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人为主”,有意召回近几十年史学中逐渐隐去的具体的“人”,使人与事更紧密地结合,就人论事,就事说理,在立说者和接受者的辩难和互动之中,展现思想者怎样思想,以及特定思想观念的发展进程。全书涉及的多为菁英读书人,但也包括相对边缘的“知识青年”。既关注天下、国家、世界、民族主义、革命、共和等近代史上的关键词,也探讨读书人关于中外文化融合与文化主体性的思考,并梳理一些重要学人的学术走向、治学风格和研究方法。希望呈现近代经典淡出之后,社会无所指引之时,读书人有着怎样的困惑,及其因应与努力。
天下与世界:清末士人关于人类社会认知的转变——侧重梁启超的观念
梁启超在1897年曾说,“今日之天下”,美、法等国“谓为民政之世”,而中、俄、英、日等国则“谓为一君之世”,以全局言“则仍为多君之世”;盖各国基本皆各私其私,故“五洲万国,直一大酋长之世界”耳。这里所谓“天下”,即由五洲万国组成的“世界”,与今日一般认知略同。然而梁氏在1899年又曾说:“吾民之称禹域也,谓之为天下,而不谓之为国。”入民国后梁启超更说:“吾国人称禹域为天下,纯是世界思想。”这里的“天下”仍是“世界”的同义词,可以置换使用,但所指谓的则仅是“禹域”,或即后来流传甚广的“中国即世界(天下)”说。然细绎其语义,仍有些模棱两可的意味。
其实过去的“天下”一词本具广狭二义,分别对应着今日意义的“世界”和“中国”,大致即钱穆所说的“心胸之知”和“耳目之知”。这一语义在近代的二分给当时的读书人带来无穷的困惑。以前“天下”是一个语境明则语义明的开放概念,即其在特定场合的指谓基本随上下文而定;如今却被分为“中国”和“世界”这两个指谓确定、边界分明的概念。虽然语义脱离语境或许更显清晰,但很多人对此尚不习惯,一些人无意之中可能因为语源的关系将两个语义相差甚远的词当成同义词混用。关键是少有人在学理上将此语义转换的进程厘清,反倒是一些脱口而出的简明表述时常腾诸人口,迄今余波不息。
这类观念的缠结,以及由此而起的一些歧义和误会,多少源于晚清极具影响的梁启超。当时报纸、刊物等兴起不久,梁氏可以说*成功地运用和发挥了这些新传播媒介的力量,在形成近代新思想论域方面起了极大的作用。如孙宝碹1902年所说,梁启超“于我国文字之中,辟无穷新世界”;其“闳言伟论,腾播于黄海内外、亚东三国之间”。当时“凡居亚洲者,人人心目中莫不有一梁启超”。此语或稍夸张,若将范围限于中国读书人,却大体概括出梁氏当年影响的广泛。黄遵宪稍后对梁启超说:“此半年中,中国四五十家之报,无一非助公之舌战,拾公之牙慧者;乃至新译之名词,杜撰之语言,大吏之奏折,试官之题目,亦剿袭而用之。精神吾不知,形式既大变矣;实事吾不知,议论既大变矣。”
……
罗志田,四川大学历史系七七级毕业,普林斯顿大学博士,任四川大学、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近著有《国家与学术:清季民初关于“国学”的思想论争》(2003)、《裂变中的传承:20世纪前期的文化与学术》(2003)、《再造文明的尝试:胡适传》(2006)、《激变时代的文化与政治——从新文化运动到北伐》(2006)、《昨天的与世界的:从文化到人物》(2007)等。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不仅是他的体系的顶点与总结,在西方哲学史上更是一个极为关键的转捩点:它将巴门尼德以来的“思有同一”思想推
《易经》是伏羲氏、周文王、孔子这三位古代圣人合作的成果。我们从今天的眼光,对此再作简单的说明。《易经》包括两个部分:一是
董学探微-京师哲学文库 内容简介 《董学探微》对董仲舒的思想及其学说进行了详细而系统的研究,提出了不少独到的见解,如董仲舒的仁义学说、辞指学说、逻辑思想等,作者...
拉姆·斯特罗(AvrumStroll,1921—)为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美国著名哲学家、知识论、语言哲学和分析哲学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在
自在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是三教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是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
本书从哲学层面,探究了广义的邪恶如种族灭绝、战争、犯罪等产生的原因,认为邪恶的产生,与人类动机的多样性失衡有着直接的因果
唐代美学史 本书特色 唐代美学史开山之作,一书囊括辉煌大唐的美学细节与全貌吴功正先生所著(唐代)美学史,颇具开拓之功,对传统研究确能注入新见。——傅璇琮 读《唐...
佛教常识答问-佛学入门四书 本书特色 这本小书只有七万多字,却涵盖了佛教两千五百年来所涉及的各种问题。释迦牟尼为什么要舍弃王子的地位出家?佛教真能使人离苦得乐?...
论语今读-最新增订版+《论语》索引 本书特色李泽厚认为,《论语》这本书所宣讲、所传布、所论证的那些“道理”、“规则”、主张、思想,已代代相传,长久地渗透在中国两...
意林校释 本书特色 梁庾仲容杂取周秦以来子学典籍107种,撮举要语,成《子钞》一书,启子书辑佚之风。唐代马总在庾书基础上踵事增华,所纂《意林》,辑文达111种之...
《中国禅学思想史(上下)》实际上作为忽滑谷快天博士论文一部分的该书,是日本禅学和禅宗研究领域划时代的巨著,对日本旧时期的
《面对实事本身(现象学经典文选)》收录《心理现象与物理现象的区别》、《现象学》、《先验现象学引论》、《现象学与认识论》、《
郑阿财敦煌佛教文献与文学研究-当代敦煌学者自选集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郑阿财教授有关敦煌学的十六篇论文,内容则涉及敦煌吐鲁番文献中佛教经卷与世俗文化、文学等之间...
宋代易学文献汇考 本书特色 宋代《易》学文献卷帙浩繁,单笔者初步统计被著录的就有700多部。所以全面系统地梳理宋代《易》学文献著者生平、内容、卷次、主旨、历代评...
【佛学入门的第一本书】■佛学界公认的绝佳善本——近百年来佛法修行的可靠指南,惠及无数善男信女■国内第一部佛学通俗入门书—
唐前中国佛教史论稿 本书特色 《文化中国书系:唐前中国佛教史论稿》除了序论三章、每章三节,总结前人研究成果、交代《文化中国书系:唐前中国佛教史论稿》依据史料以及...
王阳明心学使用手册 本书特色 本书以王阳明心学实用性的特点,总结其在社会生存中的几大法则,从而指导我们的为人处世方法。其实这一方法无非是一个字,那就是用“心”。...
悟道与得道-正解《道德经》 本书特色 《悟道与得道(正解道德经)》由马吉海著,作者就是因为这种困惑才下定决心自己解说老子的。本书论述老子,首先要保证逻辑清晰,能...
《人文科学的逻辑》为德国著名哲学家、新康德主义马堡学派代表人物恩斯特·卡西尔的重要著作。作者在《人文科学的逻辑》中分五章
潜能 本书特色 本书是意大利当代著名哲学家乔吉奥 阿甘本的代表作之一,以语言、历史和潜能为专题,收录了作者三十年来的重要论文共22篇,集中体现了阿甘本的哲学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