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林翼,字贶生,号润芝(咏芝),湖南益阳人。道光进士,死时任湖北巡抚。胡林翼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而胡因积劳成疾而赍志早夭,当时舆论认为,胡设若不死,成就当不在曾国藩之下。
胡林翼给人*为突出的印象,就是擅长于治乱。无论早年在贵州,还是后来在湖北,他于军事行政都能卓有建树,在吏治、用人、理财、兴学、廉洁自守诸方面,皆有过人之处;尤其致力于奖拔人才,转移风气,以求治本,于曾国藩可称同志。如今,曾、左、李声名犹在,而胡已淡出人们的记忆,百余年来,海内外尚无一本像样的胡林翼传记,令人喟叹。
本书于追述胡林翼的人生轨迹的同时,考察当时政治衰败,酿成大乱的根源,并探讨曾国藩、胡林翼等通过一系列努力振颓起衰,扭转局面的方法,及乱世中,曾国藩、胡林翼如何坚执古典文化理念,成就自身人格修养,*终成为一代名臣,彪炳史册的过程。胡之为人行事,可圈可点,今人读之,当可开启心智,检讨人生,于修身励志裨益大焉。
以做百姓之心做官,以治私事之心治官事。
——胡林翼
上个世纪初,提起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这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在中国,但凡读书识字者可谓无人不知。本书主要向你介绍了有关胡林翼的生平事迹。本书在追述胡林翼人生轨迹的同时,考察当时政治衰败,酿成大乱的根源,并探讨曾国藩、胡林翼等通过一系列努力振颓起衰,扭转局面的方法,及于衰世之中,曾、胡如何坚执古典文化理念,成就自身人格修养,*终成为一代名臣,熠熠生辉于史册的过程。
一、父子两翰林
清代的益阳县隶于长沙府,位于省会西北二百里处,资水横贯全境,向东汇入洞庭湖。资水以北为冲积平原,南面则多低山丘陵,境内河湖纵横,水陆交通便利,“由泉交河陆路,右通宁乡,左通长沙静江市;水路由烂泥湖,右通长沙乔口,左通湘阴”。益阳虽富于桑蚕竹木,但民俗淳厚保守,古风盎然。
民尚朴素,敦礼让,勤于农桑,拙于商贾。士通经史,尚气节,有舜遗风。(《万历志》)
今俗,冠婚丧祭丰于礼,不华于物;服食器用舆马之类,崇朴雅;士勤学好文,崇尚名检,民务生理而耻游堕。(《康熙志》)
近时农民,力耕勤恳,山岭植杉竹,滨湖筑堤垸。人满地僻,好聚恶散;无恒产者佣工食力,老死不轻去其乡。尚恬淡,不喜交游,朴者力田,秀者读书,商贾技艺,什佰中一二。妇女勤于纺绩,不习桑蚕;士多自爱,耻为不义。间有习奔竞尚声气者,群相诮让。为文有法,尚清真不趋浮艳,世族修谱牒,建宗祠,设立条规,家范整肃。(《乾隆志》)
俗重读书,多乡塾,群尚经义,积学之士尤博通。子史百家,言古为文有根柢。……童试近三千人,膠庠中人,多知自爱,不轻弃本业,授徒者居大半。笃实之士崇理学,富厚者多务善行。交际敦礼让,遇事矜气节,有不如是者,则群相鄙訾。
读者或问,笔者为何开卷就大段摘引志书载记,答日:欲知传主之所由来,则需了解其所处时代与社会之风俗,论世方可知人,风俗对人的影响虽潜移默化,却是巨大的。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益阳之乡俗民风,是关系胡林翼生活、成长的大背景、大环境。而宗族家风,则是影响更大、更为持久的小环境。
胡氏早世隶籍江西泰和县,元代迁徙至湖南宁乡,六代之后,有名胡思敬者,举家迁至益阳,从此落籍生根于十九里泉交河之长冈村胡家湾。这里的十九里,非标示距离的数词,而是乡里之“里”,用作行政区划的名称。胡氏所在之十九里,距益阳县城东南约三十余里地的泉交河畔。泉交河为湘江下游的小支流,发源于宁乡寒婆坳,由两泉汇集成河,故名,又称严家河。蜿蜒数十里后,与石塘河、朱梁河等数支小河,汇合成一方圆十余里的巨浸,是为烂泥胡,又向东由乔口汇入湘江。
胡家世代业农,到了胡思敬孙子这一辈,才出了个胡文亮,就读于岳麓书院,隶身学籍,人称麓山先生,这时已是明朝成化年间。明末,这一支的后人胡光璧,在抗击张献忠攻城的战斗中,战死于长沙。无子,以侄儿胡柳溪为嗣。四传至胡民典,是为胡林翼的高祖。
胡民典,字坚书,“性笃孝,亲没,绝意仕进。手著《孝经义疏》以志哀慕。工书翰,有《书法指南》”。其子胡士逊,字谦益,号慎庵,“嗜学好善,性和易,未尝以颜色忤人。生平谦退谨慎,传为家法”。胡家至此,开始由力农转变成为亦耕亦读的世家。到了胡士逊孙子这一辈,胡家的知书达理,家风端正,已经名闻乡里。
吾宗自高祖之时,胡门乃大。诚斋公苦学毕生,特堂公首开读书先声,积而未发,非才学不如人也,其四世不贪不诈不淫不巧,人尽知之矣。
诚斋公,即胡林翼之曾叔祖胡多珩,字南珍,诚斋为其号,“为人勤朴,好学不倦”,有《诚斋诗集》传世。特堂公即诚斋公之子胡显璋,字秉圭,特堂为其号。二人均以教授乡里为业,尤其是胡显璋,嘉庆六年被举为拔贡,为人“敦大节,范身名教,修省无问,学宗程朱,著言行约”。后来长期主讲本县龙洲书院,许多学有成就者,都出自他的门下。林翼的曾祖名胡多吉,字栋材,号襟江,是诚斋公(即胡多珩)的弟弟,志书称他“才识倜傥,制行端正,乡里有争讦者不敢以姓名相告。喜吟咏,和平蕴籍,可以想见其为人”。
胡多吉有四子,长子显巍,字玉峰;次子显韶,字嗣音,号律臣,为县学生,终生以教授为业。三子显冈,早岁出继叔父为嗣;四子显岐。老二胡显韶即胡林翼之祖父,县志称其“孝敬性成,友爱至笃。平居博览经史,非明道经世之书不读,训子弟,必命展示小学、近思录、性理大学衍义等书”。他还建了紫筠书屋,与从弟胡显璋(即特堂公)“分教里中子弟,以身体力行为主。故及门成材者,多创置学田以瞻族之贫不能读者,又以其赢(余)酌给斧资”。他家境虽不富裕,却急公好义,热心公益,“邑中修城垣、书院、学宫等事,必推(其)首领,与邑绅重修县志,倡建育婴堂于县城。岁饥,减用施济,家居无故不杀生。……倡修芒神祠,建耕乐堂,立约禁宰,窃风顿息。里有争斗博饮者,片纸谕之即散”。显然,因热心公益,胡显韶在乡里有很高的威望。道光十九年(1839)七月,胡显韶逝于乡里,卒年八十。同治四年(1865),人祀乡贤祠,后人敬称其为乡贤公。
乡贤公亦有子四人,名达源、达澍、达灏、达浯,也都学而有成。
胡达源,字清甫,一字云阁,为乡贤公长子。嘉庆二十三年,以优贡(即地方上从廪生、增生中选送人京师国子监读书深造者)举顺天乡试,次年恩科会试联捷(秋闱中举后于次年春闱考取进士,称之为联捷),殿试为一甲三名进士。一甲进士仅三人,均赐进士及第,待遇极优,无须入庶常馆深造,而是直接进入翰林院。一甲头名即状元,例授修撰;第二名称榜眼,例授编修;第三名称探花,亦例授编修。而二甲以下进士,被选为庶吉士者,均须入馆深造三年,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翰林院。胡达源一鸣惊人,为胡氏一门亟添光彩,但仕途平平,做到四品的少詹事后,便蹉跎不前了。胡达源以文学见长,居官温厚廉正。
达源以文学受主知,充睿庙(嘉庆皇帝的谥号)实录馆纂修,天子嘉其书有法,特赐召对,命为提调官兼领馆事,书成,优叙。历官清要,典试云南,视学贵州,兢兢以培植人才,整饬士习为己任。性情和愿,平易近人而守正不阿。临事善断,按试大定府,有武举吴甲父子勾结匪徒,攻讦考试,廉知其实,奏置于法,郡用肃然。岁壬辰(道光十二年),畿辅饥,朝廷设粥厂于青臼口,达源以学士领厂事,仿郑公青州法,全活无算,上嘉纳焉。家居主讲城南书院,善诱循循,力持正学。卒之日,朝野惜其未尽于用,至今学者犹仰之如山斗云。
胡达澍,字时甫,一字甘垣。“博学通经,工诗古文词”。在胡家,达澍科名*早,“逾冠,以廪膳生(即享受公家补贴的生员)举嘉庆丁卯(嘉庆十二年)乡试,官华容(县)教谕”。晚年主讲本县龙洲书院,后升任辰州府学教授,未及上任而病卒。
胡达灏,字春藻,长沙府学附生(即秀才)。
胡达溍,号默希(溪),由廪生中副榜(即乡试正榜以外录取之人,可入国子监肄业),“性厚重,学宏博,中式经艺刊入闱墨。凡书院、考棚、文庙、文阁诸公事管领多年,裨益良多”。
胡家此时为五世同堂的大家族,由长子显巍(即玉峰公)当家,“子妇内外下逮工作,恒数十百人。(食喜)爨井臼,以饬妇事,无敢或逸。……早作晏寝,日有常程,均劳替休,治酒食以食田功者几三十年”。“乡里皆曰:胡氏一门雍穆,耕读相承,其男女勤且贤也。如是,是其将兴乎!”
嘉庆十七年(1812)六月初六日,胡林翼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大家族之中。据说,其母怀孕时,曾于梦中见五色鸟群聚于屋后丛林,啄食芝草,且鸣啭徘徊不去。乡贤公认为此为吉兆,便给这个长房长孙起名林翼,字咏芝,一字润芝。林翼生时,他上面尚有两个姊姊,分别长他十二岁与七岁。其父已年交三十五,而母亲已经三十七岁,可谓晚来得子,全家人视若拱璧。
胡达源两年前考取优贡,一直在岳麓书院读书,很少在家,故林翼自幼,即由祖父躬亲抚养,“尝右执书而左援公(指胡林翼)”,而乡贤公看书时,林翼亦仿佛若有所悟,“视书目不转睛”。到四岁时,这孩子的表现已超乎同龄儿童,“进退居止有常度,吐词不疾不徐。乡贤公顾而乐之,嘱公母汤太夫人日:此子俊伟,必昌吾宗,当善视之”。乡贤公常指着堂柱上的楹联与书房中的图书,教他识字,而他“辄能记诵不忘”,故备受祖父钟爱。这一老一小,格外亲近,乡贤公外出,林翼必牵裾随行,每晚常常不随母亲,而是睡在祖父房中。胡达源与其弟达澍于嘉庆二十年北上赴京师会试,不第,此时入国子监读书。乡贤公在家信中告知儿子,“林翼好。但喜多言,又好跟脚,乡里有请者必随行,夜必同寝。”
自六岁起,乡贤公开始亲自授读,“授公《论语》,教之识字,学书亦有法度”。八岁,林翼入塾读书,开蒙老师名胡泽溥,字星堂。当年乡贤公被请至益阳,参与编修县志,携林翼随行,不意却为孙儿结下了一门上佳的亲事。
……
一、父子两翰林
清代的益阳县隶于长沙府,位于省会西北二百里处,资水横贯全境,向东汇入洞庭湖。资水以北为冲积平原,南面则多低山丘陵,境内河湖纵横,水陆交通便利,“由泉交河陆路,右通宁乡,左通长沙静江市;水路由烂泥湖,右通长沙乔口,左通湘阴”。益阳虽富于桑蚕竹木,但民俗淳厚保守,古风盎然。
民尚朴素,敦礼让,勤于农桑,拙于商贾。士通经史,尚气节,有舜遗风。(《万历志》)
今俗,冠婚丧祭丰于礼,不华于物;服食器用舆马之类,崇朴雅;士勤学好文,崇尚名检,民务生理而耻游堕。(《康熙志》)
近时农民,力耕勤恳,山岭植杉竹,滨湖筑堤垸。人满地僻,好聚恶散;无恒产者佣工食力,老死不轻去其乡。尚恬淡,不喜交游,朴者力田,秀者读书,商贾技艺,什佰中一二。妇女勤于纺绩,不习桑蚕;士多自爱,耻为不义。间有习奔竞尚声气者,群相诮让。为文有法,尚清真不趋浮艳,世族修谱牒,建宗祠,设立条规,家范整肃。(《乾隆志》)
俗重读书,多乡塾,群尚经义,积学之士尤博通。子史百家,言古为文有根柢。
刘忆江,现居北京,自由撰稿人,近年从事近代史人物传记及历史小说的写作,著有《袁世凯评传》、《曾国藩评传》、《胡林翼评传》及长篇历史小说《汉宫春梦》等。
董浩云的世界 本书特色 《董浩云的世界》收集了董浩云自投身航运以来五十年间撰写和发表的四十余篇呈文、报告、论文和演讲,选摘了他与众亲友、同业间的往来书信,刊载了...
《淘宝天猫网店美工实战》内容简介:本书以实例和设计理论相结合的方式逐步体现装修在网店中的重要性。根据装修网店所应了解的各个
本书作者张郎郎,他根据自己的“文革”经历写成的《宁静的地平线》一文曾收入《七十年代》(香港牛津、北京三联版)一书中,反响
杨振宁传-规范与对称之美-2011年全新修订 本书特色 我*好的学生就是中国人杨振宁。 ——费米 这个理论模型(杨-米尔斯规范场论)和牛顿、...
人们对波兰斯基有太多不准确的评价、太多的误会、太多的中伤和诽谤,以至于那些不认识他的人对他的人格产生了一种完全错误的印象
上海闺秀-一个妇人的人生自传 内容简介 这是上海一位八十一岁的老太,在垂暮之年写成的一部自传,以志自己一生的劬劳,同时又留给儿孙一些做人的教训。听说写得平实,无...
《《晏子春秋》研究史》内容简介:《研究史》是春秋时期齐国名相晏婴的传记资料汇编。对《研究史》产生二千多年来的编辑、整理、考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技术》内容简介:本书是以MCS-51单片机内核为基础,以Proteus ISIS为仿真平台,并以Keil C51作为编译工具来介绍
量子、猫与罗曼史--薛定谔传 本书特色奥地利物理学家埃尔温·薛定谔是193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以对量子物理学的贡献而闻名于世。他*著名的思想实验是“薛定谔猫...
男人的天使 自己的上帝-莎乐美传奇 本书特色 尼采曾向她求婚,他说:“回到女人身边去,别忘了带上你的鞭子” 里尔克因为她成为一个伟大的诗人,他说:“弄瞎我的眼睛...
三毛传 本书特色 本书以时间为序,以清新温暖的文字,讲述作家三毛孤独恣意的一生。全书细腻地记录了三毛短暂的48年生命中精彩动人的时刻,她因为不会写“...
《生命》内容简介:生命是什么?这本书集合了世界顶尖的生物学家、遗传学家和进化理论家来思考这个问题,众多“科学明星”同台辩论
钱穆传 内容简介 钱穆学识广博,著作等身。按现代学科门类划分,他的治学范围广及史学史、哲学及思想史、文化学及文化史、政治学与制度史、文学、教育学、历史地理学等,...
我与顾准 本书特色 顾准的胞弟陈敏之的这本《我与顾准》通过亲历的一些记忆整理出顾准的*后十年、顾准和她的儿女、妻子汪璧的一些的岁月,似乎成了那个年代知识分子的一...
出山未比在山清-王宠惠 本书特色 《出山未比在山清(王宠惠)》:中国**张大学文凭获得者;中国获得耶鲁大学法学博士**人;《德国民法典》的首位英译者;**位当选...
民国清流-那些远去的大师们 本书特色 本书是**部关于民国清流、一代大师们的长篇集体传记和史诗力作。民国六年至民国十六年(1917至1927年),中国呈现了与春...
蔡锷自述 本书特色 重踏为辛亥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先辈们的足迹辛亥革命的成功对中国人民是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所以身为炎黄子孙,勿忘历史,勿忘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壮举...
本书所选的各书都证明了这一点,这种直观的直觉的经验性又是图像化时的最瑰丽的图像,在新的世纪,将有无数的人物和故事进入影视
张国焘传 目录 一 故乡时光家世乱世求学中学时代二 燕京问题北大学子在五四运动中学业与学运之间三 建党前后为建党而奔走中共一大主持人在中央局从二大到三大四 在大...
《费曼手札:不休止的鼓声》内容简介:★415封费曼珍贵的信件,60张照片,让我们看到最本底的费曼,这位20世纪不能忘记的物理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