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对文学的想象中,通常受到形式主义的引诱,将文学当成了某种日常事物。真正的文学不是诗、散文和小说,而是一种精神、一种意义;不是历史、现实或未来,而是一个阶段的自身与社会进行沟通的良知;不是檄文与颂歌,而是每个人以思想为背景的审美。文学是一种心灵状态,它可以表现为个人的,归根结底还是群体的。文学的*佳状态是包括写作和阅读在内的许许多多心灵聚在一起反复碰撞。所以,不是所有的书都是文学,不是所有的文学都是书。
二十二岁以前,我绝没有想过自己这辈子会成为作家。萌发这样的念头是二十二岁以后的事。这之前,我唯一的梦想是当兵。
将写小说当做自己一生的理想,是我在一夜之间做出的决定。
后来我总在想,那个不眠之夜真是一种天赐。
我一直相信,如果当兵,我会是一个很棒的中尉。身在文学中,基于同样的理由,现在我也同样相信自己。因为文学是另一种沙场。很多时候,当我面对自己笔下的人物时,我会惭愧地觉得自己没有他们做得好做得优秀。有正确想法的人很多,有正确行为的人却少了下来。
对于一个文学形象的创作者来说,现实生活还要求自己必须不断地对自己有所创造。唯有这样做下去,文学及作家本身才不会流于平庸。文学是崇高的。这并不等于说,只要涉足文学,一个人就会自然地跟着了不起。
书写之想象并非只是虚拟的天马行空,它的*大难度是对生活本身的想象,既要超出人们的普通智慧,又不能脱离生活的本真。它不是纯技术的,而是用潜意识来对宏大与微观世界同步进行把握。写作是为了完善一个人的生命。这是我现在的想法。我一直将自己的每一段经历当成文学的不同阶段,因为它是生命对文学的想象。反过来,亦是文学通过书写完成对人的想象。
一切天赋其实就是对自身潜力的发现,对自我能力的清醒,就是明白自己有哪些事情是做不了,也做不到。当我认识到自己这辈子只能做一件事时,就不敢再有别的念头,一心一意地深入到文学里。为此,我不得不宽待自己,时常对自己说,偶尔也对别人说,一个人一生能将一件事情做出色,便是天才。也是的,天才本来就在我们身边,让它变得神秘的原因是事成之后的传说。那些绝顶聪明,上下能通天文地理,纵横可达五湖四海的人,当然出众。做不了这许多,将一点一滴做得格外精彩,同样意义非凡。所以,文学天赋就是对母语的深情领悟。
1997年7月20日,我经历了一次国内媒体没有任何报道的空难。死里逃生的感觉真是太孤独了,没有任何人可以分担。所有的点点滴滴完全依靠自身来化解,活着真好,生活真美的概念,从虚空变成了彻头彻尾的真实后,我也突然察觉到了个人短暂生涯的全部细节。当然也就明白了,机遇就是不要总想着将天下的好事独自占尽。
接下来能够明白的道理就很简单了:我们来到这个世上,所做的一切无一例外,全都是对上苍所给予的生命的想象——生命的尽头在何处,生命的极限在哪里?对于文学,它的略有不同之处在于,它的想象是深情的,是充满爱的,而且,它还是格外感恩的。
刘醒龙2008.3.31
刘醒龙,代表作有小说《凤凰琴》《痛失》《弥天》。有多种小说在英语、法语、日语和韩语地区翻译出版。新近出版有三卷本长篇小说《圣天门口》,并获第二届中国小说学会大奖和首届世界华文长篇小说红楼梦奖决审团奖。曾获首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首届青年文学创作成就奖,并连续获得由全国读者投票评选的第五、第六、第七届《小说月报》百花奖中篇小说奖。
根据其小说改编的电影《背靠背脸对脸》《凤凰琴》等曾获平壤、大马士革和东京等国际电影节大奖,以及从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到金鸡奖在内的所有国内电影奖。根据其长篇小说《爱到永远》改编的大型舞剧<山水谣》获文华奖。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自选集系列:刘醒龙自选集》收录了有关他的中篇小说、散文、诗歌和长篇小说,供读者朋友们阅读
凤凰琴阳历九月,太阳依然没有回忆起自己冬目的柔和美丽,从一出山起就露出一副让人急得浑身冒汗的红彤彤的面孔,一直傲慢地悬在人的头顶上,终于等到它又落山了时,它仍要伸出半轮舌头将天边舔得一片猩红。这样,被烤蔫了的垸子才从迷糊中清醒过来,一只狗黑溜溜地从竹林里撵出一群鸡,一团团黄东西惊得满垸咯咯叫,暮归的老牛不满地哼了一声,各家各户的烟囱赶紧吐出一团黑烟。黑烟翻滚得很快,转眼就上了山腰,而这时的烟囱开始徐徐缓缓地飘洒出一带青云。
天黑下来时,张英才坐在垸边的大樟树下看完手里拿的那本小说上的*后一页。这本小说名叫《小城里的年轻人》,是县文化馆的一名干部写的,他很喜欢它。七月初高中毕业回家时,他把它从学校图书室里偷来了。那次偷书是较大的行动,共有六个人参加,都是些高考预选时筛下来的,别人尽挑家电修理、机械修理、养殖种植等方面的书,他只挑了这一本,然后就到外面去望风放哨。张英才不记得自己已看过几遍,听说舅舅要来,他就捧着这书天天到垸边去等。一边等一边看,两三天就是一遍,越看越觉得死在城里也比活在农村好。近半个月,他至少两次看见一个很像舅舅的男人在远远地走着,每每到前面的岔路口便变了方向,走到邻垸去了。今天是第三次,太阳下山之前,他又见到那个像是舅舅的人在那岔路口上,和他的目光分手了。张英才闭上眼睛,往心里叹气。天一暗,野蚊子都出动起来,有几只很敏捷地扑到他的脸上,叮得他肉一跳,一巴掌扇去将自己打得生痛。他爬起来,拿上书往家里踱去。
进门时,母亲望着他说:“我正准备唤你挑水呢。”张英才将书一撂说:“早上挑的,就用完了?”母亲说:“还不是你讲究多,嫌塘里的水脏,不让去洗菜,要在家里用井水洗!”张英才无话了,只好去挑水。挑了两担水缸才装一小半,他就歇着和母亲说话,说:“我看到舅舅到隔壁垸里去了。”母亲一怔:“你莫瞎说。”张英才说:“以前我没做声。我看见他三次了。”母亲怔得更厉害了,说:“看见也当没看见,不要和别人说,也不要和你父说。”张英才说:“妈你慌什么,舅舅思想这样好不会做坏事的。”母亲苦笑一声:“可惜你舅妈太不贤德。不然,我早就上他家去了,免得让你天天在那里苦盼死等。”张英才说:“她还不是仗着她叔叔在外面当大官。”母亲说:“也怪你舅舅不坚决,他若是娶了隔壁垸的蓝二婶,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在女人面前抬不起头来。人还是不高攀别人为好。”张英才很敏感:“你是叫我别走舅舅的后门?”母亲忙说:“你这伢儿怎么尽乱猜,猜到舅舅头上去了。”张英才咬咬牙说:“我可不怕攀高站不稳。我把丑话说在先,你不让舅舅帮我找个工作,我连根草也不帮家里动一动。”说着他操起扁担,挑着水桶出门去,在门口,脚下一绊险些摔倒,他骂了一声:“狗日的!”母亲生气了:“天上雷公,地下母舅,你敢骂谁?”张英才说:“谁我都敢骂,不信你等着听。”果然挑水回来时他又骂了一声。母亲上来轻轻打了他一耳光,自己却先哭了起来,嘴里声称:“等你父回来了,让他收拾你。”张英才因此没吃晚饭,父亲回来时他已睡了。躺在床上听见父亲在问为什么,母亲说刚才他突然头疼起来了。父亲说:“屁,是读书读懒了身子。”说着气就来了,“十七八的男人,屁用也没有,去年预选差三分,复读一年反倒读蚀了本,今年倒差四分。”张英才蒙上被子不听,还用手指塞住耳朵。后来母亲进房来,放了一碗鸡蛋在他床前,小声说:“不管怎样饭还是要吃的,跟别人过不去还可以,跟自己过不去那就比苕还苕了。”又说,“你也真是的,读了一年也不见长进,哪怕是比去年少差一分,在你父面前也好交代些呀!”闷了一会儿,张英才就出了一身汗,他撩开被子见母亲走了,就下床,闩上门,趴到桌子上给一位女同学写信,他写道:我正在看一本《小城里的年轻人》,里面有篇叫《第九个售货亭》,写得棒极了!而你就像里面那个叫玉洁的姑娘,你和她的心灵一样美。
写了一通后,他忽然觉得没话写了,想想后,又写道:我舅舅在乡文教站当站长,他帮我找了一份很适合我个性的工作,过两天就去报到上班,这个单位大学生很多。至于是什么单位,现在不告诉你,等上班后再写信给你,管保你见了信封上的地址一定会大吃一惊。写完后,他读了一遍,不觉一阵脸上发烧,提笔准备将后面这段假话画掉,犹豫半天,还是留下了。回转身他去吃鸡蛋,一边吃一边对自己说:“天下女伢儿都爱听假话。
”鸡蛋吃到一半,他忽然想起自己一分钱也没有,明天寄信买邮票这样的小事,还得伸手朝父母讨钱。他勉强再吃了两口,怎么也吃不下去了,推开碗,仰面倒在床上无声地哭起来。
张英才醒来时,才知道自己睡了一夜,连蚊帐也没放下,身上到处是红疱疱,痒死个人。他坐起来看到昨夜吃剩下的半碗鸡蛋,觉得肚子饿极了,他想起学校报栏上的卫生小知识说隔夜的鸡蛋不能吃,就将已挨着碗边的手缩回来。这时,母亲在推房门。他懒得去开门,他知道那门闩很松,推几次就能够推开。
推几下,门真的开了,母亲进来低声对他说:“你舅舅来了,你态度可要放好点,别像待我和你父一样。”母亲扫了几眼那半碗鸡蛋和张英才,叹口气,端起碗三两口就吃光了。张英才想提醒母亲,话到嘴边停住了。他穿好衣服走到堂屋,冲着父亲对面坐着的男人客客气气地叫了声舅舅。
舅舅说:“英才,我是专门为你的事来的。”父亲说:“蠢货!还不快谢谢。”张英才看了一眼舅舅的脚,从乡里到这儿有二十多里路,这大清早的露水重得很,舅舅的皮鞋上却是干干净净的。他觉得自己心中有数了,嘴上还是道了谢。舅舅说:“我给你弄了一个代课的名额。这学期全乡只有两个空额,想代课的却有几十个,所以拖到昨天才落实。你抓紧收拾一下,吃了早饭我送你到界岭小学去报到。”张英才听了耳朵一竖:“界岭小学?”母亲也不相信:“全乡那么多学校,怎么偏把英才送到那个大山杪子上去?”舅舅说:“正因为大家都不愿去,所以才缺老师,才需要代课的。”父亲说:“不是还有一个名额吗?”舅舅愣了愣才回答:“乡中心小学有个空缺,站里研究后,给了隔壁垸的蓝飞。”母亲见父亲脸上在变色,忙抢着说:“人家蓝二婶守寡养大一个孩子不容易,照顾照顾也是应该的。”父亲掉过脸冲着母亲说:“那你就弄碗农药给我喝了算了,看谁来同情你。”舅舅不高兴了:“别有肉嫌肥,不干就说个话,我好请别人家的孩子,免得影响全乡的教育事业。”父亲一听软了:“当了宰相还想当皇帝呢,人哪不想好上加好呢,我们这是说说而已。”母亲抓住机会说:“英才,还不赶快收拾东西去!”一直没做声的张英才说:“收拾个屁!我不去代课。”父亲当即去房里拎出一担粪桶,摆在堂屋里,要张英才随粪车一路到镇上去拉粪。张英才瞅着粪桶不做声。舅舅挪了挪椅子,让粪桶离自己远点,离张英才近点,边挪边说:“你没有城镇户口,刚一毕业就能到教育上来代课就算很不错咧。再说你不吃点苦,我怎么有理由在上面帮忙说话呢?”父亲在一边催促:“不愿教书算了,免得老子在家没个帮手。”张英才抬起头来说:“父,你放文明点好吗?舅舅是客人又是领导干部,你敢不敢将粪桶放在村长的座位前面?”父亲愣愣后将粪桶拎了回去。
……
刘醒龙,湖北黄冈人,1956年生。历任英山县创作室主任,黄冈地区群艺馆文学部主任。现为武汉市文联副主席,《芳草》文学杂志总编辑,湖北省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委会委员。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代表作有中篇小说《凤凰琴》《分享艰难》《秋风醉了》等。出版有《威风凛凛》《至爱无情》《生命是劳动和仁慈》《圣天门口》等长篇小说和多部中短篇小说集。部分作品曾多次获奖。
《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内容简介:本书根据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企业及智能制造领域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技能要求,参考工业机器人集
纳兰词 太清词-图文版 本书特色 本书试图用简洁易懂的形式呈现纳兰性德和顾太清的经典诗词,使普通读者可随时随地以自己的时间、自己的速度来进入阅读。为原著精心添加...
朱自清散文 本书特色 作为一位散文大家,朱自清以他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树立了“白话美文的模范”...
汉魏六朝文 本书特色《民国国学文库》丛书原名《学生国学文库》,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商务印书馆王云五主编《万有文库》之子系,为突显其时代印记现易名为《民国国学文库...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1881年12月28日出生于维也纳一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父亲经营纺织业发家致富,与大多数的同行相比,父亲要体...
《巴黎评论·作家访谈6》内容简介:“作家访谈”是美国文学杂志《巴黎评论》(Paris Review)最持久、最著名的特色栏目。自一九五三
游牧长城 本书特色 该散文集收入了《巩乃斯的马》《阳光容器》《游牧长城》等周涛经典的散文,同时还收入了其近年来创作的*新作品。该散文集收入的文章一类让人读罢颇为...
2011中国散文排行榜 本书特色 《2011中国散文排行榜》精选了孤魂无主、班超与盘索城、流泪的太阳、我和另一个我、飘峰山上的红霞等62篇散文佳作,并从中评选了...
小白,生于上海,自由撰稿人,近五年来其文名逐渐在文化圈和读者群中广为人名。名下的长随笔、短专栏独树“异”帜、自成体系,发表在国内多家报刊上,如《万象》、《书城》...
风雨阴晴:王鼎钧散文精品选 本书特色 这本《风雨阴晴》,所收王鼎钧散文,时间跨度半个多世界,有的作品还系**次收入文集,阅读于其中,会深深感到灵动和温厚、古雅和...
童年趣事 本书特色 《童年趣事》由李哲辉所著,《童年趣事》中的80多篇文章记载的全部是他童年时代的学习与生活经历,并且图文并茂,每篇文章都配有插图 ,...
傲霜花 本书特色 张恨水著的《傲霜花》讲得是抗战时大后方重庆那些教授知识分子的穷苦生活。那是抗战年代,乱世社会。乱世社会到处是投机倒把的商人大发国难财。那些个暴...
施尼茨勒读本 本书特色 施尼茨勒是**个把意识流手法引入到德语文学中的奥地利作家,以表现心灵、下意识和内心情感为宗旨的心理艺术风格,使他成为德语现代派文...
诗人漫游记 文坛琐忆 本书特色 威廉·亨利·戴维斯编著的《诗人漫游记文坛琐忆》以作者的流浪生活为线索,刻画了他在那些年代结识的几十个人物的形象,向读者揭开了英国...
煎茶日记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绿茶:旗枪冉冉绿丛园;红茶:万绿衬出无尽红;乌龙茶:青蒂绿腹红镶边;黄茶:银针香浓因雪烹等。煎茶日记 目录 ·银碗盛雪·闲来煎茶(代...
丹·布朗(Dan Brown, 1964—),美国著名畅销作家,毕业于阿默斯特大学,曾是一名英语教师。1996年开始写作,先后推出了《数字城堡》《骗局》《天使与...
朗读者-全6册 本书特色 ★ 32开精装,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朗读者》是CCTV推出的知名节目,以传世佳作和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
海上文学百家文库:025:柳亚子 陈去病 高旭卷 本书特色 以柳亚子、陈去病、高旭为代表的一大批传统知识分子,在外族入侵、清廷腐败的现实面前,抛弃了变法维新的幻...
《诗词散论》初版原收论文十篇,1982年重印后增为十一篇。其中论诗之文章四篇,按时代内容言之,依次为《〈诗〉三百篇纂辑考》、《六朝五言诗之流变》、《论李义山诗》...
朱自清散文集 本书特色 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脍炙人口,是真正街头巷尾的文学,被誉为“天地间**等至情文学”。于细微处见功夫,于平淡中见真情!朱自清的散文质朴腴厚、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