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作为青年知识分子,曾经受到美国的文化和精神的影响;作为一位有修改的政治家,他结交过大量美国朋友;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他甚至很乐意跟美国这样的对手打交道。他高瞻远瞩、对中美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战略性的深刻影响,同时他也有自己喜怒哀乐、是非好恶,对美国有个性化的认识。
从早年在书本上读到华盛顿、林肯的故事算起,到1976年*后一次会见尼克松为止,70年来,毛泽东对美国的认识,小的坎坷和曲折不算,大的反复和变化,至少有6次之多。每一次大的变化后面,无不耐人回味。
毛泽东一生接触和交往的美国人,上至美国总统,下至普通士兵,记者,外交人员。粗略估计,大致100人。每一个人身后都有一串串鲜为人知,引人入胜的故事,《毛泽东的美国观》按历史顺序一一解密。
毛泽东对美国的认识经历了将近70年的发展,期间充满了曲折和变化,在不同时期对美国所采取的态度和策略也充满了变化,本书关照了毛泽东一生对美认识的全过程,共分五章:毛泽东美国观的初步形成,毛泽东反对法西斯主义视野下的美国观,中国革命视野下毛泽东的美国观,面向世界视野下毛泽东的美国观,反对霸权主义视野下的美国观。本书努力以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态度,全面而准确地把握毛泽东对美国的认识,以助于拓宽毛泽东思想的研究视野,推动中美关系史、中共党史以及其他相关学科和领域的研究。
**章 毛泽东美国观的初步形成
第三节 对美国帝国主义本质认识的定位
在建党、大革命时期以及土地革命战争前期,与当时许多著名的中共领导人一样,毛泽东不仅毫不迟疑地接受了苏联与共产国际对于帝国主义的分析,而且在“反对帝国主义”的共同话语体系中找到了评判美国的思想武器。他根据列宁和共产国际关于民族殖民地纲领的基本思想,把帝国主义时代的世界格局划分为“被压迫民族”和“压迫民族”两部分①,认为中国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一部分,它将站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行列里,向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宣战。而在这场将会改变中国和世界政治格局的斗争中,只有苏联和各国的工人阶级才是中国共产党人真正的国际支持者。可以说,与青年时期相比,此时在毛泽东的思想深处,“美国例外论”已荡然无存。
一、华盛顿会议后对美国帝国主义本质认识的强化
如果说,通过五四运动的觉醒,青年毛泽东已经初步认清了美国“对内由垄断资产阶级专政”、“对外侵略和扩张”的真实面目的话,那么这种认识到了华盛顿会议以后,则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并*终提升到关于“帝国主义的本质”这一认识高度。从此,美国在毛泽东的心目中,便成了“帝国主义”的代名词,“美帝国主义”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革命的对象之一。
导致毛泽东对美国“帝国主义本质”认识得以深化和定位的契机,是1921年11月12日至1922年2月6日召开的华盛顿会议。这次会议是继巴黎和会之后召开的又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美国既是会议的发起者,又是会议的东道主,中国问题则是其中心议题之一。因此,华盛顿会议同样引起了中国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与巴黎和会时人人寄予厚望相比,中国人对华盛顿会议的反应是既有期待,也有忧伤,但不再有热情。这说明相当多的人对美国的认识已经发生了变化。作为刚刚完成了世界观转变的共产党人,毛泽东的美国观自然更不例外。
华盛顿会议堪称**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划分远东及太平洋势力范围的会议。会议闭幕的当天通过了《九国公约》,它以美国提出的所谓“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和“中国门户开放”原则为基础,意在通过协调列强对华政策来限制个别国家,尤其是日本在中国谋取的特权。因此,《九国公约》实际上是各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掠夺中国的一个协议。此后,在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势力幕后操纵下,中国各派军阀展开更为激烈的争夺,引发多次大规模的战争,如直皖战争、直奉战争等,使中国政局陷入极度混乱。
华盛顿会议的召开,使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认识到,中国人民当前所受的*大痛苦,还不是一般的资本主义剥削,而是帝国主义压迫和封建军阀的统治。正是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1922年7月召开的中共二大明确提出了党在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使之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在这一纲领的指导下,中共二大对华盛顿会议的实质又给予了进一步的揭露,指出这只不过是美国与各帝国主义国家在远东重新分配市场、调整关系的一次会议。“它给中国造成一种新局面,就是历来各帝国主义者的互竞侵略,变为协同的侵略,这种协同的侵略,将要完全剥夺中国人民的经济独立,使四万万被压迫的中国人都变成新式主人国际托拉斯的奴隶。”正因为如此,中共二大强调:“中国的反对帝国主义的运动也一定要并入全世界被压迫的民族革命潮流中,再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联合起来,才能迅速的打倒共同的压迫者——国际资本主义。”①
作为当时中共党内崭露头角的理论家和实践家之一,毛泽东对华盛顿会议践踏中国主权的实质也进行了无情揭露和批判。他在这次批判中所持的思想武器实际上就是列宁和共产国际对帝国主义的分析,基本的框架则是中共二大纲领所规定的内容。1923年4月10日,在《外力、军阀与革命》一文中,他对以美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侵华政策进行了抨击,指出华盛顿会议在中美关系史上是一次值得高度注意的会议,大大地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危机;它使中国社会在目前及将来一个时期内,“政治将更发黑暗,财政更发紊乱、军队更发增多,实业更发停滞,压迫人民的办法更发厉害”。毛泽东分析指出:“何以知道必然是这样呢?你看国际资本帝国主义的政治形势是何等的反动,他们现在是协调着步骤来侵略中国。他们的步骤以先是不协调的,经华盛顿一番商量便协调了。虽然他们的协调终久是要破坏的,但目前及*近之将来,他们为补偿前次大战的亏失及蓄养下次大战的精力,是断然要取协调主义的。美国的门户开放主义居然能通过在中国拥有势力范围的英法日,就是明显的证据。”与此同时,他还指出,华盛顿会议虽然意在协调美日矛盾,但由于美国在华政策所取得的优势地位,实际上加深了美日之间的矛盾,因此“中国分裂于国际资本主义的侵略”也就是必然的事情。
从巴黎和会之前到华盛顿会议之后,毛泽东由对威尔逊和平主义的希望和推崇逐步转向失望和批判,这是其美国观发生根本转变的时期,也是其民族国家意识显著增长的一个重要阶段。毛泽东联系自己五四前后的切身体会指出,华盛顿会议明明是美国勾结其他列强共同侵略中国的会议,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居然对美国抱有天真的幻想。“他们迷信美国是扶助中国的好友”,这是*危险不过的事情。他特别强调,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其实都是种种骗人的闹剧,美国的在华利益,与它有“生死关系”,在这个“生死关系”问题上,美国人和中国人是“势不两立的”。
一年多后,毛泽东把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之后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本质认识做了一个比较,指出巴黎和会后,“许多民族见帝国主义列强所说的都是骗人的话,不特失望,且渐觉悟,尤其东方各民族,都知道巴黎和会是不可靠的,遂由倾向威尔逊主义的路途,走至俄国多数派主义的营中”。而华盛顿会议使世界人民的这种认识得到进一步深化。他通过分析指出,经过华盛顿会议之后,在世界人民特别是中国人民眼中,美国已经变成了“*会杀人的**等刽子手”。
从巴黎和会后关于美国是“地球上**实业专制国”的论点,到华盛顿会议后关于美国是“*会杀人的**等刽子手”的判断,可以看出,毛泽东关于美国对外侵略和扩张的“帝国主义本质”的认识,已经大大前进了一步。因此他的美国观在这一时期,也有了进一步的转变。众所周知,当时有不少中共领导人都视英国这个老牌侵略者为*凶恶的敌人,但毛泽东却大胆地认为,**次世界大战以后,从前独霸远东的英国,现在已处在保守的地位,它在中国的霸主地位,已经不得不让位于美国。从此往后,美国对中国社会的前途和命运将会发生更大、更深远的影响。虽然在此前后的一系列文章中谈及国际帝国主义的时候,毛泽东总是把英美并列,而且英国始终排在美国之前,但在他的心目中,美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势力却是远甚于英帝国主义的。历史的发展证明了毛泽东的这种看法是深刻而富有远见的,显示了其世界性的战略眼光。
毛泽东的上述分析与批判在中共党内也不乏赞同者。蔡和森、陈独秀等共产党人就持类似的观点。蔡和森认为: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帝国主义的对华政策有“惊人的大成功”,其效力好像“万斛麻醉药”,令中国人民“神智皆昏”,且“一跃而为领袖列强中国之主人”。因此,在他看来,所谓“美国是中国*好的朋友”,换言之,就是*会使障眼法,*会用宣传术来宰割中国的“好朋友”。陈独秀则呼吁,在对华盛顿会议的认识上,“不要上美国帝国主义者的当呵”“不要于不知不觉中引导一部分人民或青年学子去亲美帝国主义才好呵”。当时出版的《共产党》杂志也发表《短言》指出:华盛顿会议是英美日瓜分中国的会议。“什么正义人道就是掠夺和分赃;什么门户开放就是自由到中国夺取富源;……”
唐洲雁,男,1962年出生,安徽宿松人,南开大学哲学学士、硕士,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长期从事毛泽东著作编辑和研究,参加过《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毛泽东年谱》(1949-1976)等著作的编辑和写作。专著《邓小平理论的内在逻辑与历史发展》曾获国家图书奖。撰写或主编有关毛泽东的书籍10余部(本),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独立承担过两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
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 本书特色 《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是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 内容简介 本书是杨尚昆生前应中央党史研...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解密文献选编:1945-1972(套装全3册)》内容简介:本文件集从浩如烟海的美国已解密的冷战时期对外政策文献中,选
中东.为水而战-插图本 本书特色 朱和海所著的《中东为水而战(插图本)》的出版,能够向读者展示中东水问题的全貌,能够增强国人的节约水资源和保护水环境意识,能够为...
《物联网商业:星辰大海的新商战》内容简介:进入互联网的时代,物的连接迅速超越人的连接成为网络拓展的新领域。伴随物联网应用的
莱特湾1944-史上规模最大的海战 本书特色 四场海战——莱特岛,萨马岛,恩加诺角,苏里高海峡,舰艇、潜艇、飞机立体协同作战,规模空前,四天之内,美国海军彻底击...
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事记 内容简介 本书记述了1955-1981年长达27年间涉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大事、要事。收编的范围,以中央一级(含办事机构)的工作活动...
作品目录略谈《孙子》 说 明 计 篇 作战篇 谋攻篇 形 篇 势 篇 虚实篇 军争篇 九变篇 行军篇 地形篇 九地篇 火攻篇 用间篇 附录
草芦经略注译-中国兵学通论(全二册) 内容简介 草芦经略注译-中国兵学通论(全二册) 中州古籍 无名氏草芦经略注译-中国兵学通论(全二册) 目录 卷一操练丁壮精...
《文化绝望的政治》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项因循文化批判主义路径的研究。通过分析拉加德、朗本和范登布鲁克这三位主要现代德国批评家
毛泽东与外国首脑及记者会谈录 本书特色 为纪念毛泽东为中国外交工作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毛泽东与外国首脑及政要会谈录》编辑组编著的《毛泽东与外国首脑及政要会谈录》...
城市概论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漓江出版社出版★ 本书所有章节皆为原创,是作者受编者之委托专门撰写而成。这些章节既涵盖漫谈式和反思式的文章,又包括原创的经验...
现代政治与道德 内容简介 本书为《现代政治与道德》主要介绍了现代政治与道德、研究论文、书评等内容。现代政治与道德 目录 主题研讨现代政治与道德费城制宪会议和人民...
1936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首次提出“失败是成功之母”,之后又多次说过同样的话,令人印象深刻。24
务实求理-(上下) 本书特色 《务实求理》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继隆重推出李瑞环同志重要著作《学哲学 用哲学》、《辩证法随谈》两本闪烁着哲学智慧光芒的经典著作之后...
《深山已晚》内容简介:本书是江西作家傅菲深入武夷山北部余脉荣华山和浙闽群山等原始大山区,客居一年多,和大自然亲密相处而创作
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1911-1945)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生动的传记,讲的是一个古怪但却真实的英雄,一个美国*伟大的战区指挥官之一。他本可以成为像欧洲战...
中国1927:解密80年前中国政局的历史谜团 本书特色 192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大转折点。这一年,蒋介石在上海对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举起了屠刀,抛弃了孙中山...
中国能赢-中国政治自信从何而来-III 本书特色宋鲁郑常年旅居法国,对西式民主和中国制度模式有着充分的认识。他用不可辩驳的事实深刻揭示了西式民主的本质,并通过实...
物种战争之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本书特色 为了保证丛书的科学性,创作者们没有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专业知识以及所查阅的科学文献,而是深入实际,奔赴全国各地,进行...
1949-1971-公众舆论与美国对华政策 内容简介 本著作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关系史上的几个重要案例——美国对新中国的承认问题、1954年和1958年台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