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作者的多篇散文,内容包括:作者一生经历的回忆、作者的家庭生活、作者对其他作家及其作品的评价、作者创作的心路历程、作者的游历创作等。感情丰富而且细腻,内容感人且真挚,常给人以人生思考和拷问。
温亚军的短篇小说获得过第三届鲁迅文学奖。与小说的虚构不同,他的散文完全忠实于自己的人生经历,大多取材于早年的记忆。他的童年和少年都是在西北乡村度过,记忆中,乡村的生活虽然艰辛,但充满着温暖和亲情。童年的愿望简单而质朴,他写怀揣这个愿望及至实现愿望过程中的满足和愉悦,叙事平实,情感真纯,每每能唤起读者共鸣。记忆的深刻性与性格乃至人格紧密相关,他的记忆之所以筛选出的多是温情暖意,是因为艰苦的乡村生活和淳朴的生长环境塑造了他宽厚善良的品格,《时间的年龄》《低处的时光》等都是通过一段记忆,构成一种考问,一种自省和盘点、一种向往与追求。而像《一场寂寞凭谁诉》等篇什中那些从历史洪流中打捞的点点滴滴,那些被作者的目光深情注视、触摸过的寻常事物,经由他的思考、探索和朴素的表达,也总能引发人们内心的波澜和悸动。 ——中国散文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原党组副书记王巨才
《一场寂寞凭谁诉》
**辑
时间的年龄 / 3
低处的时光 / 13
其他的交给时间 / 25
何处惹尘埃 / 35
跌落在尘埃里的故乡 / 39
第二辑
有女温馨 / 49
那个度日如年的初夏 / 56
稻香园西里 / 61
还好,我能承受 / 65
咖喱 / 71
悲伤是亲人的专利 / 79
第三辑
写作使我对生活有份好奇心 / 89
鲁院是我写作的分水岭 / 93
阅读上海 / 97
恐惧假期 / 111
小说集《庄莎的方程》后记 / 114
心中的兽 / 118
烟雾弥漫的背后 / 120
阅读有感 / 122
第四辑
一场寂寞凭谁诉 / 133
到了日本我想你没办法 / 146
郑小驴印象 / 149
第五辑
晚秋,或者就是初冬 / 155
在瞬间逗留 / 159
雪之空白 / 166
在酒泉,一路芳香 / 179
云南行吟 / 186
和平名片 / 194
五十岁说:属羊的命(代后记)/ 197
何处惹尘埃我表面上很坚强,内心却是很脆弱的。母亲要回家了,送她上火车的那一刻,我流泪了。为了掩饰,背转身打声招呼匆匆下车离开,我肯定受不了发车前那段时间的烤灼。进入中年,已经没那么脆弱,这么多年的来来去去,在离别的惯性中我已经越来越坚强,可是,这次母亲来北京治病,待了两个月时间,这是自我当兵后,与母亲相处时间*长的一次,也是我成年后,真正亲近母亲的一次机会。可是,刚开始那几天,我适应不了,母亲的到来,直接打乱了我的生活规律,我的心思没法放在自己的那些破事情上,我得顾着母亲。母亲刚来那几天,江苏的姜广平要给我在《莽原》杂志做个访谈,杂志社发稿在即,催得非常急,我却无法静下心来完成,致使没能细细琢磨,匆匆交差。那时,我心里隐隐产生一种念头:母亲给我添了麻烦,使我没法在文字上一以贯之。这个念头使我有种犯罪感,过后越想越强烈。其实,我还算有良心,母亲是我专门回家接到北京看病的。在求医治病的过程中,我发现,母亲是个好运之人,不像我总是碰上不少医德医术都很差的医生,弄得身心都很糟糕。这次,我的一个未曾谋面的铁杆博友于蕾,在国家体育总局任职,是个绝对的善良之人,听说我母亲的病情,极力推荐了一位医生——管恩福,于蕾还专门请管医生和我吃了顿饭。我们聊得非常投机。管医生是总装备部第二干休所门诊部的医生,颈椎治疗专家,是一位颇有修养和医术的高人。他的新法正骨纯属独创,在瞬间之内,可以使你的颈椎感受到轻松,在一个半月的治疗过程中(我与妻子也跟着治疗颈椎),管医生不但没收任何费用,而且从没给过我们脸色。要知道,我可是见过不少医生脸色的,有病时*怕去的就是医院了。管医生不光医德崇高,他还是个有慧心的大善之人,吃斋、信佛,并且对人世有着不同于哲人的理解。几次的治疗之后,管医生认为我母亲是个有佛心的人,而对我的“奋斗历程”和“业绩”总结如下:一半是我自己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果,一半是母亲行善给儿子修来的福气。管医生一语惊醒梦中人,联想到母亲为我的前程和写作所做的种种祈祷,我羞愧不已。其实,谁也没法远离人间烟火,都在尘世之中,我得像个正常人似的(我不正常吗?)放下自己的那点事情,顾及家人。可是,我以前把写作看得太重了。接下来那段时间里,我和母亲在一起闲谈、生活,我意识到,给了我生命的母亲,比我热爱着的写作重要得多。过去,我的身心大都沉浸在自己的文字梦想之中,在文学的谜宫里,艰难地寻找救赎自己的出口,而忽略了许多本应该能使自己灵魂安宁的亲情,被那些乱七八糟的文字消磨得痛苦不堪,一直处于无法解脱的焦虑之中。我的焦虑大多来自写作,总想着写出超越自己的作品,有所创新,可这何其难啊,我经常告诫自己,只要能够避免自己作品中的感情重复,就已难能可贵了。可我总是对自己正在写的任何东西都不满意,不是我对自己要求太高,而是不想制造过多的文字垃圾。母亲来后,除过带她去看病,我还得上班,家里住房太小,离单位又远,中午没法回家给母亲做饭,我在单位跟前借了一间单身公寓供母亲住。母亲不会用煤气灶和电磁炉,教她用,她怕不慎失火,惹下大麻烦,我每天早上去单位食堂吃过早饭,再给母亲带饭回来。母亲吃素,我们食堂的饭食荤味大,油多,母亲也吃不惯这些口味,我中午便买些面条之类的给母亲做简单清淡点的饭食。午饭后,往往会成为我们母子交谈的*佳时机,说说过去的苦难,抑或赞叹现在的美好,要不就说些老家的左邻右舍。一般都是我提问一些人和事,母亲竭尽全力将她尘封的记忆打开,一五一十地详尽道来,其中掺杂着她自己的情绪,大多都是宽容的,偶尔也有些激愤,过后,她又替他人开脱,就像管医生说的那样,母亲是有佛心的人。在此期间,时不时地,我也将自己一些想不开的事讲给母亲,她静静地听着,当然会帮着儿子发几句感慨,但是,*多的还是开导我,她没有大道理可讲,也没有比喻,只是普通的几句话,看似不太沾边,却能使我阿Q一回。比如一直困扰我的房子问题,一次又一次人为地使我错过机会,母亲的说法是“迟早会有,等你搬新屋时,别人住的都是旧屋了”。就这样,我本来激愤的心里,慢慢地会平静下来。谁说,作家只有在自己的文字中才能倾诉自己的心声?在母亲跟前,我找到了比文字更确切的表达方式,我把自己这些年写作中的焦虑、郁闷,还有生活中的无奈,尝试着一点一点地说给母亲。我是个直性子,但这次却有所保留,没有把憋在心里的焦虑直接告诉母亲,怕她感受到我的痛苦。要知道,在母亲心目中,我一直是她的骄傲,是她*大的荣耀,我要是不如意,她肯定不好受。其实,我的痛苦大都是无形的,也是自找的,自从我当兵懂事后,向来不给父母诉说不高兴的事,哪怕是精神上的,不给他们增加多余的压力。但是,这次母亲还是从我绕来绕去的话音里感受到了我的压力,她长时间的沉默后,对我说,每个人都得信命。我一直坚信,天地之间是有大公正的,上天不会让一个人什么都顺心,也不会让一个人一生都倒霉的(当然也有例外)。这几年,我总是尝试着寻找自身的不足,把生活和写作中的矛盾试图化解,尽管有时难以说服自己,但还是避免了心理上时常有的不平衡。我想,这才是一个人正常的生活态度,像母亲说的,我已经写了十几本书,够多了,还有啥不知足的。我这个人一点都不超脱,什么事都会挂在心上,除过生活中的事外,稿债是近两年困扰我*大的,久了,成为一种压力。如果不写作的时候,我总觉得自己无所事事,每天在办公室耗费着时光,但我又不能脱离,这是我的饭碗,捧了二十多年,不能因为写东西而扔掉,不值。尽管写作对我来说非常重要,但我是有理智的,生活是首位的,像我这样的人,一旦没了生活依靠,将会手忙脚乱一塌糊涂,我从来没对自己的生存能力抱有足够的信心。可我对自己的写作在绝望的同时,还是能看到一丝希望的。说到我写的东西,母亲不识字,从来没看过我的小说内容,我有时会把她讲给我的事情或者她本人的一个侧面写进去,像中篇小说《喀什的魅惑》,还有很早以前有关苦难的片断,都有母亲的影子,但我从没告诉过她。母亲从书的外表上瞅瞅,根本不知道我写的是什么东西,但她对我写的东西非常看重,对其他文字也充满了敬意。收拾屋子时,她从来不敢私自处理一些书刊报纸,甚至上面有字的碎纸片,她会问一下是否有用,或者整理放好。在北京的这段日子里,除过隔天去管医生那里治疗一次外,我上班走后,其余时间都是母亲一人待在屋子里,不敢出门,她怕找不回来。母亲对城市是胆怯的、惶恐的,她走在宽阔的街道上,没有走在乡村的窄土路上自然,她的眼神是茫然的,她的话语是拘谨的。不久,母亲想家了。她失眠、困顿,坐在屋子里发呆。她不会看书看报,只能看看电视,她的眼睛不太好使,电视不能看得太久,视力不济。就这样断断续续地看,她竟然喜欢上了《动物世界》节目,经常给我讲看到的动物之间的残酷或者美妙,她讲得*多的是海里的奇妙世界。我见她对动物这么感兴趣,打算带她去动物园海洋世界看看。可是,到母亲离开北京,也没能实现这个心愿。无论有什么理由,也不能改变这个事实。当然,今后还有机会,但我现在痛恨我自己,漫长的两个月啊,难道腾不出半天时间陪母亲去趟海洋馆?还有母亲刚来时,我丑恶的那个念头……人一生中,痛悔不已的事情很多,有时一念之差,就会痛恨终生。话说回来,人世间的事就不能细细推敲,谁不是淹没在生活的尘埃之中?谁没有过痛悔?谁不是好了伤疤忘了疼?谁的身上没蒙上一层尘埃!但是,在被尘埃包裹的内心里,得掂量出孰轻孰重。……
温亚军,1967年10月出生于陕西省岐山县, 1984年底入伍至今,曾在新疆服役16年。现为北京某部队出版社副社长,大校军衔。著有长篇小说《西风烈》《她们》《伪生活》等七部,出版小说集《硬雪》《桃花落》《驮水的日子》等十二部;作品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首届柳青文学奖;以及《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十月》《上海文学》等刊物奖。部分作品被翻译成英、日、俄、法等文。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理事、北京作协签约作家。
中国最佳 诗歌 本书特色 在社会生活日趋商业化的今天,文学作为一种精神财富,开始越来越多的远离了大多数人的生活,现在的文学领域在商业经济的感染下,鱼龙混杂,泥沙...
辇下风光-湖州的书事 内容简介 湖州自古是书刻重镇,上千年的血脉传承,与书共舞的祖先,天一阁、宋皕楼、嘉业堂……这些秦时明月汉时关,远古书香泛滥的地方,白墙黑瓦...
语言与存在:探寻新诗之根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围绕“语言”和“存在”两个层面展开讨论。书中,著者将“语言”和“存在”这两个不可分隔、相互依存的范畴称为新诗之“根”...
纸上民国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是《新文学史料》主编,与史料打交道多年,因此有关现代作家的人与事十分稔熟,民国文坛旧事,品评文学大家,写来如数家珍。难得是作者颇多创...
甫一出版便已获六项大奖的《舞在敖德萨》具有强度抒情和迷人的叙述语言——“诗体故事”——并在诗中插入散文、杂文,甚至菜谱,
苏曼殊作品精选 内容简介 苏曼殊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作家。他精通中、日、英、梵等几种语言。在小说、诗歌、散文、绘画等领域,他都取得很大成绩。他的小说大多脍炙人口,多...
瓦尔登湖:经典全译本 本书特色 《瓦尔登湖》共由18篇散文组成,梭罗以唯美的文字记录了他在简单的生活中深入思考与探索自我的心路历程。本书作者将自己**融入瓦尔登...
随园诗话 本书特色 《随园诗话》中选录大量诗作,为反拟古、反考据为诗及使诗歌回归抒写真性情起了极大作用,扭转了一代诗风,在中国文学理论史上做出了极大的黄献。随园...
纳兰词 本书特色 《典藏: 纳兰词》,纳兰词是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词作汇编,反映了纳兰性德多姿多彩,而又曲折离奇的一生,及其间的种种感悟与真情。纳兰词风格清新...
在水一方:《诗经》往事 本书特色 温婉的笔触、独特的视角是这本书*大的特点,也是*大的看点;作者以细致的解析,细腻的文字记录了自己对于《诗经》一书中各地民歌“国...
《提琴与坟墓》内容简介:《提琴与坟墓》收录了费德里科·加西亚·洛尔迦的70首诗歌代表作,并另附两则剧本片段,所选篇目写作年代
动物农场 本书特色 乔治·奥威尔著的《动物农场》的故事脉络被后世评论家分析为与苏联的历史惊人的相似。对此,奥威尔并不讳言。他在1947年为乌克兰文版的《动物农场...
千秋一寸心-品味汉代诗赋的极致之美 本书特色 汉代文学,古老得尚不能区别于政治独立存在。所以,她往往需要我们花费比唐诗、宋词更多的时间去研读、考证。汉文化的厚重...
红白蓝灰黑黑 本书特色 周亚平是当代诗坛一个特异的存在,他“致力于破坏既定与偶像的写作”,这种破坏完全以他令人信服的创作实绩来完成。其诗歌观念及语言具有鲜明的原...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第2卷,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卷 内容简介 本书是“九五”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重点教材。本书在充分反映近年来古代文学界*新研究成果的同时,力求在作...
《核心素养及其培育》内容简介: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实现自身价值的必备品性和素质,有效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关乎
茶馆·宝船 内容简介 本书收入《茶馆》、《宝船》。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外,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社会。《茶馆这出三幕话剧,叙述了三个时代的茶馆的人物来反映半个世纪旧...
鲁迅精读经典作品:朝花夕拾(精装) 内容简介 《朝花夕拾/鲁迅专集》是鲁迅的散文集,是“回忆的记事”,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是研...
美第奇阴谋 本书特色 几乎所有顶级博物馆,都从美第奇手里购买过赃物,他是古董走私网络中心的毒蜘蛛。古董界腐烂的程度,比*恶毒的批评家设想的还要严重。它就是一个建...
淘宝儿-古玩那些事 本书特色 书中汇集了二十余篇作品成集,取名《淘宝儿》,以古玩商说事儿的口吻,讲述了当代古玩圈里的一些故事。这些故事大都是一些玩家的亲身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