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位历史巨人,12次影响人类文明史进程的改革。
本书是哈伯德“从平凡走向伟大”系列中*激动人心的一部。哈伯德出于对伟人的渴慕,带着朝圣的心情,跋山涉水,踏遍美国、法国、英格兰、爱尔兰、苏格兰等地,寻访这些伟大改革家的成功之道,并以他出色的洞察力和如椽巨笔描绘了世界历史上这些激动人心的改革大事。
一个世纪过去了,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改革家们所憧憬和追求的,大部分已经成为现实。但追求真、善、美和全人类幸福的步伐永不能停歇,也正是为此,我们需要再次缅怀和重温这些站在改革风头浪尖上的伟人,我们将继续他们未竟的事业。
**章约翰·卫斯理
埃德蒙·伯克在一次发表有关“人口增长”的演讲时,明确表示同情马尔萨斯,并在谈论另外一个有趣数据时,指出苏珊娜·卫斯理是其父母的第24个孩子。不过,伯克忘了指出,苏珊娜究竟有多少个弟弟、妹妹?如果苏珊娜的父母生了第21个孩子就停止生育,教会的历史将会如何改写?
约翰·卫斯理是家中19个孩子中的第15个。不过母亲自己动手干活,因此解决了请女仆的问题。她还抽出时间,比她的丈夫面对更多的教众,宣讲更好的布道。苏珊娜有四个孩子成为知名人士——约翰、查尔斯、塞缪尔和玛莎。
约翰谴责、挑战当时自满、自负的正统宗教,使得每一个教会都将其拒之门外。他同情美国殖民地为争取自由而战。他成立了一个教派,如今这个教派在财富方面排名第二,在人数方面傲立群雄。
从世俗的意义上讲,约翰·卫斯理无儿无女,但他的影响给整个基督教界增光添彩。他那美好的心灵使所有的宗教受益、进步。
查尔斯·卫斯理是世界上*伟大的赞美诗创作者,创作了六干多首诗歌,并以诗歌的形式重写了《圣经》的大部分内容。他是“约翰·卫斯理的兄弟”,而且在他的一生中,乐于被人如此称呼。没有人称呼约翰·卫斯理为“查尔斯的兄弟”。约翰有着像钢丝绳一般的意志——它可能会松弛,但永远不会断裂。他足智多谋、意志坚强、勇敢无畏、胸怀坦荡、健康英俊、聪明睿智、无忧无虑。他驾马疾驰,沿途帮助许多人从黑暗中走到光明。查尔斯则紧随其后。
查尔斯·卫斯理有三个孩子成为伟大的音乐家,其中一位成为英国当时*伟大的风琴演奏家。
这个伟大的家庭中第三个知名的兄弟是塞缪尔,他比约翰年长13岁,并利用这一特权在一生中对约翰说三道四。塞缪尔是一位受过教育的高级教士,一位拉丁学者,而且是一位高贵的诗人。塞缪尔总是追求威严、体面。他创作及出版了小品文、史诗及无名小卒的传记;但尽管他写了这么多的东西,现在还有人阅读及欣赏的,却只剩下他写给母亲的一封抗议信,写信的原因是,他听说母亲加入了“杰克的卫理公派教会,背弃了纯正的宗教。”毫无疑问,对塞缪尔来说,“纯正的宗教”是自己信奉的宗教——其他的宗教都是非纯正的。塞缪尔本人是一位受过教育的教士,他却不明白,所有的宗教,对于其信徒来说都是“纯正”的。
第四位知名的卫斯理是玛莎,她的长相和兄弟约翰非常之像。在心情愉快的时候,她有时会穿起他的法衣和白袍,突然出现在家人面前,只要她不开口说话,可以骗过所有人。玛莎是家中唯二遗传了母亲头脑的女孩。如果她生活在现在这个时代,她可能以此为业。一位同时代的人曾说,“她可以像一位男人一样进行布道。”这一句话,我觉得,本意是想奉承她的。她有一点比其他卫斯理更为出色——她的幽默风趣伴随她一生一世。约翰通常能笑出声来;查尔斯在很少的一些场合会微笑;塞缪尔却从来不笑。
事实上,玛莎结了婚,随后便被传统势力所吞噬。时代征服了我们,社会使个性沦为俘虏,并用藤条将它连手带脚都捆绑起来。
但是,时代并没有征服约翰·卫斯理:他是*早的“骑马巡回传道人”他骑的马是一匹飞马,能飞跃过“正统宗教”设下的篱笆,他常常使这些看守教士惊惶失措、悲伤忧愁。他被看作为一位奇异、古怪、奇特及过分的人,过去及现在都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效仿耶稣基督的生活。也许,无需说,约翰·卫斯理的信徒们和他并无多少相似之处,事实上,他们和拿撒勒的耶稣也并无多少相似之处。
而约翰·卫斯理和耶稣却有许多相似之处。不过可惜的是,如果现在有一位约翰·卫斯理类型的人,出现在芝加哥时髦的卫理公会教会,风琴师会在牧师的要求下将他的声音淹没;而看门人会用三根手指叉着他的肘子,把他领到门前,而教众们齐声唱着“努力划桨向岸行”。
朱莉娅·威基伍德是约西亚·威基伍德和莎拉·威基伍德的女儿,还是达尔文母亲的姐妹。她写了一部约翰·卫斯理的传记。在书中,威基伍德小姐写道:“一位领袖的追随者通常与领袖本人完全不同。”领袖与追随者的不同在于这一点:领袖领路,追随者跟随。牧羊人是一个人,而羊只是羊。通常而言,只要路况良好,追随者会一直跟随,但到了**个沼泽地之后,他们就会止步不前。叛徒、怀疑者、否认自己的誓言的人,都是从追随者的行列中走出来的。约翰·卫斯理在一次布道里曾说:“选择简朴、为人类服务的生活,过这样的生活非常困难;但热爱奢侈,攫取地位、钱财和权势,给异教贴上基督教的标签,然后想象你自己是耶稣基督的信徒,过这样的生活非常容易。然而,历经生活的沧桑之后,我们就可以看到,艰难的生活才能获得回报。因此,我呼吁大家选择艰难的生活,不仅是为了取得回报,而且因为,为人类服务的生活才是正当的生活——正确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才能使生活更有意义,给生活增添光彩。”
苏珊娜·卫斯理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妇女。她把自己的思想灌输进约翰和查尔斯两个儿子的头脑里,她的方式既奇妙又感人。很少有父母能真正理解自己的儿女。如果父母对孩子不能信守诺言,对他们支吾搪塞,那他们的孩子就会变得遮遮掩掩、狡猾虚伪。但是,往往没有人受到责怪,因为孩子不一定会和父母有什么精神或思想上的关系:他们的思想并不一定协调一致——他们并不在同一条线上。
事实上,甚至对于伟大的苏珊娜来说,她也只和两个儿子保持亲密无间、深信不疑的密切关系。约翰·卫斯理写道,“我记不起来,有哪一次把我的疑问隐瞒母亲不说——我绝对信任她,从我的婴儿时期开始,直到她去世的那一天。”
约翰·卫斯理出生于埃普沃斯牧师住宅,它既是栋房子,又是所学校。很可能,母亲的生活以约翰和查尔斯为中心,是因为他俩回应她的爱的方式,与其他孩子不同。1709年,牧师住宅失火,小约翰还在楼上卧室熟睡,他被及时叫醒。家被毁了,全家人只好租住在邻居家里,直到房子重建完毕。约翰被送到邻近的一个牧师家里,离家十英里远。一周后,我们发现他给母亲写信,问她:“你是不是丢了一个小男孩啊?”如果是这样,他就是那个丢了的小男孩——他用这种温和的方式提醒,她没有写信给他。此时,他只不过六岁,但我们依然可以看出他已经有能力写信了。这封奇特的信,是母子之间长期通信中的**封。卫斯理夫人保留了这些信件,就像惠特曼的母亲把沃尔特的信件当作珍宝保留一样,她们的关怀都带着传奇般的色彩。
约翰·卫斯理和母亲的通信大部分都已经出版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绝对的思想裸露,心与心完全放开,忘记了自我,进行了亲密的接触。通信到达这一境界的人已经超越了平凡。这样与他人进行思想的表述,是心理演进或教育的一种实践方式。
约翰·卫斯理11岁之后被送到卡尔特豪斯公立学校,在那儿呆了六年,之后被送到牛津大学。12岁之后,他被剥夺了与母亲相伴的机会,但每天他都写信给她——有时只有一两行,到了周末就把信发出去。
卫斯理晚年的时候,他不认为使他获得学问的“慈善学校”或是牛津大学让自己受益,除了在对立面所起的作用之外。但他与母亲的通信是他一生当中不可遗漏的一项美好的影响。他们的分离只是使相互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我们通过赠予而获得成长;我们通过背诵而记牢知识;思想通过作用与反作用而产生;如果可以向别人倾注自己的情感,而获得一颗同情的心的支持,这个人是幸福的。当查尔斯·金斯利被要求说出自己见识与能力的秘诀时,他停顿了一下,然后回答说:“我有一个朋友!”
约翰·卫斯理也有一个朋友,而这位朋友恰巧是他的母亲。她去世的时候,他39岁,此时他已经羽翼丰满,学会了如何展翅飞翔。而在飞翔中,他并没有把她丢在后面。
我们对许多伟人的生平都很熟悉,但你能找出有着这样一位出色母亲的天才吗?即使在他长大成人之后,她的思想与其相比也毫不逊色。
原始基督教徒在自己的时代属于异端分子。人类持续不断地向某一方向努力,取得了成功,*后,由于对自己的力量过分骄傲自大,松懈紧跟而来,放纵代替了苦修。除了在创立之初及受到迫害之时,没有哪个宗教是纯正的。
……
艾伯特·哈伯德,Elbert Hubbard(1856年~1915年),美国著名出版家、作家。1899年,艾伯特·哈伯德创作《致加西亚的信》在《腓力斯人》杂志上发表后,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这本小册子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全球销量超过8亿册,成为有史以来世界上最畅销的读物之一,被列入全球最畅销图书排行榜第六名。之后,哈伯德创作了《双赢规则》、《自动自发》、《你属于哪种人》、《从平凡走向伟大》等伟大著作。近一个世纪以来,全世界无数的政府、企业、军队和学校,都将他的作品作为公务员、职员、士兵和大学生的培训读本,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
严复评传:第2版 本书特色 严复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海军元老,也是近代中国的译界泰斗和国学大师,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本书主...
朱自清图传 本书特色 他是位诗人,他的长诗《毁灭》被誉为新诗中的《离骚》和《七发》;他也是位散文家,他的散文《背影》以质朴醇厚的情感表达打动了无数人的心;他又是...
半生烟雨.半世落花:李清照传 本书特色 这是婉约派词人李清照的诗词传记。李清照是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才女”之称。她出生于...
译界奇人-林纾传 本书特色 林纾是近代文学家、翻译家,尤以翻译闻名于世,近现代文学巨匠鲁迅、周作人等都曾痴迷于林译小说。林纾之为译界奇人,在于他本人不懂外语,是...
胡愈之 本书特色 中国、外国都有一些著名的新闻记者。由于他们发表过大量成功的新闻作品,得到了社会的公认。我们编辑、出版这套丛书,就是为了探讨中外名记者成长的道路...
咏远有李 本书特色 央视著名主持人李咏,红极10年,风头不减,曾经发誓“不出书”。近日却因某种原因,决定高调推出自传,且毕竟本性难移,起了一个极“轴”的书名——...
霸者无疆:默多克和他的新闻集团 本书特色 这个行业,是当今世界*有力量、*赚钱的一个行业;这个集团,是位居世界五百强、净资产逾400亿美元、业务遍及四大洲、国际...
《资本的秘密》内容简介:所有的财富神话都有它背后的故事,洛克菲勒家族也是这样。洛克菲勒的巨额财富来源于他谨慎地利用每一枚硬
梦境人生-荣格传 本书特色 他是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提出了性格类型和潜意识理论他一只脚在西方,一只脚在东方既是一个科学家又广涉哲学、文学、炼金术、占星术、东方宗教...
韦卓民传 本书特色 卓民是一位精明能干的大学校长,又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大学者。他精通英、德、法、意、俄、拉丁、古希腊等外语,尤其是英文,与母语一样好,连他的英美朋...
赫德爵士传 本书特色 《赫德爵士传》由王宏斌所著,内容如下:赫德,字鹭宾。曾担任晚清海关总税务司整整半个世纪。著有《中国论集》等。 赫德作为一个英国人服务于中国...
往日琐事-一位美国女传教士的中国记忆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位美国女传教士清朝末年在中国山东省胶东地区生活回忆录的中文译本。普鲁伊特夫妇曾在中国山东省黄县一带生活与...
加缪,一个浪漫传奇 本书特色 《加缪一个浪漫传奇》是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网2009年度*佳回忆录之一,既是一部对加缪本人刻画细腻的传记,同时又是一篇感情真挚...
湘雅老故事 本书特色北有“协和”,南有“湘雅”,“湘雅”,是一个系统概念,它包括了湘雅医学院、湘雅医院、湘雅护士学校等多家医事机构。作为中国*早致力于现代医学教...
人格的独立-从屈原到陆游 内容简介 本书以屈原、陆游为代表与纽带,结合具体历史事件和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对众多的古代文士关于凸显个体存在、弘扬人格独立与强调人的...
《职业化校长成长之路》内容简介:在国内教育培训行业飞速发展的今天,校长们面临来自于市场、同行、家长、学生甚至于投资人等各方
本书是吴晗1948年写定的版本,当时作者思想自由,文思活泼,语言生动,正当盛年。在他笔下,一个历经艰辛磨难,乞讨度日的小流氓
《叶卡捷琳娜:俄罗斯史上最风流的女皇(公元1729-公元1796)》内容简介:1729年4月21日,在德国安哈尔特——采尔布斯特的什切青城堡
浮沉龙蛇:八大总统的最后结局 内容简介 在民国历史上共产生过八位大总统:孙中山、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锟、蒋介石、李宗仁。八大总统活动于风云激荡的二...
信仰访谈录 本书特色 《信仰访谈录》由郑雄编著,本书是一部围绕“信仰”、“精神”问题而展开的访谈录。十位受访者——王晓明、刘军宁、钱理群、阎连科、张鸣、茅于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