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作为青年知识分子,曾经受到美国的文化和精神的影响;作为一位有修改的政治家,他结交过大量美国朋友;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他甚至很乐意跟美国这样的对手打交道。他高瞻远瞩、对中美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战略性的深刻影响,同时他也有自己喜怒哀乐、是非好恶,对美国有个性化的认识。
从早年在书本上读到华盛顿、林肯的故事算起,到1976年*后一次会见尼克松为止,70年来,毛泽东对美国的认识,小的坎坷和曲折不算,大的反复和变化,至少有6次之多。每一次大的变化后面,无不耐人回味。
毛泽东一生接触和交往的美国人,上至美国总统,下至普通士兵,记者,外交人员。粗略估计,大致100人。每一个人身后都有一串串鲜为人知,引人入胜的故事,《毛泽东的美国观》按历史顺序一一解密。
毛泽东对美国的认识经历了将近70年的发展,期间充满了曲折和变化,在不同时期对美国所采取的态度和策略也充满了变化,本书关照了毛泽东一生对美认识的全过程,共分五章:毛泽东美国观的初步形成,毛泽东反对法西斯主义视野下的美国观,中国革命视野下毛泽东的美国观,面向世界视野下毛泽东的美国观,反对霸权主义视野下的美国观。本书努力以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态度,全面而准确地把握毛泽东对美国的认识,以助于拓宽毛泽东思想的研究视野,推动中美关系史、中共党史以及其他相关学科和领域的研究。
**章 毛泽东美国观的初步形成
第三节 对美国帝国主义本质认识的定位
在建党、大革命时期以及土地革命战争前期,与当时许多著名的中共领导人一样,毛泽东不仅毫不迟疑地接受了苏联与共产国际对于帝国主义的分析,而且在“反对帝国主义”的共同话语体系中找到了评判美国的思想武器。他根据列宁和共产国际关于民族殖民地纲领的基本思想,把帝国主义时代的世界格局划分为“被压迫民族”和“压迫民族”两部分①,认为中国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一部分,它将站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行列里,向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宣战。而在这场将会改变中国和世界政治格局的斗争中,只有苏联和各国的工人阶级才是中国共产党人真正的国际支持者。可以说,与青年时期相比,此时在毛泽东的思想深处,“美国例外论”已荡然无存。
一、华盛顿会议后对美国帝国主义本质认识的强化
如果说,通过五四运动的觉醒,青年毛泽东已经初步认清了美国“对内由垄断资产阶级专政”、“对外侵略和扩张”的真实面目的话,那么这种认识到了华盛顿会议以后,则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并*终提升到关于“帝国主义的本质”这一认识高度。从此,美国在毛泽东的心目中,便成了“帝国主义”的代名词,“美帝国主义”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革命的对象之一。
导致毛泽东对美国“帝国主义本质”认识得以深化和定位的契机,是1921年11月12日至1922年2月6日召开的华盛顿会议。这次会议是继巴黎和会之后召开的又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美国既是会议的发起者,又是会议的东道主,中国问题则是其中心议题之一。因此,华盛顿会议同样引起了中国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与巴黎和会时人人寄予厚望相比,中国人对华盛顿会议的反应是既有期待,也有忧伤,但不再有热情。这说明相当多的人对美国的认识已经发生了变化。作为刚刚完成了世界观转变的共产党人,毛泽东的美国观自然更不例外。
华盛顿会议堪称**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划分远东及太平洋势力范围的会议。会议闭幕的当天通过了《九国公约》,它以美国提出的所谓“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和“中国门户开放”原则为基础,意在通过协调列强对华政策来限制个别国家,尤其是日本在中国谋取的特权。因此,《九国公约》实际上是各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掠夺中国的一个协议。此后,在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势力幕后操纵下,中国各派军阀展开更为激烈的争夺,引发多次大规模的战争,如直皖战争、直奉战争等,使中国政局陷入极度混乱。
华盛顿会议的召开,使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认识到,中国人民当前所受的*大痛苦,还不是一般的资本主义剥削,而是帝国主义压迫和封建军阀的统治。正是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1922年7月召开的中共二大明确提出了党在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使之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在这一纲领的指导下,中共二大对华盛顿会议的实质又给予了进一步的揭露,指出这只不过是美国与各帝国主义国家在远东重新分配市场、调整关系的一次会议。“它给中国造成一种新局面,就是历来各帝国主义者的互竞侵略,变为协同的侵略,这种协同的侵略,将要完全剥夺中国人民的经济独立,使四万万被压迫的中国人都变成新式主人国际托拉斯的奴隶。”正因为如此,中共二大强调:“中国的反对帝国主义的运动也一定要并入全世界被压迫的民族革命潮流中,再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联合起来,才能迅速的打倒共同的压迫者——国际资本主义。”①
作为当时中共党内崭露头角的理论家和实践家之一,毛泽东对华盛顿会议践踏中国主权的实质也进行了无情揭露和批判。他在这次批判中所持的思想武器实际上就是列宁和共产国际对帝国主义的分析,基本的框架则是中共二大纲领所规定的内容。1923年4月10日,在《外力、军阀与革命》一文中,他对以美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侵华政策进行了抨击,指出华盛顿会议在中美关系史上是一次值得高度注意的会议,大大地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危机;它使中国社会在目前及将来一个时期内,“政治将更发黑暗,财政更发紊乱、军队更发增多,实业更发停滞,压迫人民的办法更发厉害”。毛泽东分析指出:“何以知道必然是这样呢?你看国际资本帝国主义的政治形势是何等的反动,他们现在是协调着步骤来侵略中国。他们的步骤以先是不协调的,经华盛顿一番商量便协调了。虽然他们的协调终久是要破坏的,但目前及*近之将来,他们为补偿前次大战的亏失及蓄养下次大战的精力,是断然要取协调主义的。美国的门户开放主义居然能通过在中国拥有势力范围的英法日,就是明显的证据。”与此同时,他还指出,华盛顿会议虽然意在协调美日矛盾,但由于美国在华政策所取得的优势地位,实际上加深了美日之间的矛盾,因此“中国分裂于国际资本主义的侵略”也就是必然的事情。
从巴黎和会之前到华盛顿会议之后,毛泽东由对威尔逊和平主义的希望和推崇逐步转向失望和批判,这是其美国观发生根本转变的时期,也是其民族国家意识显著增长的一个重要阶段。毛泽东联系自己五四前后的切身体会指出,华盛顿会议明明是美国勾结其他列强共同侵略中国的会议,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居然对美国抱有天真的幻想。“他们迷信美国是扶助中国的好友”,这是*危险不过的事情。他特别强调,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其实都是种种骗人的闹剧,美国的在华利益,与它有“生死关系”,在这个“生死关系”问题上,美国人和中国人是“势不两立的”。
一年多后,毛泽东把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之后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本质认识做了一个比较,指出巴黎和会后,“许多民族见帝国主义列强所说的都是骗人的话,不特失望,且渐觉悟,尤其东方各民族,都知道巴黎和会是不可靠的,遂由倾向威尔逊主义的路途,走至俄国多数派主义的营中”。而华盛顿会议使世界人民的这种认识得到进一步深化。他通过分析指出,经过华盛顿会议之后,在世界人民特别是中国人民眼中,美国已经变成了“*会杀人的**等刽子手”。
从巴黎和会后关于美国是“地球上**实业专制国”的论点,到华盛顿会议后关于美国是“*会杀人的**等刽子手”的判断,可以看出,毛泽东关于美国对外侵略和扩张的“帝国主义本质”的认识,已经大大前进了一步。因此他的美国观在这一时期,也有了进一步的转变。众所周知,当时有不少中共领导人都视英国这个老牌侵略者为*凶恶的敌人,但毛泽东却大胆地认为,**次世界大战以后,从前独霸远东的英国,现在已处在保守的地位,它在中国的霸主地位,已经不得不让位于美国。从此往后,美国对中国社会的前途和命运将会发生更大、更深远的影响。虽然在此前后的一系列文章中谈及国际帝国主义的时候,毛泽东总是把英美并列,而且英国始终排在美国之前,但在他的心目中,美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势力却是远甚于英帝国主义的。历史的发展证明了毛泽东的这种看法是深刻而富有远见的,显示了其世界性的战略眼光。
毛泽东的上述分析与批判在中共党内也不乏赞同者。蔡和森、陈独秀等共产党人就持类似的观点。蔡和森认为: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帝国主义的对华政策有“惊人的大成功”,其效力好像“万斛麻醉药”,令中国人民“神智皆昏”,且“一跃而为领袖列强中国之主人”。因此,在他看来,所谓“美国是中国*好的朋友”,换言之,就是*会使障眼法,*会用宣传术来宰割中国的“好朋友”。陈独秀则呼吁,在对华盛顿会议的认识上,“不要上美国帝国主义者的当呵”“不要于不知不觉中引导一部分人民或青年学子去亲美帝国主义才好呵”。当时出版的《共产党》杂志也发表《短言》指出:华盛顿会议是英美日瓜分中国的会议。“什么正义人道就是掠夺和分赃;什么门户开放就是自由到中国夺取富源;……”
唐洲雁,男,1962年出生,安徽宿松人,南开大学哲学学士、硕士,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长期从事毛泽东著作编辑和研究,参加过《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毛泽东年谱》(1949-1976)等著作的编辑和写作。专著《邓小平理论的内在逻辑与历史发展》曾获国家图书奖。撰写或主编有关毛泽东的书籍10余部(本),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独立承担过两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
中亚水资源与国家关系 内容简介 本书先从中亚水资源的分布、缺水状况、灌溉与发电的矛盾入手, 概述中亚水问题。在分析了中亚国家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地区水管理与合作...
本书是中国近代海军史的研究论文集,对晚清中国海军的创建、民国海军的发展以及抗战时期海军在香港的表现等问题进行探讨,在世界
邓小平理论概论 本书特色 本书围绕邓小平理论的主题,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来阐释邓小平理论,并展现邓小平的人格魅力和思维品格。编者力求设计一种符...
中国抗日战争战场全景画卷:1937南京保卫战金陵大沦陷影像全纪录 本书特色日本军人大山勇夫等到虹桥机场挑衅,中国军人 开枪,将之击毙。中国军人的做法毋庸置疑是正...
走进怀仁堂-红色往事-一 本书特色 《走进怀仁堂(1红色往事)》记述了近30位极富个性和传奇色彩的共和国开国将帅的故事。作者董保存通过亲身采访获取的一手...
美国黑室 本书特色 ★世界上*伟大的天才密码破译专家、“美国密码之父”、美国黑室创始人雅德利揭秘经典作品。★震惊美国政府的奇书。此书一出,美政府惶恐制定第37号...
异中求和当代西方多元文化主义政治思想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对当代西方流行的多元文化主义政治思想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指出:多元文化主义主要是一种以寻求多族群共存为...
旗帜是这样诞生的-大型电视文献记录片《旗帜》创作纪实 本书特色 一部彰显史诗品格和国际视野的国家影像党史精品力作一部成功构建国家意识形态主流话语体系的党史教科书...
《不可思议的蚂蚁》内容简介:不可思议的蚂蚁(国家出版基金重点资助项目)蚂蚁是一种体型非常小的完全变态型昆虫,自其一亿年前在
毛泽东文集(第1卷) 本书特色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一生中写下大量文稿,作过许多讲话和谈话。这是一笔极为丰富和珍贵的精...
唐代蠲免政策研究 本书特色 蠲免政策是中央政府制定发布的蠲免政令和关于蠲免管理的一系列法令法规,是政府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蠲免政策是赋役制度的衍生物,也是赋役制...
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英文版平装) 本书特色 中共十八大以来,*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坚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海权战略 本书特色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海权论鼻祖马汉的论著以海军“圣经”之誉而跻身影响人类进程的10部经典之列 美国再版6...
本书按照时间顺序,对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黎巴嫩战争期间的战役中空中力量的运用进行了深度的解读。每篇文章都详述了冲突各
淬火精英-特种部队魔鬼训练实录-(修订版) 本书特色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特种部队新兵选拔、特战技能训练、心理素质训练以及特种战术训练等。书中,编者以严谨、易懂的...
长征中的重大战略决策 本书特色 面对敌人疯狂的第五次“围剿”,博古、李德等推行错误的政治、军事路线,导致红军节节失利,根据地大量丢失,中...
近代国家观念 内容简介 《近代国家观念》是荷兰法学家、政治学家,主权多元论的代表人物之一克拉勃(hugo krabbe,1857—1936)教授的代表作。本书原...
《二战德国勋赏制度解密》是世界经典制服徽章艺术专业MOOK读物——《号角》的特辑,是华文世界对第三帝国勋赏研究集大成者,分为
海洋文库大舰队:1906-1922年战舰设计与演变/英国皇家海军战舰设计发展史(卷3) 本书特色 本书由知名军舰作家大卫·K.布朗所著,所述“大舰队”在英国战舰...
《东线战役全画传》,包括闪击苏维埃、血凝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大血战和决战库尔斯克四次著名战役。该书选用大量经过考证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