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都市平民电影》一书系作者在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正和增补而成的一部新著。作为她的博士导师,她提出要求让我为本书作一篇序文,自然是无法拒绝的。
记得初见卫华是在博士研究生的面试考场,那时的她年仅24岁,一脸的稚气却充溢着强烈的求知渴望,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在攻读博士的三年里,卫华刻苦钻研,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在搞好学业的同时还在校内作兼职教师,赚取生活费用,面对艰辛的生活她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文心雕龙》中有这样一句话:“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正是经过这样积学、酌理、研阅的过程,卫华将学问、理论、经历三者结合起来,酝酿完成了本书。
都市平民电影实际上是中国电影民族化道路的一个组成部分。百年中国电影民族化的追求,大致可以划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从宏观层面来看,中国电影总是与中华民族的社会现实息息相关,虽然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言说主题,但其中总有若干时代的“共名”决定着中国电影从内容到形式的内在一致性。在20世纪上半叶,这些“共名”主要体现为启蒙、抗日、救亡等主题,1949年以后,则主要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联系在一起。比如《上海之战》、《保卫我们的土地》、《八百壮士》、《狂流》、《大路》、《南征北战》、《红旗谱》、《英雄儿女》、《开国大典》、《开天辟地》、《大决战》、《横空出世》等影片。这些影片大多以写实主义为创作基调,讲求“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的艺术技巧,通过倾向鲜明的视听语言和通俗平易的叙事风格,展示浓郁强烈的政治意识和昂扬乐观的精神气质,从而表现为一种“错采镂金、雕绩满眼的宏大叙事。
《中国都市平民电影》以都市平民群体为切人点,以家庭、情感等平民化叙事为研究对象,以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意蕴与风情神韵为研究目的,从日常生活角度梳理百年中国电影的发展历史,指出“平民化意味着影片创作在内容、题材、主题的选择上贴近平民的现实生活、贴近观众对电影平实易懂的要求”,并进而总结出“平淡自然的影像风格”、“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意境化的追求”等平民化特征是中国电影民族化的一个重要特点。
第三节中国都市平民电影发展轨迹
中国都市平民电影脱胎于都市平民文学,它基本上延续了都市平民文学写实性的特点,继承了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文化传统,开拓了中国电影的新视域,形成了平民化的叙事手法和平民化的表达方式,建构起了自己独特的影像表意体系。从总体上来看,中国都市平民电影大致经历了这样几个发展阶段:
一、萌芽期
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都市平民电影萌芽生长的年代,1922年明星公司拍摄的《劳工之爱情》(导演张石川,编剧郑正秋)可以算作是中国都市平民电影的开山之作。这部影片只有3本,属于故事短片,讲述了改行卖水果的郑木匠与邻居祝医生女儿的爱情故事,妙趣横生,有一种稚拙之美。其创作理念遵循“处处惟兴趣是尚,以冀博人一粲”的主旨国,该片注重对底层小人物的描写,讲求娱乐效果,开创了中国电影对都市平民生活再现的影像历史。但该片中的场景却并未显现典型的都市特征,影片中空间的运用极为有限,仅有三处固定的场景,即木匠的水果摊、医生的小诊所和木匠的住所(一家娱乐场所的一楼)。
继《劳工之爱情》之后,一大批以都市平民为主角的电影涌现出来,如:《上海一妇人》、《盲孤女》等等。《上海一妇人》,讲述的是上海附近的一个小村庄,少女爱宝被未婚夫的养母林氏带人上海,受到误导而成为交际花,并嫁给豪绅李叔香,因李纳妾而愤然离开,后她又出钱为与自己有着同样遭遇的女郎赎身,并把她送往女子职业学校,担负她的一切费用。爱宝认为,自己既已堕人孽海,难以拔脱,则不愿再见到别人重蹈覆辙。《盲孤女》讲述的是翠英在父亲去世后被后母虐待,在走投无路之际欲投河自尽,被流浪儿毛小奎救起。毛小奎原为浙江富绅赵衡甫之子,在幼年被拐走。经过一番曲折,父子得以相认,有情人终成眷属。
陈飞宝,著名台湾电影史学专家。1940年5月生于厦门。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研究员。1980年以来在厦门大学台湾硼:究所(后改为研究院)专职研究台湾电影、电视、新闻传播。曾主持中国艺术科学“九五"规划课题“当代台湾电影电视剧研究”、参与国家“七五”社科重点课题“台湾新闻事业史研究”。出版的个人著作有《台湾电影史话》、《台湾电影导演艺术》、《当代台湾传媒》,合著有《台湾新闻事业史》、《台湾电视发展史》、《中国电影名片鉴赏辞典》等多种。
名家小史——中国书史(图文版) 本书特色 查猛济、陈彬苏著的《中国书史(图文版)》是关于历代版刻特征、诸家藏书情况的详细介绍。书中描述了文字的创造、纸张的出现、...
激情的疏离: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导论 本书特色 针对传统电影积累的一成不变的规范所发生的一次进攻,就是让摄影机的观看获得自由,使之进入自身在时间和空间中的物质性,同...
《黄金草原:古代欧亚草原文化探微》共分八章,分别从民族、考古发掘、生活形态、丧葬习俗、艺术品鉴赏、相关文化交流与影响等诸多
尼采论艺术 本书特色 以往的艺术教育大多以一种艺术史的方式理解文化,而问题在于我们是否能以一种文化史的方法去理解艺术,即我们应该打开或重建艺术背后的那部尘封已久...
本书为中国电影百年华诞而作,旨在借用庆典契机梳理本土电影的历史脉络。本书以百年为时间框架,力求于发展的过程中寻找民族影像
《企鹅、凤梨与穿山甲》内容简介:想知道人们第一次见到长颈鹿、鳄鱼、企鹅的情景,第一品尝凤梨、芒果、荔枝的感受,第一次与澳洲
《卢勤谈如何爱孩子》内容简介:这是一本写给天下父母的书。世上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快乐的人生,于是把自己所有的爱倾注
中华女儿 本书特色 刘凤禄主编的《中华女儿》介绍了,被日本鬼子烧死丈夫的胡秀芝,为给受难人民和丈夫报仇,参加了抗日联军,并锻炼成一名坚强的无产阶级战士。在一次完...
宋拓王右军书 本书特色 中华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慧眼识珠,出版了《宋拓王右军书》。此帖因有清乾隆初年缪日藻签题「宋拓王右军书」而得名,系《淳化阁帖》宋揭泉刻祖本...
《决策的艺术》内容简介:上大学该学什么专业? 该换份工作,还是自己创业? 该现在结婚,还是再等等? 该要小孩了吗,什么时候要?
香港制造-一梦十年 本书特色 内有由徐克亲笔题写的书名制作的藏书票哦。现在,当你坐在影院里戴着3d眼镜看大片的时候,你或许不知道,在十年前的今天,还有一种叫做录...
美在动画 目录 序前言**章 动画概述一、什么是动画?二、动画的特点三、动画对社会的影响第二章 世界动画的主要艺术风格一、豪放流畅、轻松幽默的欧美动画二、内容深...
《手机简史》内容简介:如果问大家每天都离不开的东西是什么?99%的人一定会说:手机! 无手机,毋宁死! 移动互联网时代全面来袭,
历代碑帖经典 (册页版):秦 李斯峄山碑 本书特色 此套碑帖经典是针对书法爱好者和研究者而编的,全书内容包括三部分:一是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简述和套书概况介绍;二是...
《建筑评论:现代建筑与历史嬗变》荣获1985年建筑批评家奖,该奖为当时建筑批评出版物最佳奖项。自20世纪50年以来,艾伦·科洪的批
唐摹.万岁通天帖 本书特色 《万岁通天帖》又称《王羲之一门书翰》。武周万岁通天二年(697),武则天向王羲之后人王方庆征集其先祖墨宝,王方庆将家藏王...
契丹寻踪-我的拓碑之路 本书特色 契丹民族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建立过辽王朝,在世界历史舞台上亦曾扮演过重要角色。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出土之初无人能识,解读这种死文字号...
八大锤 本书特色 王可正改编,满振江绘画的《八大锤》描写的是南宋年间,金国四狼主兀术进犯中原,因连连失利,便调来义子陆文龙助战。陆文龙武艺高强,宋营数员...
国家画廊 2006.12 壹 本书特色 《国家画廊(2006年12月)(第1期)》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国家画廊 2006.12 壹 内容简介 中国国家画院由原...
国画考级教材 内容简介 中国画从内容上可分为花鸟、山水、人物三大科目,从技法上可分工笔和写意两大类。工笔画造型严谨,渲染细致,富有装饰韵味;写意画笔墨趣味较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