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人类审美心理生成论和人类原始文化形态论两部分,其内容包括:人种进化对人类审美心理的奠基、自然环境对人类审美心理的滋养、图腾崇拜对人类审美心理的培育等。
《美学人类学》以原始人类审美心理的生成为“中轴”串起人类审美心理的生成及其文化表现形态两个部分来编制美学人类学的学科体系。这“两位一体”的学科体系包含美学人类学研究对象的两项基本内容。这种学科体系的创建是在追求弹性动力结构的完整性。从这种整体性出发,“上编”把人种进化和自然环境影响所引发的人类审美心理的发生作为原始人类审美心理生成的逻辑起点。
序言
吾营构多年的《美学人类学》,试图初步建构起一个比较系统科学的学科理论体系。这个体系是在理论思辩与实证分析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有着自己独特的逻辑起点,并且高度重视原始人类审美心理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对原始文化形态作审美心理学的深层次探讨,希望创建起一门体系科学、内容系统和理论整合的人类学的分支学科:美学人类学。
美学人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多边缘交叉学科能否成立存在,首先取决于它是否具有现代科学形态的理论体系。
学界目前有“审美人类学”、“艺术人类学”、“文艺人类学”之说,但不见有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拙著《美学人类学》,希望建构起一个富有整体感和逻辑动力感的自然结构体系。全书以原始人类审美心理的生成为“中轴”串起人类审美心理的生成及其文化表现形态两个部分来编制美学人类学的学科体系。这“两位一体”的学科体系包含美学人类学研究对象的两项基本内容。这种学科体系的创建是在追求弹性动力结构的完整性。从这种整体性出发,“上编”把人种进化和自然环境影响所引发的人类审美心理的发生作为原始人类审美心理生成的逻辑起点。
(二)宗教神像对人类审美心理的模塑
宗教器物中的神像,在信徒们的眼中都是至善至美的。特别是不同宗教在各自的偶像中透露出来的审美观念,会直接作用于信徒的审美心理,使其审美心理得到不断的模塑,从而引起审美心理结构的不断变化、生成。如云南大理白族本主教中的本主,不管是大理城北北乡都主段宗榜,还是大理城南南乡都主李宓,不管是斩蟒英雄段赤诚本主,还是大理国国王段思平本主,都是当地信徒们心中崇拜的偶像。这些偶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长期作用于白族民众的精神活动时,必然会使他们的审美心理结构发生变化。
那个为了拯救人类而主动赴难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是基督教徒崇拜的偶像,是宗教文化*普遍采用的题材。十字架上的耶稣形象是头部低垂,一腿伸直,一腿微屈,表现出死亡的痛苦和牺牲的自愿。这一形象既使信徒们通过对痛苦的真切感受产生悲剧感,又能对耶稣的伟大崇高产生深深的自责和无限的敬仰。在自我强烈的情感精神压抑中,不知不觉地产生崇拜的心理和为救世主动赴难的渴望。这正是虚幻的宗教宣传追求的*佳效果。它对人类审美心理产生的影响大大超越了它宗教宣传的范围。
佛教是一个崇拜偶像的宗教。寺院里对人们影响*直接*强烈的不是藏经楼里的《华严经》、《四十二章经》,而是大雄宝殿的如来佛和天王殿里的四大金刚。重修金身常常是信徒们许愿的*高层次。佛的形象包含着佛教的审美观念,透露着佛教对信徒们的审美心理进行间接熏陶的内涵。四川乐山大佛那温和、慈祥、庄重、丰满的造型特征,那造型匀称、身材丰约、肩宽背厚、充满生机、体态稳重和静观默想的姿态,表现出一派和谐安详,放射出静穆的光芒。
……
张佐邦,男,云南盐津县人。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1978年毕业留校任教,1995年云南大学中文系文艺学研究生课程班结业。现为云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著作有:《美学人类学》、《文艺心理学》、《作家心理美学》、《鲁迅文艺心理阐释》等16部。现主要从事文艺心理学和美学人类学研究。
个中滋味 人类学家的田野饮食故事 本书特色 饮食人类学,是对饮食进行研究的人类学分支学科。本书是学术文化普及类图书,主要通过人类学家在田野调查过程中对所遇见的别...
金性尧全集·第八卷 本书特色 《金性尧全集(第8卷):宋诗三百首(精)》属于出版博物馆专集。金性尧全集·第八卷 目录 前言王禹偁感流亡乌啄疮驴诗村行春居杂兴(选...
书目答问补正 内容简介 《书目答问》是张之洞于同治十三年(1874)任四川学政时,因“诸生好学者来问应读何书,书以何本为善”,而“告语生童而设,非是著述”。此书...
大卫·I.科泽(David I. Kertzer),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布朗大学社会科学小保罗·杜比(Paul Dupee, Jr.)校级教授、人类学系教授...
星星点点中外名家系列讲座集萃-(4) 本书特色 在信息爆炸的当今时代,还有什么能比有效地择取信息更为重要 而在有效地择取信息方面,又有什么能比直接聆听富有创新成...
当代中国社会流动 本书特色 以丰富的数据和文献资料,全面系统描述了1949年以来中国经历的五次社会流动,展现了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的总体格局。当代中国社会流动 内容...
经学文献的衍生和通俗化-(全二册) 本书特色 近古时代经学文献在流传和刊行过程中,为满足民间广大受众的多元需求,不断地衍生出新的不同类型、不同级次的文献,并表现...
认同-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跨国民族视阈下的巴尔虎蒙古人身份选择 本书特色 本书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政治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从跨国民族问题在我国民族问题中的定位开...
《现代性的后果》内容简介:在这本重要的理论著作中,作者从一种全新的、富有启发性的角度阐释了与现代性相联系的制度变革。他认为
扶箕迷信的研究 内容简介 扶箕是一种曾在古代广为流行的迷信活动,至今仍给人带来几分玄奥神秘的感觉。《扶箕迷信的研究》通过从中国古代文献(多为笔记小说)中收集来的...
情爱论 本书特色 爱情是人类精神的一种*深沉的冲动,其本身总是一种善,是在传宗接代的本能基础上产生于男女之间,使人能获得特别强烈的肉体和精神享受的相互倾慕和交往...
种族主义源流 内容简介 塔吉耶夫在种族主义研究问题上*主要的创见是他关于“从生物学上定义”的血统种族主义和回避了血统问题而强调历史差异的文化种族主义的两分法。在...
多元统计分析(第三版) 本书特色 何晓群编著的《多元统计分析(第3版)》是21世纪统计学系列教材之一。教材共分14章。主要内容包括多元正态分布、均值向量和协方差...
未阑 本书特色 沈晓昭、韩淑芳主编的《未阑/政协委员文库》是全国政协委员文库项目图书之一种,欧阳中石委员*。本书主要从文化漫谭、哲学慢谭、汉字慢谭、教育慢谭、艺...
新闻评论不神秘 本书特色 汪言海编著的《新闻评论不神秘》由两部分组成:**部分是讲座篇,作者浓缩成10个专题;第二部分是评析篇,即对自己撰写的评论进行评析,主要...
满族社会历史调查 内容简介 简介“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央民委机构撤销,此项工作被迫中断。1978年国家恢复民族工作机构,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改为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融合创新的民国学术 内容简介 本书从总论与分论两部分来构建民国学术研究的宏观体系。总论从民国学术的背景、特色、研究方法等阐述了民国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社会转型、学术...
李华伟,男,河南汝州人。2011年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得博士学位,同年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任宗教学理论研究室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宗教社会学。
我们错了 本书特色 《光明日报》、《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人民网等媒体相继报道,中央有关领导批示表扬,全国专项教育活动办公室向全国新闻...
纪念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三十周年学术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卷 本书特色 《纪念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三十周年学术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卷》是由方志出版社出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