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文化史》(十卷本)是中国饮食文化研究领域中带有统领性的课题,是填补空白之作。 由中国饮食文化研究领域的一流专家学者励精图治,历经二十多年才得以完成。 多学科、大跨度、高难度,学术思想新锐,是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工程。 中国饮食文化的基础是农耕文化,本书承载了中国五千年丰厚深湛的农业文明。每个分卷都是一部区域饮食文化通史,脉络清晰,内容厚重。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思想,启迪文明,继往开来,展示了一幅色彩斑斓、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画卷。 本书主要通过文献和考古资料,介绍了黄河下游地区的饮食文化发展历程。突出展示了齐地与鲁地的饮食文化奠定了黄河下游地区饮食文化的初步构架,鲁菜的形成、孔孟食道和中国饮食礼俗的建立等有关内容。为现阶段弘扬正确的饮食观念、树立良好的饮食习惯提供了翔实的内容。
★ 观点鲜明,是一本有思想的饮食文化论著 ★ 内容厚重,历经二十多年集二十多位国内一流专家写就 ★ 承前启后,是不可跨越的中国饮食文化研究专著 ★ 继往开来,为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指明方向 ★ 装帧精美,设计高雅,极具典藏价值
第九章 清朝时期 /213
**节 农业发展状况 /214
一、奖励垦荒 恢复农业生产 /214
二、人均占有耕地的矛盾 /215
第二节 饮食资源的发展 /216
一、高产作物的推广 /216
二、经济作物产销两旺 /221
第三节 食物加工技术大发展 /223
一、榨油业 /223
二、淀粉加工业 /224
三、面粉加工业 /225
四、盐业 /225
五、酿酒业 /226
第四节 趋于成熟的地区饮食文化 /227
一、国内外饮食文化的交流 /227
二、主食与鲁菜的形成 /230
三、衍圣公府的饮食生活 /234
四、节令礼仪饮食习俗 /241
第十章 中华民国时期 /251
**节 民国前期的民食状况 /252
一、良种和新技术加速农业发展 /252
二、渔业与盐业发展艰难 /254
第二节 抗战时期的民食分析 /256
一、饮食资源备受掠夺 /256
二、渔业、盐业的衰落 /257
第三节 民国时期的民食特点 /258
一、苛捐杂税多如牛毛 /258
二、战乱、土匪危害民生 /258
三、水患频发 /259
四、逃荒谋生 /260
第四节 民国时期的饮食习俗 /262
一、节令饮食习俗 /262
二、婚姻饮食习俗 /266
三、制酱习俗 /267
第十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271
**节 改革开放以前的饮食生活状况 /272
一、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民食状况 /273
二、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度荒食物种类 /275
三、赈灾与大饥荒的历史教训 /277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后饮食文化的发展 /279
一、食品种类丰富 /279
二、膳食水平提高 /279
三、饮食理念的变化 /281
四、饮食风俗新趋向 /284
第三节 黄河下游地区的饮食文化学 /287
一、饮食文化学的基础构建 /287
二、饮食文化学研究的科学化 /288
第四节 黄河下游地区的主要菜系 /289
一、当代鲁菜的新发展 /289
二、鲁菜的各地风格特色鲜明 /290
三、鲁菜的发展与传播 /293
第五节 居民膳食营养问题 /295
一、饮食营养结构不合理 /295
二、人均食物热量超标的原因 /296
参考文献 /299
索引 /312
后记 /314
编辑手记 /316
《中国饮食文化史(黄河下游地区卷)》:一月:“正月之旦,是谓正日。躬率妻孥,洁祀祖祢……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家宝尊,无小无女……,各上椒酒于其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正月初一是*为重要的祭祀日,由家长带领妻儿老小,向祖先进酒降神。此后,全家无论尊卑和男女老少,都要列次序坐在*高辈长者面前,然后由晚辈们分别依次向长辈敬献椒柏酒,举杯敬祝长辈吉祥长寿,全家其乐融融。其中,正月元旦日敬献椒柏酒,花椒象征着玉衡星精,祝长辈和祖辈长寿。二月:“祀太社之日,荐韭卵于祖祢。前期齐、馔、扫涤,如正祀焉。其夕又案冢薄馔饲具,厥明于冢上荐之……”二月在农村的太社按日子进行祭祀,应劭《风俗通义》卷八中说:“社者,土地之主,土地广博,不可遍敬,故封土以为社而祀之,报功也。”后世的土地庙,就是当时的“里社”,前称“里社”“祀太社之日”(后世称的“社日”,即是立春后在二月内的第五个戊日,为春社),向祖先献祭鸡蛋、韭菜,提前准备祀馔。当日晚上,又在祖坟前列供桌上供,第二天天明去坟上祭祀,如果这一天不是祭祖的好日子,或有其他急事,则可以请巫师另选日上坟祭祖。三月:“是月也,冬谷或尽,椹麦未熟,乃顺阳布德,振瞻匮令,务先九族,自亲者始。无或蕴财,忍人之穷。”在《四民月令》中,作者劝人积德行善,这个月份正是秋冬积存的粮食可能快要吃完,而桑椹和冬麦尚未成熟之际,粮贮多的人应当多以仁德之心去怜恤缺粮受饥之人。先关照本家的九族亲戚,由亲缘近者开始帮助缺粮人家。不要为了自己家积攒钱粮,而忍心看别人受穷挨饿。反映了那时春荒造成农历二三月挨饿是普遍的事。同时也说明由于本地区广种桑树,每年“桑椹红”正是穷人春粮尽之日,桑椹正可疗饥救急,由此可见一斑。四月:“是月也,可作枣精,以御宾客。”汉代黄河下游地区桑蚕为农家重要副业。每年桑蚕吐丝做茧、缫丝之后,农家都有大量的弃蛹,可知汉代蚕蛹可能早已成为普遍的季节性农家副产佳肴。在《齐民要术》卷三《杂说》篇中引《四民月令》四月篇,其原文作:“是月也,可作弃蛹,以御宾客。”但校释作者在注释中说:“弃蛹”应是“枣精”的误写,并因此将《四民月令校释》乃至转引《四民月令》的《齐民要术》相应处均作如是改动。但笔者以为此处改动有误,其理由有五点:其一,《四民月令》四月篇中指出:四月“蚕入簇,茧既入簇,趣缫剖绵”,说明农历四月正值切开蚕茧取得蚕丝的加工季节,养蚕人家必然都会获得大量的蚕蛹,崔窘将其称之为“弃蛹”,是比之于蚕茧壳为缫丝的原料——主要的收获目的而言是恰当的,但是蚕蛹毕竟是大量的副产可食之物。况且味美可食,如何能任意弃之呢?其二,蚕农人家,多在农村,家境多不宽裕,未必在平时招待得起许多宾客,所以,一旦当自己养蚕而获得许多蚕蛹又一时吃不完时,而这个季节蚕蛹又易于腐败(当时可能尚未掌握腌渍制作方法),或因缫丝工作忙而无暇顾及,于是就会去请一些友人亲戚来,饱餐一顿烹调鲜美的蚕蛹,并同时表示感谢友邻们平时对于自己家事的帮助之情,这种举动,于古于今均在情理中。既然写入《四民月令》,就说明养蚕户的这种应季饮食活动,在当时已经形成了一种食俗。其三,当时的广大农民限于家计,平时多以粮菜为餐,在他们日常饮食结构中,动物类食品所占比例极少,蚕蛹虽然不算高贵食品,但是其中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经过烹调,毕竟比菜粥美味得多,用以“御宾客”也是说得过去的菜肴。时至今日,在黄河下游地区各地,蚕蛹在酒席上仍然很受欢迎。试想在食物并不十分充足的两千年之前,农民是绝对不会将蚕蛹轻易地抛弃而不食用的。其四,该书校释者认为御宾客用“弃蛹”似乎不妥,而将“弃蛹”改为“枣精”,笔者认为缺少根据又不符合情理。因为在农历四月,黄河中下游地区已值初夏,是各种菜蔬均很丰富的季节,招待宾客时却要摆上“熟的米屑掺有干枣泥”的“枣糟”冲熟成粥来招待客人,确实不合时宜。……
《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国饮食文化史》以地域为序,记述了中华民族在这片广袤土地上的伟大创造,描述出其上绽放的绚丽多彩的饮食文化之花,呈现了专家学者的最新科研成果。著名农学家卢良恕院士高度评价它的价值:这部学术专著的出版,填补了中国饮食文化无大型史著的空白,开启了中国饮食文化研究的新篇章,是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鸿篇巨制,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历史性文化工程。它的出版,是中华民族五千年饮食文化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最新科研成果的一次大梳理、大总结,将对传播、振兴民族文化,重建中国饮食文化在国际学术领域的领先地位,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轻工版《中国饮食文化史》分卷的地域特色,改变了其他类似出版物以汉族为中心的一般做法。轻工版的这部文化史对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饮食文化都有比较完整的反映,与此同时,我们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到一条鲜明的人文思想的主线,由此,我们见到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特性,特别是诸如“天人合一”的生态观,“药食同源”的保健观,崇尚和谐的人文情怀,“和而不同”的思维方法,以及“尊老”的农耕文化习尚等等,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
《科学与出版》:历经20余年的艰辛努力,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并聚集国内20多位一流的饮食文化史学者共同参与撰著的大型学术专著《中国饮食文化史》,于癸巳年末问世,这是中国学界值得共襄盛举的学术大事。该著作总计10册,洋洋约400万字,是迄今为止字数最多、分量最重的中国饮食文化史著述,是第一部由国人撰写的中国饮食文化史,在国内实属首次。它是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中国饮食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在该研究领域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正如卢良恕先生和李学勤先生评价的那样,这是一部继往开来的鸿篇巨制以及填补学术空白的大书。
当代国画流派地域风格史 本书特色 《当代国画流派地域风格史》可能是目前国内**部有关当代国画流派地域风格史方面的论著。这样说并不是自矜,而是意在表明当时选择这个...
吐鲁番学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吐鲁番学与中国政治史、经济史研究;吐鲁番学与中国法制史研究;吐鲁番学与中国宗教史研究;吐鲁番学与中国边疆文化史研究;吐鲁番学与...
国学与国粹 内容简介 原始的儒、儒家与儒教、医学与道教、宗教底妇女观、道家思想与道教、大中磬刻文明代管见、清代文考制度、香港考古述略、礼人俗与民生……国学与国粹...
于赓哲,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及医疗社会史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其中多篇被《人大...
国粹与国学 本书特色 《国粹与国学》综汇作者许地山在大公报相继发表的十三篇议论文章,论题涵盖宗教、文物、语文三个领域。其中《宗教底妇女观》论述了佛教、基督教、伊...
#作詞家#葛大為#夜行憂鬱的動物#痛楚的收集者#小王子離開以後原地等候而老去的狐狸#睽違8年最新文字作品他待人淡薄痛恨被操控他常常咎由自取他記不得每隻貓的名字但...
跨文化交际教程-第二版 本书特色 《跨文化交际教程(第2版)》从在的文化框架入手,选择了一些反映目的语文化现象的主题进行讨论与对比,如家庭、教育、工作、体育、保...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 本书特色 语法研究的顺利前进主要有两方面的配合:一方面要广泛地调查实际用例,一方面也要不断地把问题拿出来理一理,看看这个问题是不是有可能或者有...
第三册-国学 内容简介 这是一条经典文化的长河。从这里,你将进入文学、历史、哲学,进入祖国传统文化的圣殿;你将从中细细品味社会和人生,获得成长的自信和快乐...
酒暖春深:晋江文学城高人气作者。一个往着各种职业与喜欢个性十足的女性的人,且会把她们代入自己的文章。文中的女孩子可爱与帅气并存,个性十分鲜明,可以很甜美公主也可...
武士道 内容简介 NULL武士道 目录 **章作为伦理体系的武士道第二章武士道的渊源第三章正直与公正第四章勇气,无畏坚忍的精神第五章仁慈,恻隐之心第六章礼第七章...
龙图天下-民间美术中的龙图腾溯源 本书特色 在中国,龙与天地间万事万物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龙是华夏神州远古的图腾,今天,雕龙画凤仍是建筑上常见的图案,只要你是中...
《战时梦》内容简介:《战时梦》是恩古吉自传三部曲的第一部,该书描述作者在肯尼亚时期的童年记忆,而这段记忆出自一位七十二岁高
《苏联的心灵》内容简介:本书收录了以赛亚·伯林关于苏联的一些从未发表过的文章。既有对二战后他与帕斯捷尔纳克和阿赫玛托娃等苏
佐藤大,设计工作室nendo创始人。从事建筑、室内装修、生产、平面艺术等多维度的设计,被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评选为“最受世界尊敬的100位日本人...
禅和文化与文学 内容简介 《禅和文化与文学》主要内容包括:西方的思维方式是分析的;东方以中国为代表的思维方式是综合的。东方文化主张人与大自然是朋友,“天人合一”...
书林扬尘 本书特色 《书林扬尘》是复旦大学教授傅杰先生历年所写的书评的结集,凡三十六篇,所评书籍均为影响较大的著作,或评近人关于古代经典的著作,如评《论语疏证》...
地图的历史 本书特色 “地图”是什么?它是客观世界的真实再现吗?答案是既是又不是。当我们惊叹于今天地图绘制的细致与精准时,别忘了很长时间里它并不完全是科学观察的...
追寻80年代 本书特色 这是激情流溢的年代,这是理性回归的年代;这是众声喧嚣的年代,这是暗潮涌动的年代;这是启蒙祛魅的年代,这是复兴崛起的年代;这是需要追寻与怀...
元代文化史 本书特色 本书将元代历史分成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先讲政治状况,然后再叙述该阶段各种文化现象,将政治与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可以清楚看出政治变迁与文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