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遗腹子德鲍尔幼年时偶然读到一部小说片断:一个德国士兵历经艰难从苏联战场逃回故乡,敲开家门,妻子怀中抱着孩子,旁边却站着另一个男人。
成年后,对小说念念不忘的德鲍尔根据书中留下的线索,开始寻找小说的作者。种种线索指向一个在二战期间身份多变、战后不知去向的纳粹理论家。在儿子的追问下,德鲍尔的母亲终于揭开埋藏了数十年的身世之谜。
当年的纳粹理论家此时已摇身一变,在美国成为名牌大学政治学权威教授德堡,并将当年的纳粹理论改头换面,变相为自己的罪行开脱。德鲍尔以译者和访问学者的身份来到德堡身边,一步一步逼近真相……
这是一个现代版的奥德赛返乡故事,也是一个关于父与子、男与女、战争与和平、正义与法律的故事,它揭示战争创伤后的人性,追问救赎的责任。
这是一个现代版的奥德赛返乡故事,也是一个关于父与子、男与女、战争与和平、正义与法律的故事,它揭示战争创伤后的人性,追问救赎的责任。二战遗腹子德鲍尔幼年时偶然读到一部小说片断:一个德国士兵历经艰难从苏联战场逃回故乡,敲开家门,妻子怀中抱着孩子,旁边却站着另一个男人……
**部
1
我的童年假期,都是在瑞士的祖父母那里度过的。
我的母亲会把我带到火车站,送我上车,如果我运气还不错的话,就能安安稳稳地坐上六小时到达目的地,祖父会在那儿接我。当然也有不走运的时候,那我就必须在德国瑞士边境换车。
有一次,我在上错了火车之后一个人痛哭流涕,幸好有位好心的列车员帮我擦干了眼泪,并在几站之后带我上了另一列火车,还把我托付给另一个列车员。后者又用同样的方式把我转托给了第三名列车员。就这样,经过一站又一站的接力,我*终在这群列车员的陪伴下到达了目的地。
我喜欢乘火车旅行:满眼尽是经过的乡间和城镇风景,车厢温暖舒适,人也自由自在。怀揣着车票和护照,还有干粮和小说,我不需要别人的陪伴,也不用跟其他人说些什么。
真是想念瑞士火车的车厢——座位不是靠窗就是靠走廊,不用担心会被挤在中间。此外,瑞士火车浅色的木质座位看起来也比德国的红棕色塑料材质要高级——些,灰色的车体,用三种语言写成“瑞士铁路”字样,以及红底白字的瑞士徽章都比脏兮兮的绿色“德国铁路”标志要高贵。德国火车的简陋让我感觉挺亲切,因为我和母亲居住的城市就是那么简陋,那里的人们就是那么朴素,不过我还是为自己是半个瑞士人而感到骄傲。
旅程的终点,就是那个在湖边的车站。这还是个终点站,我只要沿着火车月台走,就一定会见到我祖父:高大强壮,深色的眼睛,浓密的白胡子,谢顶,穿着亚麻色的夹克,戴着草帽,拄着手杖。他看起来那么可靠,尽管我已经长得比他个子更高,尽管他走路得靠手杖支撑,但是他在我眼里始终那么高大,那么有力量。等到我都已经成了大学生,他有时还会搀着我的手,这让我有点不知如何是好,好在也并不尴尬。
从车站到祖父母的住处其实还要经过湖边的几个小村庄,如果天气好的话,祖父和我就会坐船而不是火车。我*喜欢巨大的老式蒸汽明轮,在船身中部可以看见,蒸汽机上泛着机油光泽的铜制、铁制的摇杆、连杆和活塞卖力地工作着。船上有好几层甲板,有开放式的,也有封闭的。我们一般就站在前部的开放甲板上,呼吸着迎面而来的微风,望着岸边时隐时现的小城镇,海鸥绕着轮船自由滑翔,湖上帆船张满了帆,滑水爱好者也尽情展示着他们的美妙身手。偶尔我们还能在小山丘背后瞥见阿尔卑斯山,祖父会如数家珍般地——叫出那些山峰的名字。
阳光照在水面上泛起的那道光芒,悠悠地滑向船身中部,在舞动的水轮机叶片中被撕得粉碎。就在这道光的照耀下,轮船恬然地在湖上前行,每次看到这一景象,我都觉得是个奇迹。我现在敢肯定,祖父当时就跟我解释了,这一光学现象自有它的道理。然而时至今日,每次我看到这一景象总还觉得是个奇迹。那道光芒就始于我所在的地方。
2
我八岁那年的夏天,母亲没钱给我买去瑞士的火车票。于是她就找了一个开长途的司机,把我带到边境,然后交给另一个长途司机,后者负责把我带到我祖父母那儿。我都不知道她是怎么找到这些人的。
和司机约的见面地点在火车货运站,母亲还要去上班,不能留下来陪我,她把我和行李留在车站人口处,再三叮嘱我不要随便走开。我就站在那儿,紧张地盯着每一辆驶过车站口的货车,发现它们没有停下来就松一口气,还伴随着失望。这些货车比我之前看到的都堆货更高,噪音更大,气味更令人恶心。简直就是群怪物。
我不知道我究竟等了多久,当时我也没有手表。过了一会儿,我坐在行李箱上,每当有辆货车缓慢驶近,看起来像是要停车,我就重新站起来。
总算有辆车停了,司机把我和行李拉进了驾驶室,同车的人接手把我放在驾驶座后面的床上。我就应该闭上嘴,别把头伸过挡板,乖乖睡觉。天还挺亮,但是就算暗了我也睡不着。一开始的时候,每当我把头伸过挡板,司机和同车的人还会转过身来咒骂几句,然后他们就忘记了我的存在,我就这么望着车窗外。
我能看到的其实很有限,不过我还是透过副驾驶旁的车窗瞥见了一眼日落。司机和副驾驶之间的对话我只懂得只言片语;他们说着什么美国人,法国人,货物配送和付款等等。货车从建设中的高速公路上驶过时,那规律均匀的噪音和震动差点把我摇人梦乡。不过很快高速公路就到头了,我们驶上了路况糟糕的山间国道,司机根本无法避开路上的大坑小坑,不得不经常加减挡来控制速度。整晚的行车都是如此颠簸。
货车还经常停下,从侧面车窗冒出一些面孔,司机和副驾驶跳上跳下,打开货舱的门,把货物推下车并堆到卸货场。其中的一些停靠站是照明如白昼喧闹异常的工厂和仓库,另一些则是黑暗的加油站、停车场和乡间小路。大概司机和副驾驶除了完成他们规定的运输任务之外,还拉了些私活儿,甚至走私或者销赃,这样我们就比预计的要多花些时间。
无论如此,我们到达边境的时候都已经太晚了,原本应在此地接我的另一辆货车早已开走,我不得不在晨曦中一个人坐在小城的一个广场上,那个地方的名字我都已经想不起来了。广场上有一座教堂,还有些新建住房,当然更多的是连屋顶都没有的老房子,窗户都已经不见了。
等到**缕阳光照下来的时候,就有人来广场上搭起一个市场,他们推着平板二轮车,用根绳索系住车轴,搭在肩膀上,车上堆着麻袋、箱子和篮子。
我整晚都提心吊胆,害怕警察和货车的司机,怕遇到强盗打劫,怕出车祸,害怕我不得不上厕所。现在我又开始害怕有人喜欢上我,想要收养我。正如我怕没人注意到我,也没人关心我。
早晨的阳光如此温暖,直射在我坐的长凳上,照得我很不舒服,我很不愿意离开长凳。这时在路边停下了一辆顶篷敞开的汽车。司机坐在那里没有动,随车的女士下来把我的行李放进行李箱,让我坐在车的后排位子上。
宽敞的汽车,引人注目的服装,他们自信和随意的姿态,或者是在跨越边境进入瑞士时,他们给我买了人生中**个冰淇淋——每当我听到或者读到有关有钱人的故事时,我就把他们作为设想的对象。他们是不是跟那个长途司机一样也是走私者或者盗窃犯?他们对我一点也不凶,两人都很年轻,就像照顾小弟弟一样对我很好,准时在午餐时间把我送到了祖父母那儿。
3
祖父母的房子是由一位足迹遍布世界的建筑师设计建造的。房顶向外伸展,由木质斜梁完美地支撑着,二层转角上有个凸出的挑楼,三楼的阳台则装饰有滴水嘴,窗户上还有石头接合而成的半圆拱。这房子曾是殖民时期的庄园,西班牙式的城堡和罗马式的修道院。不过一切配合在一起却很完美。
花园的风格也完美地和谐统一:左边是两棵冷杉,右边一棵巨大的苹果树,屋前一排茂密的老黄杨树篱,房子右边还长着一片野葡萄。花园挺大,门前的路和房子之间有一片草地,旁边是一片蔬菜田,番茄、莴苣、覆盆子和红醋栗、黑莓、肥料堆,房子左边是一条砾石铺成的小路,通往房子的后面,也就是那道装饰有两朵绣球花的大门。小石子踩在脚底下嚓嚓作响,每当我和祖父来到大门口的时候,祖母就已经听见了我们的声音,替我们把屋门打开。
石子的嚓嚓声,汇集而来的蜜蜂、砧板或者是整草的耙子发出的动静——在祖父母这里的夏天,这些对于我来说就都是夏天的声音。还有在温暖的日光照耀下的黄杨树散发出的苦味,当然还有肥堆那难闻的味道,还有下午的宁静——孩子不闹,狗也不叫,连风都不吹,这才是夏日的静谧。
在我和母亲住的那条街上,来来往往的都是车辆,如果有辆有轨电车或者货车驶过,玻璃窗都在颤抖;附近那些挨过炸弹的房子要拆除重建时,建筑机械隆隆作响,我家的地板也会跟着颤动。
在祖父母这里,路上没有什么来往交通,屋前没有,镇上也没有。如果有辆马车驶过的话,祖父会叫我拿上桶和铲子,我们两人悄悄地跟着马车,捡掉下来的马粪蛋子,好留做自家的肥料。
镇上有火车站、供小船停靠的船坞,几家商店和两三家旅店,其中一家还是禁止饮酒的,个别星期天,祖父会带我去那儿吃午餐。祖父每两天出去采购一次,周游一遍奶制品和奶酪店、面包店和邻居的食品店,有时候也去药房或者鞋匠铺。他总是穿着他的浅色亚麻夹克,戴着一顶亚麻色的帽子,在上衣口袋里放着一本小簿子,这是祖母用各处掉下来的空白纸张凑起来的,在上面写着每次要买的东西。祖父就这么一手拄着他的拐杖,一手搀着我。我背着那个旧皮革的购物袋,既然我们每两天就出门采购一次,袋子自然也就不用沉到我背不动。
……
施林克的这本新书就像一篇清晰、精准又优美的散文,这在当代德国文学中极为罕见。
——德国《柏林日报》
本哈德•施林克用一种有趣而又严肃的方式,追寻着奥德修斯的足迹。如果说在《朗读者》中,来自奥德赛的影射还只是精致的点缀,那么在《回归》中有关奥德赛的篇章更像是对于本书内密的精确注解。
——瑞士《新苏黎世报》
以悬念推动情节发展的《回归》,也是对正义、历史、罪恶本质的深刻思索……和《朗读者》一样,施林克又写出了一部风格简约,结构精巧、发人深思的佳作。
——美国《洛杉矶时报》
《回归》是施林克继《朗读者》这部成功力作之后,读者期待多年的新作。与《朗读者》一样。它关注的是当代德国人如何看待他们国家动荡的过去,并且提出,透过常常被人忽视的文本与文件去发现历史,是何等重要。
——英国《金融时报》
本哈德·施林克,德国当代著名作家、法学家、法官。1944年生于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1975年获海德堡大学法学博士学位,现任柏林洪堡大学公共法律与法律哲学教授。自1987年起,施林克也担任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宪法法院法官。
施林克自1987年起发表小说作品。1995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朗读者》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影响力,被翻译成三十九种语言,并在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获得重要文学奖。《回归》是施林克在《朗读者》之后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艳歌 本书特色 同是先锋派代表作家,与苏童的大宅院不同,叶 兆言的小说人味多于鬼气。不过也不要因此误读了叶 兆言,他的小说由言情写到侦探,由拟旧写到新...
天众龙众.龙帝释天-[下] 本书特色 传说黑龙族都是天罚之龙,“贪、嗔、痴”过重,有邪恶、戾气、暴虐之心,又有灭天之神力。三十三天,须弥山顶,善见城之主——帝释...
第一册 大漠争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连环画-第八辑 元史篇 本书特色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连环画(第8辑·元史篇)(第1册):大漠争雄》京华出版社出版。第一册 大漠...
黑色的诱惑-中国专业作家小说典藏文库 本书特色这是一部中篇小说集。作品收录了《黑色的诱惑》《东出榆关》《山那边世界》《黑色的沉默》《老杆》等中篇小说。这些作品大...
迷局 本书特色 *赤裸的官场生物链,*苦逼的小公务员升迁史!从细节到细节,逐层深入揭示官场考察、升迁秘诀。从小人物到大人物,全景细致展现各级官员万千生态。错综复...
昔日玫瑰-获奖佳作珍藏版 本书特色 《昔日玫瑰(获奖佳作珍藏版)》收录了长铁的科幻佳作《昔日玫瑰》《坏小子》《得分后卫》《选修课》。 《昔日玫瑰(获奖佳作珍藏版...
《寻找丢失的钥匙》内容简介:本书讲述了文希曼一家四口在一次化装晚宴后被一个女巫诅咒,变成了四种怪物的故事。为解除魔咒,四只
《历朝通俗演义8:元史通俗演义》内容简介:从秦朝到民国2000余年历史,蔡东藩以正史为经、轶闻为纬,用《三国演义》式的语言,文不
一朵一朵云 内容简介 《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由100名小小说作家一人一册单行本(共100册)组成,麒麟书香出品,尚振山(东方)先生总策划,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
《低欲望社会》内容简介:本书是著名日本管理学家、“策略先生”大前研一近期出版的社会观察类畅销名作,书中针对日本当下的社会经
远东来信 本书特色 1993年圣诞前夕,在德国汉堡自费留学的上海人谢东泓去了跳蚤市场,意外淘到了八封二战期间的远东来信,信是犹太少年雷奥寄给他的德国音乐教师的。...
红楼女尼-红楼怨梦之第二部 内容简介 《红楼梦》是清代乾隆年间诞生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驾构出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
野火春风斗古城 本书特色 新中国成立至一九六六年,是我国长篇小说创作出版的一个高潮期。十余年间,有大批作品问世,其中数十部影响广泛,极一时之盛。这些作品坚持社会...
栗树下的晚餐 本书特色 《栗树下的晚餐》是莫洛亚短篇小说的精品结集,题材无非法国中上层阶级,尤其文人、艺术家圈子里的人情世故;但写法上精致讲究,既富浪漫情调,尤...
满愿 本书特色 债主追上门,平日温文尔雅的女主人将之杀害,她的真正动机是什么?胆小的交警、美丽聪颖的姐妹、驻外商界精英、职业撰稿人……六个奇妙的故事,构成了一部...
《身着狮皮》内容简介:♛金布克奖杰作《英国病人》前传 一旦冲破自己做的茧,你就会爆发出战胜一切的力量。✭金布克奖——布克奖5
清平山堂话本校注 本书特色 《清平山堂话本》是明代嘉靖年间洪楩清平山堂编印的。现残存有二十九篇作品。是现存宋元小说家话本中*接近原貌的版本,收录了不少宋元话本的...
《留住故事系列:安提戈涅的故事》内容简介:《安提戈涅》是很会写戏剧故事的希腊大作家索福克勒斯创作的。小公主安提戈涅的哥哥们
外国文学:人鼠之间 本书特色 一部必读的不朽经典,一堂关于友谊、希望和梦想的伟大人生课!约翰·斯坦贝克著的《人鼠之间》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
二三事 本书特色 “谢谢你们陪伴了我那么久。我会继续往前走,心无旁骛,心有自在。从二十余岁写到如今,已近中年,现在名字改为庆山。”2000年1月,安妮出版第1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