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艺美学“表现”范畴及命题研究》对中国古典文艺美学中的几个重要“表现”范畴和命题进行了进一步探索,旨在彰显中国古典文艺美学与西方文艺美学的不同审美趣味。主要观点如下:一、“诗中有画”是苏轼从文人画与山水诗相融通的角度对王维山水诗意境的准确概括,是对重“表现”的中国文艺精神的明晰观照,是中国“意境”理论语境下的贴切术语,具有高品位的美学旨趣。
二、以严羽为代表的诗论家“以禅喻诗”,突破了宗教与文艺的界限,彰显了中国文艺审美具有民族特色的“表现”方式。同时,“以禅喻涛”充分肯定审美主体的“自性”对于我们深入探索文艺审美主体在审美过程中的思维方式意义重大。
三、中国文人画家之“游”与“逸”对我们认识中国文艺区别于西方文艺的独特魅力具有重要价值。从发生学角度看,中国文人画家绘画机制深受中国儒、佛、道哲学之影响,其笔墨情趣中既饱含儒家注重人品修养、“道”贯“六艺”的人文气息,又不乏空灵蕴藉、超然物外的天趣佛光。
四、中国诗歌之“志”具有复杂性,“诗言志”与“诗缘情?的“表现”特征也呈现出复杂性。“诗言志”与“诗缘情”在“表现”特征上又呈现出同一性。“诗言志”、“诗缘情”达成“表现”的思维向度上有共同点——不惟审美向度相似,在具体的表现“志”或“情”的手法上亦有相似之处。
五、《易传》之“象”不是自然物象,而是对自然物象的模拟、形容和象征。它是中国文艺“表现”特质的哲学渊源。这种哲学渊源恰恰是中国文艺的“意象”不同于西方意象派诗歌“意象”的因素。这种“象”思维对我国文艺审美的影响,主要是促进了抛弃具体物象、采用象征性语言营造意象从而形成意境的审美方式。“意象”是“意中之象”。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意象’’在揭示人类审美活动的基本矛盾时所运用的思维方式也具有民族特色,即中华民族的“象”思维体系下的“意象”审美方式;“境界”应该是意境达到的圆融无碍的一种审美状态及人们对这一状态的评价。从审美层级上看,“境界”是高于“意境”的范畴,是“意境”升华到一定程度的审美状态。
六、陈师曾的“中国画进步论"有道理,是对中国绘画的“表现”精神进行深入思索的结论。
七、“气韵”与“妙悟”是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重要范畴。“气韵生动”在“六法”中具有形而上的统领作用。“气韵"是个具有浓厚“表现”色彩的范畴,“气韵”从人物画到山水画的演变过程正是中国文艺美学“表觋”精神发展的必然结果。要认识“气韵”的价值,必须从“表现”的角度深入探索。从“悟入”到“自悟”再到“妙悟”,是中国古典文艺美学“悟诗”思维向度的转换,这一转换表明“妙悟”理论在南宋发展到了成熟阶段的“表现”发展路径。
**章 “诗中有画”:
文人画家的“表现"追求
自苏轼提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后,称颂王维“诗中有画”的观点占了绝对优势,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诗中有画”几乎成了王维的代名词。几十年中,人们对“诗中有画”的美学内蕴争相阐释,反对之声难得一闻。就在这时,蒋寅先生对“诗中有画”提出质疑,态度鲜明,不啻空谷足音。其主要观点是:“诗中有画”是一个被夸大了的批评术语,它不能代表王维诗的精髓。而笔者认为,蒋先生无视中、西文艺的不同特征,在判断“诗中有画”时逻辑起点是错误的,因此出现方枘圆凿之误。笔者以为,“诗中有画”是苏轼从文人画与山水诗相融通的角度对王维山水诗意境的准确概括,是对重“表现”的中国文艺精神的明晰观照,是中国“意境”理论语境下的贴切术语,具有高品位的美学旨趣。
蒋寅先生在其著作《古典诗学的现代诠释》第七部分《诗中有画——一个被夸大的批评术语》中认为:“诗中有画”是一个被夸大了的批评术语,它不能代表王维诗的精髓。该部分早在2000年第4期《文学评论》上以《对王维“诗中有画” 的质疑》为题发表。
言,原名管谟业,中国新一辈极具活力的作家之一。自八十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虽然早期被归类为“寻根派”作家,但其写作
省委书记省长关注什么 目录 玻璃门[核心数据]“玻璃门”仍是民营经济阻碍[政策点击]湖北省出台关于做好市场主体准入工作的决定[观点评论]政府要对进入垄断性行业中...
杨海崧的小说集,共26篇。可在PK14的演出现场买到。作者简介 杨海崧,南京人,现居北京。摇滚乐队PK14的主唱。目录 在城市里迷
格律诗词写作常识 本书特色 这一本小书的撰作目的,就是试图简单扼要地叙述诗词格律,结合笔者自己的学习、创作经验,让有意于此的读者能较快地运用这些传统形式来言志抒...
葛洪评传 内容简介 本书着重讨论葛洪的长生成仙理论和他的学术思想,讨论了葛洪为修炼者建构的教学系统和主要的教学内容,讨论他与儒家思想的关联等。葛洪评传 目录 《...
韩柳文研究法 本书特色 本书为《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系列图书之一,本书作者通过展现并分析韩愈及柳宗元的书法名作,指出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出色领导者...
巫鸿,于1987年获哈佛大学美术史与人类学双重学位。随即在该校美术史系任教,于1994年获终身教授职位。同年,受芝加哥大学聘请主
白门三代 内容简介 本书在百年中国的历史大背景下,叙述了一户北京普通人家的悲欢离合。老宅门里的白家逸事,故事有趣,意义深刻。白门三代的故事非常好看。作者的家史有...
当代社会转型中的文学理论热点问题 本书特色 宋伟编著的《当代社会转型中的文学理论热点问题》抓住社会转型的历史语境,突出文学与文论与其社会文化语境的关联性并将之作...
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上册) 内容简介 本书力求精选思想性和艺术性较高的名篇和名家代表作,并所映出每个历史时期文学发展的基本面貌。重要作家和作品的后面附有若干...
摸痒了.还是摸痛了 本书特色 本书系《赤练蛇丛书》,全书分为四类:文学评论,文学社会现象点评,生活杂感,人物品评。对于当代文化时事嬉笑怒骂,评品人物毫不留情,一...
人民音乐家吕骥传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这本传记,反映了吕骥同志为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为建设我国社会注意音乐事业、为发展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作出的贡献的主要方面。吕骥同...
中国历史大规律 内容简介 历史的发展有没有规津呢?有的。正如史学家孙先生所言:“历史是亿万群众自己创造的,它的进疑有其不以人的意走为转移的客观规津和逻辑”中国历...
杨世骥文存 本书特色 杨世骥在中国近代文学史建构方面的突出贡献尚未为学界所认知,以《文苑谈往》为代表的一批研究成果的学术史价值尚处于被遮蔽状态。鉴于《文苑谈往》...
孙幼军论童话 本书特色 本书所收48篇文章,不论是创作谈、讲座稿、为人作序,还是自己作品的前言后记,对前辈先贤和同时代童话作家作品的赏读评论,抑或是与青年作者的...
Hayeksachievementsinsocialandpoliticalphilosophyareincreasinglyreceivingfullreco...
认识中国(套装上下册) 本书特色 ★ 名家亲自操刀编纂——总主编王元化,上卷主编陈子善,下卷主编傅杰★ 这些文章,表达了一个国家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生活状态、...
大圣遗音 本书特色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文物局监制,文物出版社、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2006年1版1印★ 印制精良,装帧精美,大16开布面精装,配精制木纹...
1个大学 1段历史 5个校区 6册书籍 120周年 不尽可数的师生和校友-本套《浙大六记》丛书中的5册将以校区为分册依据,
简介:格尔茨这本开拓性的著作,美国社会学协会1974年索罗金奖获奖作品,有助于为整个一代人类学家界定其领域的终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