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来,险峰凸起,激流回旋,发生了多少次起伏跌宕的交锋?每次交锋背后,又有多少观念的碰撞和利益的博弈?马立诚身处30年交锋前沿,亲身见证、参与了众多影响中国发展的重大事件。大量鲜为人知的事实、亲身经历的现场感、扣人心弦的情节、高屋建瓴的视野,使本书产生了巨大的阅读期待。本书直面30年来社会多方面的风风雨雨。它有如一幅行云流水的长卷,生动地描画出改革开放的进程。惊心动魄,振聋发聩,令人抚案叹息,掩卷深思。点击免费阅读更多章节:交锋三十年
30年岁月噫呈嘻弹指一挥间大部分时段却都是海水碰火焰。1998《交锋》爆炸;1999《呼喊》风靡;2008《历史的拐点》长叹。万事开头难。把“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主流翻转过来,把改革开放推上主导地位,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次大争论从思想观念展开,波及面之广,超过后来的历次争论。第二次大争论的核心问题,是维护计划经济体制,还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的“天鹅之舞”。南方谈话开启的时代,比80年代的改革更加深刻更加全面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因为它以市场经济体制再造了中国。从1995年春到1997年春先后问世四份万言书,向人们发出警告:私营经济正在造成严重危害。究竟应该怎样评价私营经济的作用和地位?这就是第三次争论的主要内容。历史的进步绝非纯而又纯,高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也是触目惊心。怎么办?是继续推进改革解决这些问题,还是走回头路,倒退到普遍贫穷的时代“取消”这些问题?中国的改革错了吗?第四次大争论就此展开……本书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事实,比如五个1号文件出台的来龙去脉,比如江泽民为何下令删改《人民日报》社论,比如私营企业家能否入党的激烈争论,比如谁是四份万言书的幕后推手……点击免费阅读更多章节:交锋三十年
《交锋三十年:改革开放四次大争论亲历记》记载了改革开放30年来,险峰凸起,激流回旋,发生了多少次起伏跌宕的交锋?每次交锋背后,又有多少观念的碰撞和利益的博弈?马立诚身处30年交锋前沿,亲身见证、参与了众多影响中国发展的重大事件。大量鲜为人知的事实、亲身经历的现场感、扣人心弦的情节、高屋建瓴的视野,使《交锋三十年:改革开放四次大争论亲历记》产生了巨大的阅读期待。《交锋三十年:改革开放四次大争论亲历记》直面30年来社会多方面的风风雨雨。它有如一幅行云流水的长卷,生动地描画出改革开放的进程。惊心动魄,振聋发聩,令人抚案叹息,掩卷深思。
第一次大争论:“两个凡是”还是改革开放邓小平:中国上空的不死鸟1976年底,粉碎“四人帮”之后两个多月,北京还是大字报的天下。我骑车经过天安门广场,看到东观礼台的前墙上新贴出一条粗黑体字的大幅标语:“强烈要求恢复邓小平三副一正职务!”粉红色大字报纸上,沿着粗黑的大字边缘,淌下来一缕缕墨汁。这个印象至今还很清晰。标语上的“三副一正”,是指邓小平在“文革”中复出时,曾经担任的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解放军总参谋长四个职务。1976年3月底4月初,天安门广场爆发了悼念周恩来、反对“四人帮”的民众运动。我当时也不顾禁令,经常来到天安门广场,融入到悲痛和愤怒的海洋之中。4月5日,运动被镇压,388人被捕。7日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了中共中央发布的决议,我在朋友家里和朋友一起收听了这个广播,播音员用“文革”中特有的那种响亮刺耳的高音阶声音说:“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了发生在天安门广场的反革命事件和邓小平最近的表现,认为邓小平问题的性质已经变为对抗性的矛盾。根据伟大领袖毛主席提议,政治局一致通过,撤销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保留党籍,以观后效。”我和朋友们仿佛当头挨了一棍,久久地,谁也没有说话。随即,报刊上给邓小平扣上了“天安门事件总后台”的帽子,称邓小平是“邓纳吉”。紧接着,北京和各地奉命表态游行,拥护中共中央决议。各种媒介铺天盖地声讨和批判邓小平。一直等到毛泽东去世不久的10月6日,“四人帮”被逮捕。全社会的积怨一下子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天安门事件和邓小平的命运立即成为各界关注焦点。这幅标语,就表达了当时全国的民心。可是,没过几天,民众就吃了一记闷拳。“文革”中,有一个尽人皆知的最高宣传权威,这就是《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两报一刊联合社论。两报一刊社论平素不见踪影,但一到运动的关键时刻,就出台面世。社论所传达的内容,无疑是中央最新工作方针。1977年2月初,主持中央工作的汪东兴把一篇社论交给中央宣传口负责人耿飚,要求以两报一刊社论名义发表,强调不准动一个字。当时参加中央宣传口领导工作的解放军报社社长华楠回忆说:“我们都不知道,怎么来了个这么个东西?”在议论这篇文章的时候,耿飚说,如果按照这篇文章的要求办事,粉碎“四人帮”等于白搞了,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了。但是,意见归意见,还要服从上级。2月7日,经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审阅同意,两
马立诚,曾任中国青年报社评论部副主任、人民日报社评论部主任编辑、凤凰卫视评论员。长期以来,从事中国改革研究,撰写多种评论及文化著作,在海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1998年,与凌志军合作撰写的《交锋》《呼喊》,出版后连续两年成为当年中国最畅销书。《交锋》发行200万册,在全球产生巨大影响。1999年,被美国《亚洲周刊》杂志评选为当代中国最有影响的50人之一。1986年至今,出版著作15本。
布什主义的兴衰 本书特色 《布什主义的兴衰》由王缉思主编,本书所探讨的主题是2001—2008年美国大战略的调整,主题词是“布什主义”。由于主编工作方面的原因,...
中央国家机关“强素质.作表率”读书活动主题讲坛周年读本-1 本书特色 《中央国家机关"强素质 作表率"读书活动主题讲坛周年读本(1)》是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的。...
红色风暴会再度爆发吗?(解读新俄罗斯的前途和命运) 本书特色 红色之于俄国,是具有特殊意义的颜色。1705年,彼得大帝在北方大战的凯歌声中颁布了一项法令,宣布白...
《中国人的义气》内容简介:在中国游民社会文化史的语境里,“江湖”一词意义深远。在诸多由“庙堂”下渗到“江湖”的有识之士的努
社会主义通史-第五卷 本书特色 本选题2001年8月3日选题论证会通过,当时名为《科学社会主义史》,选题为我们自己提出并做出初步方案,约请中央党校组织专家撰写,...
抗日战争-第三卷-[1942年6月-1945年9月] 本书特色 王树增战争系列自2006年开始出版,至今已有《长征》《解放战争》《朝鲜战争》一系列作品问世。他开...
论美国的民主 本书特色 托克维尔编著的《论美国的民主(精)》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主要就美国的政治制度和这一制度形成的根源进行阐述,着重针对美国民主的现状...
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在河西走廊的失敗,是20世紀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中一次重要挫折。1937年3月31日,已由中共中央做出結論:「沒
中国梦 复兴路-精编版 本书特色 作为献礼中共十九大的重点主题出版物,本书以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三大主题为线索,以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为脉络,用现代视角和国际...
天下大势 本书特色 旁观者清,当局者乱,风起云涌,千变万化以对官场生活描摹到位、对官员心理精确拿捏著称的周梅森的全新视角,《天下大势》、《原狱》、《重轭》重磅演...
国殇第一部: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纪实 本书特色 日军在中国土地上为疯狂的战略进攻阶段,是“九·一八”至武汉会战结束这一时期。这一时期国民党军队承担着正面战场作战,...
兵殁威海 本书特色 世纪即将更迭。无数古老的,现代的钟声,将为之铿锵鸣响。站在太平洋西海岸眺望东方,20世纪的*后一次海潮,将与我们依依作别,21世纪的**道曙...
本书是比较政治学领域的经典之作,在学界极具影响力,曾在国内多次出版,吸引了众多读者,第十二版沿用阿尔蒙德的概念系统、过程和政策分析框架来帮助读者理解政治,并重新...
ZHU RONGJI meets the press-(朱镕基答记者问) 本书特色 The interviews in this book offer a ri...
作者贡特•普吕肖夫德国海军军官。1904年入伍,后被派往青岛。青岛日德战争期间驾驶鸽式战机与日军作战。日军占领青岛前夕,普吕肖
烽火亚平宁-意大利之战 内容简介 意大利战场是战争的指导思想在实际发展中难以驾驭的典型写照,同盟国与轴心国在这片战场上的战略思想的演变与发展,更是耐人寻味。双方...
《世界冷兵器历史图鉴》由美国资深战争历史研究学者查克·威尔斯撰写,通过美国伯尔曼世界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上百件文物,完整地介
大端文库-中国政治思想史 本书特色 本书采政治学之观点,用历史之方法,略叙晚周以来二千五百年间政治思想之大概,以供各犬学政治系学生参考之用。全书按政治思想的历史...
哈佛看中国:政治与历史卷 内容简介 1位中国学者,1年的留学访美,邀请47位哈佛教授和校友就中国问题开讲。47位教授,47个不同凡响的名字,用47个别样的视角打...
图说中国抗日战争史 目录 前言**章日本侵华大陆政策与东北沦陷**节日本侵华大陆政策第二节满蒙危机第三节九一八事变及东北沦陷第四节江桥抗战和抗日救亡运动第二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