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真谛——人化;
文化的两大永恒课题——“人应当如何生活?”“我们如何在一起?”
文化如何用生用世——透过“意义世界”的建构,为人的“生命过程”提供“解释系统”,以超越“生存困境”;
中国人和中华民族跨越时代的文化基因——血缘、情理、入世三大文化胎记;
中国传统文化如何为人们提供安身立命的基地——儒、道、佛三位一体的自给自足的文化精神形态,建构和造就了中华民族进退互补、刚柔相济的极富弹性的意义世界和心灵构造,使中国人尤其中国知识分子在任何境遇下都不致丧失安身立命的精神基地;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的前途和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的命运——通过文化对话实现“人化”的“理一分殊”,透过人文素质生态的建构实现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文化认同。
以“思想·开放·个性·好读”为标签,所有内容均源自名家之讲谈实录,或源自名师课堂,或源自公共讲堂(坛),或源自开放非开放之各种讲演、谈话,所选内容我们秉持或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或具有更为开放的思维与向度,或具有极其强烈之个性(表述及其他),而所有的作品,我们都注重“好读”,注重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良性沟通。
1.名家风范,铸就精品
本书作者是著名学者樊浩老师,此前本社出版有其畅销书《孙绍振如是解读作品》。
2.讲谈风格,成就好读
本书内容源自樊浩先生在东南大学的课堂讲演,根据录音整理润色而成。
3.人人关注的哲学永恒命题
“人应当如何生活”,在一个生活节奏日益加速,各种压力扑面而来的时代,在金融危机波及全球的时候,在人人考虑如何过冬的时候,就是一个我们如何处理我们内心的焦灼、忧虑、恐慌的时候,就是一个心灵亟需安顿的时候?那么,《文化与安身立命》给我们上了精彩的一课。
“人应当如何生活”,在一个生活节奏日益加速,各种压力扑面而来的时代,在金融危机波及全球的时候,在人人考虑如何过冬的时候,就是一个我们如何处理我们内心的焦灼、忧虑、恐慌的时候,就是一个心灵亟需安顿的时候?那么,《文化与安身立命》给我们上了精彩的一课,无论是文化如何“用生”“用世”,以及引导/教导我们如何安身、立命。
**部分 引论
文化之“用生”与“用世”
一、“人”的困惑与寻觅
文化问题,在前几年非常“热”,但是在今天这样早已“热”过的时候, 我为什么还要来谈文化问题?理由很简单,文化问题实在是一个常谈常新的 永恒的课题。文化问题,是我们现代人,特别是我们在座的每位所困惑和没有解决的问题。
致力探索、思考文化问题,是中国文明一以贯之的传统。中国文明的先 师孔夫子,一开始就论人。中国文化初年*伟大的发现就是,“人也者,仁 也”。什么是人?一个有仁义道德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人,“仁”是人的条 件。但是西方就不一样了。西方人对于人的觉悟,比中国人大概要晚四百年左右。古希腊哲学、古希腊文化*早的一个*伟大的发现,是由一个叫泰勒 斯的哲学家、科学家做出的。这个发现今天说给大家听,诸位可能觉得非常可笑。他面向大海进行哲学运思,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万物是由水构成 的”。这是西方人的**个哲学问题,也是西方人做出的**个*伟大的发现。可是,“万物是由水构成的”,让初涉哲学和文化的人听起来着实有点垂头丧气,“这还是什么哲学?”是的,它跟中国的哲学不一样,这就是*典型的古希腊哲学。泰勒斯在那个时代、那个文明背景下,他思考的问题是:世界万事万物都是个别的,都是具体的,都是有形的,这个有形的、不断变化的世界到底是由什么构成的?他发现有形的东西肯定是由无形的东西构成的,不变的东西肯定是由某个可变的东西构成的。于是他找到了这样一种东西,找到了什么?他找到了水。水*大的特点是什么?**个是无定形,第二个是流动性。水是没有形状的,把它放到茶杯里,这个茶杯是圆的,它就是圆的,这个茶杯是方的,它就是方的。所以,有形的东西可以由水这个无 形的东西构成。第二个,水是流动的,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不断流动,是水的属性。
哲学史、文化史、人类社会发展史、人类生命发展史和婴儿智力发展史,这五个“史”是一致的。人类生命刚刚诞生的时候,是没有抽象思维的能力的。什么叫作抽象?就是把那个“象”给抽掉,把现出的象给抽掉,留下一个本质性的东西。本质是什么?本质就是普遍。我们只能看到一个具体的东西,却看不到任何抽象或被抽去了“象”的东西。这是一个茶杯,这是我的 茶杯,我看到的就是这样一个“现象”性的存在,但是我看不到“茶杯”,我看到的只是“这一个”茶杯。一开始小孩没有概念抽象的能力,你告诉他 这是“圆”的,他不能理解和掌握,你只能告诉他“这是一块烧饼”。烧饼是什么?烧饼是圆的。所以在他看来,圆就是烧饼,烧饼就是圆。他只知道烧饼这个具体的存在,而没有“圆”的概念。泰勒斯就处在这样一个水平上。他对特殊性、个别性、普遍性还不能区分,他只知道用一个具体的东西,来表达一种普遍性,这个具体的东西就是水。可见,当他宣布“万物是由水构成的”时,实际指谓的并不是水,而是水背后的那个流动性、无定形,即 水背后的那些抽象规定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才说“万物是由水构成的”,这是一种哲学,是一个哲学命题,是西方哲学史、文化史、文明史上**个 *伟大的发现。
紧接着在西方哲学史、文化史上,发现了什么?米利都学派发现世界是由气构成的,世界是由无定形构成的,德谟克利特发现世界是由原子构成的。数学的鼻祖毕达哥拉斯发现,“世界是由数构成的”,他的护身符就是一个正三角形,这个正三角形是由十个数构成的,从上到下四行中分别有1、2、3、4个不同的点,它们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个点是一,第二行是 两个点,第三行排了三个点,第四行排了四个点……这样加起来正好*后是一个十。所以他崇拜正三角形。
也许,正是在发源上的这种不同旨趣,导致了日后中西方文化的深刻殊异。
1.苏格拉底:“人在哪里?”
我们不是讲哲学,所以先不谈这么复杂的问题,我们先谈一个人,这个人叫苏格拉底。在苏格拉底之前,西方人研究的哲学、文化的方法和内容, 就是刚才讲的那些东西,他们讨论的是关于世界的始基即世界是由什么构成 的,如世界是“由水构成的”还是“由火构成的”等问题。这些问题既是哲 学本体论,又是哲学的人生论,它们关于世界的根本观念和关于人生的根本 信念同一不分,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由火构成的,所以当他生病的时候,就不去治病———世界不是由火构成的吗,万物不是生于火又复归于火吗,于是他用火来烤,*后把自己给烤死了。这就是那个时代的哲学家,他们其实 首先是或至少同时是科学家。在这个时代,人和世界万物是不分的,人没有从这个世界当中分离出来。所以说,那个时代的古希腊文化还没有提出 “人”这个问题。
苏格拉底是雅典人。古希腊有两个*重要的城邦,一个是雅典,一个是斯巴达。雅典、斯巴达城邦时期,相当于中国的“三代”———夏、商、周时期。那个时候,是蒙昧社会的末期,文明社会的早期。在那个时候,人们只知道有城邦、有社会、有实体,但没有个体,或者说,个体还没有完全从实 体中分离出来。苏格拉底何许人也?德尔斐神庙的神谕告诉全雅典的人,说“雅典谁*聪明?苏格拉底*聪明”。苏格拉底不相信,他街上问每一个人:“谁*聪明?”他们都说:“苏格拉底你*聪明。”问到*后,苏格拉底明白了,我确实*聪明。为什么呢?因为我还知道自己不聪明,知道自己“不知道”,而其他人都以为自己知道,所以说我比他们聪明,我是雅典*聪明的人。有一幅画,画的就是这个雅典绝顶聪明的智者在雅典街上找“人”。在 雅典这样熙熙攘攘的大街上,芸芸众生、万千气象,可他却觉得没有人,他目中无人、心中无人。在他看来,这些都不是“人”,他们都只是作为实体的一个个“现象”性的存在者。人在哪里?于是,苏格拉底要找“人”,他发现雅典无“人”!这是一个非常古老而又非常深刻的哲学故事和哲学问题。于是,他在雅典就和年轻人讨论,什么是人?怎么才能成为一个人?……它们被概括为一个著名而永恒的“苏格拉底问题”:“人,应当如何生活?”
不幸的是,雅典这样一个民主制度的城邦,到*后判了苏格拉底死刑,罪名是引诱年轻人犯罪。古希腊文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呢?就是个体消融于实体之中。像斯巴达———雅典可能跟斯巴达在表现形态上有所不同,但斯巴达更能说明问题,我想以此说明古希腊城邦那样的一种文明状况。斯巴达城邦的小孩生下来之后,就被强行抱走,把他放到荒郊野外,几天之后,如果这个小孩不死的话,就说明他的体格是足够强壮的,于是再抱回来,由城邦抚育,这可能是世界上*早的人种优选了。这样一来,小孩绝不知道他的父母是谁,他只知城邦不知父母。在这样的文明中成长起来的人,完全属于城邦实体,没有个体自我的意思。而苏格拉底做的核心工作,一是把人从万物当中分离出来,再把个别的人、把自我从城邦实体当中分离出来。于是,雅典法庭就判苏格拉底对神不敬和引诱青年的罪,因为,他们本来没有个体自我意识,现在他们受苏格拉底的启发,产生了个体自我意识了,很容易出现个体与城邦的分享甚至背离。所以,雅典法庭要判苏格拉底死刑,在他七十多岁的时候,饮毒酒而死。大家在研读西方文化、西方哲学的时候,会发现对苏格拉底的描述:他生得很丑,但是死得很美。这个画面(注:指油画“苏格拉底之死”)比较恭维他,把他画得还比较美。其实,苏格拉底矮个头,粗额头,短鼻梁,史书上是这么描写的。他是一个极其智慧的人,却又是一个很丑的人,但是他死得很美。他死的时候,本来是有足够的时间、足够的机会逃的出去的,他的学生们为他安排了一切,要把他放走,但他坚决不走,他坚持要慷慨赴死,理由是“遵守城邦的法律”。
这是西方文化史上、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觉悟。严格说来,自苏格拉底之后,西方的哲学史、文化史才有了人的概念,才确立了一个*重要的主体,这就是“人”。苏格拉底要发现“人”,他在找人,在建构人。于是,这就成为前苏格拉底时代的哲学、文化和后苏格拉底时代的哲学、文化的分水岭。西方的文化起源于古希腊,苏格拉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努力,对整个西方的哲学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樊浩,本名樊和平。男,1959年生,博士,江苏省泰兴市人。东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人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人文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双聘研究员。第八、九、十届江苏省政协委员。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海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80多篇,出版个人独立专著9部,作为第一带头人合著3部。代表作为“中国伦理精神三部曲”(《中国伦理的精神》、《中国伦理精神的历史建构》、《中国伦理精神的现代建构》),《伦理精神的价值生态》,《道德形而上学的精神哲学基础》。获国家、教育部、江苏省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三项,二等奖四项,三等奖三项。主持完成国家、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十多项;2005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国家“985”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东南大学项目总召集人。
中国古代家训-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文化系列 本书特色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文化系列:中国古代家训》除简单地阐述和摘录有关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思想外,还从家训教化实践...
唐代白话诗派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有:唐前白话诗人、傅大士生平、寒山、寒山的诗、敦煌佛教文献中的禅宗白话诗等。唐代白话诗派研究 目录 **章 绪论第二章 ...
永康民俗 本书特色 陈昌余所著的《永康民俗》选用500余幅的精美图片和10万余流畅生动的文字,以节日习俗与传统礼仪、传统婚庆习俗、传统丧葬礼俗、婴儿寿诞礼俗、成...
在廣告業歷任業務指導、網路行銷事業經營總監、創意總監及企畫總監,並曾在出版業擔任創意總監及行銷總監等職。現任《大師輕鬆讀》雜誌副總編輯。合著有《數位廣告人》(商...
中国民俗史:明清卷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中国民俗史与民俗学史、物质生产民俗、物质生活民俗、社会组织民俗、人生仪礼、岁时节日民俗等。中国民俗史:明清卷 目...
抚摸北京-当代作家笔下的北京-闲趣坊-04 本书特色 《九门之缘》、《太平湖寻梦录》、《前门外》、《护城河与二环路》、《一溜河沿》、《蓟门烟树·土城·海...
武田篤典1967年生於日本大阪。1991年在關西學院大學就學時即以作者之姿初試啼聲,擔任許多雜誌連載專欄的主筆,如雜誌擔任專欄「型男講座」及「BREAK THR...
西湖楹联 本书特色 读西湖楹联,使人感到有的像优美的诗篇,有的像壮丽的悲歌,有的似醉人的美酒,有的如洗心的清泉,而有的则是醒世的良药。本书将杭州及西湖从古到今的...
如何高效写作:文学大师的81堂写作课 本书特色 ★**经典:荟萃大师经典,浓缩夏丏尊、老舍、朱自清等多位文学巨擘、语言大师、语文学家毕生的创作经验。★通俗有料:...
文化街垒 本书特色 本书为“独角鲸文丛”之一,是作者的文化批评随笔选集。主要包括思想随笔、文化时评、流行文化解码等,既有快捷犀利的文化时评,又有精确专业的文艺分...
辅仁师法 本书特色 声韵学训诂学·语文要籍评价说文讲读古韵源流·等韵源流读书指导·史通辅仁师法 内容简介 一九四六年夏余考入北平私立辅仁大学国文系(语言文字学组...
中国古代武术 本书特色 在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文明史中,无数闪烁着中国各族人民智慧光辉的文化形式,如同浩瀚的银河中交相辉映的星斗,组成了绚丽多彩的中国古文化。中国...
2010地球悬念 本书特色 《2012地球悬念》首度拆解当前地球异动气候异象之谜:西南大旱、全国沙尘暴、智利海地强震、欧美暴雪…… 2012无处可藏--一次关于...
2016汉字之美日历(精) 本书特色 《汉字之美日历2016》 32开精装★ 通篇编写方法将汉字之美的范畴扩展到承载汉字的所有物什,而不仅仅局限于碑帖、金石等,...
汉字.一座有故事的城市 本书特色 刘云枫和李友申编著的《汉字》内容介绍:汉字不是我发明的,可是,我发现了其中的秘密。就像阿里巴巴,在深山老林找见了人人向往的宝藏...
新天下之化-明初礼俗改革研究 本书特色 张佳所著《新天下之化--明初礼俗改革研究/亚洲艺术宗教与历史研究丛书》从衣冠服饰、婚嫁丧祭,到日常生活中的礼仪细节,明初...
汉语史研究集刊-(第十一辑) 内容简介 汉语史的研究范围和内容是十分广泛的,既包括比较狭义的“史”的范围内的研究,也包括许多具体问题的研究,可以说,这里边有着广...
英语.恶作剧抑或真理-南桥语言文化随笔 本书特色 《英语,恶作剧抑或真理》是文学翻译和网络写手南桥的*新一部语言文化随笔,分为三个部分:**部分“英语是玩出来的...
老照片(第三辑) 本书特色 一张照片、一段往事,虽然叙说的只是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经历,看似微不足道,但同时却于不经意间折射出了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历史。没有...
国学常识 本书特色 国学的派别,国学与世界学术,研读古籍的阶梯,魏晋时代的玄学,佛学与儒学。国学常识 内容简介 曹伯韩先生的《国学常识》一书,*初由上海文光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