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话》:记录1978-2008中国民主进程关键词
本书以编年体结构,抉取1978至2008年间真实的中国言辞,梳理出三十余年中国社会从政府到民间、从制度到观念的转变,留存一份兼具人文思辨和知识趣味的历史档案。
从黑体字的消失到人民大会堂里的**声“我反对”到“共和国**罢免案”到农民主动参与村委会基层 选举,本书反映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艰难进程。
《真话》:人民不会永远沉默
“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可怕的是鸦雀无声。现在党内外小道消息很多,真真假假,这是对长期缺乏政治民主的一种惩罚。”
“说假话是*大的腐败之一。能够不说假话已经很不容易,更不用说要讲真话了。”
1978--2008,三十年间,中国社会经历了一个从迷失到觉醒的过程,命运的大落差,观念的大转折,前所未有。这样一部厚重丰富的心灵史,密码就藏在那些流行一时的民间语词中。
一本书,30年历史,从官方到民间,在各自的话语中,让你读懂中国!
正是那些跃动的心,真实的声音,像偏旁,昂然站立,构成了史书上的文字,构成了一部雄阔的中国当代史。
本书书评:真 话文/瘦猪拿到刘青松的这本《真话》那天,我恰好和两个文化界的朋友吃饭。一个某党报的编辑朋友仅看了封底的两段文字便说,弄不好会禁。其中一段写到:“说假话是最大的腐败之一。能够不说假话已经很不容易,更不用说要讲真话了。”我觉得他有些过虑。我问,为啥有些事都出书了,电视台和报纸却不可以呢?他们笑而不答。也许他们觉得问题愚蠢,也许认为我本不该问。如果问世界上最难同时又是最容易的事是什么,讲真话肯定是答案之一。把上面的话延伸一下,讲了真话而无人听见就显得可悲了。《真话》一书的目的就是叫人敢说真话、听见真话、记住真话。我用了一个晚上看完了书。它以编年体的结构,抉取1978至2008年间真实的中国言辞。这些言辞大体反映了我们30余年走过的路。回顾所来径,不仅有苍苍翠微,更多的是令人百感交集的荆棘和曲折。我们说过,我们不敢说;我们听过,我们装作没听见;我们想听,我们无法听见。但我们毕竟走到今天了。幸与不幸,作为一段历史的经历者,我们有必要记录下来,给自己提个醒,也给后人一份真实的记录。中国文人有这样的传统,留下了各种笔记。当代用语录形式记录历史的书很多,比较受欢迎的有《非常道》、《语词笔记》、《八十年代访谈录》等等,各地报纸也有诸如“声音”等类似的栏目。刘青松以“真话”的角度,切入历史的要害部位,是一个强力补充。三十年的史景、政事、文林、武运、革新和民生,凝练成一句句真人真话,摆脱了史书、档案的暮气,显现出具体而微的气象,它部分可归入正史,部分可归入野史,部分可归入人心所向。但想倾听全部真话,十倍、甚至百倍于此书的容量而不能。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也有雷池和禁地的地方。言论自由的尺度在今天就像一根皮筋,可长可短,它取决于拉皮筋的人,但终于可以伸缩了——你觉得网上可以随便说话,有人也可以随便删除你的话,甚至取消你的说话权利——在过去的某段时期,它是块钢板,成型后,连制造它的人也休想撼动半分。2007年江苏响水县发生一起重大爆炸事件,当地宣传部门竟然说,“在突发事件中,最可怕的不是记者抢发新闻,而是记者抢发不是政府发布的新闻。”同年,公安部新闻发言人说,“让媒体说话,天不会塌下来。”是的,若不让媒体和老百姓说话,天才真会塌下来。但实际又如何呢?路漫漫其修远。也写到这,我想起了书中2008年的章节中记录了这样一条房地产的广告:“要提,还要往上提。”——配超短裙美女。记得小时候有句话,“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刘少奇有这么厉害?还听过一句儿歌“香蕉苹果大鸭梨,好吃不给刘少奇。”刘少奇俨然是个坏蛋了,怎么能向坏蛋学习?后来我长大了,读了一点书,明白了一点事理。它们都是真话,后一句说明明是国家领导,也免不了被打成坏蛋。对比分明的话,最大的好处就是叫人思索那一句是真正的真话。什么是真话?套用官方方式解释,反映客观事实的话就是真话。那么凡是反映客观事实的话,真的都是真话么?刘少奇被打倒被称作坏蛋,客观上存在了被打倒,事实上他就是坏蛋么?有趣的是,本书记录的真话,多在是唱对台戏。例如1983年的章节记载一位妇联干部指责《大众电影》的美女封面说,“难道不能用女英雄代替美女吗?”同年胡耀邦在一次谈话中指出,“文学方面,所有世界公认的名著不能封闭,即使有点色情描写也不要紧。”1983年6月,《人民日报》有篇题为“经济改革的动力是一切向钱看吗?”的社论。针对禹作敏(禹作敏在搜狗拼音里居然不是词组,这也是一种历史吧。)“只有向钱看,才能向前看。”的宣称。聆听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的声音,我感到历史的不可思议,貌似波澜不兴的某些日子,其实在酝酿着沧海桑田般的巨变。那些飘荡在中华大地上的声音,有的和阳光一起洒下,有的伴随着风雨。站在今天回首望去,无论是庙堂的洪钟,还是江湖的弦歌,都显得繁杂四溢,毕竟,不许人说话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不能苛求一本书全方位记录历史,哪怕仅仅是说过的话。但有些重大事件的声音还是不该忘记吧。比如1989春夏之交的学潮,真象潮水涌过,不现波澜吗?书中没记录的声音,不等于没发出过,不等于彻底消失。我理解著者的不着半字,正如我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2003年,央视播了一部《走向共和》的电视剧,戏里的慈禧有段台词耐人寻味:“这没影的事儿,他倒好,嚷嚷得满世界都知道了。让洋人骂咱们都是一帮贪赃枉法的人,让海外的革命党有了谋反的口实。听说他自诩敢讲真话,可真话也得看怎么说,有的可以在大庭广众下讲,有的只能关起门在家里说,内外有别嘛。朝廷养了他这种咬人的狗,可咬谁不咬谁,让他咬几口,要听主人的使唤。不听使唤就乱咬,还狂吠得四邻皆知,没了我的面子,也没了大清的面子。你们说,这种人还留得么?”你们说,这种人还留得么?这种书,还出得么?
刘青松,重庆万州人,资深传媒业人士。现居北京,自由写作。博客“点遍青山船头直”:blog.sina.com.cn/qingsongliu
日本老兵忏悔录: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当年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日本官兵的证言,公开披露了那个时代日本军人的所作所为,以帮助人们弄清为何竟有那么多的年轻...
《生命树》内容简介:这里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从作者的记忆里走出,或是一段经历,或是一个感悟,或是一缕情思,或是一份感恩。它们
简帛佚籍与学术史 本书特色 本书为2007年8月第3次印刷。简帛佚籍的发现,对考古学、古代史等学科都有很大的影响,但我以为其影响*大的乃是学术史的研究。传统的观...
中东史:610~2000(上、下)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据2017年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研制的《中国高被引图书年报》(201...
《从春水捺钵到居园理政》内容简介:本书从多重视角系统研究了北京南海子地区的历史文化。“南海子”(现为以南海子公园为中心的地
匈奴史 本书特色 本书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观点和方法,对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活跃了约五百年的匈奴族的经济生活、社会结构、政权组织、文化习俗、部族兴衰、政治演变及与其...
(精)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日史【全八卷】 本书特色 ★16开精装,人民出版社出版,2008年9月1版1印★江西人オ辈出:陶渊明、欧阳修、王安石、朱熹、文天祥、汤显...
透过文化和时间而发生的知识迁移及其本土化,是个复杂而又多面的问题,其中最直接而关键的是“知识翻译”过程,即“将一种语言的
本书初版于1923年9月,是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虽是一部学术性的专著但预设的读者对象却是青年学生,史识丰富,笔调流畅
《股市的逻辑》内容简介:《股市的逻辑》写到:大多数的股票书籍是用数据、图表讲了太多关于均线、切线、K线和指标的内容,对于没有
艺术的召唤-文学艺术大家回忆录2-百年中国记忆 本书特色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著的《艺术的召唤(文学艺术大家回忆录2)》描写了21位艺术大师们在艺术之路上...
救世-陈宏谋与十八世纪中国的精英意识 本书特色 《救世--陈宏谋与十八世纪中国的精英意识》由罗威廉所著,陈宏谋是清代中叶著名的官员,其人为官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
中国的冲击 本书特色对我们而言的“中国的冲击”将使我们从划分优劣等级的历史观中醒 悟过来,认识到必须具有多元主义历史观,必须在今后因交流关系的深化 反而可能激化...
本书探讨了1851-1911年晚清政府对海外华人态度的转变。作者简介 颜清湟,1937年出生于福建永春,1956年毕业于吉隆坡尊孔中学,1
古文物称谓图典-修订版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全书共收录各类文物(图)3553件(组),全部以线图形式呈现,包括立体图、平面图、解剖图...
中国石窟-龙门石窟-二 本书特色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之后历经东魏、西魏...
秦出土文献编年订补 本书特色 ★16开精装,三秦出版社出版★学界泰斗饶宗颐为本书题署★著名古文字学家李学勤、裘锡圭倾情推荐★本书王辉应饶宗颐先生邀而写就的《秦出...
中国近百年政治史(上下)/史学名家经典书系 本书特色 《中国近百年政治史》所述,起自鸦片战争,止于北伐战争,将这近百年来中国的政治变化分为三个段落:首段为鸦片战...
《饮食的悖论》内容简介:在这本书中告诉我们,很多食物中都含有一种叫作凝集素的不利于身体健康的蛋白,比如某些谷物、水果、蔬菜
靖国神社战时祭祀时,是怎么组织和招待“遗属”的?日本人如何谈论“靖国之妻”的“贞操问题”?“日之丸”旗的“正确”悬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