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雅各布·布克哈特于1865—1885年间在巴塞尔大学教授历史课程时的讲稿,*初的德文本由埃米尔·迪尔整理,以《历史段章》为题出版。中文翻译依据的是自由出版社于1999年出版的、哈里·琼的英译本《论历史与历史学家》。为标明此书的讲稿性质,中译本决定采用与德文本相近的书名——《历史讲稿》。
第1章 古代
1.古代史及其范围
对历史的总的导论在此略去了;对古代史的专门导论也可以简而言之。说到我们的主题范围,遵循的是这么一条:只有文明民族而非原始民族,可纳入较高意义上的历史。即便是关于后者,也保留着充足的资料(希罗多德)。因为古词[希罗多德意指的历史]本身兼指民族学和历史学。然而仅当文明民族与之发生冲突,就像居鲁士与马萨吉特人或大流士与斯基台人那样,原始民族才引入注目。民族学因而将被限制在其基本方面。至于文明民族,那些其文化没有汇入欧洲文明的,也不在我们考察之列,例如日本和中国。印度也一样,它只在很古的时候牵涉到我们——先是因为雅利安种族类型与讲任德语的民族同源,再就是因为它与亚述人、波斯人、马其顿人等民族都有接触。我们的主题是那种显然关乎当今、关乎未来的过去。我们的指导思想是文明的进程,是不同民族之间以及各个民族自身之中诸文化层次的演替。我们自己的时代和文化与之一脉相承的那些历史事实的确应该特别加以强调。
这些历史事实之多超出人们想象。这个连续体蔚为壮观。环地中海和远至波斯湾的各民族实在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存在,是*优秀的活跃人群。在罗马帝国中,这一存在果然达成了一种统一。只在这里,精神的各个前提才得以实现;只在这里,发展才占优势,没有绝对的衰落,而只有变迁。
在与曰耳曼民族新的融合之后,在又一个1500年或2000年之后,这一活跃的人群重新脱颖而出,它消化了美洲,而今即将彻底打开亚洲。还有多久,一切消极的存在都将被它征服和浸透?非高加索人种抵抗、屈服、灭亡。埃及人、巴比伦人、腓尼基人,那时已为这一征服世界的力量奠定了基础。不但通过跳跃和对立面的激发,也通过缓隕的发展,我们在精神上与他们联系在一起。能够从属于这一活跃的人群,实乃幸甚。
2.研究古代史在精神上不可或缺
古代世界的历史,即所有那些其生命汇入我们生命的民族的历史,在世间一切流行的学问领域中,就像一个贯穿始终的主旋律。
我们不能这么想,觉得经过四个世纪的人文主义,古代世界的一切都被学到手了,所有的经验和材料都被利用了,觉得在那里即将一无所获,因此人们该满足于了解更近的时代,或许是对中世纪作一番怜悯或不情愿的研究,把时间省下来用在更为有用的事情上。
只要我们没有变回野蛮人,我们就绝不应该离弃古代。野蛮人和现代美国的文明人毫无历史意识。
在我们那充满困惑和惊奇的生存中,我们不由自主地紧紧抓住这种关于人的知识,这种我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和为历史所揭示的,关于人类的经验知识。对自然的思索无法满足我们,无法给予我们充分的慰藉和指导。
所以我们决不能把任何过去的东西束之高阁,我们不能留下空白;在所有给我们留下记载的世纪中,向我们言说的其实是那个整体。
世界的三大时代或许像斯芬克斯之谜里一天的三个时段?它们更像一场行动和受苦的人通过无数化身的持续轮回。一种诚挚的探究会想要辨明所有这些变化并摈弃任何对特定时代的偏袒(有所偏好没什么错,那是品味问题),对人类总体上不完善的感受越深切,这种探究就越想尽快去辨明。一旦了解到,从未有过,将来也决不会有在某种想象意义上的幸福的黄金时代,人们就会免于糊涂地高沽某些过去,兔子盲目地失望当前或痴迷地期待未来,但人们会在对以往时代的思索中认识到无上高贵的事业之一,那就是被视为一个整体的人类,其生活和受难的经历。
然而古代对我们有极为特殊的重要性;我们的国家概念起沥于此;这里也是我们的宗教,以及我们文明中*持久部分的诞生之处。它的形象作品和文字作品有很多垂范后世,无法企及。论亲近还是对立,我们都从古代获益无穷。
不过还是让我们把古代看作仅仅是人之戏剧的**幕,我们眼前的这场悲剧充满了道不尽的艰辛、罪疚和哀痛。即便我们的祖辈是另一些民族,他们仍如孩童般酣睡在古代伟大的文明民族旁边,但我们仍觉得自己是后者的真正子孙,因为他们的灵魂传递给了我们,他们的功业、他们的使命、他们的命运,在我们身上存续。
3.文明与野蛮的界线
我们的历史叙述既不能始于各种*早的国家形态,也不能始于野蛮向文明的转变。在这里,概念同样过于含糊。
在什么时候,由于何种发现,何种物质条件的积累,文明得以发端?凭借太阳历?字母表?织布机?金属冶炼?或别的什么?“野蛮”止于何处?鉴于这个词在德语中的含糊性,既在知识,又在道德的意义上使用,这个问题殊难作答。有人认为希腊人野蛮,因为他们蓄奴并消灭政敌。有人认为罗马人野蛮,就因为他们在竞技场和角斗场牺牲人命。由于另外一些原因,由于宗教迫害和铲除异端,中世纪也是野蛮的。说到底,用不用这个词成了个人喜好。我觉得,把鸟儿关在笼子里,也是野蛮的。
首先我们应该排除那些可能出于祭祀或政治原因,从人类幼年开始就已经以僵化形式存在于高度发达文明中的元素,诸如活人献祭。接下来或许应该问一下,难道这些远古民族就不会在我们的文明中也发现某些野蛮的东西,即与他们的伦理相抵触的东西?
现在我们达致真正有区别性的特征,它从根本上分开了野蛮和文化;只是因为文献不足征,它不能成为我们的指针,不能帮助我们确定开端。它是这么一个问题:像野人那样仅仅活在当下的状态止于何处?既在过去又在当下的生活,即有区别有比较的生活,始于何处?全无历史,唯有当下的状态止于何时?
一个民族的宝贵财富是其*早的英雄史诗。在日常生活之外,至少还存在着一个理想的过去,正如塔西佗在其《日耳曼尼亚志》中所述:“歌谣是日耳曼人传达历史的唯一方式,在他们自古相传的歌谣中,赞颂着一位出生于大地的神祇隫士妥和他的儿子曼努斯,他们被奉为全族的始祖。”这正是一个前程远大的民族之所为。
当然,在像斯基台人所拥有的那么美丽的部落传说旁边,十足的野蛮仍然存在且肆无忌惮,一直在埋没正直与高贵。它这么做的方式多种多样:过分的残暴(那些曾经杀死敌人者的年年聚饮;撒乌洛玛泰伊的处女们);受役于符物,从小灌输的宗教恐惧,以及对彼岸的狭隘观点(在国王墓地旁杀死众多侍臣马匹,做成一个完整的equitatio[出殡马队]);居无定所,到处漂泊(在大草原,直到人们迁离此地)。野蛮透顶的则是国王卧病之际殃及占卜者的做法(国王患病是因为某人在国王的灶旁发过伪誓),*后是对自然异象的诚惶诚恐。
长年的、晚近的,或许与先进文明相关的邪恶,也可能随着有关民族的衰落而*终退化为纯粹的野蛮。
无论如何,就我们所能知道的一切,有历史头脑的埃及因其记载和比较,早早地跻身前列。即便绝对水平上文化还很低,但埃及因其热衷文字记载而理应占据首席。
4.为什么今天“受过教育的人”不再能够理解古代
我们的大学里,历史学家和语文学家喜欢把古代史课程相互推诿。它到处都被看成又穷又老的亲戚,撒手不管未免丢脸。但对于广大公众,古代完全过时了,公众所支持的“文化”甚至限它。古代的各种过失提供了借口。真正的原因却在于我们对现代通讯和交通,对我们时代(19世纪)的众多发明满怀自负;此外还因为,我们缺乏将技术和物质成就与知识和道德成就区别看待的能力;*后是因为关于举止优雅、博爱慈善之类的流行观点。
但造成当前一般“受过教育”的人普遍对古代世界兴味索然的原因则是,今天的个人完全是自我中心,他只想作为个人活着,只要求共同体尽一切可能确保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为此他缴税时唏嘘不已,在特定意义上他也喜欢让自己搭上共同体,即当一名“官员”。
而在古代东方部落化生活着的各民族给我们的印象是,族群内的每个个人都只是一个样本,国王是*高的样本。
即使是在个人得到发展的地方,特别是自希腊人以来,我们长期打交道的基本上仍是各种样本,例如英雄、立法者。他们的确被描述为伟大的个人,这得到感受和传统的证实;但同时他们也都十足地更是样本,都是特性与共性的凝合。还有,在古代完全的个人首先是[城邦的一部分],其程度是处在现有个人与国家关系模式之中的我们所想不到的。但凡谁脱离[城邦]或城邦丧失,总是一种悲剧。
*后,今天“受过教育”的人无论何时都铁了心要去为他们的生存讨价还价,不管跟谁。这是对生命和财产的顶礼膜拜。出现了大规模的隐退,而不单单是统治者!除了*糟糕的情况外。有无数可以讨价还价之处和让步妥协一一这一切都伴随着事关尊重和所谓荣誉的高度敏感。
至于古人则相反,要么拥有一切,要么一无所有,不惧灾祸。国家、城市以及国王的倾覆被视为光荣。这与我们迥异。
5.埃及的历史意义
当今国家与文化中发生的新的变化发展伴随着一种轻佻,千万别让我们的观点波这种轻佻损害,我们要高瞻远瞩。如此则埃及将以其无与伦比的伟大映入眼帘。
在一个成长的文明(除了它位于尼罗河畔之外人们别无所知)度过了数千年岁月之后;在或许即便是这样一些进步也付出了无法估量的牺牲之后;在神衹、英雄以及亡灵统治了无数朝代之后;埃及在美尼斯治下迈出了前所未有的一大步,统一的埃及建立起来。这里从此出现了一个踌躇满志的国家,出现了一个民族,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宗教;当埃及人建造并书写之际,世界其他地方只有原始的生活或文明的雏形。此外,承蒙对我们事关重大的天意,那里出现了要树立丰碑、要记载和流传的强烈冲动。这一切势必逐渐以各种方式影响到除沙漠部落之外的其他民族。埃及的优先地位无需争论。
……
《诗画共读:花间词选(仕女画插图版)》内容简介:本书精选花间词与仕女画,所选词与配图内容可对应。《花间词》是一部女性优美的
国宝传奇-张伯驹 本书特色 张伯驹是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于一身的文化奇人。一生醉心于古代文物,致力于收藏字画名迹,从30岁开始收藏中国...
郭沫若诗选(女神 星空) 本书特色 本书为“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之郭沫若诗选,主要涵盖了郭沫若个人生平介绍、作品文本解读、主要人物形象分析、相关知识链接、文学常...
《罗马的复辟》内容简介:帝国陨落之后,还能重生吗?476年,西罗马末代皇帝被废,数百年的帝国传统宣告终结。然而,帝国的文化、制
经学通论 本书特色 《经学通论》是清代经学大师皮锡瑞的代表作。皮氏娴于汉、宋家法,故举凡古、今宗派,以至清代诸家,皆能考其流别,辨其得失;由是条析众说,断以己意...
《上海史研究译丛》精选当今海外一流学者有关近现代上海史研究的经典之作,可读性和学术性兼具,并由国内专家翻译。海外学者以独
本書的作者蜜絲是一位白俄公主,一九四O─一九四四年間,由於德國普遍缺乏語言人才,蜜絲很快地在德國廣播電台覓得一職,之後轉
历史转折中的毛泽东 张闻天 周恩来 本书特色 《历史转折中的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恢复和重现了这一重要历史时期的本来面貌,充分揭示毛、张、周在合作中各自的伟人风范...
解力夫(1928—)男,汉族,河北定州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期间和解放战争期间,曾任《黎明报》、《冀中导报》、《河
如何在一学期的课程中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过程讲述完毕,本书作为教育部立项的重点教材,作了一个很好的范例。本书的突出特点是:
战国策-古典名著白文本 内容简介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是**部)又称《国策》。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
《数字上的中国》内容简介:今天,数字科技正在深刻改变世界,颠覆并重塑着经济社会运行的传统模式。在本轮数字化发展进程中,中国
爱上青花瓷 内容简介 青花瓷,色泽淡雅,华而不艳,明快悦目,穿越了唐、宋、元、明、清的历史风尘,时至今日,青花瓷没有褪色,反而越发光彩照人,那一件件价值连城的青...
《习茶18课》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本以教会读者认识茶叶,了解茶叶,并在生活中正确的对待茶叶,全书共分为18课,18课又被划分为大观
中国当代民间史料集刊:1952-1955年:16:陈修良工作笔记 本书特色 本书稿由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主持整理,是陈修良同志在1952年...
古今伪书考补证 本书特色 清代学者姚际恒著《古今伪书考》一书,开创清代辨伪之风气。1、《古今伪书考》是清代学者姚际恒辨伪之作,此书开清代辨伪之风气。2、姚际恒著...
《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是一本有关地方行政制度概论性质的专著,系统地阐述了两千多年来中国历史上地方行政制度(包括行政区划与
《1066:诺曼征服前后的英格兰》内容简介:1066年无疑是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年份,因为在中世纪历史上,没有哪一场战争如黑斯廷斯战
华盛顿的起床号(修订版) 本书特色 美国命悬一线:挺过去,是霸主崛起,否则就是分崩离析。——这就是1942年普利策奖获奖作品《华盛顿的起床号》讲述的故事。186...
唐宋史料笔记丛刊大唐传载(外三种)/唐宋史料笔记丛刊 本书特色 本书包括四种唐代笔记:即《大唐传载》、《幽闲鼓吹》、《松窗杂录》、《尚书故实》。 1.《大唐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