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乃是早期儒学的创始者之是孔子儒学重要的继承者和阐发者《孟子》由孟子及其第子共同完成记载了孟子的教育成就是孟子思想的详尽记录,也是早期儒学的重要史料位列儒家十三经之一,成为历代注释家的重要选择《孟子通说》尝试以串讲的方式解说《孟子》并多方介绍相关人物和事件之背景殆为历代注释《孟子》者未尝从事。
道德经译释易经译释论语译释
大学中庸通说论语通说孟子通说
孙子兵法通说论语诠释道德经诠释
梁惠王上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注释
①梁惠王:就是魏惠王。魏惠王(公元前400-公元前319),战国时魏国国君。公元前369-公元前319年在位。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并陆续开凿鸿沟。公元前344年召集逢泽(今开封东南)之会,自称为王。后被齐军大败于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国势渐衰。汉代赵岐《注》:“梁惠王者,魏惠王也。魏,国名。惠,谥也。王,号也。时天下有七王,皆僭号者,犹春秋之时吴楚之君称王也。魏惠王居于大梁,故号日梁王。圣人及大贤有道德者,王公侯伯及卿大夫咸愿以为师。孔子时,诸侯问疑质礼若弟子之问师也,鲁卫之君皆专(尊)事焉。故《论语》或以弟子名篇,而有《卫灵公》《季氏》之篇。孟子亦以大儒为诸侯师,是以《梁惠王》《滕文公》题篇,以《公孙丑》等而为之一例者也。孟子适梁,魏惠王礼请孟子,见之。”
②叟(sou):古代对长老的称呼,亦即指老人。这里是梁惠王对孟子的尊称。
③利:便,适宜,利于。“亦将有以利吾国乎?”赵岐将这一句解释为“亦将有以为寡人兴利除害者乎”。既将“利”训为“为”,又将“利”释为“兴利除害”。朱熹则说:“王所谓‘利’,盖富国强兵之类。”《大全》:“西山真氏曰:当时王道不明,人心陷溺,惟知有利而已。故惠王利国之问,发于见贤之初。”孟子初次见梁惠王,梁惠王急切地向他请教兴利除害富国强兵的治国方略。
……
《海外中国学丛书·印度与中国:千年文化关系》对一千多年的中印文化交流进行了简要概述,确实是这个研究领域中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何心隐-大家精要 本书特色 刘克稳编著的《何心隐》内容介绍:总之,何心隐天赋聪慧,性格果敢坚毅,悲天悯人,言行如一。他的叛逆思想和种种出格行动,具有了“赤手搏龙...
二十世纪中国学术论辩书系:建国初期对唯心主义的四次批判(精 哲学卷) 内容简介 《建国初期对唯心主义的四次批判》为《二十世纪中国学术论辩书系》中的哲学家卷,涵盖...
来氏易经象数集注 本书特色 《来氏易经象数集注》:明朝来知德历二十九年如一日,深山注易,作《周易集注》大成,堪称绝学。台湾徐芹庭尽半生心血于一书,详谈象数,为“...
思辨哲学新探 本书特色 《思辨哲学新探》是作者近年来关于黑格尔哲学研究成果的一种综合。《思辨哲学新探》不拘泥于黑格尔整个体系的一般论述,而是根据作者自己的眼光,...
西方创新思维方式论 内容简介 本书以哲学史、逻辑史、科学史、社会发展史为基础,研究了西方原始形象思维、探索发散思维、神学信仰思维、游移怀疑思维、经验归纳思维、理...
物的分析 本书特色 《物的分析》是罗素的一部重要著作,于1927年在英国出版。罗素在完成了其第二部著作,即《论几何学的基础》后,就把注意力转向了物理学的哲学基础...
美学的惆怅-中国美学原理的回顾与展望 内容简介 简介本书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美学原理著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展示了美学原理发展的基本脉络和存在的诸多问题。全书...
《不可能的存在之真》是国内第一本从哲学文本学的视角出发,系统解读法国当代精神分析学思想大师拉康哲学思想的学术专著。作者以
资本论(全3册) 内容简介 1938年我国**部中文全译本重新再版,马克思著作权威翻译家郭大力、王亚南翻译。在世界经济危机的严峻形势下,读《资本论》是一种时尚。...
神学研究:一种百科全书式的定位 本书特色 在这本书中,荣耀惟独属于上帝,这叫做:“上帝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基督教思想及学术不仅是欧美思想文化的传统并...
图解易经 本书特色 本书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采用图解的方式,以准确、通俗的文字诠释经典,书中精美的手绘插图和古图,配以文字解说,全面阐释卦义,并详细阐述了每卦卦...
金申,本命牛年,世居燕京,历经文革动乱,上山下乡。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在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研究佛教考古五年,现任中国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 本书特色 黄顺基编写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是“钱学森科学技术思想研究丛书”之一,主要内容包括:现代科学技术体系...
孟子选注 本书特色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的又一位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名轲,战国时邹国人。在今天山东的邹城市有孟府、孟庙等古迹,孟子的故乡就在那里。关于孟子的生平...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本书特色 《中国学术文化名著文库: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是梁启超任教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校所编讲义。约撰于1923年冬至1925年...
庄子很“生气”:从“于丹红”现象说起 本书特色 动荡喧嚣中,庄子的思想映射出一片宁静的光辉,于丹错解了庄子的生死观、是非观、名利观,学庄子不能在逃遁中寻求自我麻...
审丑-万物美学 本书特色 什么是“丑”?这个时代*卓越的文化评论家之一史蒂芬贝利娴熟精妙地将数个世纪以来的艺术、设计遗产和文化史串联编织在一起,探讨了丑以及与丑...
中国景教 本书特色 《中国景教》是朱谦之晚年写的*后一部著作。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对景教作了更进一步的探索。对于许多关键问题,他在书中都进行了鉴定、评论并提...
我的佛教观 本书特色 本书是池田大作和野崎勋、松本和夫两位佛学大师之间的对话记录,涉及佛典的结集、阿育王、东西文化的交流、大乘佛教的兴起、法华经的精神等内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