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关于周作人生平思想、心路历程的一部传记,本书从周作人离开家乡去往南京读书写起,直到终年。本书客观、真实,叙述历史,但不虚构历史。
本书是一部学术著作。本书朴素直白,不猎奇,不虚美,不隐恶。
本书适合的读者人群:周作人研究者,现代文学爱好者。
**章一八八五
一
一九〇一年八月二十五日,绍兴东昌坊口新台门周家收到两封南京来信。一封是矿务铁路学堂学生周树人写给弟弟周櫆寿的,通报在江南水师学堂任国文教习兼管轮堂监督的叔祖周椒生已经同意他前去充当额外生。一封是叔祖本人写给兄弟俩的祖父的,讲的也是此事,不过增添一点:他为櫆寿改了新的名字,叫做“作人”。后来周作人解释说:“这位监督很有点儿顽固,他虽然以举人资格担任了这个差使,但总觉得子弟进学堂‘当兵’不大好,至少不宜拿出家谱上的本名来。”此举早有先例,三年前哥哥樟寿前往南京,即由叔祖根据《管子·权修》之“百年树人”给改名“树人”;这回则用的是《诗经·大雅·棫朴》“周王寿考,遐不作人”的典故。
改个名字无足轻重;离开绍兴,前往南京上学,却是这个就要采用新名字的人重要的人生转折点。周作人一生的命运,似乎就系于几次“走”或“不走”:可以与这次去乡相提并论的,是一九〇六年前往日本,一九一一年返回绍兴,一九一七年来到北京,一九三七至三八年未能离开北平,以及一九四九年回到北平。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周作人此前一段生涯,说来无非寻常;但为人作文的特色,却可从中找到不少端倪,而这总归不离家庭、地域和时代等几方面。他生于一八八五年一月十六日,字星杓,“櫆寿”的名字则系祖父所起,乃因得到报告孙儿诞生家信那天,恰巧有位姓魁的在旗京官前来拜访。在《知堂回想录》中,作者记述了有关自己出生的一种传说,即“是一个老和尚转世的”;所写《所谓五十自寿诗》之“前世出家今在家,不将袍子换袈裟”,讲的亦是此事。周氏家族自明正德年间定居绍兴,至他这辈已十四世。多年以后,周作人写过一组《数典诗》,吟咏祖先事迹,其中提到文王、周公、周处、周敦颐等人。他的祖父周福清,字介孚,进士出身,曾任内阁中书;父亲周凤仪,后改名文郁、仪炳、用吉,字伯宜;母亲鲁瑞。他有一个哥哥,即前面提到的樟寿、树人,比他年长四岁,后以笔名“鲁迅”而为人所尽知;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三弟松寿,后改名建人,比他小四岁,也是中国现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一八八八年,妹妹端姑与周作人同患天花;他情形好转,未满周岁的妹妹夭亡。一八九八年,四弟椿寿因患急性肺炎而死,年仅六岁。弟弟的死尤令周作人悲痛,现存他*早的文学作品《有感》、《读华陀传有感》两首古风,即系感逝之作。
周氏本为殷实人家,一八九三年出了一件大事,就此衰落下来。“那年正值浙江举行乡试,正副主考都已发表,已经出京前来,正主考殷如璋可能是同年吧,同介孚公是相识的。亲友中有人出主意,招集几个有钱的秀才,凑成一万两银子,写了钱庄的期票,请介孚公去送给主考,买通关节,取中举人,对于经手人当然另有酬报。介孚公便到苏州等候主考到来,见过一面,随即差遣‘跟班’将信送去。那时恰巧副主考正在正主考船上谈天,主考知趣得信不立即拆看。那跟班乃是乡下人,等得急了,便在外边叫喊,说银信为什么不给回条。这事情便戳穿了,交给苏州府去查办,知府王仁堪想要含胡了事,说犯人素有神经病,照例可以免罪。可是介孚公本人却不答应,公堂上振振有词,说他并不是神经病,历陈某科某人,都通关节中了举人,这并不算什么事,他不过是照样的来一下罢了。事情弄得不可开交,只好依法办理,由浙江省主办,呈报刑部,请旨处分。这所谓科场案在清朝是非常严重的,往往交通关节的人都处了死刑,有时杀戮几十人之多。清朝末叶这种情形略有改变,官场多取敷衍政策,不愿深求,因此介孚公一案也得比较从轻,定为‘斩监候’的罪名,一直押在杭州府狱内,前后经过了八个年头,到辛丑(一九〇一)年由刑部尚书薛允升上奏,依照庚子年乱中出狱的犯人,事定后前来投案,悉予免罪的例,也把他放免了。”
一八九四年冬,父亲“病咯血,继患水肿”,于两年后去世,享年三十六岁。后来周作人说:“先君读儒书,而感念时艰,思欲有所作为,乃卒不得志。日者尝评之曰:性高于天,命薄如纸。”在他的印象中,父亲是个态度严正,见识通达的人:“他又说过,现在有四个儿子,将来可以派一个往西洋去,一个往东洋去做学问,……那时读书人只知道重科名,变法的空气还一点没有,他的这种意见总是很难得的了。”
鲁迅以后一再谈起,上述变故对自己打击颇大;周作人当时年幼,又非家中长子,反应远不如哥哥明显。他所受到的影响,似乎更在其他方面。这里要提到两个人,一是祖父,一是大哥。祖父科举案发,周作人和鲁迅被送往皇甫庄外婆家避难,留下了*初的阅读记忆:“我所记得的书顶早的是一部《毛诗品物图考》。大抵是甲午年我正在读‘上中’的时候,在亲戚家里看见两本石印小板的《图考》,现在想起来该是积山书局印的,觉得很是喜欢,里边的图差不多一张张的都看得熟了。”以后他爱读此类书籍,如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陈淏子《花镜》等;由此培养起对于自然名物的兴趣,而这也影响到他的思想,即如其所说:“因为*初有这种兴趣,后来所以牵连开来,应用在思想问题上面,否则即使为得要了解化中人位,生物学知识很是重要,却也觉得麻烦,懒得去动手了吧。”
一八九七年周作人去杭州陪侍身陷囹圄的祖父,住在花牌楼时,接触了祖父的妾潘大凤,女仆宋妈,邻居石家妻子余氏,邻居姚家干女儿杨三姑娘等,对于她们的不幸命运深感同情,乃至终生不忘,其妇女观或许即肇始于此。后来在南京狱中,所作《花牌楼》之三有云:“我怀花牌楼,难忘诸妇女。主妇有好友,东邻石家妇。自言嫁山家,会逢老姑怒。强分连理枝,卖与宁波贾。后夫幸见怜,前夫情难负。生作活切头,无人知此苦。佣妇有宋媪,一再丧其侣。*后从轿夫,肩头肉成阜。数月一来见,呐呐语不吐。但言生意薄,各不能相顾。隔壁姚氏妪,土著操杭语。老年苦孤独,瘦影行踽踽。留得干女儿,盈盈十四五。家住清波门,随意自来去。天时入夏秋,恶疾猛如虎。婉娈杨三姑,一日归黄土。主妇生北平,髫年侍祖父。嫁得穷京官,庶几尚得所。应是命不犹,适值暴风雨。中年终下堂,飘泊不知处。人生良大难,到处闻凄楚。不暇哀前人,但为后人惧。”关于杨三姑娘,他还写过一篇《初恋》,说她“在我的性的生活里总是**个人,使我于自己以外感到对于别人的爱着,引起我没有明了的性的概念的,对于异性的恋慕的**个人”。
更重要的是在另一方面:“恰好十四岁时往杭州去,不再进书房,只在祖父旁边学做八股文试帖诗,平日除规定看《纲鉴易知录》,抄《诗韵》以外,可以随意看闲书,因为祖父是不禁止小孩看小说的。他是个翰林,脾气又颇怪戾,但是对于教育却有特别的意见:他很奖励小孩看小说,以为这能使人思路通顺,……我那时便读了不少的小说,好的坏的都有,看纸上的文字而懂得文字所表现的意思,这是从此刻才起首的。由《儒林外史》,《西游记》等渐至《三国演义》,转到《聊斋志异》,这是从白话转到文言的径路。教我懂文言,并略知文言的趣味者,实在是这《聊斋》,并非什么经书或《古文析义》之流。《聊斋志异》之后,自然是那些《夜谈随录》等的假《聊斋》,一变而转入《阅微草堂笔记》,这样,旧派文言小说的两派都已入门,便自然而然地跑到《唐代丛书》里边去了。”这对于他的中文修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后他称祖父为“教会我读书的老师”。
至于大哥,取《鲁迅的青年时代》等书中的有关介绍,与周作人对自家早年志趣的描述两相对照,可以看出情形颇为近似,其实正是他受到影响之处。举个例子,他提到鲁迅“看《玉芝堂谈荟》知道了历代武人的吃人肉,看《鸡肋编》知道了南宋山东义民往杭州行在,路上以人肉干为粮,看《南烬纪闻》知道了金人的淫虐,看《蜀碧》知道了张献忠的凶杀,看《明季稗史汇编》里的《扬州十日记》知道了满人的屠杀,至于《皇朝典故》残本《立斋闲录》录存明永乐的上谕,凶恶得‘言语道断’,更是使得他生气,……”又说:“豫才从小喜欢‘杂览’,读野史*多,受影响亦*大,——譬如读过《曲洧旧闻》里的‘因子巷’一则,谁会再忘记,会不与《一个小人物的忏悔》所记的事情同样的留下很深的印象呢?”就与南京狱中所作《修禊》一诗“往昔读野史,常若遇鬼魅。白昼踞心头,中夜入梦寐。其一因子巷,旧闻尚能记。次有齐鲁民,生当靖康际。沿途吃人腊,南渡作忠义。待得到临安,余肉存几块。哀哉两脚羊,束身就鼎鼐。犹幸制熏腊,咀嚼化正气”的自述相仿佛。兄弟二人早年有着共同的阅读兴趣,合伙买书,结伴抄书,也都对自然界感到亲近。
……
止庵,原名王进文,一九五九年生,学者,散文家。著有《樗下读庄》、《老子演义》、《神奇的现实》、《苦雨斋识小》等,校订《周作人自编文集》(三十六种),主编《苦雨斋译丛》(十六种)、《周氏兄弟合译文集》(四种)。
寂寞陈寅恪 内容简介 著名史家陈寅恪先生先后留学于日本、德国、瑞士、法国、美国等,通晓梵文、突厥文、满文等多种东西方语言文字。归国后先后任教于清华国学研究院等数...
亚洲首位获得哈佛大学法学院终身教授称号的女性——珍妮•苏克娓娓道来,关于人生,关于艺术,关于法律以及什么才是真正的学习?本
柳宗元传 本书特色 张俊纶编著的《柳宗元传》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是我国唐代杰出的散文家,著名诗人。祖籍河东解(今山西省运城市解州镇人),世称...
原子在我家中(我与恩里科·费米的生活) 内容简介 恩里科·费米是当代著名的美籍意大利物理学家,是物理学罗马学派的创始人之一;本书为其夫人劳拉·费米所著。本书以个...
作家的故事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具民族性的诗人——克雷洛夫;普希金的“护身符”;俄国文学中*为费解的人物——果戈理等。作家的故事 目录 序言:玩味与解...
托洛茨基自传 本书特色 对于一个革命政治家而言,*为严重的思想堕落就是欺骗群众。——托洛茨基托洛茨基自传 内容简介 本书是列夫·托洛茨基的自传,记述了作者从童年...
旷世大儒 : 王夫之 本书特色 有鉴于儒之对于中国其实也是对于世界的重大影响,以人物传记的形式来对其进行表述、描摹,,将具体的儒者作为诠释儒之轨迹的符点,便是《...
李开复亲自联系,深度访谈苹果公司最早的风险投资者、苹果公司前董事会成员、前副总裁、高级经理、资深工程师,以及熟悉乔布斯的
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
周恩来自述同外国人士谈话录 本书特色 一、《周恩来自述——同外国人士谈话录》,收人周恩来1936年至1972年的访谈文章14篇、附录文章4篇,以时间先后为序编辑...
大公报人张高峰-高峰自述:抗战生涯-(全二册) 本书特色 *部高峰自述:抗战生涯 中学起,立志文章报国;“一二九”,誓言献身抗日。七七事...
一九0九-一九五八-李源澄先生年谱长编 本书特色 现代学者李源澄(1909-1958),先后受业于蒙文通、廖平、章太炎等大家,通经史,著有《诸子概论》、《学术论...
曹雪芹研究-总第二辑 内容简介 本期编发的昌邑市博物馆原副馆长赵仲泉《致胡德平会长函》、北京曹雪芹纪念馆樊志宾《(虚白斋尺牍)述论》二文,前者介绍了《虚白...
马云:一路这样走来 本书特色《马云一路这样走来》是一本详细记录马云载跌宕人生年创业精髓的倾情力作。本书结合马云的传奇经历,深刻剖析马云创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讲述...
切.格瓦拉-卡斯特罗的回忆 本书特色 *了解格瓦拉的人,非卡斯特罗莫属。卡斯特罗是格瓦拉*亲密的战友,他们并肩作战,一同出生入死。卡斯特罗回忆了他们之间不同寻常...
《历史的正面与侧面》内容简介:皇权与绅权是如何博弈的?君权与相权是如何制衡的?重农与抑商是如何形成的?忠臣与奸臣是如何较量
本书是美国著名报人本·布莱德利的自传,从独特、大胆而又让人兴奋不已的视角,向读者呈现了他70余年的传奇人生——从哈佛大学求
平民元首-林森传奇 本书特色 本书讲述了民国时期政坛传奇人物林森的一生,作者以史实为依据,配以适当的演绎,将林森一生的得与失、功与过反映得淋漓尽致。平民元首-林...
《历史的个性:江湖》内容简介:黄歇、田文、魏无忌、赵胜、荆轲、聂政、专诸、剧孟、郭解…… 他们有的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公子王
野草梦-鲁迅全传-苦魂三部曲之 本书特色 本书以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北京市井、各种思想风起云涌的北京知识界为背景,以写作《野草》《彷徨》时期与女师大学潮、三一八惨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