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研究力求做到客观深入,力求做到整体性研究与专题性具体研究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历史研究相结合,问题意识与总体梳理相结合,纵向考察和横向分析结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理论、实践和经验教训的研究上,在吸收已有中共历史和其他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图有所建树有所突破。在此思想指导下,我们设计的这套丛书包括六本著作,即《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论与执政经验》、《中国共产党与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中国共产党与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中国共产党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中国共产党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国共产党与当代中国外交》。
本书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研究丛书》系列之一的《中国共产党与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1949-2006)》分册,内中具体收录了:中国共产党与国有经济、中国共产党与私营经济、中国共产党与“三农"问题、中国共产党与城乡经济关系等内容。
导论:中国共产党与新中国经济发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的现代化和经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然而,尽管彻底的民主革命为现代化扫除了中国大陆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大障碍,却不能扫除中国的贫穷落后、人均资源短缺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等不利因素。新中国从一开始就面临着快速工业化、赶超发达国家的巨大压力。制度变迁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探索的结果。经过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及全国人民57年的艰辛探索和奋发图强,中国终于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和世界发展潮流的现代化道路,这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正如费正清和麦克法夸尔主编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序言中所说:“要考察中国社会的任何方面而不考察共产党变革它的努力的来龙去脉,则是毫无意义的。”因此,这本书的目的不仅是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发展国民经济的执政经验,还在于通过叙述中国共产党有关经济发展和制度变迁的认识和实践,来诠释中华人民共和国57年来经济发展和社会制度变迁的历史。温故知新,研究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把握今天和展望明天,这是本书的出发点,也是本书的目的。
一、中国经济发展和制度演变历程的简单回顾
新中国1949-2006年的经济发展历程,大致1978年底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为分界,划分为两个时期。……
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求稳定,三者缺一不可。有什么样的国情就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政府与市场,发展经济缺一不可。工业化是中国强盛的必由之路。城乡差别是体制问题,更是发展问题。共同富裕:任重道远.
导论:中国共产党与新中国经济发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的现代化和经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然而,尽管彻底的民主革命为现代化扫除了中国大陆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大障碍,却不能扫除中国的贫穷落后、人均资源短缺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等不利因素。新中国从一开始就面临着快速工业化、赶超发达国家的巨大压力。制度变迁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探索的结果。经过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及全国人民57年的艰辛探索和奋发图强,中国终于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和世界发展潮流的现代化道路,这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正如费正清和麦克法夸尔主编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序言中所说:“要考察中国社会的任何方面而不考察共产党变革它的努力的来龙去脉,则是毫无意义的。”因此,这本书的目的不仅是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发展国民经济的执政经验,还在于通过叙述中国共产党有关经济发展和制度变迁的认识和实践,来诠释中华人民共和国57年来经济发展和社会制度变迁的历史。温故知新,研究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把握今天和展望明天,这是本书的出发点,也是本书的目的。
一、中国经济发展和制度演变历程的简单回顾
新中国1949-2006年的经济发展历程,大致1978年底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为分界,划分为两个时期。……
导论:中国共产党与新中国经济发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的现代化和经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然而,尽管彻底的民主革命为现代化扫除了中国大陆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大障碍,却不能扫除中国的贫穷落后、人均资源短缺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等不利因素。新中国从一开始就面临着快速工业化、赶超发达国家的巨大压力。制度变迁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探索的结果。经过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及全国人民57年的艰辛探索和奋发图强,中国终于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和世界发展潮流的现代化道路,这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正如费正清和麦克法夸尔主编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序言中所说:“要考察中国社会的任何方面而不考察共产党变革它的努力的来龙去脉,则是毫无意义的。”因此,这本书的目的不仅是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发展国民经济的执政经验,还在于通过叙述中国共产党有关经济发展和制度变迁的认识和实践,来诠释中华人民共和国57年来经济发展和社会制度变迁的历史。温故知新,研究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把握今天和展望明天,这是本书的出发点,也是本书的目的。
一、中国经济发展和制度演变历程的简单回顾
新中国1949-2006年的经济发展历程,大致1978年底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为分界,划分为两个时期。……
《企业文化建设(第六版)》内容简介:无论在国家层面还是企业层面,文化治理都属于顶层治理范畴。特别是在当今充满不确定性的大变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本书特色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举世关注,国际社会积极评价胡锦涛所作的十八大报告。海...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 本书特色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于2013年11月9日到11月12日在北京召开。 此次会议的主题主要...
《“女界”之兴起》内容简介:本书作为近年来第一本探讨晚清天津女子教育的专著,以此时期天津大小37所女学、1000多名女教习和女学
从政提醒-党员干部应当树立的25种意识 本书特色 党员意识是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是党保持和发展先进性与纯洁性的重要前提。《从政提醒:党员干部应当树立的25种意识...
一本书读完人类一战的历史 本书特色 **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重要的大战之一,那血雨腥风的战场,那惨无人道的杀戮,那血肉横飞的场景,让人刻骨铭心、回味无穷...
开国元帅的故事 本书特色 本系列丛书共有八卷,本书是其中一卷,书中收录的人物,都是在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和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事业中立下...
人权二十讲 本书特色 “人权”现在是一个闪亮的字眼,无数的人用它来主张各种各样的权利,从言论自由到经济平等,从同性恋结婚到环境保护;部分国家用它来评价、督促和批...
本书用纪实手法,以历史朝代为线索,同时选配大量历史图片和实物照片,重点记术北京自成为辽代的陪都后各朝各代警卫皇城的御林军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本书特色 孙武、刘基编著的《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国民阅读经典》以生动灵活的方式再现了《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在古今中外的具体应用,是成大事...
亚里士多德与《政治学》 本书特色 亚里士多德是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政治学》阐述了城邦政体的理论,对当时的各种政治体制进行了评价。...
大国政治的回归-俄罗斯的外交政策 内容简介 本书检视了冷战结束后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发展。作者追溯到叶利钦时代,当时的俄罗斯领导人放弃了自由的、亲西方的定位,致力于...
旅俄华侨史 本书特色 《旅俄华侨史》以旅俄华侨历史变迁为脉络,记录了从“割地成侨”的一万余名原住居民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旅俄华工,从20世纪中期的留苏人员到...
明代职官年表-全4册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4354页,重达6.1公斤,黄山书社出版★ 明史研究专家张德信先生历经20年编撰★ 装帧精美、版式考究、内容完备...
石油即政治-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和美国权力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读客出品,文汇出版社2017年1版1印★ 本书主角、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董事长雷克斯·蒂勒森辞...
中国谁在不高兴 本书特色 网络反愤青斗士周筱赟,80后思想家叶楚华,打捞愤青教材创始人廖保平。揭示“不高兴”真相,反对狂言误国。丁学良、许纪霖、陆谷孙、陈志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 内容简介 为了加强广大党员群众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本书。本书深入浅出、重点突...
代表的概念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政治学专业学者,学生和研究者,政府工作人员《代表的概念》是关于“代表”概念*为全面的一本书,刊行四十余年仍盛誉不减,作者凭借此...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和阐述了世界各国海军潜艇装备及其技术发展全貌。全书共分为16章,包括世界各国海军潜艇发展基本历程综述,美
《小学生思维导图作文课》内容简介:对大部分家长来说,辅导孩子学习,尤其是写作,是最痛苦的一件事。辅导数学、英语还能找到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