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禛(1634-1711),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新城(今属山东淄博市桓台县)人。清顺治十二年(1655),王士禛会试中式,三年后即顺治十五年补行殿试,考中二甲第三十六名进士。历官扬州推官、礼部主事、户部郎中、翰林院侍读、左都御史、刑部尚书。康熙四十三年(1704),因王五、吴谦一狱“失出”(重罪轻判或应判刑而未判刑),罢刑部尚书,从此还乡闲居从事著述,直至去世,终年七十八岁。卒后,又因须避雍正皇帝胤禛御讳,追改其名“士禛”为“士正”。
“明清十大家诗选”之《王士禛诗选》,共选诗上百首,详加题解、注释,读之不但可以知其诗,更可进而对王氏其人、其世有所了解。具体包括《复雨》《南园池上》《再过露筋祠》《焦山晓送昆仑还京口》《惠山下邹流绮过访》等。可供各大专院校学生及广大诗歌爱好者作为课外读物使用。
钱谦益《渔洋诗集序》对王士禛的诗创作给予了较高评价:“贻上之诗,文繁理富,衔华佩实。感时之作,恻怆于杜陵;缘情之什,缠绵于义山。其谈艺四言,日典,日远,日谐,日则。沿波讨源,平原之遗则也;截断众流,杼山之微言也;别裁伪体,转益多师,草堂之金丹大药也。”王士禛的诗歌创作,以体裁论,自以五、七言绝句*能体现其神韵说的精蕴,因为短小精悍的篇什易于化用或借用前人之作,可巧用他人的材料构筑自己的屋宇。以题材论,自以行旅舟车、流连风景之作*能感发神韵诗作者的创作激情,因为作为诗歌触媒的景物可作为联系前人有关作品的捷径,并能巧用其意境融会贯通于自己的作品中。以创作高潮论,自以王士禛任扬州推官期间、人蜀、使粤以及祭告西岳为*,总的来讲,后期又不如前期。原因是,王士禛的创作方法之_是运用前人有关作品进行广泛的联想、化解、组合,惟头脑敏捷方可胜任,年轻时的思维自胜于老年。王士禛倡导诗之神韵,主要是意境组合上的功夫,绝非简单地挦扯前人词句,加之他的一部分诗用典较多,若无详细的注释,就很难体会到其神韵所在。所谓“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之十二),用在王士禛的诗歌创作上也很合适,这是我们选其诗并加详细注释的原因。
王士禛一生共创作古今体诗约三千馀首,他十五岁时,即有《落笺堂初稿》诗一卷,由其兄王士禄序而刻之。顺治十八年又有《过江集》一卷之刻,康熙元年又有《阮亭诗选》十七卷之刻,此后又分阶段屡刻专集,如《渔洋集》、《渔洋续集》、《渔洋诗钞》、《蚕尾集》、《蚕尾续集》、《南海集》、《雍益集》、《入吴集》、《古夫于亭稿》、《蜀道集》等,名目繁多。《带经堂集》九十二卷为其临终前一年门人程哲所编,是其诸集诗与文的删并合编,内含诗五十卷、文四十二卷。康熙三十九年(1700),《渔洋山人精华录》十卷编竣,其门人林佶有《后序》云:“门人盛侍御、曹祭酒尝仿宋蜀人任渊纂《豫章集》之例,择其尤合作者千馀以为《精华录》,凡十卷。康熙庚辰夏,先生以授门人林佶。估承命编录,稍有增减,皆任氏所谓‘丛桂崇兰,奇玉特珠’者也。”《四库总目提要》卷一七三著录《精华录》十卷有云:“是编又删掇诸集,合为一帙,相传土祯所手定。其子启淠跋语称门人曹禾、盛符升仿任渊《山谷精华录》之例,钞为此录者,盖托词也。”清嘉庆间,学者梁章钜从厂肆觅得《王贻上与林吉人手札》二十一纸,内中王士禛多与林佶讨论《精华录》之编纂问题,可证此书确系王所*后自定。原书前四卷为古体诗,后六卷为今体诗,共近一千七百首,约占王士禛全部诗一半以上,既为自选,当是王诗精华无疑。今天选注王士禛诗,若从《渔洋山人精华录》中再行精选,当收事半功倍之效。
清人为《精华录》作注或诠解评点者,有徐夔、伊应鼎、惠栋、金荣、翁方纲诸家,而以惠栋《渔洋山人精华录训纂》十卷、金荣《渔洋精华录笺注》十二卷影响较大,两书先后刊刻于雍正间,此后二人又各自有《训纂补》一卷、《笺注补》一卷问世。惠栋为清代著名经学家,学问功底深厚,因而《训纂》考订翔实,于地理、人事、名物尤为完备。金荣之注释虽较惠栋为简,但浅近处或为今日所必须,而重将原选诗编年,各注原诗集名于编年之下,重厘为十二卷,更有益于读者。1992年齐鲁书社出版伍铭点校整理、韦甫参订之《渔洋精华录集注》,系整合惠、金两注,加以标校,采用金荣之编年分卷。199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李毓芙、牟通、李茂肃整理之《渔洋精华录集释》,亦以金荣本为底本,主要汇集惠、金两家注文,间加补注,标以“今案”。此外,1982年齐鲁书社出版李毓芙选注《王渔洋诗文选注》,1994年巴蜀书社出版王小舒、陈广澧译注《王士禛诗选译》,1989年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伊丕聪编著《王渔洋先生年谱》,200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蒋寅《王渔洋事迹征略》,皆为这次选注王士禛诗提供了不少方便。《王士禛诗选》共选其古今体诗二百五十三首,不足渔洋全部诗的十分之一,只能算是尝鼎一脔。除《戏书蒲生(聊斋志异)卷后》一首七绝因在文学史上较为引人瞩目,选自其《蚕尾集》卷一外,馀皆从《精华录》中选出,并以写作先后为序。*能体现王士禛神韵诗风的是其绝句诗,尤以七绝为*鲜明,这次选注既充分留意其七绝诗的入选,也要顾及其他各体诗的选取,以免偏重。选诗详于前期而略于后期,也大致符合其创作的实际情况。一些组诗,如《秦淮杂诗十四首》、《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三十二首》等,则一同入选,使读者能窥其全豹,以免遗珠之憾。
应当指出的是,古人注书虽功力深厚,远非今人可比,但限于图书流通不畅、检索手段单一等,有所顾忌、当注未注或误解其意、疏漏武断之处,亦所难免。今天古代典籍电子数字化的成功尝试,使检索有关字词典故异常方便,这无疑为我们今天注释工作在某一方面超越古人提供了条件。有关前人注释可商榷处,除已见本前言上述者外,再举数端如下。
《陈洪绶水仙竹二首》之一“清泠池畔梁园种”,何谓梁园种?惠栋、金荣皆未注。梁园即梁苑,南朝宋谢惠连曾作《雪赋》,描绘梁苑大雪景色,曲尽其妙,后人即以“梁苑雪”比喻白色的繁花。这里当以“梁园种”转喻水仙花自如梁苑之雪。
《送苕文之京二首》之一颔联“故人恰向愁中至,感激真从难后平”二句,乃谓汪琬遭受奏销案打击事,含蓄中意味深长,对其遭遇抱以同情。惠栋、金荣或有顾忌,皆未注。
爱山庐梦影 本书特色 她(凌叔华)的绘画的眼光和手腕影响了她的文学作风……作者所写的就如她所画的一样,轻描淡写,着墨不多,而传出来的意味却隽永。这本薄薄小书《爱...
人间食粮 内容简介 本书是纪德的《人间食粮》 (1897) 与《新食粮》 (1935) 两部散文作品的合辑, 是一部散文式作品, 包括8卷正文、一篇“颂歌”以及...
本书是作者十年诗歌写作作品的一部精选集,含有六十首左右的诗歌作品,以独特的视角见证了当代女性的精神与身份的内涵,以及对当
《塔鱼浜自然史》内容简介:塔鱼浜,自然村,生于不知何时,卒于2009年冬; 在浙江省桐乡县西北二十里许,向属炉镇,或属于任何一处
鲁迅译文选集(全二册) 本书特色 《鲁迅译文选集》共分两册,包括“短篇小说卷”和“儿童文学卷”。其中,“短篇小说卷”分为“域外小说集”、“现代小说译丛”、“现代...
诗建设-NO.18-2015年夏季号(总第十八期) 本书特色 《诗建设》旨在通过持续关注与追踪致力于现代汉语精神与语言探索的诗与人,通过伴随一代诗人*新的生长,...
德米特里·格鲁霍夫斯基,1979年生,俄罗斯当代畅销书作家、记者。毕业于耶路撒冷大学新闻和国际关系系,主要作品有《地铁2033》(2005)、《黄昏》(2007...
《十论民办教育:一个深圳民办校长的教育思考》内容简介:本书内容是2001年之后发表的关于民办教育的文章,分为正文、附录一和附录
为彼此的乡愁 内容简介 《为彼此的乡愁》讲述了:胡姐开车带我们出城,近瑞维尔海滩时,远远望见海滩上的沙雕,想起到波士顿那天,看见报上提到有个沙雕节,以为早已过去...
满江红-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张恨水卷 本书特色 《满江红》是一部长篇小说,是我社“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张恨水卷”之一部。张恨水作品上承章回小说,下启通俗小说...
雅舍谈吃-插图珍藏版 本书特色 1.大千世界,吃饭*一!2.梁氏“雅舍”系列代表作,返璞归真的大师经典,折射出一个舌尖上的中国!雅舍谈吃-插图珍藏版 内容简介 ...
何以寄相思 本书特色 乱世飘摇,有多少意味不明的情愫被风雨覆盖遮掩。一眼万年,有太多爱恨情仇的故事开始自人生初见。 医生、明星、作家、商人、歌女…...
1911-(纪念版) 本书特色 后记:完美的国家是个幻想 “从前种种事,至一九一六年死;以后种种事,自一九一六年生。吾人首当一新其心血,以新人格,以...
《幸得诸君慰平生》内容简介:本书写家人亲戚,身边的朋友,也写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写猫猫狗狗、花花草草,这些日常的细枝末节,因
樱桃变黑之月 本书特色本书系诗人、学者、纪录片导演祝凤鸣的文化随笔集。本书中,作者以丰厚的学养、敏锐的见识、深挚的文笔,探讨了阅读、电影、绘画与诗歌,在对现实的...
如鬼 本书特色 这是一部中篇小说集,共收小说七篇,以其中的一篇《如鬼》为名。《如鬼》通过叙述家族这一缩小的社会,浓缩了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本世纪中国社会中半封...
唐人万首绝句选 内容简介 唐代是一个诗歌盛行的年代,繁荣盛世,造就了全民创作的热情局面,同时唐代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诗歌创作的一个高峰,走进这个特殊的世界,你在凝...
我的智多星母亲-外国经典散文名家名译 本书特色 《我的智多星母亲/外国经典散文名家名译》由谢大光主编,为外国经典散文分类集萃之一,精选了美国作家纳博...
雅舍杂文全集---犀利之中蕴含包容的经典杂文 本书特色 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不论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一个好朋友。...
浪漫卷-中国最美古典诗词 本书特色 刘凤珍编著的《中国*美古典诗词(浪漫卷)》是一部有关诗歌、韵文研究的著作。随着社会的发展,诗歌被越来越多地赋予了社会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