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由钟敬文主编、32位学者共同参与编写的民俗学重要著作,提出了完整的中国民俗学体系,不仅纵述民俗历史、民俗事象,而且对民俗学的基本理认、研究方法,以及海外民俗学发展状况进行了充分的论述,为我国民俗学学科的建设提供了重要范本。
《民俗学概论》内容简介:“中国文库”收集百余年来的名著分类出版,便是以新世纪的历史视野和现实视角,对20世纪出版业绩的宏观回顾,对未来出版事业的积极开拓,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后来,祭天祈年成了年俗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诸如灶神、门神、财神、喜神、床神、井神等诸路神明,在年节期间,都备享人间香火。人们借此酬谢诸神过去的关照,并祈愿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更多的福佑。除夕,民间俗信诸神下界。于是,燃爆竹、点旺火,迎神“燎祟”、击鼓驱傩。在“一夜连两岁,五更分二年”的时刻,还多有占岁之举。年岁还是合家团圆、敦亲祀祖的日子。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鸣,辞旧岁、迎新年的活动达于高潮。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元日后,开始走亲访友,互送礼品,以庆新年。年节更是民众娱乐狂欢的节日。元日以后,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竞相开展:耍狮子、舞龙灯、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杂耍诸戏等,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气氛。此时,正值“立春”前后,古时要举行盛大的迎春仪式,鞭牛迎春,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各种社火活动到正月十五,再次形成高潮。时至今日,除祀神祭祖等活动比以往有所淡化而外,年节的主要习俗,都完好地得以继承与发展。元宵节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的大节。因为节期是新的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而古代称夜为宵,因此叫“元宵节”;又因元宵节的主要节俗活动是施放花炮烟火、张灯、观灯、赏灯,故又称为“灯节”。道教则称正月十五为“上元节”。元宵燃放灯火之俗始于汉武帝祀太乙神;佛教传人后,与佛教正月十五“燃灯表佛”之仪融合。因有官方大力倡导,遂在民间广为流传。是夜,城乡花炮烟火不断,锣鼓声震四野。
钟敬文,(1903~2002),广东海丰人。著名民间文艺学家、民俗学家和诗人、散文家。我国民俗学和民间文艺学的创始者和奠基人之一,曾倡议创办中国民俗学派,被国内外誉为“中国民俗学之父”。曾发表论文近300篇,主要结集出版为《民间文艺》《钟敬文民间文学论集》《钟敬文学术论著自选集》《民俗文化学》等专著;散文代表作有《荔枝小品》《西湖漫拾》《湖上散记》等;诗集有《海滨的二月》等。本书是由钟敬文主编、32位学者共同参与编写的民俗学重要著作,提出了完整的中国民俗学体系,不仅纵述民俗历史、民俗事象,而且对民俗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以及海外民俗学发展状况进行了充分的论述,为我国民俗学学科的建设提供了重要范本。本书多年来作为民俗学入门教材受到各大高校欢迎。本书使用的是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本。
吕叔湘全集(全十九卷) 本书特色 《吕叔湘全集》代序吕老是语言学界的大师,是我们中国社会科学院中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一辈的学者。他在政治和学术上都受到应有的敬仰。吕...
三生万物-解读数字三的奥妙 本书特色 本书详尽解读了中国数字“三”,再现了“三生万物”的重要渊源和丰富多彩的“三”数文化长卷研究中国传统数字“三”的通俗性读物三...
武士道 内容简介 《武士道》一书是作者于1899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养病时,有感于外国人对日本的传统武士道知之甚少,为了向国外介绍而用英文写成的。由于作者本人是...
脂粉春秋中国历代妆饰 本书特色 本书详尽地介绍了中国从远古一直到当代社会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妆饰领域的基本发展状况。内容主要包括历朝历代的化妆和发式两大部分。其...
证照百年--旧纸片上的中国生活图景 本书特色 如果把他收藏的会议入场券、讣告、请柬、门票、布告、毕业证、结婚证、执照等,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起来,就是一部中国现代史...
◇内容简介◇小河狸独自离开家去探险。可是,走着走着,他找不到回家的路了。一只乘坐热气球探险的秋田犬,帮他重新回到了家。一路上,他们见识了各种各样奇妙的动物之家。...
文化评论与中国情怀-余英时文集-(上)-第七卷 本书特色 《文化评论与中国情怀(上)》是余英时文集的第七卷。本卷选收了余英时先生讨论文化和思想的一些评论性质...
图说天下-探索发现 古埃及探秘 本书特色 一直以来我对历史与考古方面的知识都非常感兴趣,想象那些湮没在历史的空间里的人是什么样子,可是以前的历史书都是大部头,读...
语言学习题集(第2版) 内容简介 本书综合了《全国自学考试大纲》和《英语专业本科教学大纲》中关于英语语言学课程的规定和要求,借鉴了国内主要外语院系英语专业研究生...
作品目录总序致谢凡例王朝年表引言第一章 铜鼓的出土一、“两河地域”及其地理概况二、“俚獠”相关研究回顾三、能动性与汉化四
英汉修辞跨文化研究 内容简介 20世纪下半叶,西方修辞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是对比修辞学。美国的罗伯特·卡普兰在1966年发表了论文《跨文化教育的文化思维模式》,...
《蕉風》可說是「非左翼」馬華文學史的一個縮影。透過它,可以看到一個和左翼觀點截然不同的馬華文學史。《蕉風》誕生於馬來西亞建國前夕,不僅是大馬最重要的華文純文學雜...
翻译与性别---女性主义时代的翻译 内容简介 20世纪*后的30年中,性别研究渗透到了学术研究与文艺创作的各个方面。人们对于性别的关注深刻影响了翻译实践、翻译理...
作品目录第廿六折 险关易渡,悉断红尘第廿七折 环刀夜炼,铸月补天第廿八折 蛇虺当道,落羽分霄第廿九折 过山黄貉,牵机赤血第三
丧葬习俗 本书特色 著名上海史专家薛理勇的这本《丧葬习俗》为系统介绍中国丧葬发展史的一部专著,分别为:丧仪与丧事程序;宗法制度与守丧制度;形形色色的祭祀...
中华文化的前途和使命 本书特色 《中华文化的前途和使命》汇集了许嘉璐先生十余年来研究中华文化成果的精华,全书分为十六个部分,全面分析和总结了中华文化的主要内容和...
卞之琳:在混乱中寻求秩序/跨文化沟通个案研究丛书 本书特色 卞之琳是杰出的诗人、翻译家、中外文学评论家。在20世纪中西古今文化冲撞的混乱中,在中国知识分子普遍遭...
中国名胜名联鉴赏 本书特色 本书所收楹联,是从30余种联书的数万别名胜联中精选的292副佳作,包括:故宫寿安宫、故宫太和殿、故宫文华殿、中南海日知阁等。本书精选...
雷海宗,字伯伦,生于1902年,河北永清县人。雷先生博闻强识、学贯中西,被称为“通中外,贯古今,兼宏微,融史哲”的史学大师。雷先生于1927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
正音撮要 本书特色 《正音撮要》,清代高静亭著,刊于嘉庆十五年(1810),是在清代统治者在南方大力推广官话时,为广东人学习官话所编写的教材,是目前所见的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