是毫无意义的。”因此,这本书的目的不仅是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发展国民经济的执政经验,还在于通过叙述中国共产党有关经济发展和制度变迁的认识和实践,来诠释中华人民共和国57年来经济发展和社会制度变迁的历史。温故知新,研究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把握今天和展望明天,这是本书的出发点,也是本书的目的。
一、中国经济发展和制度演变历程的简单回顾
新中国1949-2006年的经济发展历程,大致1978年底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为分界,划分为两个时期。……
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求稳定,三者缺一不可。有什么样的国情就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政府与市场,发展经济缺一不可。工业化是中国强盛的必由之路。城乡差别是体制问题,更是发展问题。共同富裕:任重道远.
导论:中国共产党与新中国经济发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的现代化和经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然而,尽管彻底的民主革命为现代化扫除了中国大陆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大障碍,却不能扫除中国的贫穷落后、人均资源短缺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等不利因素。新中国从一开始就面临着快速工业化、赶超发达国家的巨大压力。制度变迁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探索的结果。经过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及全国人民57年的艰辛探索和奋发图强,中国终于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和世界发展潮流的现代化道路,这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正如费正清和麦克法夸尔主编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序言中所说:“要考察中国社会的任何方面而不考察共产党变革它的努力的来龙去脉,则是毫无意义的。”因此,这本书的目的不仅是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发展国民经济的执政经验,还在于通过叙述中国共产党有关经济发展和制度变迁的认识和实践,来诠释中华人民共和国57年来经济发展和社会制度变迁的历史。温故知新,研究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把握今天和展望明天,这是本书的出发点,也是本书的目的。
一、中国经济发展和制度演变历程的简单回顾
新中国1949-2006年的经济发展历程,大致1978年底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为分界,划分为两个时期。……
导论:中国共产党与新中国经济发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的现代化和经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然而,尽管彻底的民主革命为现代化扫除了中国大陆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大障碍,却不能扫除中国的贫穷落后、人均资源短缺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等不利因素。新中国从一开始就面临着快速工业化、赶超发达国家的巨大压力。制度变迁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探索的结果。经过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及全国人民57年的艰辛探索和奋发图强,中国终于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和世界发展潮流的现代化道路,这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正如费正清和麦克法夸尔主编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序言中所说:“要考察中国社会的任何方面而不考察共产党变革它的努力的来龙去脉,则是毫无意义的。”因此,这本书的目的不仅是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发展国民经济的执政经验,还在于通过叙述中国共产党有关经济发展和制度变迁的认识和实践,来诠释中华人民共和国57年来经济发展和社会制度变迁的历史。温故知新,研究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把握今天和展望明天,这是本书的出发点,也是本书的目的。
一、中国经济发展和制度演变历程的简单回顾
新中国1949-2006年的经济发展历程,大致1978年底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为分界,划分为两个时期。……
中国农村税费制度的演变和改革-社会分层角度的研究 本书特色 工业化进程中世界农村税费制度经历了怎样的演变?中国历史上农村税费制度演变和改革的基本规律是什么?改革...
中国政治史大纲 本书特色 大纲者,提纲挈领是也。中国政治史大纲,聚焦了周公、孔子、商鞅、韩非、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孙中山等**政治精英人物对中国政治在理论或...
日本冷刃 本书特色 本书详细介绍了日本古代武士刀和近代以来的军刀,并力求理清日本刀的发展演变过程。依据形状、尺寸,日本刀可分为太刀、打刀、肋差、短刀...
国民党军队有五大主力,是它敢于发动内战的主要资本。蒋介石将这五大主力投放到他认为最关键的两个战场,在东北的是孙立人的新一
贾小叶,河北阜平人,1999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历史系,获硕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
萨尔沃・马斯泰罗内(Salvo Mastellone),意大利著名政治思想史专家,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教授,国际代议机构史委员会主席,佛罗伦萨欧洲文化中心主任,意...
1921-1949中共重大历史事件亲历记-(第一编) 内容简介 本书是多位当事人的回忆,涉及1921~1949年间中共历史上一系列重大事件.情节波谲云诡,人物错...
变化莫测的国际风云 内容简介 陈京闽是一位进取心很强的年轻人,也是一位有心之人。他把近年来在国内外学的中英文文章汇总成册,出版这本《变化莫测的国际风云》...
阎小骏,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北京大学法学学士、硕士。现任香港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学系副教授。2012年荣获全球中国研究学术期刊、英国《中国季刊》(The Chin...
卿本佳人 奈何做贼-腐败现象的文化批判 本书特色 人一旦沾上贪,就会变态,其人格就成了一团泥,可以拿捏在手指间随意变形,挤压成畸形的状态。贪官累,做了亏心事,坐...
《养猫记》内容简介:《养猫记》一书收入了季羡林写动物、植物以及雨雾自然现象等的散文,其中包含名篇《夹竹桃》《马缨花》《清塘
政治诗学:本雅明思想的当代阐释 本书特色 《政治诗学:本雅明思想的当代阐释》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既有温度又有内涵;阅读它,既是一次与思想者的贴心对话,又是一次与...
谎言 本书特色 阿尔弗雷德·哈费尔科恩是一位德国青年。二战开始了,他被卷入到战争中,成了一名士兵,但他对军队的生活并不适应,因此,终日都郁悒寡欢。终于有一天,他...
蒋经国赣南文存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蒋经国在赣南“从政”六年,发表过众多演讲与文章,内容涉及推行“新政”、惩治贪腐、查禁烟赌、兴办教育、培训青年等,演讲中有痛斥...
列宁全集 第五十八卷 内容简介 本卷收载的是列宁1913年作的《提要》。《马克思和恩格斯通信集》是恩格斯生前嘱托倍倍尔和伯恩施坦编辑的,直到恩格斯逝世18年之后...
人生三十六计 本书特色 人生的经历和目标虽然不尽相同,但在追求目标的道路上,没有人一帆风顺,而每个人做人做事的方法方式也就不同,成功的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有智慧...
近代中日关系丛书之四:影响近代中日关系的若干人物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比较全面、系统、具体生动而又力求通俗的介绍近代中日两国关系的历史著作。书中以大量详实的材料,...
新农村基础设施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八章,内容包括:农村基础设施概述、现阶段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概况、农村经济基础设施—道路交通、农村经济基础设施—水利、农村经济...
中国监察史略 本书特色 徐式圭*的《中国监察史略》介绍中国监察出现前的官吏状态,监察的由来、全盛、没落及复兴等。主要内容有未有监察以前的官吏状态,监察名称的沿革...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本书特色为帮助广大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的战略部署和工作要求,不断提高知识化、专业化水平和履职尽责的能力,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