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说初盛唐诗

叶嘉莹说初盛唐诗

作者:叶嘉莹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年:2008-1

评分:9.1

ISBN:9787101058789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叶嘉莹:1924年生。1945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国文系。自1954年开始,任教生涯已长达五十余年。曾先后被美国、马来西亚、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地多所大学以及大陆数十所大学聘为客座教授及访问教授。 1990年被授予“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称号,是加拿大皇家学会有史以来唯一的中国古典文学院士。此外,还受聘为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名誉研究员及中华诗词学会顾问,并获得香港岭南大学荣誉博士、台湾辅仁大学杰出校友奖与斐陶斐杰出成就奖。 1993年叶嘉莹教授在天津南开大学创办了“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并捐献出自己退休金的一半(10万美金)建立了“驼庵奖学金”和“永言学术基金”,用以吸引和培养国内优秀人才从事中国古典文学方面的普及和研究工作。 著作有:Studies in Chinese Poetry、《五但吐维及其文学批评》、《中国词学的现代:观》、《唐宋词十七讲》等多...

()

作品目录

前言
初唐诗人
初唐诗人之一 王绩
初唐诗人之二 杜审言
初唐诗人之三 王勃
初唐诗人之四 骆宾王
初唐诗人之五 陈子昂
初唐诗人之六 张九龄
盛唐诗人
盛唐诗人之一 孟浩然
盛唐诗人之二 王维
盛唐诗人之三 李白
盛唐诗人之四 王昌龄
盛唐诗人之五 王之涣
盛唐诗人之六 高适
盛唐诗人之七 岑参
· · · · · ·

作者简介

叶嘉莹:1924年生。1945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国文系。自1954年开始,任教生涯已长达五十余年。曾先后被美国、马来西亚、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地多所大学以及大陆数十所大学聘为客座教授及访问教授。 1990年被授予“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称号,是加拿大皇家学会有史以来唯一的中国古典文学院士。此外,还受聘为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名誉研究员及中华诗词学会顾问,并获得香港岭南大学荣誉博士、台湾辅仁大学杰出校友奖与斐陶斐杰出成就奖。 1993年叶嘉莹教授在天津南开大学创办了“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并捐献出自己退休金的一半(10万美金)建立了“驼庵奖学金”和“永言学术基金”,用以吸引和培养国内优秀人才从事中国古典文学方面的普及和研究工作。 著作有:Studies in Chinese Poetry、《五但吐维及其文学批评》、《中国词学的现代:观》、《唐宋词十七讲》等多...

(展开全部)

精彩摘录

你要知道,一般说起来,在中国,凡是衰乱的时代,道家思想就会盛行。因为儒家是要训究对是非善恶的正名的,就是一切我要把它弄出一个基本的原則来:道家呢?则是讲如何保全自己的,所以会盛行于乱世。魏晋是个乱世,因此盛行玄学;

——引自章节:初唐诗人之一王绩


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它收集了从本周初期到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时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周代的社会面貌。继《诗经》之后,中国南方又产生了一种新兴诗体——《楚辞》。。。《楚辞》在形式方面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两种形式,一个是“骚体”,一个是“楚歌体”。。。骚体逐渐从诗歌中脱离出来,发展为赋的先声。。。“楚歌体”主要指的是《楚辞》中的《九歌》这一组诗。在形式上,《九歌》的句子、篇幅都比《离骚》短,最常见的形式是“兮”字前后各三个字。。。。《九歌》成为后世七言诗的滥觞。乐府诗兴起东汉五言诗:《古诗十九首》出现后,五言诗就有了一个完全固定的体式,于是我们就称之为“古诗”,而不叫它“乐府”了。汉朝以后,从魏晋到南北朝,是我国诗歌由古体到律体转变的一个时期。这种律化分两步走:一是对偶,二是声律。。。对偶和声律两种说法的兴起,的确是对中国文字的特性有了反省与自觉以后的必然产物。所谓律诗,一方面要讲求四声的谐调,另一方面要讲求对偶的工整。其相对的二联必须音节相等,顿挫相同,而且要平仄相反,词性相称。所以后来就逐渐形成了“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和“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两种基本的平仄格律。这两种基本形式再加以变化,就形成了平起仄起、律诗绝句等各种形式。这些新兴格式到唐朝更臻于精美,而且最终得以确立。而魏晋南北朝则是格律诗由酝酿渐臻成熟的一个时期。唐代以前,中国诗歌的主流是朝格律化的方向发展的。这本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而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诗格律化的一个形成阶段。。。到了唐朝,诗人们一方面继承了汉魏以来的古诗乐府使之更得到扩展而有以革新,一方面则完成了南北朝以来一些新兴的格式使之更臻于精美而得以确立。

——引自第1页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