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军事参谋的回忆:1950年代中苏军事关系见证》以“批判口述史学”的方法,将当事人的口述回忆与档案资料的鉴别以及学者的研究相结合,对1950年代的中苏军事关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回顾与思考。《彭德怀军事参谋的回忆:1950年代中苏军事关系见证》认为,19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联之间的军事关系主要表现为一种合作关系,它是新的中苏同盟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中苏两国关系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一时期的中苏军事关系既包括两国之间提供军事贷款及武器装备、培训军事人才及交流军事技术等一般意义上的相互援助和协作,又包括在战争状态下双方之间的协同作战,以及在和平时期双方为保障国家安全、进行国土防御而采取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联合军事行动。但到1950年代后期,随着中苏两党意识形态分歧的产生并加深,以及对处理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关系立场的不同,两国关系从蜜月走向破裂。由此,双方在和平环境中的军事合作再也没有呈现过令人满意的局面,两国之间的同盟关系实际已趋向式微。
前言(李丹慧 沈志华)一、中苏之间早期的军事合作 1950年签署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首先是军事意义上的 50年代初期,中苏在新疆、华东、朝鲜有三次大的军事合作 斯大林答应提供歼击机和运输机,帮助中共军队迅速入疆 巴季茨基中将率混合航空兵集团进驻徐州等地机场,协助中国空防 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胜利后,苏联空军出现在鸭绿江上空 华盛顿与莫斯科心照不宣,苏联空军参加朝鲜战争的历史真相沉寂了40年二、苏联向中国提供军火 50年代初期,苏联大规模向中国赠予或出售军火,中国人民解放军完成从单一陆军走向诸兵种合成的现代化转型 1. 陆军武器装备 1951年1—2月,斯大林按毛泽东的要求向中国供应了36个步兵师的武器装备 1951年5—10月,中国向苏联购买了60个步兵师的武器装备 彭德怀说,苏联提供的武器装备,使中国军队的建设在短短几年超过了旧中国的几十年 2. 空军武器装备 1949年刘少奇访苏期间,中国向苏联订购了第一批飞机共424架 中国接收的369架苏联米格-9歼击机,因性能落后而无法入朝参战;斯大林两次致歉毛泽东,并无偿供给中国372架米格-15飞机,以作补偿 3. 海军武器装备 1953年苏联第一次大批量向中国海军提供武器装备,把二战时向美国租赁的76.2毫米海岸炮转手卖给了中国 赫鲁晓夫时代,苏联需要政治支持和海军换装升级,由此加快了向中国提供海军装备的步伐三、苏联向中国提供军事技术及中国仿制苏式武器 斯大林拖延向中国提供图纸和技术资料的目的,是为了推销其库存的淘汰退役军火 赫鲁晓夫为争夺斯大林继承权及谋求冷战格局下的军事防务一体化,全面向中国转让较先进的技术 彭德怀提出修改1952年7月18日经毛泽东批准的五年军事建设计划,限制各兵种规模 《六·四协定》的执行使中国的造船工业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1954—1960年中苏合作期间,中国军工企业有了明显的发展 《二·四协定》使中国海军的装备再次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并改变了海军的发展规划 空军方面谋求苏联技术援助的努力 1960年7月,苏联突然宣布全面撤退在华专家,迫使中国军事工业转变了仿苏的发展方向四、中国人民解放军全面学习苏军 1. 向苏军学习的几种途径 1955—1957年,中国多次派遣高级军事代表团访苏,加强军方的高层接触 1954—1957年,中国派遣了11个高级军事代表团访苏,观摩了包括原子弹实验在内的各种军事演习 1955—1961年,中国多次派遣专业代表团赴苏联进行实地考察,学习现代化军事管理方法 1951—1956年,中国派遣多批指战员到苏联留学,学习先进的军事技术 1954—1959年,中国多次邀请苏军代表团来华访问 50年代,中国聘请了约10 000人次的苏联军事专家和顾问,他们在业务和技术上负有对中国军队全面指导的职责 2. 向苏军学习的主要内容 1955年之前中国军队全面学习苏联的军事科学和技术,彭德怀对干部中出现的学习苏联的负面情况进行了严厉批评 1955年下半年,彭德怀开始对苏联军事科学的权威性产生怀疑 学习和仿照苏军的制度条令,我军建立和实施了兵役制、薪金制、军衔制和勋章奖章制,但毛泽东始终对这些制度有保留意见五、军队建设以我为主、以苏为鉴 在中国军队学习苏军经验的问题上始终是有争议的,说到底就是“学不学”和“怎么学”的问题 在军政、军民关系及训练场地问题上,中苏有不同看法。受苏联设军事禁区的影响,中国在山东、广东等地划禁区过宽,引起地方政府和群众的强烈反应,后逐渐得到纠正; 照搬苏军经验,训练场地大量占用耕地,受到毛泽东的严厉批评 在部队编制问题上,中苏意见不一,彭德怀主张减少人,精干机关,不能以数量取代质量 苏军顾问极力想在中国军队推行苏军军事条令和一长制,彭德怀在此期间对一长制的思考和忧虑,成为庐山会议后批判他的重大“罪名”之一 照搬苏军条令弊病凸现:1956年全军受到惩戒的士兵达10万多人次,其中多数惩戒处罚不当,造成极坏影响。彭德怀下决心把中国军队自己的条令搞出来 在学习苏军问题上,始终存在的“反教条主义”与“反经验主义”的争论,从军内争论扩大到上纲上线的地步,刘伯承、叶剑英等一批高干被点了名;在叶剑英主持下,花了五六年的时间,编写出了我军第一套完整体系的战斗条令
从上海圣约翰到联合国 本书特色本书叙述了一个出生在上海的广东男孩,在走出圣约翰大学的校门后,如何走过了世界八十多个国家,为帮助发展中国家陷入贫困的妇女儿童和苦于...
清华三才子 本书特色 《清华三才子》是由谢泳所编著,东方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清华三才子 目录 闻一多的命运一、乡绅出身二、清华十年三、校园文化四、思想早熟五、五四...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公务员版 本书特色 *牛励志帝曾国藩升职记中国式政治教科书:从一个愤青到史上*成功的官员著名学者、畅销书作家张宏杰,以**手材料,全面揭秘曾...
敬业乐群—谢希德画传 本书特色 本书以图文并叙的新颖形式,叙述了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谢希德的一生。从远上北平求学, 到远涉海外求学,谢希德一生勤学不缀,她倾尽一生...
《编辑部的故事:花森安治与《生活手帖》》内容简介:《生活手帖》是日本著名的生活杂志,畅销日本70余年。本书作者曾在生活手帖社
《男孩的生活》内容简介:母亲离婚后,托比也随之离开了父亲和哥哥,从此与母亲踏上颠沛流离的漂泊之旅。这对母子在不停迁离的途中
这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志晚年在病榻上以回忆录的形式写成的一部自传,也是她有生之年写成的最后一本书。在这本书里,曾志追
为纪念陈云同志100周年诞辰,本书以丰富翔实的文献资料,生动细腻地叙述了陈云同志为实现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解放,实现中国的统
湖南骡子左宗棠 本书特色 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 晚清时期出生于湖南湘阴的左宗棠,生性颖悟,少负大志。十四岁时考童子试即中**名,曾写下“身...
《谍海搏杀•舒伦堡回忆录》作者华特·舒伦堡1910年生于萨尔的一个商人家庭。1929年舒伦堡进入波恩大学,1933年毕业,恰好是希特勒
《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内容简介:1920年8月,年轻的瑜伽行者尤迦南达踏上了斯巴特城号,开始了长达30余年的西方之旅。自此,来自东
《中国香港》内容简介:本书记载了作者强世功对香港及通过香港对中国问题的思考,书中收录了:“行政吸纳政治”的反思、“一国两制
历届格莱美最佳流行音乐男歌手 本书特色 科学界有“诺贝尔奖”,电影界有“奥斯卡奖”,当今的世界乐坛,则有“格莱美”大奖。本册是《格莱美音乐之旅》丛书之一《历届格...
《漫画生活中的投资》内容简介:本书延续前三册的风格,用极简的语言和漫画形式,为大家讲述投资的故事。本书是《陈思进漫画财经科
张若名传 本书特色 张若名的身影,在电影《建党伟业》里,也在电视剧《我们的法兰西岁月》里,还在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里,更在周恩来《警厅拘留记》里,……张若名传...
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宋教仁日记 本书特色 宋教仁字遁初,号渔父,汉族,湖南桃源人。1913年被暗杀于上海,年仅三十二岁。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人物,...
丘吉尔传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丘吉尔八卷本的官方传记的单卷本。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1874年11月30日1965年1月24日),政治家、画家、演说家、作家以及...
索尔仁尼琴传-(上下册)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萨拉斯金娜是俄罗斯著名的作家,文学史家和文学评论家,著作颇丰,共撰写了12部著作,其传...
世界著名元首传 内容简介 血液管理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很强的社会工作,直接关系到献血者和用血者的身体健康和安全,关系到对经血...
翁美玲(1959-1985) 本书特色 1983年一部经典的武侠电视剧《射雕英雄传》风靡了整个华人世界,牵动了亿万人的情感底线,饰演古灵精怪、活泼可爱的“黄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