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讲述了民国时期黄埔北伐的经过,包括北伐前的南北政局、北伐的基本过程、二次北伐等重大史实,内容涉及国民党内的左右派之争、国民党右派之活动、国共合作及*终破裂等。全书均由北伐的亲历者口述,内容翔实,细节丰富,可信度高,允为珍贵史料。
“口述历史辑要丛书”是从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搜集、编撰的120余种民国时期名流硕彦的访谈录中,精心筛选,按专题分册辑录而成。所辑图书均系首次在大陆出版,可以说是继沈云龙主编的《中国近现代史资料》和台湾版《传记文学丛书》之后,有关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又一史料全、涉及面广、忆述人物关键、史料价值极高的大型系列读物。 本书为该丛书中的一本,主要讲述了民国时期黄埔北伐的经过,包括北伐前的南北政局、北伐的基本过程、二次北伐等重大史实。点击免费阅读更多章节:黄埔北伐
《黄埔北伐(亲历者口述实录)》讲述了民国时期黄埔北伐的经过,包括北伐前的南北政局、北伐的基本过程、二次北伐等重大史实,内容涉及国民党内的左右派之争、国民党右派之活动、国共合作及*终破裂等。全书均由北伐的亲历者口述,内容翔实,细节丰富,可信度高,允为珍贵史料。
一、北伐前的准备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一分为三,把持着北京政局,拒绝恢复约法,全国陷入军阀割据状态。打倒北洋军阀,实现全国统一也成为孙中山此后人生的最大宏愿。为此,他曾在1917年、1922年、1924年三次督师北伐,可惜都因条件缺乏,无果而终。特别是第二次的北伐,因为陈炯明的叛变而使孙中山遭受巨大打击,不仅使其革命事业遭受严重挫折,而且自己的以及夫人宋庆龄的人身安全都遭遇大祸。事变发生后,孙中山决定接受苏俄和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支持,确定了联俄联共之政策,改组国民党,允许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至此广东革命形势焕然一新,为此后国民政府的北伐打下了良好基础。正当南方革命形势蓬勃发展的时候,北方政局发生了很大改变。1924年,北方爆发第二次直奉战争,直系将领冯玉祥临阵倒戈,发动北京政变,囚禁总统曹锟,联合奉系组织北京临时政府,并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孙中山乃毅然北上,途经天津抵达北京,全国舆论为之注目。可惜就在此时,孙中山不幸罹患肝癌,经治疗无效,于1925年3月12日逝世于北京。早在孙中山确定“联俄容共”政策时,国民党内对此就意见不一,并逐步分裂成左右派。孙中山逝世后,这种斗争开始表面化。以蒋介石为首的右派不断制造事端,排挤中共在国民党内的影响力。从而为后来国共的分裂埋下了隐患。但此时国共都面临着完成孙中山北伐遗愿的历史重任,国共的斗争还暂时得到抑制。1925年,革命军经过东征而扫荡了盘踞于广东东部的陈炯明残余势力,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同时实现了广东与广西的统一。北伐的条件逐步成熟。本章主要讲述陈炯明叛变经过,联俄容共政策之形成,孙中山北上与逝世经过,孙中山逝世后的南方政局等方面的内容。关于两广统一问题,也关系北伐甚大。本丛书所涉及的传主白崇禧、潘宗武(均为桂系重要人物)对此述之甚详,相关内容已收录入《民国军阀》卷,此处从略。口述者简介马超俊(1886~1977),字星樵,广东台山人。国民党元老,擅长劳工运动,参与过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重大政治活动。与孙中山先生关系密切,亲历过孙中山北上与逝世全过程。袁同畴(1901~1986),字梧江,湖南汝城人。1924年春到广州,加入国民党,黄埔军校成立后,历任军校办公厅中尉秘书,国民党黄埔军校特别党部第三届执行委员、第四届常务委员,黄埔军校校史编纂委员会总编纂。参加北伐战争,随军至汉口后转赴日本学习。1928年
胡文生,湖北建始人。历史学博士,助理研究员。现任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两岸关系所副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台湾史、中国近代思想史、两岸关系等。著作有《向西方学习——走近胡适》、《清代台湾》(合著)等。
每天一堂北大历史课 本书特色 *国华夏历史文明,源远流长。北京大学的历史课在古老的建筑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中,经过那些饱含诗书弘扬国家历史的文化大师们之口,将苦心沉...
世界战争史上最成功的一次攻防战。敦刻尔克撤退是二战中最成功的一次军事大撤退。德法首开二战中第一次大规模坦克会战。从马恩河
刘咸炘论史学 本书特色 刘咸炘先生的学术渊源,借他自己的话说:“吾之学,《论语》所谓学文也。学文者,知之学也。其范围详于《一事论》中,而*重者为遗传、土风、时风...
那是汉朝2 本书特色 明月式的笔法,全景展现中国古代**军事帝国的勃兴与衰落,《明朝那些事儿》之后,又一部心灵过滤的历史深度解说之作,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钱钟...
葫芦岛印迹 本书特色 范贻光等绘画,侯铁、王云刚撰文的《葫芦岛印迹》从明代古城、绥中长城、历史脉络、名胜探幽四部分人手,以古城、长城为点,以葫芦岛的历史沿革和名...
"1500年,北京生活着近70万人,伦敦人口仅有5万;400年后,伦敦以超过600万的人口成为全球特大城市;1990年,美国人均富裕程度是
百家讲坛:解读大秦政坛双星·吕不韦与李斯 本书特色 吕不韦和李斯是战国末年社会大转型时期出现的两个传奇人物,他们分别从一个商人和一个郡小吏,一跃而成为闪耀秦国政...
中国报学史:精装索引版 本书特色 《中国报学史》是一部研究我国新闻学和新闻事业发展史的开山名著,也是国内外新闻界誉之为中国首部新闻史学权威著作。《中国报学史》首...
品读历史感悟忠信 本书特色 中华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载籍丰富,蕴蓄着无尽的宝藏,是我们走向现代化所凭借的精神支柱。正是“仁、义、礼、智、信、忠、孝、廉...
西洋镜:远东杂志记录的晚清(1876-1878) 内容简介 《远东》杂志于19世纪70年代广泛流传于在华的外国人社区,是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很主要的出版物之一。作...
大逃港 本书特色 党报资深记者陈秉安历时22年震撼引爆“逃港风潮”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真实再现惊心动魄的大逃港历史。“大逃港...
漫画中国历史 第八卷 战国(一) 本书特色 纪连海作序,方成、金波、纪连海跨界推荐你*该读的一套好书。国家十二五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重点扶持项目《漫画中国...
《朝鲜中古文学批评史研究》内容简介:与韩国文学一样,其文学批评也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具有自己独特的民族特色。本书研究韩国上
《建党百年百篇文学短经典(第一卷)》内容简介:“建党百年百篇文学短经典”精选反映建党百年光辉历程,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篇幅
丧葬仪式或被当作是人生结束之际的告别典礼,丧服和丧葬礼制体现人际关系和某些人生观的根本理念,可以认为是构建中国古代社会的
《我国区域创新系统演化机制研究》内容简介:本书以区域创新系统为对象,首先对区域创新系统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其次,分析
我是沿着曾文正公、胡文忠公、左文襄公、李文忠公,……沈文肃、彭刚直、丁文诚、曾忠襄、刘忠诚、张文襄、翁文恭,以及李越缦、
《海图上的中国》内容简介:在中国古代的舆地学问中,海是被长期边缘化的,原来就不多的古代海洋图,历经战乱能够传世的就更少;加
中国历史五千年-(上.下册) 本书特色 只有了解了中国的历史,才能更好地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才能更好地学习和继承宝贵的历史经验,才能为我所用。本书用通俗易懂...
历史转折中的人和事 本书特色 本书是现当代中国史研究专家从事中共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三十多年的总结之一。内容涉及毛泽东、邓小平、陈云、张闻天、华国锋、胡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