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都市平民电影》一书系作者在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正和增补而成的一部新著。作为她的博士导师,她提出要求让我为本书作一篇序文,自然是无法拒绝的。
记得初见卫华是在博士研究生的面试考场,那时的她年仅24岁,一脸的稚气却充溢着强烈的求知渴望,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在攻读博士的三年里,卫华刻苦钻研,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在搞好学业的同时还在校内作兼职教师,赚取生活费用,面对艰辛的生活她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文心雕龙》中有这样一句话:“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正是经过这样积学、酌理、研阅的过程,卫华将学问、理论、经历三者结合起来,酝酿完成了本书。
都市平民电影实际上是中国电影民族化道路的一个组成部分。百年中国电影民族化的追求,大致可以划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从宏观层面来看,中国电影总是与中华民族的社会现实息息相关,虽然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言说主题,但其中总有若干时代的“共名”决定着中国电影从内容到形式的内在一致性。在20世纪上半叶,这些“共名”主要体现为启蒙、抗日、救亡等主题,1949年以后,则主要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联系在一起。比如《上海之战》、《保卫我们的土地》、《八百壮士》、《狂流》、《大路》、《南征北战》、《红旗谱》、《英雄儿女》、《开国大典》、《开天辟地》、《大决战》、《横空出世》等影片。这些影片大多以写实主义为创作基调,讲求“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的艺术技巧,通过倾向鲜明的视听语言和通俗平易的叙事风格,展示浓郁强烈的政治意识和昂扬乐观的精神气质,从而表现为一种“错采镂金、雕绩满眼的宏大叙事。
《中国都市平民电影》以都市平民群体为切人点,以家庭、情感等平民化叙事为研究对象,以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意蕴与风情神韵为研究目的,从日常生活角度梳理百年中国电影的发展历史,指出“平民化意味着影片创作在内容、题材、主题的选择上贴近平民的现实生活、贴近观众对电影平实易懂的要求”,并进而总结出“平淡自然的影像风格”、“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意境化的追求”等平民化特征是中国电影民族化的一个重要特点。
第三节中国都市平民电影发展轨迹
中国都市平民电影脱胎于都市平民文学,它基本上延续了都市平民文学写实性的特点,继承了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文化传统,开拓了中国电影的新视域,形成了平民化的叙事手法和平民化的表达方式,建构起了自己独特的影像表意体系。从总体上来看,中国都市平民电影大致经历了这样几个发展阶段:
一、萌芽期
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都市平民电影萌芽生长的年代,1922年明星公司拍摄的《劳工之爱情》(导演张石川,编剧郑正秋)可以算作是中国都市平民电影的开山之作。这部影片只有3本,属于故事短片,讲述了改行卖水果的郑木匠与邻居祝医生女儿的爱情故事,妙趣横生,有一种稚拙之美。其创作理念遵循“处处惟兴趣是尚,以冀博人一粲”的主旨国,该片注重对底层小人物的描写,讲求娱乐效果,开创了中国电影对都市平民生活再现的影像历史。但该片中的场景却并未显现典型的都市特征,影片中空间的运用极为有限,仅有三处固定的场景,即木匠的水果摊、医生的小诊所和木匠的住所(一家娱乐场所的一楼)。
继《劳工之爱情》之后,一大批以都市平民为主角的电影涌现出来,如:《上海一妇人》、《盲孤女》等等。《上海一妇人》,讲述的是上海附近的一个小村庄,少女爱宝被未婚夫的养母林氏带人上海,受到误导而成为交际花,并嫁给豪绅李叔香,因李纳妾而愤然离开,后她又出钱为与自己有着同样遭遇的女郎赎身,并把她送往女子职业学校,担负她的一切费用。爱宝认为,自己既已堕人孽海,难以拔脱,则不愿再见到别人重蹈覆辙。《盲孤女》讲述的是翠英在父亲去世后被后母虐待,在走投无路之际欲投河自尽,被流浪儿毛小奎救起。毛小奎原为浙江富绅赵衡甫之子,在幼年被拐走。经过一番曲折,父子得以相认,有情人终成眷属。
陈飞宝,著名台湾电影史学专家。1940年5月生于厦门。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研究员。1980年以来在厦门大学台湾硼:究所(后改为研究院)专职研究台湾电影、电视、新闻传播。曾主持中国艺术科学“九五"规划课题“当代台湾电影电视剧研究”、参与国家“七五”社科重点课题“台湾新闻事业史研究”。出版的个人著作有《台湾电影史话》、《台湾电影导演艺术》、《当代台湾传媒》,合著有《台湾新闻事业史》、《台湾电视发展史》、《中国电影名片鉴赏辞典》等多种。
中国话剧艺术舞台演出史纲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研究“中国戏剧史”的专著,书中具体包括了:上海时事京戏与时装新戏、中国早期话剧正式登场、上海通鉴学校及春阳社、现代...
王小波,学者、作家。1952年5月13日生于北京,1968年去云南插队,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商业管理。1984年至1988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学习,获...
(精)中国古匾 本书特色 ★16开布面精装,铜版纸全彩,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详细注释每一块匾额,为读者快捷检索提供方便★匾额是古建筑的必然组成部分,相当于古建筑...
中国传统地毯 本书特色 瓷是中华文明的徽章,是中国奉献给世界的宝贵物质与文化遗产。《中国传统瓷器》作者在走访了河南汝窑遗址、上林湖越窑遗址、江西景德镇周边瓷区和...
戈达尔访谈录 本书特色 三十多年前让-吕克·戈达尔对吉恩·杨布拉德宣告:“我在试图改变世界。”从首部惊世之作《筋疲力尽》到寓意深长的《轻蔑》,直到引起多方争议的...
启功临《淳化阁》帖 本书特色 《启功临淳化阁帖(竖排繁体)》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启功临《淳化阁》帖 内容简介 坚净居是启功先生的齐名...
云平楷书古诗百首 内容简介 云平楷书古诗百首 目录 大风歌(汉·刘邦)观沧海(三国·曹操)绝句(唐·杜甫)送灵澈上人(唐·刘长卿)春夜喜雨(唐·杜甫)秋夜寄丘员...
《中国史前聚落群聚形态研究》以史前聚落演变和社会关系变化展开了深入的考古学研究,系统地提出了“聚落”、“聚落群”、“聚落
西苑诗(墨林珍赏) 内容简介 《西苑诗》(十首)为文徵明 56岁在京城任翰林院待诏时所作,为七律,描述宫城西以太液池为中心的御苑(即今中南海和北海)景色。包括太...
Dustin Boswell 毕业于加州理工大学,资深软件工程师,在Google就职多年,负责Web爬虫和程序设计相关的工作。他专注于前端、后端,服务器架构、机...
《蝙蝠侠:黑暗骑士三部曲(终极典藏)》是由美国DC漫画出版公司、美国华纳兄弟影业联合策划制作、指文图书翻译引进的终极电影解
法国美术史话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七章、12万字,105幅彩图介绍了19世纪以前,法国美术的发展历程,用史话的形式对法国美术史上的画家、流派和艺术乒风格作了较详尽的...
朗朗书房.电影场.华夏英才基金学术文库:全球化与中国电影的转型 本书特色 电影在中国已经走过了一百年的历程,作为大众文化消费的产物和现代工业产品,电影对于中国文...
我爱.我家 本书特色 《我爱我家》是中国情景喜剧的开山之作,同时也是难以超越的巅峰之作。该剧1994年首播,2014年是该剧播出20周年。本书作者郑猛是一...
创造奇迹-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幕后创作解析 本书特色 1986年,天才动画师约翰·拉赛特,梦想家史蒂夫?乔布斯和技术大师艾德?卡特莫尔联手创立了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在...
多维视野中的艺术对话-中青年学者访谈录 内容简介 本书收集的访谈录有《艺术起源学研究与当代人类学美学的学科建设——郑元者教授访谈录》、《走向田野的艺术研究——方...
室名章释义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五部分,内容包括:室名斋号的概念、种类、语源、意义和内容,涉及唐宋以来古今文人八九百人,室名几及千数,附以室名章印样约33...
中国戏曲声腔源流史 本书特色 如何解释戏曲史上的众多悬疑之处?怎样廓清声腔发展过程中的许多历史迷雾?廖奔编著的《中国戏曲声腔源流史》运用了大量文献资料和文物资料...
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九 本书特色 由符昂扬编主编的《中国古代书画图目(9)(精)》收录从天津艺术博物馆遴选的部分古代书画精品,以原作照相制成单色版。所收作品以收藏单...
龙门二十品-中国历代法书名碑原版放大折页之三十五-(上) 本书特色 《中国历代法书名碑原版放大折页系列》从中国历代书法经典作品中精选常用碑帖,原版放大,印制精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