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旅居美欧数十年,用多部传世经典专著,向西方介绍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化。本书同大师同类专著一样,旁征博引,纵横捭阖,以丰富的文史资料和自由的行文风格,重新演绎了北京数千年的历史演变,北京文化的各个层面——内城与外郛、市区与郊野、皇室与民众、皇宫、御苑、寺庙、佛塔、雕塑、绘画、书法等等城市名片也尽收其中。而这些,再尽可能的辅之以大量珍贵的老北京照片和地图,更是国人不可不读的大师又一名作。
全方位再现原味北京的大师经典,贴心体会北京精神的大成之作!
*真实准确的纪实性、*引人入胜的可读性、*高的艺术品位、*强的收藏价值!
**篇老北京的精神
在一九四九年中国共产党掌握中央政权之前,北京曾经是世界上*大的开放性的都城之一。它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巴黎和北京被人们公认为世界上两个*美的城市,有些人认为北京比巴黎更美。几乎所有到过北京的人都会渐渐喜欢上它。它的难以抵御的魅力恰如其难以理解和描绘的奥秘。事实上所有古老的大城市都像宽厚的老祖母,她们向孩子们展示出一个让人难以探寻净尽的大世界,孩子们只是高高兴兴地在她们慈爱的怀抱里成长。像北京这样的城市,人们每年都在对其增进了解。在巴黎生活了十年后,只有那些勇敢之士才会宣称他们已经了解了那个城市。北京也是如此。这是一个有待探寻的城市,决不是周游几日就能了解的。要真正了解它,非长住其中不可。民国初期,我见到许多来北京作十天半月游的欧洲人,结果却是决定在此定居。
每个城市都有其自身的个性。一位毫无个性的女士也可能很迷人,但一个城市却不同。所有古老的城市都是经历若干世纪成长演变的产物。它们饱经战争的创伤,蕴涵历史的积淀迹。它们是已逝的人们的梦想的见证。就像拿破仑和奥斯芒在巴黎留下了他们的痕迹,玛利亚·特利莎女王和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在维也纳记载着他们的历史一样,永乐、乾隆皇帝也将他们的历史载入了北京城的史册。特别是乾隆,在六十年的和平、繁荣统治期内,重建、缮饰、美化了每一个历史性建筑物,使北京成为富丽堂皇的城市。
然而,一个城市绝不是某个人的创造。多少代人通过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创造成就给这个城市留下宝贵遗产,并把自己的性格融于整个城市。朝代兴替,江山易主,可北京老百姓的生活依然如故。十六世纪,宦官们在文武百官头上布下一片恐怖气氛。宦官魏忠贤尤其嚣张,他将自己的画像悬挂于全国各地,迫使人们向其鞠躬示敬。他还出资修缮西山碧云寺,以使自己在北京留些痕迹,但同样是匆匆过客,与别人并无二致。城市永在,而他们的人生岁月转瞬即逝。可见任何城市都要比一时主宰它的人伟大。
有三个重要因素,结合起来便赋予了北京独有的个性:自然、艺术,以及人们的生活。大自然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人类艺术体现于装饰北京的那些塔楼、宫殿;人们的生活方式、贫富状况、风俗习惯和节庆活动决定了城市生活是舒适、闲逸、富有朝气,还是充满了斤斤计较的,赚钱狂似的商贩们的喧嚣与粗俗。幸运的是北京的自然环境、艺术与人们的生活协调地结合在一起。
……
林语堂:超越时间/历史的普遍主义田园都市
作为小说家、散文家、哲人、语言学家和“世界公民”,林语堂虽然也象大多数中国现代作家一样,摆荡于都市与乡村之间,但他既没有纯然以乡村美学或田园诗学为起点或归宿,从而批判现代都市与工业文明的罪恶与堕落,也没有刻意经营深厚、独特的都市文学。一如他笔下的“快活天才”苏东坡,林语堂恣意驰骋于乡村与都市之间,天马行空,自得其乐。具体到林语堂笔下的北京形象,那是一个“田园都市”,一个“文化之城”与“象征之城”,一个“理想的城市”,甚至是赫然立于古今、中外的“世界城市”。林氏构造的北京形象,正可视为他本人文化普遍主义或普遍主义式“文化翻译”的具体产物。
在《京华烟云》完稿以前,林语堂1937年8月15日曾在《纽约时报》发表短文,向美国读者言传虽然沦陷于日人之手,却仍旧迷人的北平,我们不妨将此文与《京华烟云》相对照。林语堂精练笔墨下的北平,“像一个国王的梦境”,像“一个饮食专家的乐园”,“是贫富共居的地方”,“是采购者的天堂”,有“旧的色素和新的色素”,……而最重要的是,“北平是一个理想的城市,每个人都有呼吸之地;农村幽静与城市舒适媲美”。或者一如他在《京华烟云》中刻意突显的,北京城是田园与都市的合体:
在北京,人生活在文化之中,却同时又生活在大自然之内,城市生活极高度之舒适与园林生活之美,融合为一体,保存而未失,犹如在有理想的城市,头脑思想得到刺激,心灵情绪得到安静。……既富有人文的精神,又富有崇高华严的气质与家居生活的舒适。
无疑,这一“田园都市”既容纳自然的美景,慷慨的精神,和谐的人/物/事,却也不乏现代都市生活的舒适与便利。林氏眼中望去的北京,“山丘、树木、宫殿构成了一组迷人的景色,色彩之组合极为神奇!”
这是鸟瞰的视野中所呈现的自然景观与帝王气象的弥合,这是同时涵概传统与现代的全景式乌托邦,时间停滞或被超越,从而留下一种非历史的、普适意义的城市意象。
需要指出的是,林语堂在礼赞北京式的新旧和谐、古典与现代共处之时,却对上海式的摩登出言不“逊”。在《上海颂》(A Hymn to Shanghai)中,他开篇便道,
上海是可怕的,非常可怕。上海的可怕,在它那东西方的下流的奇怪混合,在它那浮面的虚饰,在它那赤裸裸而无遮盖的金钱崇拜,在它那空虚,平凡,与低级趣味。上海的可怕,在它那不自然的女人,非人的劳力,乏生气的报纸,没资本的银行,以及无国家观念的人。上海是可怕的,可怕在它的伟大或卑弱,可怕在它的畸形,邪恶与矫浮,可怕在它的欢乐与宴会,以及在它的眼泪,苦楚,与堕落,可怕在它那高耸在黄浦江畔的宏伟而不动摇的石砌大厦,以及靠着垃圾桶里的残余以苟延生命的贫民棚屋。 林语堂仍旧以简单化、定型化、甚至刻意丑化的手法,表达他本人对虚浮、畸形、异化之都市文化的否定。他甚至抵触那标志着“现代化之亮度”的闪烁的霓虹灯,以及凸显“现代性之高度”的摩天大楼、“那高耸在黄浦江畔的宏伟而不可动摇的石砌大厦”。但实际上,林氏并不排斥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生活内容与生活方式的改进,因为“思想上的排外,无论如何是不足为训的”,但他一直警醒东、西方文化畸形、怪异的组合,抵制肤浅、摩登的都市现代性,而将自己的“田园都市”理想建构在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如北京、巴黎和维也纳。
除此以外,林语堂也未忽略北京的“富强”之维。北京之“富强”,不仅见于林氏在《辉煌的北京》中刻意援引的马可•波罗的游记,他还在《迷人的北平》中将北平描画成一个富丽堂皇的“珠玉之城”,“一个人的眼睛从没有见过的宝石城”。
北京之“富强”还可见于“前现代”北京的辉煌与荣耀,那是北京“庄严的设计构想”,以及“雄伟”、“开阔”、“肃穆”的感觉。(宋伟杰)
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 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并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1976年在香港逝世。
《陶瓷:粘连文明的泥土》内容简介:人们掌握了生火的技能之后,偶然间发现在优质黏土上烧火,黏土会变得坚硬,这就是陶瓷的起源。
梦里花开 圣洁之邦 本书特色 一直相信世间有某种不可理喻的存在——缘分,而缘分也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 在这大千世界中,天地何其寂寥,生命何其壮阔,一草一木皆有...
读库0804 本书特色 《读库》是一本综合性人文社科读物,取“大型阅读仓库”之意,一般每两月推出一期。丛书侧重对当今社会影响很大的文化事件、人物做深入报道,回忆...
金融危機是經濟問題,也是政治問題☆ 2019年吉爾伯圖書獎得主☆ 2019年史丹佛商學院精選書單☆ 2019年《天下雜誌》趨勢選書☆ 2018年《紐約時報》最佳...
山东思想文化史 本书特色 从秦汉开始,山东地区的思想文化就是作为主流文化的一部分存在和发展,同时又具有同其他地方不同的地域特点,在各个历史时期为主流思想文化的丰...
家训-感动千古的传家文字 本书特色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视家庭教育,家训作为家庭教育的核心价值而备受推崇,构成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本书由大陆新儒家代表人物陈明教授...
邃谷书缘 本书特色 《书林清话文库》全套**辑分6册,包括6位专家学者的著作。虽然每册书均有自家的侧重,但大家探研古今书籍、藏书文化,典籍聚散的精神内涵却气息相...
文化产业应用理论 本书特色 向勇、刘静主编的《文化产业应用理论》是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学术研究部2010年的重点项目,既是首次对国内外文化产业应用理论的一次初...
中国耀州瓷艺术研究 本书特色耀州瓷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本书概论了耀州瓷的艺术风格流变,并且分专题论述了金银器、玻璃器、绘画以及古代粉本对于耀州瓷多彩的艺术风...
宋元戏曲史 本书特色 《传世经典文库:宋元戏曲史》以宋、元两朝为重点,征引历代有关资料,说明戏曲的源流及演变。内容包括:上古至五代之戏剧、宋之滑稽戏、宋之小说杂...
汉小学文献语言研究论稿 本书特色 本书是汪启明博士的一批论文的汇编文集,共有24篇,内容包括音韵学、训诂学、语法学和文献学。论文*早写于上个世纪80年代,是启明...
民族文化经典故事丛书:柯尔克孜族 内容简介 《民族文化经典故事丛书:柯尔克孜族》以柯尔克孜族的历史文化发展为主线,有机融汇各民族多姿多彩的故事艺术,图文并茂,生...
长江流域的岁时节令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介绍了长江流域的岁时节令文化,这是长江流域的居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认识自然、适应自然而逐渐形成的一朵文化奇葩。长...
狼人 本书特色 国际权威学者鲍勃-库仁亲赴各地查访耳闻目睹结合前人学说**手资料完美展现带给你独一无=的阅读体验如果你喜欢《暮光之城》、《德拉库拉》租《哈利波特...
通用俗语词典 内容简介 1.本词典是“通用语言文字系列工具书”中的一种,供具有初、中等文化程度的读者使用。2.本词典选收常用俗语近四千条(包括副条)。3.所选条...
谈语言写作读本 内容简介 这五十二篇文章可以分为四个类型:散文、诗歌、演讲和广告。其中散文的数量*多,共四十八篇,有的接近于论文,有的则属于随笔和杂文。另外还有...
中国风俗史 本书特色 末民初文献丛刊(影印本):古有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近有民国大师百花齐放,西学东渐东西交融,尽享思想学术文化盛宴。 中国专门讨论风俗者,有东汉...
2011-翻译史研究 本书特色 《翻译史研究2011》为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研究中心的学术论文集,以“翻译史研究”为专题.收录了众多学者在该方面的*新研究成果。香港...
田边刚,1975 年生于东京。2001 年凭借《砂吉》 获得 Afternoon 四季奖评委特别奖,2002 年改编自马克西姆· 高尔基作品的《二十六个男人与一...
抵抗遗忘 本书特色 《抵抗遗忘》由赵勇所著,运用作者所擅长的文艺美学知识和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对当下生活中的文化、文学、娱乐、教育等现象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现场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