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生译著颇富,但以散文创作的成就*高。早年作品可以《鸡尾酒会及其他》为里程碑,尤以《鸡尾酒会》一篇*为生动有趣。本书展露他英国式幽默的散文,对生活琐事观察入微,有其独到的见解,往往谑而不虐,谨刺却不刻薄,并且引经据典,中西典籍运用灵活,特别是擅长自我解嘲,幽默诙谐形成其独门的「吴鲁芹式散文」。
中研院院士李欧梵先生赞誉:「吴先生是小品文的大家,可以和梁实秋先生媲美,更是林语堂大师的传人。他流露在文中的幽默感,在我心目中和他翩翩的绅士风度配合得天衣无缝,令我这个新竹来的『土包子』可望而不可及,在真正的『鸡尾酒会』上(其实我参加得极少)更不敢接近。」
以东方风范面对西方文学的博学鸿儒,在闲逸的话语中有丰富的智慧和心灵的光辉,在信笔挥洒、嬉笑诙谐中见巧妙勾连和缜密严谨。
董桥、刘绍铭、李欧梵、余光中、陈子善、叶兆言、孙甘露、傅月庵深情推荐。
一位有学养、有风度的散文家,功力匀于字行间,情思入于化境。轻松地游走在中外优秀文章之间,既有西方的随笔传统,又有中国的散文精髓,非但处处都是学问,而且处处都有哲理。
他的作品是字斟句酌的艺术品,不是即兴挥洒,而是将储藏多年的学问、智能、幽默和性情融合而成。他无论写装电话、写买书、写自己的懒散、写卑微的小襟人物,都远超出看似狭窄的主题。他写的是一种抗拒轻、俗的人生态度。会心的读者能在他的“我”中找出自己。写的是生逢今世,面对各种“新世界”的讶异、抗拒,终于妥协的无奈,以“人的尊严”为*基本底线。
——齐邦嫒(台湾大学外文系名誉教授)
《鸡尾酒会及其他(美国去来)》展露他英国式幽默的散文,对生活琐事观察入微,有其独到的见解,往往谑而不虐,谨刺却不刻薄,并且引经据典,中西典籍运用灵活,特别是擅长自我解嘲,幽默诙谐形成其独门的“吴鲁芹式散文”。
中研院院士李欧梵先生赞誉:“吴先生是小品文的大家,可以和梁实秋先生媲美,更是林语堂大师的传人。他流露在文中的幽默感,在我心目中和他翩翩的绅士风度配合得天衣无缝,令我这个新竹来的“土包子”可望而不可及,在真正的“鸡尾酒会”上(其实我参加得极少)更不敢接近。”
我之约略体味到美国的家庭生活,是在我离开华盛顿之后。我旅行开始的第一站,是闹市纽约,接着就是新英格兰诸州。一到纽约,老友蓝纳第一句话便是要认识美国,先从认识美国家庭始。然而他所能办到的,也只是替我安排在他兄妹家中,吃几顿晚饭而已。他本身未婚,无家庭生活可言,他的兄弟姐妹,职业虽不同,趣味虽不同,家庭生活实大同小异,所以几夕晚餐,给了我仅仅一点极为模糊的中等人家生活的轮廓。到新英格兰诸州和爱和华州之后,我有缘住在美国人家里,白天忙参观、应酬、演讲,早晨尚有余闲,帮主妇洗涤盘子,晚间与一家大小,坐在草坪上,天南地北,无所不谈,渐渐注意到每一个人家不同的地方,也见到其中的一致性。最显著的一致之点,是各人爱家如命,对自己的家,感到无上的骄傲。我觉得一般美国人的通例,爱家,爱他所居住的城市,爱他的国家,其中尤以爱本人所居住的城市,令我发生兴趣。我每到一地,当地的新交旧识,必问我对本城的印象如何,我当然直截了当说出我的观感。他们的偏爱,在有一句话里,表现得最透彻,这句话便是“我们喜欢它”。我起初颇不同情于这种偏爱,觉得那有点小家子气,但渐渐发现,此乃我的错觉,也未可知,因为美国交通发达,谋生亦易,他若不喜欢此城,尽可远走高飞,毋用恋栈,他的偏爱,也特别见诸他对市政建设的关心,他会不惮辞费地向远客解说三年来新添的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各种建设,娓娓不倦,如数家珍。
受好莱坞电影影响的人,大约以为美国人生活在酒吧间、舞厅、海滨浴场,只求享受,不事劳作,花天酒地,动辄离婚。当然,离婚不仅是电影上的事,在好莱坞也是一件十分时髦的事,因为那是宣传的好资料,几乎是一个女明星成名的本钱之一。据说某次在好莱坞,一个电影圈中人,请同业吃饭,座上一共八人,他们无意之间,谈起某位明星将结婚的事,大家猜测这婚姻能维持好久,在座的某君,一时好奇,随手统计一下同席的八位,一共结过几次婚,结果是二十六次。然而这只是好莱坞的一种现象而已,一般美国家庭,并不如此。在罗得外l的普洛弗腾城,在爱和华州的栖得赖城等处,我寄居在中等或中等以上的家庭中,与青年或中年夫妇们,可说是朝夕相处。有时心中不免暗自惭愧,因为他们夫妇之间,远胜于我们所说的相敬如宾的境界。我总觉得,相敬如宾,并不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其中似含有做作、不全了解、唯恐开罪等等因素,当然那比我所见到某些夫妇视同仇敌的关系,又很胜一筹了。我在美国所结识的中年或青年夫
吴鲁芹(一九一八——一九八三),字鸿藻,散文作家,英美文学教授。上海市人。毕业于武汉大学外文系,先后任教于武汉大学、贵州大学、台湾师范学院、淡江英专(今淡江大学)、台湾大学等,策划英译当代中国文艺作品。一九五六年与友人联合创办《文学杂志》。一九六二年赴美,任教于密苏里大学等。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美国去来》、《鸡尾酒会及其它》、《瞎三话四集》、《余年集》、《暮云集》及报道访谈当代欧美作家的《英美十六家》等。
俯仰关中 目录 **辑 人情与景物告别白鸽一株柳绿风父亲的树回家折枣旦旦记趣家之脉何谓益友再会棕榈诗性的婉转与徘徊陪一个人上原一九八○年夏天的一顿午餐第二辑 关...
化蛹为蝶 本书特色 《化蛹为蝶》是范咏戈继《在戎谈文》《新时期的军事文学》《蓝禾儿·红樱桃》等文艺评论集后的又一部文集。 《化蛹为蝶》收集了范咏戈近十年来所撰写...
马家军调查 本书特色 20世纪90年代,马家军是中国体坛上一个难以置信、却分明确实存在的神话,而教练马俊仁、队员王军霞、曲云霞等奇迹的创造者,更是被国人看作和平...
延安访问记 本书特色 《延安访问记》纪录了一位女性作家敏锐而细腻的感受中的延安知识分子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的真实情形。牢记历史,从历史中汲取养分,获得正能量。借...
城南记 本书特色 《城南记》以2011年以来作者的近作和新作为主体,收入少量旧作。该诗集的主题涉及友情、亲情、青春、疾病、死亡、大自然、时间以及远行,以及由此引...
《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视阈下领导力变革研究》内容简介:本书共七章包括:经济发展转型与领导力变革的基础、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
我的1976 目录 前言惊心动魄的1976波澜迭起的一年稳住空军周恩来的*后岁月链接周恩来邓颖超的日常收支/高振普爹爹临终惦念生产毛泽东讣告和悼词形成前后胡耀邦...
趁这个世界还没有彻底变形 本书特色 ★经过四轮的淘汰,《诗刊》社编辑及请来的评委们,从800多份的投稿中,选出了第31届青春诗会的15位青年诗人:天岚、白月、江...
东方近代和现代文学 本书特色 《文学名家名著故事全集》的宗旨,在于将东方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作品、风格、流派、文体、理论等知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活泼的格调...
郑愁予,学名文韬,1933济南出生,童少年在大江南北及祖藉河北宁河与北京度过。台湾及海外受高教:学士(台北大);美艺创作硕士(M
征服西班牙传奇:博纳维尔上尉探险记 本书特色 《征服西班牙传奇:博纳维尔上尉探险记》是华盛顿·欧文文集的又一部作品,由两本书《征服西班牙传奇》《博...
南北朝诗选 本书特色 南北朝诗歌是南北朝文学的主体。它要挺直腰杆,获得地位,也不难,只要洗去不当的骂名和污名,摆出曾经树立的典范,摊开曾经积累的资本,就名正言顺...
多卷本长篇小说《野葫芦引》以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合大学的生活为背景,生动地刻画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操守和情感世界,深刻而细腻地展现他们对亲人朋友的大善、对祖国民族...
往事恍如昨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自传体散文集。分为怀旧篇、和生活篇。收录了玳瑁发夹、南海慈航、菜篮挑水、借烟消愁愁更愁、捡来岁月等散文作品30篇。往事恍如昨 目...
猫腻,超人气玄幻文学作家,作品网络点击量过亿。代表作《择天记》《庆余年》《朱雀记》《间客》《将夜》等。其作品架构宏大、情节跌宕、文风细腻。曾获新浪原创文学奖玄幻...
李敖杂写:五:李敖书牍集 李敖书笺集 李敖书函集 本书特色 台湾著名作者李敖先生,是海内外文坛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学贯中西,写作勤奋。作品独树一帜,颇富特色。说...
中国古典文学精华(四) 本书特色 《中国古典文学精华(4):元曲》讲述:元代,是我国戏剧**个丰收的季节。那时候,演出活动十分频繁,大批优秀的作品在剧坛上出现。...
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7年诗歌 内容简介 简介本书是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中的一册,由当代权威人士遴选2007年度发表的诗歌作品之佳作,共收入阿斐、阿华、阿翔...
中国戏剧史-余秋雨学术六卷 本书特色 本书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研究中国戏剧史。突破了传统的史料考订、剧目汇集等方式,而是把中国戏剧史和中国人的精神动态史连在一起...
《西中有东:前工业化时代的中英政治与视觉》内容简介:1.美国著名汉学家、艺术史家,两届列文森奖得主——包华石,首部中文论著 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