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帝国曾是近代世界史中的耀眼明星:它以英伦三岛为基地所成就之影响力令人啧啧称奇。若追究原因,则在十七、十八世纪时帝国内所发生的三次政治革命实为此霸业之根本基础。本书探索在当时所浮现的政治思想与这三次政治革命间的密切复杂关系。古宪法思想(或习惯法思想)、古典共和思想及自然权利思想从十七世纪起陆续涌现於英吉利民族之政治语言中,协助他们对自身的历史及从事政治的方式或意义作出深刻的反省,英国人把法国人与德国人抛在後面,取得了近代初期西方政治思想舞台上之擅长地位。
作者简介
本书探索在十七、十八世纪时英帝国当时所浮现的政治思想与这三次政治革命间的密切复杂关系。古宪法思想(或习惯法思想)、古典共和思想及自然权利思想从十七世纪起陆续涌现於英吉利民族之政治语言中,协助他们对自身的历史及从事政治的方式或意义作出深刻的反省,英国人把法国人与德国人抛在後面,取得了近代初期西方政治思想舞台上之擅长地位。
第二部分斯图亚特中期至汉诺威初期
第二章古老习惯与古宪法政治理论
波考克(J.G.A.Pocock)在1957年出版的《古宪法与封建律》替17世纪英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带入了一个新的主题:也就是,习惯法(commonlaw)思想成为介入斯图亚特王朝历史变迁的一支政治语言。我们且来看看他在别处对古宪法说与习惯法所下的精要定义:
古宪法说的基本架构约莫成形于1600年。它乃习惯法法学家之作,而深受有关英国习惯法之种种假定的影响——此等假定乃深植于每一习惯法学者之心。根据此等假定,英国之所有法律均可称为习惯法;其次,习惯法乃为共同之习俗,此习俗源自民间而经由法庭所宣告、解释及施用;再次,所有习俗顾名思义而知其久远无可考(immemorial),因而若宣告任何法律之成立即如同宣告其内容乃为久远无可考之习惯。
而生之历史解释将植基于过去的记录、原则与判断——而非编年史上之某些记载——并且于每一关键处均包含法律乃久远无可考此一假定与前提。于此,可得一结论,即是整部英国法典及“宪法”(此指权力之分配,与宣告及施用法律之原则)均系开始于英国史上若干无法确知之时,而自有历史记录以前之某些时刻即已存在。由是而来之法律史读之乃似一系列有关法律无可溯源论之宣告。亦由是产生若干极精致之迷思,此等迷思主要由17世纪以降之英国人所倡设,且互相结合而*后形成所谓对古宪法之崇拜。
既然英国习惯法的来源出于其民族古老的传统(traditions)、习俗(customs)与惯例(usages),而这些沿传久远的习惯或做法经过时间的考验后就自然成为具有权威性的规范;当这些规范经过习惯法法庭的宣告或判例的过程后就成了习惯法。它属于一种不成文法(jusnonscriptum),不是在某一时由某一人或某一群人所制定;它的本质是习惯,而习惯依其定义即是“久远无可考”,其延续性本身就是它具有权威的原因。习惯代代相传,绵延不绝,其所倚者乃是“继承”这个概念:由于“继承”,我们不但接收了祖先的财产,更及于其生活方式——即是自由与权利。关于此点,波考克特别提醒我们注意18世纪的习惯法思想家柏克(EdmundBur-ke)所作的解说。柏克在回顾17世纪的英国政治史时指出,英吉利民族有一古老做法,就是一贯地声言他们是拥有诸项自由权的民族:
……从大宪章至权利宣言以来,我们的宪法之一贯立场是声言与主张吾人之自由权系继承自祖先而来,且将传之子孙;它是一种特属于这个国度内人民的一项财产,不须依附任何其他先决或普遍原则而成立。经由此方式,我们的宪法得以在包含许多歧异部分的同时维持整体的完整性。我们有世袭的王位、世袭的贵族、一个下议院以及从绵延久远的祖先手中继承若干特许权及自由权的一群人民。
显然柏克要提醒英国人民,诉诸历史而寻找各种权利,是一个祖先所传而吾人所承之法,而其亦将由吾人传诸后世;自由权为大英王国内人民所拥有之天然财产,并无须借助其他理论或某种更原初的权利使其成立。这样的一种诉诸远古以来的传统、习惯及世代继承的观念,波考克称之为“习惯法心态”(common-lawmind),而它的*著名代表者就是柯克爵士(SirEdwardCoke)如果说习惯法思想是一种迷思,那柯克就是一个伟大的——虽非唯一的——迷思制造者。
但为什么习惯法思想是一种迷思呢?难道他所指称的并不合于历史的事实?要解决这个疑难的人必须面临英国法律及制度史的问题,而事实上,也等于走进英国古史的领域。
……
陈思贤,01959年生于台北县板桥。政治学家,师从剑桥史家“三剑客”之一的波考克。台湾人学毕业,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政治学博士,现任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教授两方政治思想史及当代政治哲学。
门外汉—白宫内外的巴拉克.奥巴马 本书特色 1)《门外汉》——超级畅销,重磅好书纽约时报、亚马逊畅销榜双料冠军,纽约时报畅销榜非小说类**名,长期盘踞亚马逊畅销...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真正伟大的思想,不仅不会为时间所湮灭,反而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见其光芒四射。毛泽东军事思想,就具有
一个人的世界大战史 本书特色 著名军事学者倪乐雄独辣讲述:两次世界大战中,中、英、法、苏、美、德、意、日,各国成败缘何;二战中隆美尔、蒙哥马利、曼斯坦因、朱可夫...
《道德的重量:在无常和危机前》内容简介:一位越战英雄,在离开战场三十年后,家庭圆满、事业有成,却为何自责悔恨、郁郁而终? 一
《丰田精益管理:企业文化建设(图解版)》内容简介:企业文化是企业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搞好企业文化建设是每一个企业都必
《ISIS文库·兵器文化系列:机关枪的社会史》系《ISIS文库·兵器文化系列》之一。从社会和历史的角度清晰地梳理了机枪如何产生、
自由的历史 本书特色 本书介绍了自由的起源、发展、成长以及在人类生活中的伟大作用。作者以大量翔实而有说服力的历史事实,阐明自由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发展过程、自由在...
榆林是明朝九边重镇之一,又称延绥镇,辖延安卫、绥德卫、庆阳卫、榆林卫。榆林民风尚武,明朝军户遍及今天十二区县,副总兵以上
作品目录第六章 价值理论概要第一节 价值理论要点概述第二节 价值理论在劳动者自耕自给的情况下有何修正第三节 价值理论在奴
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 本书特色 1、用美国史学家和军事家的眼光,详细解读国际背景下的朝鲜战争,直面美国重大决策失误,再现朝鲜战争真实面目,剖析战后东北亚冷战格局...
赖纳•卡尔施,德国历史学家、博士。1957年出生。1977~1982年在柏林洪堡大学经济学院学习,主修德意志区域经济史。1986年获博士学
约翰·米尔斯海默是芝加哥大学温德尔·哈里森杰出贡献政治学教授,国际安全政策项目主任,美国国际关系领域中的杰出学者之一,《纽约时报》、《新共和》、《大西洋月刊》的...
政府理论第一篇 目录 出版说明序言**章生平与历史:百科全铭眼中的洛克第二章洛克:国际评价第三章优美的结构:《政府论》(下篇)的总体布局与主要思想第四章基石与支...
朱镕基讲话实录-第三卷 本书特色 《朱镕基讲话实录》选入的是朱镕基同志担任国务院副总理(1991年4月至1998年3月)、国务院总理(1998年3月至2009年...
中国抗日战争战场全景画卷:1945侵华日军投降中国大受降影像全纪录 本书特色 李楷编*的《中国大受降(1945侵华日军投降影像全纪录)》全方位、多视角、全景式地...
政治文明建设与权力监督机制研究 内容简介 本课题从权力和权力监督的概念、起源以及权力的结构形态入手,将权力监督研究置于人类政治文明的宏观视野中,将中国特色权力监...
《玩的就是信用卡:省钱、赚钱、贷款、提升额度268招(第2版)》内容简介:《玩的就是信用卡:省钱、赚钱、贷款、提升额度268招(第
《清末海军舰船志》讲自甲午战争期间至清鼎将革时所添置之舰(包括入民国后始建成者),其中外购舰占大多数。这些舰所以重要并不
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国际传媒处置实证分析 本书特色 北京外国语大学、凤凰卫视欧洲台和英国华誉传媒有限公司从2008年起开始推出“战略传播高级课程”,旨在对政府机关和...
地区安全复合体与国际安全结构 本书特色 本书汇集了作者早些时候有关安全研究方面的成果,并形成了一个独创的、严谨的地区安全复合体理论。这项研究中经验分析的范围极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