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军事参谋的回忆:1950年代中苏军事关系见证》以“批判口述史学”的方法,将当事人的口述回忆与档案资料的鉴别以及学者的研究相结合,对1950年代的中苏军事关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回顾与思考。《彭德怀军事参谋的回忆:1950年代中苏军事关系见证》认为,19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联之间的军事关系主要表现为一种合作关系,它是新的中苏同盟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中苏两国关系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一时期的中苏军事关系既包括两国之间提供军事贷款及武器装备、培训军事人才及交流军事技术等一般意义上的相互援助和协作,又包括在战争状态下双方之间的协同作战,以及在和平时期双方为保障国家安全、进行国土防御而采取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联合军事行动。但到1950年代后期,随着中苏两党意识形态分歧的产生并加深,以及对处理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关系立场的不同,两国关系从蜜月走向破裂。由此,双方在和平环境中的军事合作再也没有呈现过令人满意的局面,两国之间的同盟关系实际已趋向式微。
前言(李丹慧 沈志华)一、中苏之间早期的军事合作 1950年签署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首先是军事意义上的 50年代初期,中苏在新疆、华东、朝鲜有三次大的军事合作 斯大林答应提供歼击机和运输机,帮助中共军队迅速入疆 巴季茨基中将率混合航空兵集团进驻徐州等地机场,协助中国空防 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胜利后,苏联空军出现在鸭绿江上空 华盛顿与莫斯科心照不宣,苏联空军参加朝鲜战争的历史真相沉寂了40年二、苏联向中国提供军火 50年代初期,苏联大规模向中国赠予或出售军火,中国人民解放军完成从单一陆军走向诸兵种合成的现代化转型 1. 陆军武器装备 1951年1—2月,斯大林按毛泽东的要求向中国供应了36个步兵师的武器装备 1951年5—10月,中国向苏联购买了60个步兵师的武器装备 彭德怀说,苏联提供的武器装备,使中国军队的建设在短短几年超过了旧中国的几十年 2. 空军武器装备 1949年刘少奇访苏期间,中国向苏联订购了第一批飞机共424架 中国接收的369架苏联米格-9歼击机,因性能落后而无法入朝参战;斯大林两次致歉毛泽东,并无偿供给中国372架米格-15飞机,以作补偿 3. 海军武器装备 1953年苏联第一次大批量向中国海军提供武器装备,把二战时向美国租赁的76.2毫米海岸炮转手卖给了中国 赫鲁晓夫时代,苏联需要政治支持和海军换装升级,由此加快了向中国提供海军装备的步伐三、苏联向中国提供军事技术及中国仿制苏式武器 斯大林拖延向中国提供图纸和技术资料的目的,是为了推销其库存的淘汰退役军火 赫鲁晓夫为争夺斯大林继承权及谋求冷战格局下的军事防务一体化,全面向中国转让较先进的技术 彭德怀提出修改1952年7月18日经毛泽东批准的五年军事建设计划,限制各兵种规模 《六·四协定》的执行使中国的造船工业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1954—1960年中苏合作期间,中国军工企业有了明显的发展 《二·四协定》使中国海军的装备再次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并改变了海军的发展规划 空军方面谋求苏联技术援助的努力 1960年7月,苏联突然宣布全面撤退在华专家,迫使中国军事工业转变了仿苏的发展方向四、中国人民解放军全面学习苏军 1. 向苏军学习的几种途径 1955—1957年,中国多次派遣高级军事代表团访苏,加强军方的高层接触 1954—1957年,中国派遣了11个高级军事代表团访苏,观摩了包括原子弹实验在内的各种军事演习 1955—1961年,中国多次派遣专业代表团赴苏联进行实地考察,学习现代化军事管理方法 1951—1956年,中国派遣多批指战员到苏联留学,学习先进的军事技术 1954—1959年,中国多次邀请苏军代表团来华访问 50年代,中国聘请了约10 000人次的苏联军事专家和顾问,他们在业务和技术上负有对中国军队全面指导的职责 2. 向苏军学习的主要内容 1955年之前中国军队全面学习苏联的军事科学和技术,彭德怀对干部中出现的学习苏联的负面情况进行了严厉批评 1955年下半年,彭德怀开始对苏联军事科学的权威性产生怀疑 学习和仿照苏军的制度条令,我军建立和实施了兵役制、薪金制、军衔制和勋章奖章制,但毛泽东始终对这些制度有保留意见五、军队建设以我为主、以苏为鉴 在中国军队学习苏军经验的问题上始终是有争议的,说到底就是“学不学”和“怎么学”的问题 在军政、军民关系及训练场地问题上,中苏有不同看法。受苏联设军事禁区的影响,中国在山东、广东等地划禁区过宽,引起地方政府和群众的强烈反应,后逐渐得到纠正; 照搬苏军经验,训练场地大量占用耕地,受到毛泽东的严厉批评 在部队编制问题上,中苏意见不一,彭德怀主张减少人,精干机关,不能以数量取代质量 苏军顾问极力想在中国军队推行苏军军事条令和一长制,彭德怀在此期间对一长制的思考和忧虑,成为庐山会议后批判他的重大“罪名”之一 照搬苏军条令弊病凸现:1956年全军受到惩戒的士兵达10万多人次,其中多数惩戒处罚不当,造成极坏影响。彭德怀下决心把中国军队自己的条令搞出来 在学习苏军问题上,始终存在的“反教条主义”与“反经验主义”的争论,从军内争论扩大到上纲上线的地步,刘伯承、叶剑英等一批高干被点了名;在叶剑英主持下,花了五六年的时间,编写出了我军第一套完整体系的战斗条令
影响时代的力量-告诉你一个卓别林的故事 本书特色 王志艳编著的《告诉你一个卓别林的故事》从卓别林的儿时生活写起,一直写到他所创作出的伟大作品及为世界艺术所作出的...
《晚明士人与商业出版》内容简介:第一章对唐宋以来士人与商业出版之间的关系进行历史回顾,为本书的研究提供历史纵深。第二章考察
历史的回眸-毛泽东与中国经济 本书特色 1、隆重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2、毛泽东:独立自由解放的引领者,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性启动者3、毛泽东:...
胡适-努力人生 本书特色 本书以通俗的语言,简约的文字,丰富的史料,叙述了胡适七十余年的人生历程,在展现胡适大师学人魅力的同时,也充分表现了这位文化巨人在政治(...
斯大林传:权威图文版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既严谨又通俗的斯大林传记,全方位描述了斯大林这位苏联早期领导人一生的重要活动。斯大林是20世纪上半叶的风云人物,他对苏...
杨虎城年谱 内容简介 在收集资料编撰《杨虎城年谱》的三年里,得到了有关单位和许多同志的热忱关照和大力支持,他们或无私地提供资料,或热情地为收集资料提供多方便利,...
华特·迪士尼,从一个美国密苏里州的农场男孩到世界娱乐王国的缔造者,他的梦想和奋斗带给世界无尽的欢乐以及丰厚的遗产。本书不
《指数基金投资至简》内容简介:投资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投入与回报往往也不成正相关关系。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
溥仪-终结一个时代的人 本书特色 这部小说是反映末代皇帝溥仪跌宕起伏人生经历的章回体文学作品。作者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就采访过溥杰、李玉琴、李淑贤、郭布罗·润麒...
大师私人话语.书信系列:生命与记忆:柏格森书信选 内容简介 《生命与记忆:柏格森书信选》作者柏格森是本世纪法国*著名的哲学家。法国人常将自己各方面的成就首先归功...
林风眠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独具医心,通过采用综合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史实再现和当代文学现实主义手法,对海内外历史文献的钩沉发微,严谨考据,相关人物专访,以弥足珍...
王震传(上) 内容简介 本书反映了王震前半生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巩固浴血奋战、戎马生涯的传奇经历,包括苦难的童年、艰苦卓越的战争岁月、屯垦戍边的光辉业绩。本书作者运...
普京传 本书特色 《普京传:为俄罗斯而生的硬汉总统》在人们的眼中,普京是世界上富有魅力的总统。他精通柔道功夫,酷爱枪法,会开飞机,喜欢搭乘潜艇,上天入地,劈波斩...
汪荣祖人物书系;走向世界的挫折 本书特色 这本书写一个人,以及这个人生长的时代。郭嵩焘确是那个时代中,*勇于挽澜之人。我们追踪其人,印证其时、其地,很可觉察到此...
《国家宝藏·第二季》内容简介:我们为什么是今天的我们?一入华夏,文脉澎湃不息,是文字赋予我们开天辟地的力量,是仪礼造就我们
贾谊评传 内容简介 本书在充分占有原始资料并认真分析前人及时人对贾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其生平事迹及著作真伪、写作年月进行了比较详尽的考辨,对其政治、经济、哲学...
《元宇宙:新时代新商业新场景》内容简介:本书以元宇宙为切入点展开论述,全面讲述了元宇宙时代下的商业、科技、消费变革。在内容
访问时代-十二位知识人的思想世界 本书特色 余英时、金庸、袁伟时、江平、张灏、金耀基、陈方正、刘笑敢、梁其姿、孙康宜、张信刚、郑培凯,华语世界十二位殿堂级知识人...
宪政人物 内容简介 宪政制度史和宪政思想史坊间已有多种,但以宪政人物的方式讲述宪政史者尚不多见。本书从早已停刊的台湾地区《宪政思潮》季刊“宪政人物”一栏萃取其主...
《在线品牌社群:移动互联网时代价值共创新载体》内容简介: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传统的价值创造体系与市场营销体系被彻底颠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