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无论是智者贤人,抑或是黎民百姓,都将自己的智慧赋予精炼而深刻的语言文字。从修身养性到治国安邦,从日常琐事到天文地理,从俗谚俚语到诗词歌赋,无不体现着中华古人的聪敏与睿智!
本书对传统国学经典中的精华,历代名著中的名言警句,长期流传于民问的歇后语、俗语、谚语、谜语、绕口令,经久不衰的经典对联,历久弥新的各种典故等等进行了整理汇编。把这些形象鲜活、言简意赅、历经千年沉淀却盛传不衰的语言文字,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再现于读者面前。无论是先哲的至理名言,还是才子的诗词歌赋;无论是智者的真知灼见,还是平民的家长里短,都让人受益匪浅。它们或音韵优美,或意味深长,或幽默风趣,或哲理深刻,使人在文化享受中提高文化修养。
治国安邦
政治管理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出自《道德经》。意为:百姓不畏惧死亡,为什么还要用死亡来威胁他们呢?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自《论语·子路》。意为:统治者如果自身言行端正,即使没有命令百姓也会去做;如果自身言行不正,即使下了命令百姓也不会听从。
【近者说,远者来】出自《论语·子路》。意为:统治者使近处的百姓欢悦了,远处的百姓就会前来归附。
【治国无法,则民朋党而下比,饰巧以成其私】出自《管子·君臣上》。意为:如果治理国家没有法度,人们就会相互勾结,弄虚作假来谋取私利。
【草茅弗去则害禾谷,盗贼弗诛则伤良民】出自《管子·明法解》。意为:不除掉有害的杂草,就会妨害庄稼的生长,不诛杀盗贼,就会伤害到守法之民。
【善罪身者,民不得罪也;不能罪身者,民罪之】出自《管子·小称》。意为:善于自我批评的人,百姓就不会抱怨他;不肯自我批评的人,百姓就会谴责他。
【赋敛厚,则下怨上矣】出自《管子·权修》。意为:赋税过于繁重,就会使百姓怨恨君主。
【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出自《管子·治国》。意为:抛弃作为国家根本的农业而去经商,就会使田地荒废、国家贫穷。
【市者可以知治乱,可以知多寡】出自《管子·乘马》。意为:观看市场的行情就可以知道国家是安定还是混乱,就能知道国家物资的多少。
【不因喜以加赏,不因怒以加罚】出自《晏子春秋·内篇问上》。意为:君主不因为自己高兴就多加对臣子奖赏,也不能因为愤怒就加以惩罚。
【上无骄行,下无谄德】出自《晏子春秋·内篇问上》。意为:国君不骄傲自大,手下人就不会阿谀奉承。
【一目之视也,不若二目之视也;一耳之听也,不若二耳之听也】出自《墨子·尚同下》。意为:一只眼睛不如两只眼睛看得清楚;一只耳朵不如两只耳朵听得明白。
【归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出自《墨子·亲土》。意为:给国君献上稀世珍宝,不如给国君推荐有才之士。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出自《孟子·尽心下》。意为:人民是*珍贵的,其次是国家,而*轻的是君主。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意为:良好的时机,不如占据有利的地势;占据有利的地势,不如拥有团结一致的人心。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意为:能够施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而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
【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出自《孟子·离娄下》。意为:让道德品质好的人去教育那些道德品质不好的人,让有才能的人去教育那些没有才能的人。
【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出自《孟子·滕文公上》。意为:没有官员领导就没有办法治理百姓,没有老百姓就无法养活官员。
【约结已定。虽睹利败。不欺其与】出自《荀子·王霸》。意为:两国已经缔结了盟约,即使看到了成败,也不能欺骗结盟的国家。
【主好要则百事详,主好详则百事荒】出自《荀子·王霸》。意为:如果君主善于提纲挈领,那么百事都会做得十分周详;如果君主事无巨细都要管,那么什么事情都会荒废。
【政令已陈,虽睹利败,不欺其民】出自《荀子·王霸》。意为:政令一旦下达,即使看到了胜败得失,也不可不讲信用欺骗百姓。
【大者不能,小者不为,是弃国捐身之道也】出自。《苟子·大略》。意为:大事做不来,小事不去做,这是亡国亡身的道路。
【君有妒臣,则贤人不至】出自《荀子·大略》。意为:如果国君有爱嫉妒他人的臣子,那么贤良的人就不会来辅佐他。
【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出自《苟子·王制》。意为:有德有才之人,应当立即提拔;无德无才之人,则应当立即罢免。
【公生明。偏生暗】出自《荀子·不苟》。意为:公正就会使人清醒,偏私就会使人糊涂。
【公道达而私门塞,公义明而私事息】出自《荀子·君道》。意为:公正的道路畅通了,徇私舞弊的门就会被堵塞;为公的原则明确了,贪婪的私欲就会停止。
【时移而法不易者乱】出自《韩非子·心度》。意为:时代已经变化了,而治理国家的方法不改变,那么,国家就会出现混乱。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出自《韩非子·心度》。意为:法度能够跟着时代一起变化,就会使国家安定;治理的方法能够与社会实际相适应,就会有成绩。
【力多则人朝,力寡则朝于人,故明君务力】出自《韩非子·显学》。意为:国家强大,别人就来朝见,国家弱小,就要去朝见别人。因此,英明的国君会致力于壮大自己的实力。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出自《韩非子·五蠹》。意为:不期望完全遵循过去,也不效法那些陈规,要研究现在的事情,从而做出相应的准备。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出自《韩非子·有度》。意为:惩罚有罪过的人,即使是大臣也不要放过;奖赏有功劳的人,即使是平民百姓也不能遗漏。
【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意为:如果赏罚不守信用,那么禁令就难以推行。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出自《道德经》。意为:天道之网恢宏广大,看起来疏松却不会疏漏。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出自《论语·季氏》。意为:国家统治有道,百姓就不会有非议了。
【令苛则不昕,禁多则不行】出自《吕氏春秋·适威》。意为:法令过于严厉,人们反而不听从;禁令过于繁多,反而不能执行。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出自《吕氏春秋·贵公》。意为:天下不是某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所有人的天下。
【以日治者王,以夜治者强,以宿治者削】出自秦商鞅《商君书·去强》。意为:政务能在当日处理完的,可以称王天下;能在当晚处理完的,能使国家强大;要等到第二天才处理完的国家就会削弱。
【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出自秦商鞅《商君书·更法》。意为:没有百倍的利益,不要轻易变法;没有十倍的功效,不要轻易改变器具。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出自秦商鞅《商君书·更法》。意为: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过去。
【存在得道而不在于大也。亡在失道而不在于小也】出自《淮南子·汜论训》。意为:国家能够安存不在于疆土辽阔,而在于其合乎道义,国家灭亡也不在于地域狭小,而在于不合乎道义。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出自《淮南子·汜论训》。意为:治理国家有不变的法则,但*根本的是让人民获利;政治教化也有固定的模式,但*紧要的是让政令畅通无阻。
【其计乃可用,不羞其位;其言可行,而不责其辩】出自《淮南子·主术训》。意为:如果一个人的计策高明可用,就不要因为他的地位低下而耻于采纳;如果一个人的话正确可行,就不要责怪他巧言善辩。
【刑罚不足以移风。杀戮不足以禁奸】出自《淮南子·主术训》。意为:单靠刑罚不能够改变社会的不良风气;单靠杀戮也不能够禁止坏人坏事。
【亡国之法有可随者,治国之俗有可非者】出自《淮南子·说山训》。意为:亡乱国家的政治也有可以效仿的地方;安定国家的习俗也有可以批评的地方。
【教之、养之、取之、任之。有一非其道,则足以败乱天下之人才】出自北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立事书》。意为:教育、培养、选拔、任用,只要其中一个关节出了问题,就足以败坏天下所有的人才。
【人之才,成于专而毁于杂】出自北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意为:人的才能,只有在相对稳定的使用中才能形成和表现出来,而在反复多变随意调遣中消磨掉。
【聚天下之人,不可以无财;理天下之财,不可以无义】出自北宋王安石《乞制置三司条例》。意为:要想得到天下人的拥护,没有一定的物资财富是不行的;要治理好天下的财富,没有合理的方法是不行的。
【人唯求旧,器非求旧,唯新】出自《尚书·盘庚上》。意为:用人要选用熟悉的臣子,不要像选用器具那样只要新的,不要旧的。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出自《尚书·洪范》。意为:不结党营私,治国之道就会宽广开阔。
【言多变则不信。令频改则难从】出自北宋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意为:言语反复多变,就不能取信于人;政令朝出夕改,人们就无所适从。
【君子不器,不以一能而盈诸身:及其使人也,器之,不以众能而责诸人】出自南宋杨万里《庸言》。意为:君子不像一件器物一样,不能因为有了一技之长就满足;而用人的时候,就要像使用器物一样,不能苛求其各方面都有才能。
【国无小,不可易也;无备虽众。不可恃也】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意为:一个国家,无论多小,都不能轻视;如果没有准备,即便国家再大,人口再多,也不能倚仗。
【有德则乐,乐则能久】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意为:君主有了德行,就能叫百姓安乐;百姓快乐了,国家就能长治久安。
【上之所为,民之归也】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意为:上层人物的所作所为,民众也会纷纷效仿。
【不义而强,其毙必速】出自《左传·昭公元年》。意为:用不道义的手段变得强大,其灭亡一定很快。
【勤民以自封者。死无日矣】出自《国语·楚语下》。意为:劳困人民以满足自己的,末日就快到来了。
【以书为御者,不尽于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达事之变】出自《战国策·赵策》。意为:只按照书上的方法来驾御车马的,不能完全掌握马的脾性;只用古人的方法来管理现今的人,就不能通达时势的变化。
【明主者务闻其过,不欲闻其善】出自《战国策·燕策》。意为:英明的君主总是愿意听取别人对自己的过错的批评,而不想听别人对自己正确行为的夸赞。
【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任】出自《史记·楚元忘世家》。意为:国家的安危在于所发布的法令,国家的存亡在于所任用的人才。
【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出自《史记·陆贾列传》。意为:骑马打下来的天下,怎么可以还在马上治理呢?
【乌鸢之卵不毁,而后凤凰集;诽谤之罪不诛,而后良言进】出自《汉书·路温舒传》。意为:乌鸦鹞鹰的蛋不被毁坏,然后才有凤凰聚集而来;君主对犯有诽谤罪的人不诛杀,然后才有忠良之言进谏。
【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出自《汉书·陆贾传》。意为:国家太平时,应注意发挥宰相的作用,让国家繁荣昌盛;国家危乱的时候,应注意发挥大将的作用,使国家免于危难。
【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出自《后汉书·徐穉传》。意为:大树将要倒下,不是一根绳子就能拉住的。用来比喻国家衰败,大势将去,不是一个人的力量能挽救的。
【人所归者天所与。人所畔者天所去】出自《后汉书·申屠刚列传》。意为:民心所归向的,正是天要帮助的;民心所背叛的,也是天要抛弃的。说明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凿石索玉,剖蚌求珠】出自《三国志·蜀书·秦宓传》。意为:凿开岩石寻找宝玉,剖开蚌身索求珍珠。意谓深入探求人才。
【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出自《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元年》。意为:人们要想看到自己的形象,必须用明镜来自照;君王要想知道自己的过失,一定要听取忠臣的进谏。
【官在得人.不在员多】出自《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元年》。意为:选择官员的要点不在多,而在于能真正得到贤能。
【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出自《资治通鉴》。意为:家境贫困,就会想要一个贤德的妻子;国家出现动乱,就会渴求一位治国有方的宰相。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出自唐代岑参《寄左省杜拾遗》。意为:朝廷圣明,并没有什么过失,自己也觉得进谏的奏章越来越少了。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出自唐代刘禹锡《金陵怀古》。意为:国家兴衰取决于人的所作所为,而不是依靠山川地势的险要。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出自唐代李商隐《贾生》。意为:只可惜半夜里君王虽然向前移动座位,靠近贾谊,但他所问的却不是有关国计民生的大事,而是鬼神之事。
【万里江山万里尘,一朝天子一朝臣】出自明代汤显祖《牡丹亭》。意为:万里江山尘烟四起,每一个皇帝都有自己信任重用的大臣。
【恩荣并济,上下有节】出自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意为:治理国家要恩威并重,使国家上下能够有礼有节、秩序井然。
【夫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出自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意为:治理国家有相应的体制,各自之间不能相互侵犯越权。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暗究可哀】出自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意为:中国要焕发勃勃的生机,还要依靠风暴雷霆般的变革,无声无息的沉闷局面毕竟是悲哀的。
【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凭也】出自明代冯梦龙《东周列国志》。意为:信义是一个国家的珍宝,是百姓所依赖的。
【一时之强弱在力。千古之胜负在理】出自明代冯梦龙《东周列国志》。意为:一时的强弱在于力量或军事力量,而长久的胜负则在于道理,就是治国有道。
军事战争
【战虽有阵;而勇为本】出自《墨子·修身》。意为:作战之中虽然阵列需有讲究,但还是要以勇敢为本。
【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出自《墨子·非攻下》。意为:频繁地进攻和讨伐,实在是天下*大的祸害。
【以战去战,虽战可也】出自秦商鞅《商君书·画策》。意为:用战争来制止战争,就算发动战争也是可以的。
【兵之胜败,本在于政】出自《淮南子·兵略训》。意为:军事上的胜负,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政治。
【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出自三国诸葛亮《诸葛亮集·将才》。意为:作为军将,地位高贵而不骄傲,打了胜仗而不昏乱,才能出众而能谦逊待下,性格刚强而能控制自己。
【进有厚赏,退有严刑;赏不逾时,刑不则贵】出自三国诸葛亮《诸葛亮集·将才》。意为:战场作战,勇敢向前的应给予重赏,贪生怕死向后退的应处以重刑。而且奖赏要及时,不能拖延,惩罚不能因为地位高低而有所减免。
【怒不犯无罪之人。喜不从可戮之士】出自三国诸葛亮《喜怒》。意为:愤怒的时候,不要触犯到无罪的人;高兴的时候,也不能放纵应该杀头的人。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出自三国诸葛亮《南征教》。意为:出兵作战以征服敌军的人心为上策,攻破敌人的城池为下策。
【有制之兵,无能之将,不可以败;无制之兵,有能之将,不可以胜】出自三国诸葛亮《兵要》。意为: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即使将领没有才能,也不会打败仗;一支没有严格训练的军队,即使将领再善战,也无法取得胜利。
【弊政之大,莫若贿赂行而征赋乱】出自唐代柳宗元《答元饶州论政理书》。意为:*大的弊政莫过于贿赂猖獗,赋税繁多了。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出自唐代柳宗元《捕蛇者说》。意为:有谁会知道徭役比这毒蛇还残酷呢?诗句深刻揭露了当时封建统治者对百姓的残酷剥削。
【天下虽兴,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出自唐代自居易《议兵策》。意为:国家虽然兴盛,但若动不动就打仗,也会衰败;国家虽然太平,但若忘记战争的危机,不修备战,也一定会非常危险。
【德唯治,否德乱】出自《尚书·太甲下》。意为:以德来治理国家,就会天下太平;反之,就会天下大乱。
【人无于水鉴。当于民鉴】出自《尚书·酒诰》。意为:为政的人不应该把水作为镜子,而是应该把人民当做镜子。
……
★轨迹奖年度最佳惊悚恐怖小说,史铎克小说奖魔幻惊悚奇才★纽约时报排行榜No.1畅销作家,美国文坛炙手可热明日之星★Goodreads读者票选最佳恐怖小说奖★亚马...
老南京-旧影秦淮 本书特色六朝金粉,秦淮艳影; 虎踞龙盘,人文荟萃。 在叶兆言充满感情的笔下,秦淮歌女的命运,文人学者的风貌,紫金山的古树,玄武湖的碧波,抗战烽...
国学茶座-总第六期 2015年1期 本书特色 山东人民出版社创办《国学茶座》这份杂志的目标是“普及国学知识,培育国学新人”。基于这样的目标,该杂志的读者应以大学...
世界唐人街 本书特色 唐人街遍布世界各地,成为不可忽视的独特的文化景观。《世界唐人街》以精彩、生动的文字介绍了五大洲各主要城市有代表性的唐人街,以回溯各唐人街的...
修辞学发凡(陈望道) 本书特色 《修辞学发凡》是把存在于汉语语文中的种种修辞方法、方式,以及运用这些方法、方式的原理原则,加以系统的阐释,并且指明它的发展趋向。...
网络游戏生态系统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通过应用产业经济学理论、企业生态理论、传播理论、企业管理理论、心理学理论、媒介生态学理论等,系统分析影响网络游戏生态系统的诸...
小书馆:怎样学习《说文解字》 本书特色 《小书馆》系列丛书,主要收入近代以来绝版或者版本稀少、至今仍有很高文化价值的小书,以文史为主,兼及其他。这些“小而可贵的...
客家传统社会 内容简介 《客家传统社会》是一部对我国福建、广东、江西等省的多个客家聚居区域的历史渊源、传统社会结构、社会经济以及客家人的文化传承、宗教信仰 、民...
◎聯合推薦韓良憶/作家許彩雪/La Vie社長兼總編輯陳鴻/烹飪美食家Janet/旅遊生活頻道「瘋台灣」主持人再怎麼忙,也要回家過生活,家,安頓了身心靈,給我充...
中国文化论集:193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与想象 本书特色 尘封七十余年中文版首度出版,一九三零年代名流学者联手打造。一部别开生面的中国文化史。中国...
完整呈現張愛玲傳奇一生的華麗與蒼涼,絕無僅有的圖文對照集。特別收錄張愛玲的珍貴遊記體散文〈異鄉記〉,首次與讀者見面!本書收錄一九九○年代張愛玲晚年的散文作品,這...
图说清代女人服饰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清代女子服饰的起源与发展、时代背景、艺术特色以及服饰材料和收藏方法。主要介绍的服饰种类有清代女子服饰、清代女子鞋帽、清代女...
在投身科学的道路上,你需要这样一本科学家生涯指南:当你对科学训练的艰难枯燥心生惧意,它会告诉你探究的热情比埋头苦读更重要;当你在五花八门的理科专业面前变成选择困...
文渊阁-文人的骨头 本书特色 '故宫秘境丛书'描写了故宫的七处'隐秘角落':武英殿、慈宁花园、昭仁殿、寿安宫、文渊阁、倦勤斋、景阳宫。 所谓的'秘境'是对大多数...
再见童年-消逝的人文世界最后回眸 本书特色 《再见童年:消逝的人文世界的*后回眸》编辑推荐:长期逃学的沈从文,屁股挨板子的郭沫若,晚饭后听四叔钱穆吹箫的钱伟长,...
新书--故事会合订本103 本书特色 合订本将2018年3月上、3月下、4月上三本汇编成册,让故事爱好者在一本书里畅读三期杂志的精彩内容。故事会以富有感染力的故...
作者簡介村上春樹一九四九年生於日本京都府。早稻田大學戲劇系畢業。一九七九年以《聽風的歌》獲得「群像新人賞」,新穎的文風被譽為日本「八○年代文學旗手」,一九八七年...
精彩摘录神经质的人经常会籍着寻找爱,以避免感受到一丝丝生命核心的孤独感和空洞感;籍着被人选择、被人肯定而觉得自己的存有得
歇后语小词典 本书特色 为学生高考、中考量身定做的语文工具书,曾畅销全国各地,销售量高达1200000册。内容上按教学新要求优化旧版、重创新、重源流、重涵养、重...
翻译研究 内容简介 翻译是不同语言的国家、民族或个人进行思想交流,达到相互理解的中介手段,是沟通中外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艺术的桥梁,对社会变革、经济发展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