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包括“那罗延室稽古文字”和“东周铜贝文制考”两部分内容。
★16开布面精装,青岛出版社出版
★王献唐是国内著名的考古学家、图书馆学家和版本目录学家,精于文字、音韵、金石、目录、版本,又通典籍,兼长诗文、书画和印章
★ 图书扉页有叶圣陶、唐兰等题签
★ 《那罗延室稽古文字》,为齐鲁书社版的重新整理版
★《东周铜贝文制考》,为王献唐先生手书草稿
王献唐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集校雠、鉴赏等于一身的考订型的古印章收藏家。他从事古玺印的收藏考释工作,把古代印章作为研究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字、文化的材料,与中国古代典籍相印证,从而解决学术界一些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弥补了史料之不足。《那罗延室稽古文字》的主要内容是考释古印玺文字,但其学术价值绝不限于此,透过一字一印的考释,我们看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全书旁征博引,资料翔实,推理严密,言之成理,足见作者的深厚功力。是书的出版,对历史学、文化史、文字学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王献唐先生善于从历史文化的广阔背景下去考察印章文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制度,有一个时代的文化基本特征,有一个时代的文学艺术风貌和民风民俗。而印章上的印文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集中反映了当时当地文化的共性和个性。再从印章自身来看,其质地、印制、纽制、印文又有其内在发展变化的规律,从先秦的粗疏到秦汉的精妙,再到魏晋南北朝的衰落……各有其本身的原因,而这些又无一不与时代的形势相关联。王献唐先生从文化的大背景下去释读印章、考证印文,是很有学术眼光的,这也正是他在印章学研究上取得超越前人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他又不局限于此,而是以印证史,以印补史,开创了学术研究的新领域。献唐先生的《那罗延室稽古文字》是一部考证古代印章印文的论文集,是一部关于古代印章学的专著,它在印章研究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它还是一部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语言文字学的学术著作,历史学家、文字学家、考古学家、博物学家、地理学家尽可以从各自的角度、从各自的需要出发,从书中发现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材料。
王献唐先生还善于将字形、字音`字义结合起来考释。清代段玉裁曾说:『小学有形,有音,有义,三者互相求,举一可得其二。有古形,有今形,有古音,有今音,有古义,有今义,六者互相求,举一可得其五……圣人之制字,有义而后有音,有音而后有形。学者之考字,因形以得其音,因音以得其义。治经莫重于得义,得义莫切于得音。』如果缺乏音韵飞训诂等方面的基本素养,在考释印玺文字时,将形近的印文进行比较,结论往往不可靠。献唐先生继承了清代乾嘉学派的优良治学传统并且发扬光大,将汉字的形、音、义打通起来进行研究。尤其是他常常能跳出文字形体,直接从字音和字义上找到内在联系,这就不只是传统文字学研究的范围,而是进入了现代语言学的大范畴,这让文字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步人了一个新的境界。
王献唐先生从汉字不同地域和不同学术领域进行研究,指出了一些权威书籍的缺点和错误。献唐先生地处山东,平日所经手过眼的印章多在山东地区出土或流传,其印文自然当属东土文字。《那罗延室稽古文字》在考释文字时注意了山东地区印文和西部地区文字的联系和区别,在征引其他古文字材料时,也十分注意出土的地域,使一些一历史上遗留的疑点涣然冰释。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部系统的文字学著作,奠定了传统文字学的理论基础,但由于时代和作者认识上的局限,其缺点和错误也在所难免。过去许多学者过于迷信《说文解字》,不敢越雷池半步。献唐先生的《那罗延室稽古文字》一书将汉代文字分成小学家文字、书家文字和喙刻家文字。三家文字各有不同的特点和疆域,如果完全按小学家著作《说文解字》去规范汉代书法文字和印刻文字,常常会格格不入;同样,以印文、书法去印证《说文解字》也会常常出错。献唐先生将汉代文字分为这三个不同领域,论述它们不同的特点,并用以解决具体的考释印文工作,确实是很有见地的。献唐先生在考释印文时,也与其他文字学家一样引用《说文解字》,但他却能不受《说文解字》的束缚,在更广阔的领域中进行研究,但凡契文、金文、玺文、权量、兵器文、陶文均广泛征引,还常常对《玉篇》、《广韵》等书勾稽查考,澄清了过去文字研究中一些模糊认识,纠正了《说文解字》中一些错误。
一九八五年,齐鲁书社曾出版过《那罗延室稽古文字》,限于当时的条件,对先生原稿作了初步整理,以简化字竖排出版。我们这次整理出版,对该书重新标点,对简化字、异体字也重新作了处理,使之更为规范,更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由于行文风格与今不同,献唐先生检校群籍,引用的很多古籍资料转引自类书或笔记,有的还是凭借记忆,难免跟原书有出入。尤其是很多资料属孤本,在战乱中失传,现已无从查考。这次整理时,对书中绝大部分引文,我们仔细核对了原书。凡与原书一致的,我们都加了引号;凡属意引或转引的引文,我们进行标点时未加引号。至于文中那些改动后可能引起误解或反映献唐先生用字习惯的繁体字、异体字、古俗文字,则不作改动,一仍其旧。
《东周铜贝文制考》是一篇有关祭祀的长篇论文,做学问的风格与《那罗延室稽古文字》相同。文章不拘于一字一器的考证,把祭祀的名物用字当作一个整体来认识,由个体到整体,不仅考释了文字,而且对我们了解商周时期的典章名物制度有重要作用。此稿系王献唐先生手书草稿。翻阅原稿,但见增删圈点,朱墨灿然,天头书边,字迹密麻,已不知改易几稿矣。为了保持原貌,我们影印书稿手迹,以见先生用功之勤、学问之精。
王献唐(1896-1960),是国内著名的考古学家、图书馆学家和版本目录学家,精于文字、音韵、金石、目录、版本,又通典籍,兼长诗文、书画和印章。著述有《炎黄氏族文化考》《中国古代货币通考》《山东古国考》《山左先哲遗书》等50余部,逾千万字。生平经见之书,无可计数,每有所得辄留题跋,其部分为书跋,经山东省博物馆整理,命名为《双行精舍书跋辑存》,1983年由齐鲁书社出版,计收书跋258种。
这是一部最精短、更生动的中国通史。“文字鬼才”马伯庸上起战国秦汉,下至晚清民国,以寥寥数笔,勾勒出中国历史的线索;打破以
【函套装】故宫文物大典(共4卷) 内容简介 故宫博物院以明清两朝的皇家宫阙为院址,其建筑羣落巍峨壮丽、金碧辉煌,庋藏的文物珍品浩如烟海。《故宫文物大典(套装1-...
(精)德国史稿:1555—1618 本书特色 1兰克名著国内首次翻译出版!2从德文花体直译,完美呈现原著风貌。3 译文精美,保持作品原汁原味,提供**手的德国史...
清前期史话 内容简介 清朝的建立和在全国统治的巩固(1636-1722)、满族的兴起、悠久历史的回顾——肃慎与女真、明朝对女真人的压迫、龙虎将军怀愤恨——女真各...
史记读本 内容简介 《史记》是我国**部通史,记载了黄帝以来的传说,殷周的史迹,春秋战国的动荡,秦的兴亡,汉的建立和巩固。通过学习《史记》来认识黄帝以来至汉武帝...
提起王沪宁的名字,中国学术界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王沪宁是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代政治学研究生,他在政治学界是一位有影响的人
揭密百年来操控亚太格局的幕后之手《纽约时报》百万级畅销书作者力作...................※编辑推荐※21世纪太平洋西岸的局势波诡
《时常有风吹过我心头》内容简介:本书由孙犁后期创作的散文作品组成,由文化学者、孙犁研究者卫建民编选。编者长期研究孙犁,对孙
十七史商榷 目录 卷一史记一卷二史记二卷三史记三卷四史记四卷五史记五卷六史记六卷七漢書一卷八汉书二卷九汉书三卷十汉书四卷十一汉书五卷十二汉书六卷十三汉书七卷十四...
两晋南北朝篇-女人的私房历史书 本书特色 尹剑翔的《女人的私房历史书(两晋南北朝篇)》是首部从女性视角诠释的历史通俗读本。本书从先秦到民国,以历史上的传奇女性为...
《革命与历史》内容简介:本书以1920—1930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为中心,在现代中国思想发展的脉络下,对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
《前端技术架构与工程》内容简介:明确业务、架构与工程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研究前端技术架构和工程化的基本前提:业务为核心出发点,
《没有烦恼的世界》内容简介:《金刚经》是大乘佛学中具有代表性的经典,自古以来便享有“经中之王、诸佛之母”的盛誉。《金刚经》
中国国民党与越南独立运动 本书特色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从党际交往层面,叙述中国国民党与越南独立运动的历史经纬;下篇侧重从外交层面,将中越关系置于二战后...
先秦古国志 本书特色 本书系统讲述了先秦时代二百余个古国的历史,分为华东、中南、华南、西南、西北、华北、东北七编,展现了先秦“万邦时代”的古国风貌。这二百余个古...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重庆的舆论话语权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从舆论话语权的视角,运用传播学、舆论学、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党报本体的叙事...
家国万里-中国历史的海外观察 本书特色 邓嗣禹是中国科举制度与朝贡制度理论研究的创始人,早年师从国际汉学泰斗费正清,1942年获得博士学位,后来成为费正清得力的...
《鲸背月色》内容简介:阿克曼跟随生物学家去大自然中欣赏与研究蝙蝠、鳄、鲸、企鹅这四种动物,在幽深的山洞里观察2000万只倒挂着
近代上海:都市社会与生活 内容简介 近代上海塑造了一个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近代城市形象,本书以丰富的文献资料和珍贵的历史图片,向读者讲述了清末民初老上海的都市风貌和...
Overthelastthirtyyears,twosocialdevelopmentshaveoccurredthathaveledtoaneedfor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