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材料丰富扎实,显示著者在这一领域辛勤耕耘,开拓园地的业绩。如他对于数量众多的宋代诗话,较早就进行了全面的整理考订,其数十万字的《宋诗话辑佚》一九三九年即由哈佛燕京学社印行出版。本书中关于宋代诗话、诗论的翔实叙述与细致分析,即建立在这种扎实的资料工作上面。郭先生对文学批评史中的不少重要对象,都下过深入的考订诠释功夫,如社甫、元好问的论诗绝句、严羽的《沧浪诗话》等,建国后均有笺注问世,但其工作则大抵开始于二三十年代。对于每一个批评家,他不满足于引用一些习见的材料,而是认真检阅其全部著作,搜找出有关篇章,这种披沙拣金的工作,不但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还需要不怕艰难枯燥的毅力来支持。对于每一个批评家,他在通读大量材料,获得了较全面深入的认识以后才下笔,一个批评家的重要观点是什么,哪些文字表现了重要观点,他都经过慎重考虑,然后进行论述,因而显示出在运用、分析材料方面具有很深厚的功力。在这方面,郭先生可说是继承、发扬了清代学者黄宗羲、全祖望认真编撰《明儒学案》、《宋元学案》的精神。
本书在史的叙述与论断方面,也很有识见和特色。本书自序指出,著者对于古人的文学理论,注意客观地“说明他的主张和所以致此的缘故”。努力探求事物真相及其形成原因,是历史研究工作者所应具有的基本原则和科学态度,郭著在这方面是一个良好榜样。著者在论述一些批评现象时,往往在纵向上注意前后的继承发展关系,在横向上注意同时代文论的相互影响关系,在涉及背景时又注意说明文论与文学创作、哲学思想的关系,凡此等等,使读者获得鲜明的历史线索和图景,而不仅是按时代先后排列的代表性文论的辑录。著者认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一是自周、秦至南北朝,为文学观念的演进期,此期文学观念由含混趋向明晰(即人们逐步注意把文学作品与应用文、学术文区别开来),重视文学的新变。二是隋、唐、北、宋时期,文学观念由明晰趋向含混(即不重视文学作品与应用文、学术文的区别),重视文学的复古,但在复古中仍有变化发展。三是南宋到清代,此期特点是在前此两期的批评基础上加以发挥、补充、调和融合,新见较少,但谈的较有系统,名之日文学批评的完成期(参见本书自序)。这是对中国古代长时期文学批评的宏观概括,显示出著者在理论探索上的勇气。这一概括固然不能说完全恰当,但著者以古代的文论(包括赋论)、诗论为概括对象,也自有其合理性。于前两个时期,著者对一些重要的文学批评问题,特别是一些重要的概念术语,如文、文学、文章、文笔、音律、神、气、道等,注意细致的辨析,以显示文学观念的演进与反复;于第三时期,由于这些概念术语所显示的文学观念已无大变化,而批评家及其著作则数量众多,因而把论述重点放在批评家及其流派方面(参见本书下册**篇总论)。这种做法,也有其独到之处。
我只想从文学批评史以印证文学史,以解决文学史上许多问题。因为这——文学批评,是与文学之演变*有密切的关系的。
**篇总论
**章中国文学批评演变概述
有人说,中国的文学批评并无特殊可以论述之处,一些文论诗话以及词话、曲话之著,大都是些零星不成系统的材料,不是记述闻见近于史料,便是讲论作法偏于修辞;否则讲得虚无缥缈,玄之又玄,令人不可捉摸。不错!中国的文学批评确有这些现象。但是,若由历史的观点以言,则中国文学批评之演变蜕化,也自有其可以注意的地方。何以故?盖文学批评所由形成之主要的关系,不外两方面:一是文学的关系,即是对于文学之自觉,二是思想的关系,即是所以佐其批评的根据。由前者言,文学批评常与文学发生相互联带的关系。易言之,即文学批评的转变,恒随文学上的演变为转移;而有时文学上的演化,又每因文学批评之影响而改变。因此,中国文学批评史的讲述,其效用*少足以解决中国文学史上问题的一部分。由后者言,文学批评又常与学术思想发生相互联带的关系;因此中国的文学批评,即在陈陈相因的老生常谈中也足以看出其社会思想的背景。这固然不同欧西的文学批评一样,一时代有一时代所标榜的主义,而于各时代中似均可有明划的区分;然亦不能谓中国文学批评全没有其思想上的根据。历史上的几个重要一些的文学批评家,即在其零星片段的文章中间也何尝不可找出其中心的思想,看出其一贯的主张呢?这是中国文学批评史所以值得而且需要讲述的地方。
既讲整个的中国文学批评史,总得划分几个时期。关于这个,只能就文学批评本身的演进,以为分期的标准。至于各个派别的不同的主张,只能在分期中间各别述之,而不能有明显的时代的区分。大抵由于中国的文学批评而言,详言之,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一是文学观念演进期,一是文学观念复古期,一是文学批评完成期。自周、秦以迄南北朝,为文学观念演进期。自隋、唐以迄北宋,为文学观念复古期。南宋、金、元以后直至现代,庶几成为文学批评之完成期。简言之,则文学观念之演进与复古二时期,恰恰成为文学批评分途发展的现象。前一时期的批评风气偏于文,而后一时期则偏于质。前一时期重在形式,而后一时期则重在内容。所以这正是文学批评之分途发展期。至于以后,进为文学批评之完成期,则一方面完成一种极端偏向的理论,一方面又能善于调剂融合种种不同的理论而汇于一以集其大成。由质言,较以前为精确、为完备;由量言,亦较以前为丰富、为普遍。
……
郭绍虞,1893年生于苏州,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古典文学家、语言学家、书法家。“五四”运动前郭绍虞先生就发表了我国第一部的《中国体育史》及《战国策详注》等专著。“五四”运动期间加入新潮社,并任《晨报》特约撰稿员,发表过《劳动问题起源》、《马克思年表》等进步诗文译作。1921年和茅盾、郑振铎、叶圣陶等共同创立了文学研究会,为我国新文化运动做出积极贡献。
郭绍虞先生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先后在福州协和大学、开封中州大学、武昌中山大学、北京燕京大学、上海同济大学、复旦大学等校任教。学海扬帆,七十春秋,为祖国和人民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
在大学执教过程中,郭绍虞先生主要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汉语语法修辞等学科的理论研究,撰写了《中国文学批评史》、《沧浪诗话校释》、《宋诗话考》、《语文通论》、《语文通论续编》、《汉语语法修辞新探》等二十多部著作,主编了《中国历代文论
选》、《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清诗话续编》等著作,特别是在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方面卓有成就,为建立系统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崇高声誉。
郭绍虞先生在书法艺术和书法理论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和成就。
1984年6月,郭绍虞先生逝世,享年九十一岁。
										《领先之道(修订版)》内容简介:自《领先之道》2004年出版之后10年过去了,人们逐渐对企业保持领先的问题有了更多的敏感性。因为
										南社研究 本书特色 我们将本着精益求精的原则编好这套丛书,把真正的学术精品奉献给广大读者,同时,也希望得到学术界的理解和支持。南社研究 内容简介 本丛书不强调策...
										前苏格拉底哲学研究 内容简介 古代希腊哲学史料丰富,卷帙浩瀚,故古希腊哲学史常为多卷本,其**卷则为“前苏格拉底”。本书循例以苏格拉底划分前后。苏格拉底后当为柏...
										汉语形象中的现代文人自我-汪曾祺后期小说语言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尝试将小说语言研究和社会学分析结合在一起,以汪曾祺后期小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小说的汉语形象——现...
										彩图世界民用飞机集粹(第二版 全新修订)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关于当今世界各地在运营中的所有重要的民用飞机的编写精心、叙述详细的参考指南。 附有设计规格说明表、航...
										中国的经典经典的中国 本书特色 李敬一、萧功秦、刘梦溪、阿来、王余光、何祚欢、马瑞芳、钱文忠联袂奉献《中国的经典 经典的中国》,大家说给大家听。『央视百家讲坛』...
										中华学术与中国文学研究丛书-魏晋玄学与中国文学(上、下) 本书特色 《魏晋玄学与中国文学(上下册)》以魏晋二百年玄学兴盛为基点,着眼魏晋至明清一千多年文...
										中国诗学举要 目录 前言一诗与诗的分类二汉诗的韵律十三辙与汉语拼音韵母新韵常用字古韵常用字入声字表三汉诗的对仗汉语常用字词分类汉语常用雅词别称学对歌诀笠翁对韵四...
										颈椎外科学(第4版) 内容简介 本书为国际颈椎研究学会*新版专业标准读物,由8个国家165位国际著名颈椎外科专家历时2年精心编写而成。在系统阐述已获公认的基础理...
										水浒十讲 本书特色 本书从十个角度解析《水浒传》,认为《水浒传》既非“讲史”,究其根本亦非“写实”,而是藉由江湖叙事演绎儒家政治伦理之弊;在纲纪崩坏的背景中,赋...
										老照片:第二十四辑 内容简介 《老照片》是各种各样人物的命运,有小人物的也有大人物的。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中国先是革命相替,战乱不已;旋又运动频仍,内斗不止。屈...
										璀璨星座—竹林七贤 本书特色 《竹林七贤》:在文学的星空下,三曹、建安七子、竹林七贤、初唐四杰……依然静静地燃烧着火把一样的光芒。仰望是我们的视线,阅读是交流的...
										以文行事--艾布拉姆斯精选集 内容简介 简介本书收集的十七篇文章跨越三十年,艾布拉姆斯凭借其深厚的古典理论修养、前沿的理论视野和精密的逻辑体系,与当代文学批评思...
										英文原版19-The Story of Dr.Dolittle(怪医杜利德) 内容简介 Dr Dolittle is a country doctor who ...
										小说面面观 本书特色 《小说面面观》是几个讲座(克拉克讲座)的汇编,一九二七年春由剑桥三一学院主办。讲座用的语气是随性的,确确实实如话家常的,汇编成书后想来也该...
										女性形象与女权话语:20世纪初叶中国西方文学女性形象译介研究 本书特色 作者的学术研究和这部学术专著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进行并完成的。本书的基础是作者的博士学位...
										辽西及周边地区辽金时期考古发现和遗址发掘资料汇编 本书特色 《辽西及周边地区辽金时期考古发现和遗址发掘资料汇编》由长江出版社出版。辽西及周边地区辽金时期考古发现...
										实用药源病学(精) 本书特色 本书重点介绍了药源性疾病的概念、诊断与治疗预防、遗传因素与药物异常反应的关系,药物过敏反应及药物过敏性休克的预防与抢救,各种药源性...
										风雅京华--古都北京的文学艺术 本书特色 《风雅京华:古都北京的文学艺术》是由中华书局出版的。风雅京华--古都北京的文学艺术 目录 文学篇**章 早期北京地区的...
										二十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家社科规划“九五”重点项目“二十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的*终成果。面对二十世纪末纷繁复杂、难以把握的的文学思潮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