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来,险峰凸起,激流回旋,发生了多少次起伏跌宕的交锋?每次交锋背后,又有多少观念的碰撞和利益的博弈?马立诚身处30年交锋前沿,亲身见证、参与了众多影响中国发展的重大事件。大量鲜为人知的事实、亲身经历的现场感、扣人心弦的情节、高屋建瓴的视野,使本书产生了巨大的阅读期待。本书直面30年来社会多方面的风风雨雨。它有如一幅行云流水的长卷,生动地描画出改革开放的进程。惊心动魄,振聋发聩,令人抚案叹息,掩卷深思。点击免费阅读更多章节:交锋三十年
30年岁月噫呈嘻弹指一挥间大部分时段却都是海水碰火焰。1998《交锋》爆炸;1999《呼喊》风靡;2008《历史的拐点》长叹。万事开头难。把“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主流翻转过来,把改革开放推上主导地位,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次大争论从思想观念展开,波及面之广,超过后来的历次争论。第二次大争论的核心问题,是维护计划经济体制,还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的“天鹅之舞”。南方谈话开启的时代,比80年代的改革更加深刻更加全面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因为它以市场经济体制再造了中国。从1995年春到1997年春先后问世四份万言书,向人们发出警告:私营经济正在造成严重危害。究竟应该怎样评价私营经济的作用和地位?这就是第三次争论的主要内容。历史的进步绝非纯而又纯,高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也是触目惊心。怎么办?是继续推进改革解决这些问题,还是走回头路,倒退到普遍贫穷的时代“取消”这些问题?中国的改革错了吗?第四次大争论就此展开……本书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事实,比如五个1号文件出台的来龙去脉,比如江泽民为何下令删改《人民日报》社论,比如私营企业家能否入党的激烈争论,比如谁是四份万言书的幕后推手……点击免费阅读更多章节:交锋三十年
《交锋三十年:改革开放四次大争论亲历记》记载了改革开放30年来,险峰凸起,激流回旋,发生了多少次起伏跌宕的交锋?每次交锋背后,又有多少观念的碰撞和利益的博弈?马立诚身处30年交锋前沿,亲身见证、参与了众多影响中国发展的重大事件。大量鲜为人知的事实、亲身经历的现场感、扣人心弦的情节、高屋建瓴的视野,使《交锋三十年:改革开放四次大争论亲历记》产生了巨大的阅读期待。《交锋三十年:改革开放四次大争论亲历记》直面30年来社会多方面的风风雨雨。它有如一幅行云流水的长卷,生动地描画出改革开放的进程。惊心动魄,振聋发聩,令人抚案叹息,掩卷深思。
第一次大争论:“两个凡是”还是改革开放邓小平:中国上空的不死鸟1976年底,粉碎“四人帮”之后两个多月,北京还是大字报的天下。我骑车经过天安门广场,看到东观礼台的前墙上新贴出一条粗黑体字的大幅标语:“强烈要求恢复邓小平三副一正职务!”粉红色大字报纸上,沿着粗黑的大字边缘,淌下来一缕缕墨汁。这个印象至今还很清晰。标语上的“三副一正”,是指邓小平在“文革”中复出时,曾经担任的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解放军总参谋长四个职务。1976年3月底4月初,天安门广场爆发了悼念周恩来、反对“四人帮”的民众运动。我当时也不顾禁令,经常来到天安门广场,融入到悲痛和愤怒的海洋之中。4月5日,运动被镇压,388人被捕。7日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了中共中央发布的决议,我在朋友家里和朋友一起收听了这个广播,播音员用“文革”中特有的那种响亮刺耳的高音阶声音说:“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了发生在天安门广场的反革命事件和邓小平最近的表现,认为邓小平问题的性质已经变为对抗性的矛盾。根据伟大领袖毛主席提议,政治局一致通过,撤销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保留党籍,以观后效。”我和朋友们仿佛当头挨了一棍,久久地,谁也没有说话。随即,报刊上给邓小平扣上了“天安门事件总后台”的帽子,称邓小平是“邓纳吉”。紧接着,北京和各地奉命表态游行,拥护中共中央决议。各种媒介铺天盖地声讨和批判邓小平。一直等到毛泽东去世不久的10月6日,“四人帮”被逮捕。全社会的积怨一下子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天安门事件和邓小平的命运立即成为各界关注焦点。这幅标语,就表达了当时全国的民心。可是,没过几天,民众就吃了一记闷拳。“文革”中,有一个尽人皆知的最高宣传权威,这就是《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两报一刊联合社论。两报一刊社论平素不见踪影,但一到运动的关键时刻,就出台面世。社论所传达的内容,无疑是中央最新工作方针。1977年2月初,主持中央工作的汪东兴把一篇社论交给中央宣传口负责人耿飚,要求以两报一刊社论名义发表,强调不准动一个字。当时参加中央宣传口领导工作的解放军报社社长华楠回忆说:“我们都不知道,怎么来了个这么个东西?”在议论这篇文章的时候,耿飚说,如果按照这篇文章的要求办事,粉碎“四人帮”等于白搞了,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了。但是,意见归意见,还要服从上级。2月7日,经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审阅同意,两
马立诚,曾任中国青年报社评论部副主任、人民日报社评论部主任编辑、凤凰卫视评论员。长期以来,从事中国改革研究,撰写多种评论及文化著作,在海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1998年,与凌志军合作撰写的《交锋》《呼喊》,出版后连续两年成为当年中国最畅销书。《交锋》发行200万册,在全球产生巨大影响。1999年,被美国《亚洲周刊》杂志评选为当代中国最有影响的50人之一。1986年至今,出版著作15本。
中国人的民生-当下中国社会各阶层财富分析 本书特色 从阶层和财富的全新视角,观察中国民生,以独到观点深入解析工资、住房、税收、通胀、养老金、福利、保险、生存等中...
民国珍本丛刊--中国帮会史(插图珍藏本) 本书特色 “帮会”所为是一种革命,它无革命之名,但有革命之实。“帮会”中人虽也有渣滓,但有学识、有思想、有志气、有胆量...
吴春秋,男,汉族,1925年出生,俄语、英语,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政治部研究员。早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校(今外国语大学
梁启超与立宪政治-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文库 内容简介 《梁启超与立宪政治》探讨了梁启超对君主共和、君主立宪、开明专制的追求,阐明了中国近代民主政治与国情的关...
系统论视野下城市突发公共事件的生成.演化与控制 内容简介 全书以城市为时空坐标体系,以“城市应急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系统论的思维方式重点剖析“应急控制系统...
秦汉赋役与社会控制 本书特色 赋税和徭役是国家机器存在的经济基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形态,有着不同的赋役制度,其形式和内容的变迁反映着国家对人民的统治...
决定命运的时刻-印度尼西亚走向民主之路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现代印尼政治历史的有益补充。因为巴哈鲁丁·尤素夫·哈比比在改革运动来临时,是一个关键性的历史人物,他书...
《论美国的民主(傅雷翻译奖首届翻译新人奖)》内容简介:傅雷翻译奖首届翻译新人奖获奖作! 《译林人文精选:论美国的民主》由《读
草根社区中的合作治理与公民治理:地方政府社会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与良性互动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7章,主要内容包括:导论;研究的理论指导与研究设计;地方政...
小平说.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漫画版) 节选 bsp;邓小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为了纪念中国改革开放...
在整个中华帝国的历史中,学者型官员总是肩负着批判政府政策和举措的责任,即使这种批判会遭到震怒的皇帝或那些政府首脑的处罚时也不例外。处罚的形式从贬官直到处死,甚至...
从政遗规 内容简介 《中国历代从政经典选读》丛书将中国历代优秀“官箴”之作集于一览,旨在为读者提供修身立世的“他山之石”。中国古代圣贤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叶永烈-邓小平改变中国 本书特色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到1978年底,中国不是立即走上了正轨,而是深受“两个凡是”为代表的极左路线的干扰。这两年的时间...
香港模式与台湾前途 内容简介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环球景象,五彩缤纷。历史列车把人类带进21世纪,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但天下并不太平,国际形势复杂多变,跌...
欧洲政策制定 内容简介 本书是7年前出版的关于欧洲政策制定一书的新版本。重点论述国家政策制定的欧洲问题。我们研究的方法不同于从外交政策和琥式法律争度来强调欧盟机...
本书按照时间顺序,对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黎巴嫩战争期间的战役中空中力量的运用进行了深度的解读。每篇文章都详述了冲突各
迈克尔・欧克肖特(1901-1990)1901年12月11日出生在英国肯特郡的切尔斯费尔德。1920-1923年在剑桥大学学习,并参加了剑桥大学的荣誉学位考试。...
民国时期的民族问题与民国政府的民族政策研究-西北少数民族学术研究文库 内容简介 本书充分利用历史文献资料,运用民族学理论和历史学的解释与分析、政治学的政策分析、...
人同此心-论心理.社会与政治 内容简介 是什么使人类成为意向性的和思想的主体?他们的意向性和思想与他们的社会性和共同经验具有怎样的联系?我们应当如何从事社会解释...
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本书特色 新闻联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