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突袭了一座别墅,意外地发现,游泳池中浸泡着大批公元前四世纪的陶器。而随即展开的调查,将*具威望的博物馆,贪婪阴险的古董商,品行不端的收藏家,形迹可疑的艺术机构都牵扯进来。这些线索,引导文物宪兵队来到阿克默·美第奇藏满被盗国宝的仓库……
这本书写的是艺术、艺术引发的激情,以及这些激情可能导致的犯罪。具体地说,它关注的是远古时期的美妙雕塑和古希腊、伊特鲁里亚时期精雕细画的古董器皿,这些艺术品能传达关于世界古典文明数不胜数的信息,而这些正是西方文明的基础。同时,这本书也揭批了那些非法盗掘这些珍贵古董并偷卖出境的邪恶阴谋。它以毋庸置疑的笔墨,首次证实了许多享有盛誉的博物馆和*著名的收藏家,他们持有的很多古董其实就来自非法盗掘,并经历了古董商、博物馆负责人、拍卖行等多个邪恶的黑手而流转。这个阴谋引发了意大利警方艰苦卓绝的调查和侦探工作,导致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审判,并从根基上动摇了考古学和古董交易世界。
几乎所有顶级博物馆,都从美第奇手里购买过赃物,他是古董走私网络中心的毒蜘蛛。
古董界腐烂的程度,比*恶毒的批评家设想的还要严重。它就是一个建立在非法盗掘基础上、由贪婪和虚荣组成的商业大粪坑。
——《美国考古杂志》
**章 吉里昂行动
一切都始于一场抢劫,地点是意大利遥远的南部。在那不勒斯以东,波坦察以北的山脉纵横的巴西利卡塔地区,有个小镇叫做梅尔菲。那是个蛮荒的所在,到处是干涸的河床和远古地震留下的伤疤,大地在地中海的艳阳下晒得发白。尽管梅尔菲乏善可陈,宁静得令人昏睡,但它的中世纪城堡却很壮观。据说它有365个房间,每间代表一年中的一个日子,并有九座巍峨的方形砖塔,*早的那座建于1041年。它们蜿蜒起伏,犹如参差的锯齿,在海拔4000多英尺的武尔图雷山暗红色的岩石映衬下,显得益欲发瑰丽。在腓特烈二世统治的时代,梅尔菲是意大利南部诺曼帝国的首都(后来首都迁到巴勒莫),教皇乌尔班二世为了征服圣地巴勒斯坦而发起的**次十字军东征,也是从这里开始的。
1994年1月20日星期四,梅尔菲的天气干冷而晴朗。空气中飘着淡淡的橄榄香气,古堡下的农田里,采摘工人正在树荫下吃午饭。时间是下午1:45。
这天古堡里没有游客。1950年代,这座建筑已归还意大利政府,其中的三个房间建成了一个考古博物馆。该博物馆*大的卖点之一就是所谓的“梅尔菲古陶”。这组陶器一共八个,每个都有2500年的历史,陶器上面还用斑斓的白、红、褐等色彩,绘着古希腊经典故事的画面,如弹竖琴的女神、戴花环的运动员以及歌舞飨宴的盛况。
路易吉•马斯基多今天很无聊。作为一名保安,他在梅尔菲博物馆工作已将近三年。无聊是常有的感觉,但在这样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这种感觉更加强烈。他宁愿到外面的田里去干活,或带着他的狗沿着武尔图雷山的山坡散步。马斯基多今天带了一本关于填字游戏的新书,那是妈妈送他的圣诞礼物。书是他特意问妈妈要的,好打发这无聊的日子。即便如此,即便他坐的粗糙木椅并不那么舒服,他还是忍不住时不时地打盹。午饭已经吃过,正是昏沉沉的时候。那本打开的填字游戏书,从他的膝盖掉到了地板上。
他睁开睡眼,弯下腰去捡书。
额头好像碰到了一个硬硬的东西——他抬头一看,心脏狂跳。
眼前是黑洞洞的枪口。
持枪的男人一句话也不说,只是把手指放在嘴唇上。马斯基多知道那是什么意思——谁会不知道呢?所以当另一个男人把他捆到椅子上的时候,他没有反抗。“他奶奶的!”他想,“这是真的还是假的啊?”
他们是怎么进来的?神不知鬼不觉。须知,要想进入这座古堡,只能通过一座古旧的石桥,而且古堡四周还有保护的围墙,不是一道,而是两道。这些人选择午餐时间进来,一定深知这正是古堡*心不在焉的时刻。
马斯基多的肩膀被绳子狠狠地向后绑着。他坐在那里,一言不发。他吓坏了,目瞪口呆地看着那三个男人。他们都是黑头发,都是三十多岁,都戴着墨镜。他们拿出大号扳手,朝着装有“梅尔菲古陶”的玻璃匣子“咣咣”猛砸。
玻璃匣立刻碎了,碎片像阵雨一样洒落到砖石地面。当马斯基多看到他们伸手直取那八个昂贵的陶器时,恐惧的冷汗涔涔淌下额头,流进了眼睛。那些人仍旧一声不吭,整个抢劫的全过程,都是在彻底的沉默中发生的。
一个男人拿了较小的三个陶瓶。第二个男人拿了*小的那个宽口器皿,把它放进一个大点的桶形有柄陶罐,然后把它们塞到持枪男人的腋下,那人的另一只手不拿东西,因为还要持枪。然后第二个男人席卷了剩下的三个瓶子,其中一个有长长的颈,这让劫匪拿起来很方便。两人迅速撤离展馆。显然,整个抢劫过程他们之前早已彩排过。
持枪男人再次把枪对准马斯基多,然后他竖起枪管,呈垂直状态,直指自己的嘴唇——又一个“保持沉默”的警告。然后他也走了。
马斯基多不是个傻子。他开始大喊大叫,并努力挣扎想挣脱绳索。两个同事马上跑过来。事实上,当玻璃匣子被砸时,他们听到了警铃声。但他们环以为是警铃坏了,没事乱响。他们从未想到抢劫真的会发生,所以就没有过去。
看见马斯基多被绑在椅子上,一个保安跑来解救他。另一个保安,叫做马西莫.托尔维的,则扭身跑出房间去追击。他冲出房子,穿过两道保护墙的棋门,*后跑向石桥,那个进出古堡的唯一通道。
过了桥,山路骤然变陡,再往前是一个停车场。托尔维下桥的时候,瞥见.一辆汽车在停车场倒车。他盯着它,发现它先是停了一会儿,然后开始换挡,接着向前行驶,加速爬上山坡,*后沿着向西的道路直奔卡尔特里而去。
感谢它的那次暂停,让他日后有两个发现可以告诉警察:一个是,那辆车是辆蓝旗亚三角洲,另一个是,它是瑞士的车牌。
圣依纳爵广场位于罗马古城的中心地带,广场上的圣依纳爵耶稣会教堂因穹顶绘有画家安德烈亚•波佐(1642—1709)的错视画而远近闻名。教堂对面有座巴洛克风格的四层小楼,红白相间,相当华丽,是圣依纳爵广场的又一颗明珠。意大利文物宪兵队的总指挥部便设在这座楼上,这个组织是意大利人对本国文化遗产非常重视的一个重要体现。文物宪兵在地方上有十二个分支,其中的那不勒斯分支已经成为梅尔菲案件事实上的指挥部。因为某个被抢的陶器上绘有大力士海格力斯手持圆形盾牌大战三体有翼的妖怪吉里昂的画面,又因吉里昂的狡诈凶险很像进行地下古董交易的黑社会,所以文物宪兵队的负责人孔福尔蒂上校就把梅尔菲大案命名为“吉里昂行动”。
在接手梅尔菲抢劫案的时候,罗伯托•孔福尔蒂上校五十七岁,在文物宪兵队做负责人已经四年多了。他经验老到,性格传统,圆脸庞上蓄着小胡子,有着每天抽两包万宝路的人所特有的沙哑嗓音。他的故乡在意大利南部,萨莱诺附近的塞里,因此虽然他已在罗马待了很多年,但讲话时仍带着明显的意大利南部口音。他的父亲是个公务员,母亲和姐姐都在学校当老师,妻子则是他姐姐的同班同学。他年轻的时候,人们叫爸爸还是叫“爹”,如果孩子们该吃饭的时候还在大街上疯玩,警察叔叔就会打他们的屁股。从那不勒斯大学法律系毕业以后,他自然而然去了警察局工作,那时他刚刚十九岁。从那时到如今吉里昂行动的近四十年中,孔福尔蒂经受了一个个大案要案的考验。1960年代末他在撒丁区,正值撒丁岛黑社会异常猖獗的时候,他的妻子和大女儿甚至不得不动用了贴身保镖。1969年,他调到那不勒斯,主管帕吉奥雷利地区,该地有臭名昭著的帕吉奥雷利监狱。这个地方用孔福尔蒂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臭不可闻”。。他的妻子不得不把自己和女儿锁在卧室里,备好水和急救药品,他不回家,她俩就不出门。随后他被提拔到那不勒斯重案组,当时形势严峻,那不勒斯的黑手党组织“卡莫拉”和西西里的“科萨诺斯特拉”组织刚刚合并,图谋进军毒品领域。另外,黑手党一个重要头目刚刚越狱,正如孔福尔蒂说的那样:“屠杀重新开始了。”这场打黑战役非常浩大,成功之后,他又一次被提拔,这次是到了裘连诺,那不勒斯地区卡莫拉活动*猖獗的地方。然后他再次打黑成功,并成了那不勒斯地区的总指挥官。1970年代末期,以“红色旅”为代表的意大利恐怖活动日益增长,孔福尔蒂临危受命,调到罗马负责实权部门。
孔福尔蒂跟各种棘手的意大利犯罪活动都过过招,对他们的行业技巧了如指掌。为了对付意大利*凶悍*强硬又*有组织的犯罪行为,他职业生涯的相当一部分时间都不得不在地下进行。尽管早年他的妻子女儿受到过威胁,他和妻子后来还是新添了三个女儿,现在孔福尔蒂已经是个五个外孙的外公了。他对法律的忠诚和对改善意大利社会的渴望,深深影响了他的子女,其中有两个女儿从政,并且嫁给了政府官员。
1990年,孔福尔蒂开始掌管文物宪兵队。他担负着“复兴”它的重任。文物宪兵队那时只有六十个人,在圣依纳爵广场那座楼上办公——没有任何分支。不到两年,孔福尔蒂就在巴勒莫建了**个分支,两年后在佛罗伦萨建了第三个。随后,几乎在梅尔菲抢劫案和吉里昂行动的同时,那不勒斯分支开张了。巴里、威尼斯和都灵的分部也提上了日程。
孔福尔蒂在艺术上并没有受过专门训练。但高中时教他艺术课的老师却让他终生难忘,因为她每天都戴不同的帽子,并告诉他,在意大利,人们随时随地都被艺术包围。因此,他热爱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就像热爱贝多芬和肖邦一样,他们是他*喜欢的三个艺术家。
刚调到文物宪兵队他就知道,尽管意大利的艺术馆保护森严,很受重视,但它的亲戚——考古学方面的收藏品却不怎么受宠。获得的投资少,在政府的大事表也没什么位置。所以他对梅尔菲抢劫案有点悲观。能给他希望的线索只有一个:
重量级的盗窃案,比如梅尔菲案件,都需用国际性的眼光来审度。此案中的瑞士车牌就是一个证明。但即使没有它,我也会考虑到国际性问题。因为,如果只是一场小小的国内抢劫,就没必要大动干戈地持枪蒙面。如果窃贼们决定去偷非常重要的高档物品,要么是他们已经找到了买主,要么是他们认为偷来的货肯定会有人买。很多次,我们在追贼追到了瑞士边境,不得不停了下来。因为我们不能随便越境。我们的司法权到此为止。所以从客观上来说,瑞士法律其实帮助了那些罪犯。鉴于古董交易常常具备的跨国交易的特征,我一直希望,有一天在意大利国境之外我们也有权调查。当梅尔菲古陶被盗时我们获悉窃贼开的是瑞士车,我就想:“这可能是我们进入欧洲的一个跳板。”
但调查从哪里着手,孔福尔蒂依然一筹莫展。
……
彼得•沃森,《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伦敦时报》、《星期日泰晤士报》等报纸和《观察家》、《旁观者》等多家杂志撰稿人。从一九九七年六月起,在剑桥大学麦克唐纳考古研究院担任助理研究员。他的其他著作包括《卡拉瓦乔阴谋》、《从莫奈到曼哈顿》、《索斯比内幕》等。
《超有爱素描,这样画!萌萌小物篇》内容简介:学习画素描不只从枯燥的石膏体开始,还可以从身边可爱的小物件画起!不要认为素描很
《媒商:全媒体时代沟通实战手册》内容简介:全媒体时代,曝光在聚光灯下不再是公众人物的专利,而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挑战。与媒体
西戎小说散文集 本书特色 西戎编*的《西戎小说散文集》介绍:西戎是山 药蛋派的一位重要成员,既十分看重文学的教育作用 ,也“深知文艺作品离开了生活的真实,也就没...
走向混沌三部曲-最新增补版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记录作者20年劳改生涯的真实历史,是一座塑造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群体肖像的世纪浮雕,是一场发自知识分子灵魂深处的自我...
大诗歌. 2011卷, 分行新诗散文诗: 中国诗人俱乐部作品选 本书特色 《大诗歌》以“中国诗人俱乐部”和“我们”散文诗群为依托,精选了当前中国诗歌界*有影响力...
诗经-许渊冲经典英译古代诗歌1000首-1 本书特色 许渊冲作为有史以来韵文中译英、法唯一专家,在国际翻译界享有崇高声誉,其翻译作品不仅是世界非中文读者了解中国...
时震 本书特色《时震》是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大师冯内古特写于1997年的封笔之作。他运用科幻小说的形式,后现代主义的笔法,幽默讽刺的文字,精心构建了一个特殊的世界...
2013短篇小说卷-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的2013年短篇 小说卷。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2013短...
《乡关何处:韩乾昌散文集》 本书特色 当我的母亲在黄土盘成的炕上生养了我时,就注定我是黄土地的儿子。我的*声啼哭,*次谛听,都必然和黄土发生联系,也注定了我一生...
一个平常的故事:何其芳散文 本书特色 《一个平常的故事——何其芳散文》是作家何其芳的散文作品集,为“名家散文典藏&rdquo...
《治道:商鞅治秦与现代国家治理的缘起》内容简介: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影响深远的大变革,它的意义不仅在于助力秦国崛起为强
三苏文 本书特色《民国国学文库》丛书原名《学生国学文库》,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商务印书馆王云五主编《万有文库》之子系,为突显其时代印记现易名为《民国国学文库》,...
团购:雷海宗文集6册 本书特色 ★ 32开精装,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声音如雷,学问如海,史学之宗。”雷海宗,著名历史学家,中国世界史学科的主要奠基人,与梁启...
老舍作品新编 本书特色 本书收录老舍的几篇代表小说作品,此外还收录了部分散文和书信,其中散文分为“自述”和“怀人”两部分内容,编选时主要考虑便于读者对老舍性格和...
我就想去看看那幸福的人群 本书特色 ★《我就想去看看那幸福的人群》是一本探讨“旅行之后”人生要怎样继续的书。说走就走的勇气固然重要,可是人生毕竟不是打包上路那么...
瓦尔登湖 本书特色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诗人和哲学家亨利·戴维·梭罗的传世名著,记述了梭罗本人在瓦尔登湖畔两年又两月的隐逸生活。2004年,耶鲁大学出版社出...
钱穆作品精选,全8册 本书特色 《孔子传》 本书综合司马迁以下各家考订所得,重为孔子作传。其宗旨,乃在孔子之为人,即其自述所谓“学不厌、教不倦”者,而以寻求孔子...
2012年-中国诗歌排行榜 本书特色 《2012年中国诗歌排行榜》是推荐,公正推荐,中国年度文学诗歌读本。2012年-中国诗歌排行榜 内容简介 《2012年中国...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中国近世文学批评研究丛书古典诗话新诠论:复旦大学鉴必穷源传统诗话.诗学工作坊论文集 本书特色 本书由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
青藏光芒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全景式展现青藏高原科考研究历程的纪实之作。通过全程追访描述,再现了地球高极之上的科学攀登。重点叙写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以中国科学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