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帝制:从晚清到民国的历史回望》是秦晖先生近几年写的一些近代史文章组编而成。2011年时逢辛亥百年,秦晖应报章之邀开了个专栏,就中国“走出帝制,走向共和”中的许多问题谈了很多不一样的看法。到了2014年“一战”百年、2015年新文化运动百年,秦晖又写了些相关文字。这期间还对太平天国与近代中日关系也发表过意见。所有这些看法其实都来自多年以来秦晖对近现代史的一个宏观构想,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是显而易见的。如何“走出帝制,走向共和”?如何理解“三千年未有之变”何以发生?秦晖认为,迄今为止的中国历史头绪纷纭,但抓住了这一头一尾的两大变局——形成我们过去主要传统的“周秦之变”,与历时百余年我们至今仍身历其中的“晚清以来之变”,也就能真正把握中国悠久历史的脉搏,并看到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了。
1840年以来,中国社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他都讲透了。从独特视角反思从晚清到民国这段历史。《走出帝制(从晚清到民国的历史回望)》是秦晖近几年写的一些近代史文章组编而成。2011年时逢辛亥百年,作者应报章之邀开了个专栏,就中国“走出帝制,走向共和”中的许多问题谈了些管见。后来又对民国时期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看法。到了2014年“一战”百年、2015年新文化运动百年,作者又写了些相关文字。这期间还对太平天国与近代中日关系也发表过意见。集结起来,就有了这本书。
《空谷传声:艺术与历史》内容简介:本书作为“琳琅书房”系列丛书之一,选取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任道斌先生历年经典艺术学术文章、随
中考文言文拓展阅读提分训练-七-九年级通用-附课外文言文译文 目录 课外阅读篇中考文言文课外阅读答题技巧一、孟母诫子二、田子退金三、子路受教四、曾子杀猪五、曹冲...
《新闻摄影基础与实训》内容简介:本书分为十六个学习单元,内容涵盖相机的基础知识和新闻摄影的前沿应用。古人云:“工欲善其事,
武陵山区考古纪行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五卷:**卷,峝里春秋,包括:老司城、不二门、夹山、武陵源、天门山、黄金洞、容美纪行、乌江摄影、清江尘梦等。第二卷,西水故事...
《歌德谈话录:全译本》内容简介:1823年,31岁的德国青年艾克曼见到了自己所仰慕的文学巨擘歌德,此时,歌德已经74岁,正步入人生
第五版《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是美国大学国际关系专业的经典教科书,其所涵盖的国际关系理论的范围和详尽程度是迄今为止任何其
中国通史-(上.下)-畅销珍藏版 本书特色 《中国通史》是吕思勉先生的史学成名作。吕思勉是史学界公认的旧籍读得*多的一位学者,二十四史通读数遍,为学界同人传为美...
当人们讨论平等时,通常说的是政治权利的平等,或者是财富分配的平等问题,而本书关注的焦点则是机会的平等,这是平等主义工程中
变革中的危机-袁世凯集团与清末新政 本书特色 观清末十年大变局,一场地方和中央的地方博弈,一个变革失控就江山失守的活案例。再现大盗窃国的幕后台前,在细节处品袁氏...
暮鼓卷-世界通史有图有真相 本书特色 用真相破解悬疑,用图片见证真相世界历史的真相,让你猝不及防!人类来源于何处?人类将去往何处?暮鼓卷-世界通史有图有真相 内...
玉石之路踏查记 本书特色 叶舒宪所著的《玉石之路踏查记》为“华夏文明之源·历史文化丛书”之一。玉石之路是中国学界近二十年来提出的考古学新概念,随着大量史前期和文...
共分《和戰抉擇》、《軍事作戰》、《全民抗戰》、《戰時社會》、《對外關係》、《戰後中國》六冊,以較為全面的範疇與整體的視角
大逆转1919-希特勒反犹背后的欧洲史 本书特色 1、 揭秘希特勒与犹太人之间从亲密友好到反目决裂的事实真相。2、 以事实为依据,站在与众不同的角度分析希特勒成...
中国近代史十五讲-大家讲史 本书特色 ☆陈旭麓先生对近代百年史的思辨。☆印制精美,适合馈赠、收藏。中国近代史十五讲-大家讲史 内容简介 陈旭麓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中...
浴血的帝国:纷乱的三国两晋南北朝 本书特色 本书以独特的视角介绍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和社会生活以及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和他们身上发生的精彩动...
医疗与帝国:从全球史看现代医学的诞生 本书特色 本书在地理尺度上横跨美、亚、非三洲,并顾及澳大利亚、太平洋岛群;在时间刻度上,自17世纪以降,横跨350年;在资...
《帝国政界往事(全2册)》内容简介:李亚平“帝国政界往事”系列成名代表作,另类解读大清是如何拿下天下的。从努尔哈赤“十三副遗
司马迁的故事 本书特色 《司马迁的故事》是著名史学家黄永年先生所写的一部大家小书,深入浅出,语言流畅,史实准确。司马迁是怎样一个人呢?《史记》是怎样写成的呢?《...
世界历史大事编年精要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星球地图出版社出版★ 2008年5月1版1印,印数仅3000★ 本书分为世界古代时期、世界近代时期、世界现代时期...
庞贝的生活与艺术 本书特色 毛乌教授致力于庞贝研究已有25年了。夏天,他在庞贝的废墟度过,冬天则在罗马,有条不紊地整理着新材料。在关注庞贝古迹的学者中,毛乌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