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今解与关系医学

中医今解与关系医学

作者:申漳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2008-11-01

评分:5分

ISBN:9787509704592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中医今解与关系医学 目录

**编中医起源
**章中医基础
**节源头探寻
一三种观点
二“与巫共舞”的启发
三第三源头
第二节《黄帝内经》
一医学模式
二理论与哲学
三技术方法——合参
四《内经》的历史局限性
第三节《伤寒杂病论》
一医圣
二诊断——从现象到病机
三论治——法、方、药
第四节早期本草学
一本草书籍
二本草学者
三药理——调和之路
第二编今解基础——科学与哲学
第二章系统科学
**节系统论与自组织
一系统论
二非生命系统自组织
三生命系统自组织
第二节耗散与混沌
一耗散结构理论
二混沌
第三节中医与系统科学
一相通之处
二系统科学的局限性
三中医学的超越
第三章实体论和关系论
**节实体论
一实体论曾经辉煌
二实体论遭遇冲击
第二节关系论
一罗嘉昌的关系实在论
二几点认识
第四章另类哲学理论
**节另类素描
一何谓另类
二另类代表
三单轨说与分岔说
第二节天人合一论
一天是生成的
二天与人
三不同于主流
第三节元气论
一元气是什么
二元气与万物的关系
三元气论不同于原子论
第四节阴阳论
一一般阴阳论
二《周易》阴阳论
三阴阳兼体说
第五节五行论
一起源
二与阴阳论结合
三相生相克
四五行论小议
第五章另类实践与意象思维
**节另类实践
一多样化的实践
二修道与悟性
第二节意象思维
一原逻辑思维
二合一之法
三不同之法
第三编关系医学
第六章中医理论今解
**节中医元气论
一元气与人
二元气与几种气
第二节中医阴阳论
一阴阳气论
二阴阳关系论
三阴阳和谐论
四阴阳论与矛盾论
第三节中医五行论
一五行论
二五行论与藏象论
三历代名医与五行论
四五行论在现代
五五行模型解
第四节经络学说
一点线先后之争
二弃线说
三存线说
四线气合一说
五气与线放谈
六经脉解

中医今解与关系医学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哲学的天人合一论、元气论、阴阳论、五行论等哲学不同于以主客二分哲学为代表的主流哲学,可称为另类哲学,即主客合一或心物合一哲学,其思维方法为意象思维。中医不是以实体为中心,而是以关系为中心,可称为关系医学。《内经》所用方法是意象思维方法,具体表现为技术与理论合参、医者与患者合参、关系与实体合参、知识与悟性合参。《伤寒论》是中医技术典范,《伤寒论》中的辨证不是辨病原、病位实体,而是辨关系,辨阴阳、五行、八纲、经络等各层次、各种关系。

中医今解与关系医学 节选

**章 中医基础
第二节 《黄帝内经》
一 医学模式
1.和谐健康观
《内经》的医学模式,不是以查病、治病为主的模式,而是养生和医疗并重,防病重于治病的模式。《内经》中涉及养生内容的有四十多篇;《素问》前四篇专论养生。《素问》的**篇中黄帝向岐伯提的**个问题是,为什么古人能活百岁且动作不衰,而今人只活半百且动作皆衰?可见《内经》是将健康长寿放在**重要的地位。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乃问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数术,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日朴。”(《素问·上古天真论》)这段话可称为《素问》**论,提出了几个原则问题。
**,生命是什么?
生命是“形”、“气”、“神”的统一体,“形与神俱”、“真气从之”。“形”即肉身;“气”与“神”是中医理论的基本概念。
Z……

中医今解与关系医学 作者简介

申漳,196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在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办公室、人体科学小组办公室长期从事人体科学研究工作。著有《简明科学技术史话》(获国家科技图书二等奖)、《天惑——特异功能与气功探秘》。从1987年起,曾从事气功疗效研究、经络实验研究、中医理论研究、中医与哲学关系研究,并在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多篇。《中医今解与关系医学》为其近20年心血结晶。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