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军事参谋的回忆:1950年代中苏军事关系见证》以“批判口述史学”的方法,将当事人的口述回忆与档案资料的鉴别以及学者的研究相结合,对1950年代的中苏军事关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回顾与思考。《彭德怀军事参谋的回忆:1950年代中苏军事关系见证》认为,19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联之间的军事关系主要表现为一种合作关系,它是新的中苏同盟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中苏两国关系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一时期的中苏军事关系既包括两国之间提供军事贷款及武器装备、培训军事人才及交流军事技术等一般意义上的相互援助和协作,又包括在战争状态下双方之间的协同作战,以及在和平时期双方为保障国家安全、进行国土防御而采取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联合军事行动。但到1950年代后期,随着中苏两党意识形态分歧的产生并加深,以及对处理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关系立场的不同,两国关系从蜜月走向破裂。由此,双方在和平环境中的军事合作再也没有呈现过令人满意的局面,两国之间的同盟关系实际已趋向式微。
前言(李丹慧 沈志华)一、中苏之间早期的军事合作 1950年签署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首先是军事意义上的 50年代初期,中苏在新疆、华东、朝鲜有三次大的军事合作 斯大林答应提供歼击机和运输机,帮助中共军队迅速入疆 巴季茨基中将率混合航空兵集团进驻徐州等地机场,协助中国空防 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胜利后,苏联空军出现在鸭绿江上空 华盛顿与莫斯科心照不宣,苏联空军参加朝鲜战争的历史真相沉寂了40年二、苏联向中国提供军火 50年代初期,苏联大规模向中国赠予或出售军火,中国人民解放军完成从单一陆军走向诸兵种合成的现代化转型 1. 陆军武器装备 1951年1—2月,斯大林按毛泽东的要求向中国供应了36个步兵师的武器装备 1951年5—10月,中国向苏联购买了60个步兵师的武器装备 彭德怀说,苏联提供的武器装备,使中国军队的建设在短短几年超过了旧中国的几十年 2. 空军武器装备 1949年刘少奇访苏期间,中国向苏联订购了第一批飞机共424架 中国接收的369架苏联米格-9歼击机,因性能落后而无法入朝参战;斯大林两次致歉毛泽东,并无偿供给中国372架米格-15飞机,以作补偿 3. 海军武器装备 1953年苏联第一次大批量向中国海军提供武器装备,把二战时向美国租赁的76.2毫米海岸炮转手卖给了中国 赫鲁晓夫时代,苏联需要政治支持和海军换装升级,由此加快了向中国提供海军装备的步伐三、苏联向中国提供军事技术及中国仿制苏式武器 斯大林拖延向中国提供图纸和技术资料的目的,是为了推销其库存的淘汰退役军火 赫鲁晓夫为争夺斯大林继承权及谋求冷战格局下的军事防务一体化,全面向中国转让较先进的技术 彭德怀提出修改1952年7月18日经毛泽东批准的五年军事建设计划,限制各兵种规模 《六·四协定》的执行使中国的造船工业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1954—1960年中苏合作期间,中国军工企业有了明显的发展 《二·四协定》使中国海军的装备再次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并改变了海军的发展规划 空军方面谋求苏联技术援助的努力 1960年7月,苏联突然宣布全面撤退在华专家,迫使中国军事工业转变了仿苏的发展方向四、中国人民解放军全面学习苏军 1. 向苏军学习的几种途径 1955—1957年,中国多次派遣高级军事代表团访苏,加强军方的高层接触 1954—1957年,中国派遣了11个高级军事代表团访苏,观摩了包括原子弹实验在内的各种军事演习 1955—1961年,中国多次派遣专业代表团赴苏联进行实地考察,学习现代化军事管理方法 1951—1956年,中国派遣多批指战员到苏联留学,学习先进的军事技术 1954—1959年,中国多次邀请苏军代表团来华访问 50年代,中国聘请了约10 000人次的苏联军事专家和顾问,他们在业务和技术上负有对中国军队全面指导的职责 2. 向苏军学习的主要内容 1955年之前中国军队全面学习苏联的军事科学和技术,彭德怀对干部中出现的学习苏联的负面情况进行了严厉批评 1955年下半年,彭德怀开始对苏联军事科学的权威性产生怀疑 学习和仿照苏军的制度条令,我军建立和实施了兵役制、薪金制、军衔制和勋章奖章制,但毛泽东始终对这些制度有保留意见五、军队建设以我为主、以苏为鉴 在中国军队学习苏军经验的问题上始终是有争议的,说到底就是“学不学”和“怎么学”的问题 在军政、军民关系及训练场地问题上,中苏有不同看法。受苏联设军事禁区的影响,中国在山东、广东等地划禁区过宽,引起地方政府和群众的强烈反应,后逐渐得到纠正; 照搬苏军经验,训练场地大量占用耕地,受到毛泽东的严厉批评 在部队编制问题上,中苏意见不一,彭德怀主张减少人,精干机关,不能以数量取代质量 苏军顾问极力想在中国军队推行苏军军事条令和一长制,彭德怀在此期间对一长制的思考和忧虑,成为庐山会议后批判他的重大“罪名”之一 照搬苏军条令弊病凸现:1956年全军受到惩戒的士兵达10万多人次,其中多数惩戒处罚不当,造成极坏影响。彭德怀下决心把中国军队自己的条令搞出来 在学习苏军问题上,始终存在的“反教条主义”与“反经验主义”的争论,从军内争论扩大到上纲上线的地步,刘伯承、叶剑英等一批高干被点了名;在叶剑英主持下,花了五六年的时间,编写出了我军第一套完整体系的战斗条令
马克斯·韦伯传(明德书系·大师传记馆) 本书特色 这是**部从德文原文译出的中译本。 马克斯·韦伯是当代社会科学领域内影响*大的思想家、社会学家和政治经济学家之...
《鸽子隧道》内容简介:服务过军情五处和军情六处,初试写作,就震惊文坛。这是英国国宝级小说大师勒卡雷的唯一回忆录,记下了他人
丁肇中传 内容简介 丁肇中教授是杰出的华裔物理学家,他在高能实验粒子物理学,包括量子电动力学、电弱统一理论、量子色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诸多重要的成果,并因粒...
梅兰芳的梅风兰韵 本书特色 苏联艺术大师斯坦尼斯扶夫斯基以“伟大”评梅氏:“梅兰芳博士以他那无比优美的姿态开启一扁看不见的门,或者突然转身面对他那看不见的对手,...
《沈周六记》内容简介:本书分六个专题,通过居、游、观、友、隐、忧六个面向的深入解读,呈现沈周生活、艺术、心灵的丰富细节。透
亲爱的提奥-凡高自传 本书特色 ★他出生。他画画。他死了。除了凡高,世间还有谁能够如此简洁淬炼自己的一生?★一部催人泪下的天才真音★被全球读者视为“艺术圣经”★...
廖燕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廖燕的生平、交游及思想、廖燕诗歌综论、廖燕散文综论、廖燕文论研究等。廖燕研究 目录 廖燕研究的意义(代序)引言**章 廖燕...
毛泽东的早期秘书:谢维俊 内容简介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永葆青春,领导全国人民在世界的东方建立一个崛起的中国、强盛的中国,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我们高举了马克思主义、...
名人传 本书特色《名人传》由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三个名人的传记组成,他们都是人类历史上极富天才而建功至伟的的人物,作者紧紧把握住这三位艺术家的共同之处,...
本书作者张郎郎,他根据自己的“文革”经历写成的《宁静的地平线》一文曾收入《七十年代》(香港牛津、北京三联版)一书中,反响
中流:我的激情岁月 本书特色 《中流:我的激情岁月》讲述了海伦·凯勒从拉德克利夫学院毕业后25年的人生经历,包括她的工作、生活、友谊等。很多人了解海伦·凯勒童年...
乔布斯:活着就为改变世界-非常男人-英汉对照 本书特色 如何提升英语阅读能力,一直是困扰着广大学习者的难题。英语教育专家指出,*好的方法就是选择一套浅显...
《我的伯父周恩来》作者回忆她和周总理亲眼目睹或亲身经历的往事。从常人的角度看周恩来,看到的是一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
本书是智利著名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聂鲁达晚年撰写的一部文学性自传。本书未及定稿,诗人就不幸逝世,后由诗人之妻马蒂尔德
毛泽东与十大元帅 本书特色 毛泽东,中国革命的*高统帅,伟大的战略家、政治家、军事家。他以自己政治主张和军事战略的正确,以自己性格魅力的独特,以自己人格的伟大,...
《唐诗里的烟火人间》内容简介:微信知乎历史大神温伯陵,击碎对唐朝诗人的刻板印象,带你全面了解唐朝诗人,讲述隐藏在唐诗背后的
《魔鬼与福尔摩斯》内容简介:与夏洛克·福尔摩斯的探案故事不同,本书中所有的故事都是真实的。无论是探查英国福尔摩斯研究专家的
《医学检验科普天天问》内容简介:本书为“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建设与管理系列丛书”之一。主要内容包括与医学检验相关科普知识,涉及
女性100排行榜-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女人排行榜 内容简介 《历史上*具影响力的女人排行榜》的**版的时候,就手提到,这本书从一开始便引起了很大的争论。争论主要是...
流放的灵魂:索尔仁尼琴:a soul in exile 本书特色 索尔仁尼琴是俄罗斯作家,获得1970年诺贝尔奖,因出版描写极权主义的巨著《古拉格群岛》被驱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