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人」与「人捧戏」
电视剧《四世同堂》在全国优秀电视剧第四届《大众电视》“金
鹰奖”评比中获得优秀连续剧奖,在该剧中饰韵梅的李维康获*佳
女主角奖,饰“大赤包”的李婉芬获*佳女配角奖。消息传来,我们
不由得再次为老舍作品的成功,为演老舍戏的演员们的成功感到由
衷的高兴。
在老舍学术讨论会闭幕式上,《四世同堂》电视剧组的主要演
员以及曾在老舍戏剧中执导或担任角色的著名导、表演艺术家来和
我们联欢,李婉芬和李维康都来了。
那天,李维康穿了一件时下流行的白羊毛蝙蝠衫,外罩象牙色
中长呢子大衣,挽着高髻,雍容洒脱,简直让人难以置信,她就是《四
世同堂》里那位长孙媳妇,温婉柔顺的贤妻良母“小顺儿他妈”。她
给大家清唱了《四郎探母》,后来又加唱了一段《凤还巢》。对她来
说,唱京戏总算比拍电视剧容易一些。拍《四世同堂》那阵,导演原
先让她演小文媳妇,一个唱戏的艺人。后来要她改演韵梅,不知下
了多少功夫,她才克服了举手投足之间不自觉流露出来的京剧表演
程式的影响,终于奉献出韵梅这个成功的屏幕形象,短短几个月间,
就超越了京剧圈子,成了全国电视观众喜爱的角色。这恐怕是李维
康始料不及的。
联欢会上,李婉芬和扮演冠晓荷的周国治合作,重演了小品《送
礼》,把人们带回到春节晚会轻松、幽默的气氛之中。如今,不仅在
北京,就是在全国,她的知名度都是挺高的。可是有多少人知道,30
多年前,她刚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时,在老舍的名剧《龙须沟》里演
的是仅有一句台词的大嫂。是老舍笔下的“大赤包”这个角色使这
位老演员的艺术生命在五十多岁时大放光彩。
戏剧界有所谓“戏捧人”与“人捧戏”的说法。老舍的作品为表
演艺术家的创造力提供了广阔的驰骋天地,“捧”了他们。反过来,
艺术家们又挖掘出深藏在老舍作品中的艺术魅力,不仅为他的作品
锦上添花,更重要的是使这些作品深入到千家万户,并且走向世界。
在这个意义上,话剧《茶馆》出国演出,就是“人捧戏”的一个例子。
1980年9月,中国话剧**次走出国门,赴欧洲演出,剧目就是
《茶馆》。据周巍峙同志回忆,有些同志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送《茶
馆》出国的。要知道,话剧的老家就在欧洲啊!由于两伊战争的干
扰,本来从北京飞往法兰克福只需18小时的航程,竟然花了整整80
小时,连首场演出都耽误了一天。尽管如此,《茶馆》仍然征服了西
德、瑞士和法国观众的心,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当然,老
舍这个剧本写的出色,据说西德观众还看出《茶馆》那种史诗式的
叙事方式同布莱希特的剧作有许多相似之处呢。但如果没有导演
的再创造和演员们的精湛演技,很难想象这个戏能震动欧洲。希德
曼海姆民族剧院院长阿诺尔德·佩特森在《茶馆》赴欧洲之前来北
京看了演出。他说:“我不懂中文,但语言并未成为隔阂。舞台上表
现出的各种人物的命运也十分清楚,这主要也是通过演员们十分传神
和动作娴熟的演技表达的…”有些外国评论文章说,整个《茶馆》剧
组没有配角,全是主角。这些赞誉,证实了老舍1946年去美国讲学期
间写给吴祖光先生的信中所说的话——“我们的话剧决不弱于世界
上任何人。
其实,无论“戏捧人”还是“人捧戏”,强调的都是剧本与演员的
关系,正是这种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演出的效果。(这有点系
统论的味儿。)我们研究戏剧时,难道可以只钻研剧本,不去研究活
的戏剧吗?同样,研究其他题材的文艺作品,也应该研究活的作品,
包括创作、传播、接受等方面。美国的中国学专家林培瑞就曾经向
广州某文学杂志了解作为一个群体的投稿人的年龄、性别和职业。
研究粤剧的瑞典学者罗斯在广州看《天之骄女》时特别注意观众的
反应。说到底,文学研究是一种开放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似乎
也该研究一下为什么《茶馆》里大傻杨的戏在国内从来没有掌声,
而在西德却博得观众热烈的喝彩这一类问题。
美国当代诗人加里·斯奈德(Gary snyder)评论中国古代读书
人时说,他们手里拿着儒家和道家两顶帽子,仕途顺利,就戴上儒
家帽子,遇到坎坷,不得意时,就戴上道家帽子。
——“阿甘热”
搞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有四种基本态度:一曰混饭,二日求名,
三曰猎奇,四日投入。混饭和求名是功利主义。猎奇虽然从兴趣出发,
但走了偏门。只有投入才称得上是对自己的事业执着和热爱。
——难得投入
区□,作为新中国培养的
第一位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区
□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诗与
诗论,兴趣兼及中国现代文学、
中外文化研究、翻译理论与实
践。区□教授任第十、十一届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委员、
民进广东省副主委、中国外国
文学学会英语文学研究分会副
会长、广东省外国文学学会会
长、中山大学英美语言文学研
究中心主任兼英诗研究所所长。
本书为作者自上个世纪80
年代至今在报刊专栏所发表文
章及部分博客文章的选集,内
容涉及异域的所见所闻,所恩
所悟;西方的礼仪习俗
乐府 本书特色 乐府是中国文学中的瑰宝,它以奔放的想像、新鲜的活力表现出心灵的真实感动,并影响后来的文学创作,导向中国文学国度中灿烂的风景诗词。它的影响源远流长...
诗经典译丛:希克梅特诗选(精装版) 内容简介 这是上海文艺社今年重点推出的“诗经典 译丛”中的一本。希克梅特(Nazim Hikmet ,1902—1963),...
人间况味 本书特色 本书是梁实秋一部怀人纪事散文集,是梁实秋晚年zui为重要的作品。书中有对过往岁月zui重要zui难忘经历的回忆,有对故友亲朋的深切缅怀和思念...
名诗名译插图本:恶之花--波德莱尔诗歌精粹 内容简介 简介 《恶之花》是波德莱尔的代表作,也体现了他的创新精神。正如诗集初版时广告的说明和评论:《恶之花》“在于...
百人小品:酒之趣 内容简介 酒,春饮宜庭,夏饮宜郊,秋饮宜舟,冬饮宜室,夜饮宜月,而愁饮宜醉,豪饮宜众。酒,源于水又浓于水,能上国宴又能进入寻常百姓家;战时少了...
慕容雪村随笔集 本书特色 《慕容雪村随笔集》:昔日红颜,落雪满山,光阴里浮生如烟。是谁在夜里,为你撑起青纸伞,让终生悲欢都绽放在瞬间。慕容雪村随笔集 节选 《慕...
《全球化之旅》内容简介:赫尔曼·西蒙,出生于1947年,著名的管理大师、成功的企业家和定价专家,他从孩提时代就对不同的定价产生
唐宋八大家散文大典 本书特色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三苏”、王安石、曾巩。作为主持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
《吉卜力的伙伴们》内容简介:《千与千寻》《龙猫》《风之谷》《哈尔的移动城堡》《幽灵公主》《魔女宅急便》《悬崖上的金鱼姬》…
中国戏剧史-余秋雨学术六卷 本书特色 本书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研究中国戏剧史。突破了传统的史料考订、剧目汇集等方式,而是把中国戏剧史和中国人的精神动态史连在一起...
《雪国》内容简介:一片白茫茫的雪原上,列车驰往雪国。年轻男子岛村凝视着车窗,水汽中忽然映出一只流淌在黄昏山野灯火中的眼睛。
《中国气候智能型农业研究》内容简介:本书介绍了气候智能型农业理念提出的国际环境,研究了发展气候智能型农业的理论依据和国际经
2007中国年度诗歌 本书特色 漓江年选,品质悦读,恒久珍藏。荣荣《男左女右》、邵燕祥《拉萨蚂蚁》、北野《宁夏》、江一郎《一对恋人走在乡村公路上》、绿原《假如你...
卢苔齐娅 内容简介 海涅在《卢苔齐娅》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时,自然对无产阶级充满同情,也必然会涉及到这两大敌对阶级之间存在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以及这阶级斗争将要导致...
许渊冲散文随笔选集——山阴道上 内容简介 钱钟书先生曾评价说:许著《翻译的艺术》和许译《唐诗》“二书如羽翼之相辅,星月之交辉,足徵非知者不能行,非行者不能知”。...
宿命-孤独张艺谋 本书特色 书中令人震撼地披露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首度揭秘张艺谋与巩俐分手真实原因、张伟平蓄意算计野心圈套、全家福曝光事件始末,对张艺谋家族“农...
奉你的名 本书特色 《奉你的名》:华姿博爱三部曲,《德兰修女传》《赐我甘露》《奉你的名》信仰者的歌咏。没有信仰可能会有自由吗这太阳的光从哪里来每一片阳光里都有深...
冷暖人生之上学记 本书特色 “冷”是寒冷、饥饿和黑暗“暖”是底层人物顽强的生命力与他们心中那一抹希望关注边缘社群、弱势群体、具争议的人士十六个关于读书的故事十六...
赤脚医生往事 本书特色 四十多年前,在极度缺医少药的条件下,在陕北黄土高原简陋的窑洞里,孙立哲这些北京知青赤脚医生把一条条生命从死神手里夺回来,完成了一个个&...
《酒店经典案例与分析》内容简介:本书收集了大量酒店前厅、客房、餐饮等服务与管理中的经典实例及酒店运营管理中有关服务与管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