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正在经历历史上*大的社会转型,这种转型不仅是政治的、经济的,更主要的是人的转型。这项艰巨的工程需要广泛吸收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尤其是要获取更多的与塑造人格直接相关的伦理资源。古希腊是古代世界文化极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它所创造的文化不仅孕育了近代资本主义文化,同时也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财富,值得我们借鉴、吸收。
众所周知,古希腊的正义概念对后来西方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实,在正义成为主要的学术范畴之前,影响更大的是节制范畴。节制的基本内容就是自我克制,克制情欲,克制快乐,这是任何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不可缺少的品德。古希腊文化具有明显的人本主义特征,人在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中享有较高的地位,希腊的节制美德因此也包含了社会承认个人价值的思想内涵。自我克制以个人权益的存在为前提,没有人的合法地位,就没有自我,也就没有自我克制。自我克制强调行为过程中的自我意识和主动性。在此基础上,节制逐步获得了防止极端、主动守法等思想内容。自我克制的直接结果和目的是防止极端行为,*初的极端行为是对神的冒犯,神代表了一种秩序,当神的光环消失之后,秩序以人们共同约定的形式、法的形式成为人的行为准则,因此主动守法也成了节制美德的必然要求。自我克制、自觉守法、防止极端、中庸适度成为节制美德的基本内容。
不仅如此,古希腊的节制美德很早就与社会制度融合在一起,使得社会的制度设置,尤其是政治制度具有明显的节制特性。在正义范畴上升为主要的哲学、伦理学范畴之后,节制思想的内容被吸收到正义范畴之中,而节制范畴本身在经过了理论重建之后作为个人美德一直延续下来。如果说,正义更多地体现了一个社会共同的价值目标,那么节制则抛开了所有的价值预设,直接关注人和人的行为本身,与正义相比它具有更为浓厚的人文价值,也更易为人们所认同。
古希腊的节制美德和节制思想经过了一个发展过程。大约在古风时代,节制开始成为社会有意识提倡的行为准则,这时“神”是论证节制的主要依据,风俗习惯是节制的主要行为标准(后来又加入了客观规律和社会法律),对神的信仰和敬畏是主要的心理动力,虔诚信神、诚实守信、热情友善、孝敬父母、勤劳勇敢、防止极端成为具体化的节制准则。这时的节制思想带有明显的感性主义色彩,节制本身成为一种特殊的情感化的行为,这种“以毒攻毒”式的节制本身具有内在的缺陷。古典时期经过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理论建构,节制美德的思想体系逐步完善,一方面节制作为美德的性质得以明确,另一方面节制与正义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城邦是论证节制的主要依据,城邦法律是主要的行为标准,热爱祖国成为节制的心理动力,遵守法律成为主要的节制准则。受理性主义的影响,节制思想带有明显的理性主义色彩,节制在理性主义的平台上使得外在的标准(理性、规律、法律)成为人的内在要求。理性主义使得节制克服了感性主义的内在缺陷,从理论上完善了节制思想。在希腊化时期,随着社会生活、价值观念、文化思想的演变,节制思想发生了巨大的转型。个人成为节制的物质基础,普遍存在的理性成为节制的行为标准,精神意志成为节制的心理动力。在个体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推动下,节制成为真正的、**位的道德品质,成为道德责任。同样是在这两种思想的推动下,节制失去了对外在世界的干预功能,专注于个人的精神调控,*终成为一种精神的麻醉剂,走进了思想的死胡同。
节制思想形成之后长期延续下来。在中世纪,节制是基督教七大美德之一;在近代资本主义的伦理思想体系中,节制仍然是重要的美德。德国伦理学家包尔生说“它是全部道德德性的基本条件,是全部人类价值的基本前提,甚至是人类本性的基本特征”。
尽管节制美德产生于古代希腊,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上都远离我们,然而节制美德对我们同样具有价值,也许还是我们这个社会迫切需要的美德。目前,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已经成为我们工作的指导方针,我们的人权建设已经取得并将继续取得巨大的成就。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发展时期,培育并增进公民和社会的节制美德理应引起社会的重视。
第二章古风时期的节制思想
**节节制思想兴起的背景
公元前8~公元前6世纪是希腊历史的古风时期,也是希腊历史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尤其是城邦组织的产生标志着希腊历史新时代的到来。节制美德在荷马时代被人“遗忘”之后,又重新复苏。这种复兴与特殊的历史氛围密切相关。
一城邦的兴起
公元前8世纪希腊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荷马时代后期开始的对外征服在地中海世界建立起越来越多的殖民地,希腊半岛原先居民纷纷移居海外。这些殖民地为了应付内部矛盾和土著居民的政治军事压力,开始调整内部社会关系,规划社会管理组织,城邦组织开始建立。这种政治组织与此前的社会管理机构有着明显的区别,人们对它产生的时间、地点、原因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格洛特(Glotz)认为在荷马时代就已产生,布瑞安特(Buryant)认为在公元前9世纪,而斯塔尔(Starr)认为在公元前8世纪中期。布瑞安特、哈蒙德(Hamond)认为首先产生于小亚细亚,而格洛特、斯塔尔则认为产生于希腊本土。……
祝宏俊,1966年生,江苏海安人。1988、1991年先后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现扬州大学师范学院)、吉林大学历史系,分别获史学学士、硕士学位。1991年至今在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历史系工作。2001年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攻读博士学位,2004年获博士学位,2004、2006年先后入南开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兼职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世界古代史、古希腊史、西方史学史与史学理论。士要论义有《斯巴达的“监察官”》、《斯巴达元老院研究》、《古希腊人性观念的三重假设》。
《被栀子花岛呼唤的一次旅行》内容简介:“远处有个梦的轮廓,走出家门就是为了去证明自己对陌生的想象。”怀抱着这样的愿望,东子
消失的城市:著名废都的兴亡故事和奇妙探险 本书特色 《圣经》中“洪水与诺亚方舟”的传说成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上争论*激烈的上古大疑案之一,而从尼尼微古城带...
壮哉吾国:给孩子讲中国历史(全10册) 本书特色 ★32开平装,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以不同主题进行划分,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喜好阅读,激发阅读兴趣和对历史的新鲜感...
孙宝瑄日记 本书特色孙宝瑄,一名渐,字仲玙(一作仲愚或仲瑜),浙江钱塘人。生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卒于民国十三年(1924)。孙氏结交多一时名流,其中不乏...
中国古代文化丛书国论集竹书纪年 本书特色 古本整理版本编著的《竹书纪年》原共13篇。内容为记述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的史事。原书周幽王以后用晋国纪年,三家分晋...
唐史史料学 内容简介 本书对唐史研究的基本文献进行了介绍。作者将唐史史料分为纪传、编年、典章制度、职官、仪注、法令、诏令、地理、谱牒、杂史杂说小说、诗文、类书、...
千岁丸上海行(史学五种4) 目录 序曲**章日本幕末“开国”与遣使上海 一、“四只蒸汽船,惊醒太平梦” 二、“开国”的力度与主要方向三、日本幕末的“对清策论” ...
《最后的皇族》内容简介:*清代皇室生活全解,宫廷社会制度通考 *国际知名汉学家罗友枝代表著作,清史研究里程碑 都城设计、服饰语
文白对照史记-中华经典必读 本书特色 《史记》是汉代司马迁写的中国**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中国上古到西汉时期,长达3000年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历...
江湖中国:一个非正式制度在中国的起因 本书特色 江湖是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的“看不见的手”。江湖是中国构建现代社会的一个难题。本书所说“江湖”不限于侠义江湖――帮...
《月子·月子餐·新生儿护理大百科》内容简介:张卫社主编的《月子·月子餐·新生儿护理大百科》内容科学合理、条理清晰明了、语言
《城镇化与女性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内容简介:尊重劳动,保障劳动者权益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人践行马克
《六朝精神史研究》内容简介:本书以六朝时期为中心,历史跨度纵贯汉唐,通过综合性和个案性的考察与研究,对中国中古思想史以及中
《罗马灭亡后的地中海世界(全集)》内容简介: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地中海进入群雄割据的时代。“右手握着宝剑,左手拿着
《精通Neo4j》内容简介:图数据库是NoSQL类数据库的又一大典型代表,在国内图数据库属于新兴事物,其优异的复杂关系解决方案引起了
许翰集 内容简介 《许翰集》是對许翰文集《襄陵文集》的點校整理,本書校勘,以對校為主,擇善而從,為保持底本原貌,除明顯誤字如己已巳之類予以逕改,書中出現的俗體字...
《柳林风声(译林名著精选)》内容简介:《柳林风声》以细腻典雅的笔调描绘了大自然风光的诗意变化,被誉为“英文散文体作品的典范
古斯塔夫国王的故事-房龙手绘图画珍藏本 本书特色 畅销百年的人文经典,四色印刷珍藏本!1000多幅房龙亲笔手绘图画,带来新鲜、畅快的阅读感受!青少年成长经典读本...
晚清史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情理论和研究理论问题;鸦片与鸦片战争问题;太平天国和中法战争问题;洋务问题;清政府问题等内容。晚清史研究 目录 前言一、情理论和...
家书中的百年史 本书特色 从太平天国到抗日战争,从新中国的成立到抗美援朝,从“文革”到改革,近代中国历史借由家书这一传统形式被真实地记录了下来。作者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