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湖广填四川”后,闽、粤、赣等地的客家人将客家文化播迁到四川。300年来,处于弱势地位的四川客家顽强地传承了自己的文化,从而创造了许多客家文化的奇迹。从文化与教育的关系看,客家文化的奇迹也是客家教育的奇迹。客家传统文化在四川的传承和变迁中客家教育起了重要的作用,也表现出客家教育的特色。在四川移民社会中,素有“崇文重教”之称的客家人怎样培养、教育子女的问题,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四川客家教育研究不但有助于破解客家文化之谜,而且以区域文化方面具有典型性的客家人的教育为研究对象,是进行区域教育研究的突破口,但是长期以来学界对客家教育的研究显得非常薄弱。本研究从“崇文重教”的角度,运用比较研究方法,探讨四川客家教育的族群性和区域性特色。即从族群比较的角度,将四川的客家人与湖广人作比较,分析客家文化在与巴蜀文化的融合与冲突中,为了保存自己的文化特色,四川客家教育所充当的角色及发挥的功能,突出客家教育的族群性特色;通过区域比较,即在比较四川客家聚居区与客家散居区以及四川客家与闽、粤、赣客家的基础上,初步分析出四川客家教育的地域性特色,揭示了四川客家教育的时空差异,分析四川客家教育发展模式与特色,从而勾画出四川客家的教育史轮廓。全文共分六章,外加导言和结语,共有八大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如下:导言部分主要包括研究范围的界定、选题原由、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及研究意义等内容。**章四川客家文化。分析了四川客家移民的比例与分布,探讨了四川移民文化“嫁接型”和“移植型”的两种类型,目的是为了将四川的湖广人与客家人作比较,以突出四川客家文化特色,为客家教育的研究奠定基础。第二章四川客家人教育观及其影响。论述了四川客家人教育观及其对客家生活诸方面的影响;客家教育观有两重性,即广泛的普及教育和英才教育。客家教育观体现出家族性、务实性、传统性等特点。而客家人的婚姻观、职业观、居住环境观、社会民俗等方面体现出的客家教育观,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客家人“崇文重教”。第三章四川客家人“耕读传家”。介绍了外来移民与清代四川教育的复兴,指出以“耕读传家”自居的四川客家善耕又重读,体现出族群性特点。文章分析了四川客家从发富到发贵的发家史,指出客家移民在四川白手起家,坚持半耕半读或先耕后读的生计模式,依靠佃耕或农商兼顾等方式逐渐发迹,并出现许多科举人才或文化世家,为四川教育的恢复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四川客家耕读起家后多在第三代出现科举人才,与客家原乡相比,四川移民家族出现科举人才的时间要早,表现出一定地域特色。第四章四川客家移民文化认同教育。四川客家移民强调文化认同教育具体表现在客家母语教育、移民史教育(家族史教育、祖籍教育和创业教育)以及道德礼俗文化教育等方面。四川客家恪守“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的祖训,强化客家母语教育,以客家独特的《广东小儿歌》等形式来突出客家母语教育和道德文化教育,而移民史教育突出表现在以《入川履历》和《张兴万自传》为典型个案。其目的是强化集体记忆,保持族群的文化认同。四川客家移民强调文化认同教育是“崇文重教”的主要体现,因而“崇文重教”保证了客家文化的传承。第五章四川客家祠堂与家族教育。分析了四川客家祠堂、族田以及客家宗族办学背景及概况,指出由于客家宗族观念强,客家族学相对要发达。进而文章论述四川客家家族的助学、奖学活动及族学管理,其中以成都市郊龙潭乡范家祠办学为典型个案。客家宗族办学成为客家社会生活中重要的社会活动,是族群性的表现。但是,受四川特殊的地理环境的影响,四川客家宗族办学又体现出地域性特征。第六章是四川客家教育水平分析。分析清代以来四川客家人才和私立学校状况来说明四川客家教育状况。总体上四川客家教育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清代移民人川有一个创业发展的过程,初期的客家正规教育十分落后,乾嘉以后四川客家教育才开始起步,到近代客家教育才得以蓬勃发展起来,客家名人相继涌现;这与清代以来四川教育发展的轨迹一致。就四川客家人才状况而言,与湖广人相比,尽管四川客家经济状况比不上四川的湖广人,但四川客家人才比例不逊于湖广人;从私立学校发展看,与湖广人相比,四川客家人积极办学,私立学校的比例和质量要高,四川客家体现出“崇文重教”的族群性特点;但是与客家原乡相比,四川客家教育总体发展水平并不乐观,四川客家教育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崇文重教”又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色彩。其原因有二:从经济因素看,四川家族组织的不发达和四川客家大分散、小聚居的格局等两大因素影响下,导致四川族田的不发达;从环境的原因看,四川客家区的族群关系和当地民风状况导致四川客家教育的区域差异。结语部分总结了四川客家教育特色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思考。教育特色表现为充分挖掘教育资源,注重客家歌谣教育功能;客家教育主要集中于家庭教育、家族教育以及社区教育,强调族群文化认同教育。但是四川客家教育严重忽视女性教育;过分强调教育的群体归属功能;强调耕读的生计模式,形成“重农抑商”的价值观,影响客家地区经济的发展,从而又制约客家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
本研究从“崇文重教”的角度,运用比较研究方法,探讨四川客家教育的族群性和区域性特色。即从族群比较的角度,将四川的客家人与湖广人作比较,分析客家文化在与巴蜀文化的融合与冲突中,为了保存自己的文化特色,四川客家教育所充当的角色及发挥的功能,突出客家教育的族群性特色;通过区域比较,即在比较四川客家聚居区与客家散居区以及四川客家与闽、粤、赣客家的基础上,初步分析出四川客家教育的地域性特色,揭示了四川客家教育的时空差异,分析四川客家教育发展模式与特色,从而勾画出四川客家的教育史轮廓。
《四川客家“崇文重教”的历史重构》讲述了:清代“湖广填四川”后,闽、粤、赣等地的客家人将客家文化播迁到四川。300年来,处于弱势地位的四川客家顽强地传承了自己的文化,从而创造了许多客家文化的奇迹。从文化与教育的关系看,客家文化的奇迹也是客家教育的奇迹。客家传统文化在四川的传承和变迁中客家教育起了重要的作用,也表现出客家教育的特色。在四川移民社会中,素有“崇文重教”之称的客家人怎样培养、教育子女的问题,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四川客家教育研究不但有助于破解客家文化之谜,而且以区域文化方面具有典型性的客家人的教育为研究对象,是进行区域教育研究的突破口,但是长期以来学界对客家教育的研究显得非常薄弱。本研究从“崇文重教”的角度,运用比较研究方法,探讨四川客家教育的族群性和区域性特色。即从族群比较的角度,将四川的客家人与湖广人作比较,分析客家文化在与巴蜀文化的融合与冲突中,为了保存自己的文化特色,四川客家教育所充当的角色及发挥的功能,突出客家教育的族群性特色;通过区域比较,即在比较四川客家聚居区与客家散居区以及四川客家与闽、粤、赣客家的基础上,初步分析出四川客家教育的地域性特色,揭示了四川客家教育的时空差异,分析四川客家教育发展模式与特色,从而勾画出四川客家的教育史轮廓。全文共分六章,外加导言和结语,共有八大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如下:导言部分主要包括研究范围的界定、选题原由、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及研究意义等内容。**章四川客家文化。分析了四川客家移民的比例与分布,探讨了四川移民文化“嫁接型”和“移植型”的两种类型,目的是为了将四川的湖广人与客家人作比较,以突出四川客家文化特色,为客家教育的研究奠定基础。第二章四川客家人教育观及其影响。论述了四川客家人教育观及其对客家生活诸方面的影响;客家教育观有两重性,即广泛的普及教育和英才教育。客家教育观体现出家族性、务实性、传统性等特点。而客家人的婚姻观、职业观、居住环境观、社会民俗等方面体现出的客家教育观,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客家人“崇文重教”。 第三章四川客家人“耕读传家”。介绍了外来移民与清代四川教育的复兴,指出以“耕读传家”自居的四川客家善耕又重读,体现出族群性特点。文章分析了四川客家从发富到发贵的发家史,指出客家移民在四川白手起家,坚持半耕半读或先耕后读的生计模式,依靠佃耕或农商兼顾等方式逐渐发迹,并出现许多科举人才或文化世家,为四川教育的恢复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四川客家耕读起家后多在第三代出现科举人才,与客家原乡相比,四川移民家族出现科举人才的时间要早,表现出一定地域特色。第四章四川客家移民文化认同教育。四川客家移民强调文化认同教育具体表现在客家母语教育、移民史教育(家族史教育、祖籍教育和创业教育)以及道德礼俗文化教育等方面。四川客家恪守“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的祖训,强化客家母语教育,以客家独特的《广东小儿歌》等形式来突出客家母语教育和道德文化教育,而移民史教育突出表现在以《入川履历》和《张兴万自传》为典型个案。其目的是强化集体记忆,保持族群的文化认同。四川客家移民强调文化认同教育是“崇文重教”的主要体现,因而“崇文重教”保证了客家文化的传承。第五章四川客家祠堂与家族教育。分析了四川客家祠堂、族田以及客家宗族办学背景及概况,指出由于客家宗族观念强,客家族学相对要发达。进而文章论述四川客家家族的助学、奖学活动及族学管理,其中以成都市郊龙潭乡范家祠办学为典型个案。客家宗族办学成为客家社会生活中重要的社会活动,是族群性的表现。但是,受四川特殊的地理环境的影响,四川客家宗族办学又体现出地域性特征。第六章是四川客家教育水平分析。分析清代以来四川客家人才和私立学校状况来说明四川客家教育状况。总体上四川客家教育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清代移民人川有一个创业发展的过程,初期的客家正规教育十分落后,乾嘉以后四川客家教育才开始起步,到近代客家教育才得以蓬勃发展起来,客家名人相继涌现;这与清代以来四川教育发展的轨迹一致。就四川客家人才状况而言,与湖广人相比,尽管四川客家经济状况比不上四川的湖广人,但四川客家人才比例不逊于湖广人;从私立学校发展看,与湖广人相比,四川客家人积极办学,私立学校的比例和质量要高,四川客家体现出“崇文重教”的族群性特点;但是与客家原乡相比,四川客家教育总体发展水平并不乐观,四川客家教育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崇文重教”又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色彩。其原因有二:从经济因素看,四川家族组织的不发达和四川客家大分散、小聚居的格局等两大因素影响下,导致四川族田的不发达;从环境的原因看,四川客家区的族群关系和当地民风状况导致四川客家教育的区域差异。 结语部分总结了四川客家教育特色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思考。教育特色表现为充分挖掘教育资源,注重客家歌谣教育功能;客家教育主要集中于家庭教育、家族教育以及社区教育,强调族群文化认同教育。但是四川客家教育严重忽视女性教育;过分强调教育的群体归属功能;强调耕读的生计模式,形成“重农抑商”的价值观,影响客家地区经济的发展,从而又制约客家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
第二章 四川客家人的教育观及其影响一、四川客家人的教育观(一)客家教育观的两级性文化的特性决定教育的特征,文化决定教育最关键的是文化价值的定向作用。一切教育目的是保持文化价值,教育是按照文化价值培养文化成员的最佳途径。任何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客家文化特色决定了其客家人的价值观。不同的价值观形成不同的教育观。教育观中最核心的是教育价值观,即人们关于教育对人和社会的意义或作用的根本性看法和态度,它包括个体教育观与社会教育观。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去培养的问题。在这个根本问题上,不同的教育价值观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和教育内容。客家教育多为私学教育,其教育目的有两级性,一是广泛的普及教育,满足家族子弟读书识字的需要,重在宣扬封建伦理道德,维护家族内部的团结和秩序;二是英才教育的需要,即满足家族子弟科举应试以入仕为目的,从而光宗耀祖。普及教育关系到家族整体素质的提高,而科举教育关系到一个家族社会地位的高低。客家教育的两级性,决定了客家教育观的多元化。1.强调“品行第一,功名第二”的教育观,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出于普及教育的目的,客家人强调“品行第一,功名第二”的教育观,十分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功名与德行,两者都关系到家族的盛衰。客家族谱强调,“读”不仅是为了功名,也是为了培养子弟的德行。读书明理是主要目的。读书不只是为了功名,更主要的是提高宗族的素质。如吴氏认为“先贤垂训学问,弘以变化气质为先”。①因为读书后,“秀敏者,固可以出身成名起家,光前裕后;朴拙者,亦可以变化气质,保身保家”。②胡氏强调“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所谓读书以明理也”。③胡氏“务须读书,使知礼仪道德”。④张氏则批评民间以各种借口不送子读书的短见:“人之不教其子孙者,不日吾家道贫寒,则日彼赋性钝拙,不知送子读书一年所费无多,省杂用以图正业,则子孙贤明,安知异日无补益者乎。如谓赋性钝拙,俗云‘久教无顽子”日渐月靡,自能通晓
严奇岩,男,汉族,1971年生于江西省莲花县。中学从教多年后继续深造,并先后于2004年和2007年获西南师范大学硕士、西南大学博士学位。现为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区域历史文化地理和西南民族史研究。在《民族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农业考古》、《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贵州民族研究》等十多种刊物上独立发表学术论文三十多篇。参编教材一部。
古汉语丛稿 本书特色 《古汉语丛稿》收录作者于1961—2013年间发表的与古汉语研究和古汉语教学有关的文章51篇,内容包括音韵、古籍考证、古书标点、古汉语词义...
《纸边闲草》内容简介:《纸边闲草》是从事近代文献研究、整理与收藏的名家张伟先生有关纸页研究鉴赏的随笔集。全书共分六辑,第一
《手把手教你学:烫发技术超精图解》内容简介:一名合格的发型师不仅要扎扎实实地掌握发式造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技艺,也要利用
语义的文化变迁 内容简介 构成语言的语音、语法、语义三要素中,语义的历史性和文化性*为深厚。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与日本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东亚...
阿尔伯特·凯塞林(1885—1960),德国两次大战的经历者,最具领导力的将领之一。
图说中国节 内容简介 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冬去春来,岁月递嬗,时光如流,一个个的中国节在井然有序地轮替着。人们依照时节,付出辛勤的劳作,收获丰...
《城市公共事业企业绩效研究》内容简介:本书科学、全面地评价了我国城市公共事业企业绩效对深化城市公共事业的市场化改革,推动我
中国文物常识 本书特色 沈从文以文学家的姿态去梳理文物相关的常识,从欣赏的角度讲述各种文物,行文严谨而生动,内容丰富而系统,填补了我国文化史上的一项空白。沈从文...
古希腊语言文字语法简说 内容简介 古希腊语文乃通古典学之津梁,既是希腊学(Hellenism)之组成部分,又是古典学(Classics)载体之一。本书积作者数十...
中华句典-中华经典藏书 本书特色 明道编写的《中华句典大全集》收录数十种体裁,囊括数百位名家,跨越数千年时间,精选上万条名句。本书既是一本有关中华传统语...
《体检后,这么做才健康!》内容简介:如果只注重健康体检,而忽视检后健康管理,等于白体检!只有针对健康体检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
中国古代民俗-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民俗系列 本书特色 生活是风俗礼仪的源泉,风俗礼仪的很多内容是关于衣食住行、服饰器用的习惯、规定和约束,尽管现代的生话与历史上有...
自能写作 本书特色 1961年,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语文课之“*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四十多年后的今天,世界教育大势,从...
《合作网络范式下企业集团管理控制研究》内容简介:本书内容主要包括企业集团合作网络属性的分析与其管理控制主体框架的重构问题、
广州文化公园 本书特色 《岭南文化知识书系:广州文化公园》是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广州文化公园 内容简介 《岭南文化知识书系:广州文化公园》采用通俗读物的形式...
实用语文 目录 **单元1.《诗经》二首蒹葭野有蔓草2.唐诗二首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将进酒 李白3.宋词二首念奴娇 过洞庭 张孝祥虞美人听雨 蒋捷4.寓言二则哀溺...
国学常识 本书特色 国学的派别,国学与世界学术,研读古籍的阶梯,魏晋时代的玄学,佛学与儒学。国学常识 内容简介 曹伯韩先生的《国学常识》一书,*初由上海文光书店...
作者简介悠世: 網路超人氣作家,文字優美,情感纖細,首部創作作品就獲得廣大的迴響。
品茶说茶-在中国茶叶博物馆漫步 本书特色 ★ 12开精装,东方出版社出版★ 中国茶叶博物馆,是我国唯壹一座以茶和茶文化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杭州...
生育的禁忌与文化 本书特色 《生育的禁忌与文化》生育禁忌是积淀在人们心理深处的神秘文化现象,是属于社会心理层面上的民俗信仰。“禁忌”一词代表了两种不同方面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