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突袭了一座别墅,意外地发现,游泳池中浸泡着大批公元前四世纪的陶器。而随即展开的调查,将*具威望的博物馆,贪婪阴险的古董商,品行不端的收藏家,形迹可疑的艺术机构都牵扯进来。这些线索,引导文物宪兵队来到阿克默·美第奇藏满被盗国宝的仓库……
这本书写的是艺术、艺术引发的激情,以及这些激情可能导致的犯罪。具体地说,它关注的是远古时期的美妙雕塑和古希腊、伊特鲁里亚时期精雕细画的古董器皿,这些艺术品能传达关于世界古典文明数不胜数的信息,而这些正是西方文明的基础。同时,这本书也揭批了那些非法盗掘这些珍贵古董并偷卖出境的邪恶阴谋。它以毋庸置疑的笔墨,首次证实了许多享有盛誉的博物馆和*著名的收藏家,他们持有的很多古董其实就来自非法盗掘,并经历了古董商、博物馆负责人、拍卖行等多个邪恶的黑手而流转。这个阴谋引发了意大利警方艰苦卓绝的调查和侦探工作,导致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审判,并从根基上动摇了考古学和古董交易世界。
几乎所有顶级博物馆,都从美第奇手里购买过赃物,他是古董走私网络中心的毒蜘蛛。
古董界腐烂的程度,比*恶毒的批评家设想的还要严重。它就是一个建立在非法盗掘基础上、由贪婪和虚荣组成的商业大粪坑。
——《美国考古杂志》
**章 吉里昂行动
一切都始于一场抢劫,地点是意大利遥远的南部。在那不勒斯以东,波坦察以北的山脉纵横的巴西利卡塔地区,有个小镇叫做梅尔菲。那是个蛮荒的所在,到处是干涸的河床和远古地震留下的伤疤,大地在地中海的艳阳下晒得发白。尽管梅尔菲乏善可陈,宁静得令人昏睡,但它的中世纪城堡却很壮观。据说它有365个房间,每间代表一年中的一个日子,并有九座巍峨的方形砖塔,*早的那座建于1041年。它们蜿蜒起伏,犹如参差的锯齿,在海拔4000多英尺的武尔图雷山暗红色的岩石映衬下,显得益欲发瑰丽。在腓特烈二世统治的时代,梅尔菲是意大利南部诺曼帝国的首都(后来首都迁到巴勒莫),教皇乌尔班二世为了征服圣地巴勒斯坦而发起的**次十字军东征,也是从这里开始的。
1994年1月20日星期四,梅尔菲的天气干冷而晴朗。空气中飘着淡淡的橄榄香气,古堡下的农田里,采摘工人正在树荫下吃午饭。时间是下午1:45。
这天古堡里没有游客。1950年代,这座建筑已归还意大利政府,其中的三个房间建成了一个考古博物馆。该博物馆*大的卖点之一就是所谓的“梅尔菲古陶”。这组陶器一共八个,每个都有2500年的历史,陶器上面还用斑斓的白、红、褐等色彩,绘着古希腊经典故事的画面,如弹竖琴的女神、戴花环的运动员以及歌舞飨宴的盛况。
路易吉•马斯基多今天很无聊。作为一名保安,他在梅尔菲博物馆工作已将近三年。无聊是常有的感觉,但在这样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这种感觉更加强烈。他宁愿到外面的田里去干活,或带着他的狗沿着武尔图雷山的山坡散步。马斯基多今天带了一本关于填字游戏的新书,那是妈妈送他的圣诞礼物。书是他特意问妈妈要的,好打发这无聊的日子。即便如此,即便他坐的粗糙木椅并不那么舒服,他还是忍不住时不时地打盹。午饭已经吃过,正是昏沉沉的时候。那本打开的填字游戏书,从他的膝盖掉到了地板上。
他睁开睡眼,弯下腰去捡书。
额头好像碰到了一个硬硬的东西——他抬头一看,心脏狂跳。
眼前是黑洞洞的枪口。
持枪的男人一句话也不说,只是把手指放在嘴唇上。马斯基多知道那是什么意思——谁会不知道呢?所以当另一个男人把他捆到椅子上的时候,他没有反抗。“他奶奶的!”他想,“这是真的还是假的啊?”
他们是怎么进来的?神不知鬼不觉。须知,要想进入这座古堡,只能通过一座古旧的石桥,而且古堡四周还有保护的围墙,不是一道,而是两道。这些人选择午餐时间进来,一定深知这正是古堡*心不在焉的时刻。
马斯基多的肩膀被绳子狠狠地向后绑着。他坐在那里,一言不发。他吓坏了,目瞪口呆地看着那三个男人。他们都是黑头发,都是三十多岁,都戴着墨镜。他们拿出大号扳手,朝着装有“梅尔菲古陶”的玻璃匣子“咣咣”猛砸。
玻璃匣立刻碎了,碎片像阵雨一样洒落到砖石地面。当马斯基多看到他们伸手直取那八个昂贵的陶器时,恐惧的冷汗涔涔淌下额头,流进了眼睛。那些人仍旧一声不吭,整个抢劫的全过程,都是在彻底的沉默中发生的。
一个男人拿了较小的三个陶瓶。第二个男人拿了*小的那个宽口器皿,把它放进一个大点的桶形有柄陶罐,然后把它们塞到持枪男人的腋下,那人的另一只手不拿东西,因为还要持枪。然后第二个男人席卷了剩下的三个瓶子,其中一个有长长的颈,这让劫匪拿起来很方便。两人迅速撤离展馆。显然,整个抢劫过程他们之前早已彩排过。
持枪男人再次把枪对准马斯基多,然后他竖起枪管,呈垂直状态,直指自己的嘴唇——又一个“保持沉默”的警告。然后他也走了。
马斯基多不是个傻子。他开始大喊大叫,并努力挣扎想挣脱绳索。两个同事马上跑过来。事实上,当玻璃匣子被砸时,他们听到了警铃声。但他们环以为是警铃坏了,没事乱响。他们从未想到抢劫真的会发生,所以就没有过去。
看见马斯基多被绑在椅子上,一个保安跑来解救他。另一个保安,叫做马西莫.托尔维的,则扭身跑出房间去追击。他冲出房子,穿过两道保护墙的棋门,*后跑向石桥,那个进出古堡的唯一通道。
过了桥,山路骤然变陡,再往前是一个停车场。托尔维下桥的时候,瞥见.一辆汽车在停车场倒车。他盯着它,发现它先是停了一会儿,然后开始换挡,接着向前行驶,加速爬上山坡,*后沿着向西的道路直奔卡尔特里而去。
感谢它的那次暂停,让他日后有两个发现可以告诉警察:一个是,那辆车是辆蓝旗亚三角洲,另一个是,它是瑞士的车牌。
圣依纳爵广场位于罗马古城的中心地带,广场上的圣依纳爵耶稣会教堂因穹顶绘有画家安德烈亚•波佐(1642—1709)的错视画而远近闻名。教堂对面有座巴洛克风格的四层小楼,红白相间,相当华丽,是圣依纳爵广场的又一颗明珠。意大利文物宪兵队的总指挥部便设在这座楼上,这个组织是意大利人对本国文化遗产非常重视的一个重要体现。文物宪兵在地方上有十二个分支,其中的那不勒斯分支已经成为梅尔菲案件事实上的指挥部。因为某个被抢的陶器上绘有大力士海格力斯手持圆形盾牌大战三体有翼的妖怪吉里昂的画面,又因吉里昂的狡诈凶险很像进行地下古董交易的黑社会,所以文物宪兵队的负责人孔福尔蒂上校就把梅尔菲大案命名为“吉里昂行动”。
在接手梅尔菲抢劫案的时候,罗伯托•孔福尔蒂上校五十七岁,在文物宪兵队做负责人已经四年多了。他经验老到,性格传统,圆脸庞上蓄着小胡子,有着每天抽两包万宝路的人所特有的沙哑嗓音。他的故乡在意大利南部,萨莱诺附近的塞里,因此虽然他已在罗马待了很多年,但讲话时仍带着明显的意大利南部口音。他的父亲是个公务员,母亲和姐姐都在学校当老师,妻子则是他姐姐的同班同学。他年轻的时候,人们叫爸爸还是叫“爹”,如果孩子们该吃饭的时候还在大街上疯玩,警察叔叔就会打他们的屁股。从那不勒斯大学法律系毕业以后,他自然而然去了警察局工作,那时他刚刚十九岁。从那时到如今吉里昂行动的近四十年中,孔福尔蒂经受了一个个大案要案的考验。1960年代末他在撒丁区,正值撒丁岛黑社会异常猖獗的时候,他的妻子和大女儿甚至不得不动用了贴身保镖。1969年,他调到那不勒斯,主管帕吉奥雷利地区,该地有臭名昭著的帕吉奥雷利监狱。这个地方用孔福尔蒂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臭不可闻”。。他的妻子不得不把自己和女儿锁在卧室里,备好水和急救药品,他不回家,她俩就不出门。随后他被提拔到那不勒斯重案组,当时形势严峻,那不勒斯的黑手党组织“卡莫拉”和西西里的“科萨诺斯特拉”组织刚刚合并,图谋进军毒品领域。另外,黑手党一个重要头目刚刚越狱,正如孔福尔蒂说的那样:“屠杀重新开始了。”这场打黑战役非常浩大,成功之后,他又一次被提拔,这次是到了裘连诺,那不勒斯地区卡莫拉活动*猖獗的地方。然后他再次打黑成功,并成了那不勒斯地区的总指挥官。1970年代末期,以“红色旅”为代表的意大利恐怖活动日益增长,孔福尔蒂临危受命,调到罗马负责实权部门。
孔福尔蒂跟各种棘手的意大利犯罪活动都过过招,对他们的行业技巧了如指掌。为了对付意大利*凶悍*强硬又*有组织的犯罪行为,他职业生涯的相当一部分时间都不得不在地下进行。尽管早年他的妻子女儿受到过威胁,他和妻子后来还是新添了三个女儿,现在孔福尔蒂已经是个五个外孙的外公了。他对法律的忠诚和对改善意大利社会的渴望,深深影响了他的子女,其中有两个女儿从政,并且嫁给了政府官员。
1990年,孔福尔蒂开始掌管文物宪兵队。他担负着“复兴”它的重任。文物宪兵队那时只有六十个人,在圣依纳爵广场那座楼上办公——没有任何分支。不到两年,孔福尔蒂就在巴勒莫建了**个分支,两年后在佛罗伦萨建了第三个。随后,几乎在梅尔菲抢劫案和吉里昂行动的同时,那不勒斯分支开张了。巴里、威尼斯和都灵的分部也提上了日程。
孔福尔蒂在艺术上并没有受过专门训练。但高中时教他艺术课的老师却让他终生难忘,因为她每天都戴不同的帽子,并告诉他,在意大利,人们随时随地都被艺术包围。因此,他热爱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就像热爱贝多芬和肖邦一样,他们是他*喜欢的三个艺术家。
刚调到文物宪兵队他就知道,尽管意大利的艺术馆保护森严,很受重视,但它的亲戚——考古学方面的收藏品却不怎么受宠。获得的投资少,在政府的大事表也没什么位置。所以他对梅尔菲抢劫案有点悲观。能给他希望的线索只有一个:
重量级的盗窃案,比如梅尔菲案件,都需用国际性的眼光来审度。此案中的瑞士车牌就是一个证明。但即使没有它,我也会考虑到国际性问题。因为,如果只是一场小小的国内抢劫,就没必要大动干戈地持枪蒙面。如果窃贼们决定去偷非常重要的高档物品,要么是他们已经找到了买主,要么是他们认为偷来的货肯定会有人买。很多次,我们在追贼追到了瑞士边境,不得不停了下来。因为我们不能随便越境。我们的司法权到此为止。所以从客观上来说,瑞士法律其实帮助了那些罪犯。鉴于古董交易常常具备的跨国交易的特征,我一直希望,有一天在意大利国境之外我们也有权调查。当梅尔菲古陶被盗时我们获悉窃贼开的是瑞士车,我就想:“这可能是我们进入欧洲的一个跳板。”
但调查从哪里着手,孔福尔蒂依然一筹莫展。
……
彼得•沃森,《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伦敦时报》、《星期日泰晤士报》等报纸和《观察家》、《旁观者》等多家杂志撰稿人。从一九九七年六月起,在剑桥大学麦克唐纳考古研究院担任助理研究员。他的其他著作包括《卡拉瓦乔阴谋》、《从莫奈到曼哈顿》、《索斯比内幕》等。
普希金书信集 本书特色 本书是俄罗斯著名诗人普希金的个人书信集,这数十封信件曾寄给作者的恋人、妻子、朋友、文学编辑(合作伙伴)、主管大臣等等,从中可以亲切地感受...
《青春简史》内容简介:胡梦是与苏帘儿的爱情故事,是否将随着毕业走向终点?欧阳紫荆与何凤兮的不伦之恋,到底是一场交易还是一次
一个人的蔚蓝海岸 本书特色 想入非非的都会,想入非非是一种能力。当身边的一切都平庸起来,想入非非就变成了一张远行的机票。白天做梦,天高活阔是*起码的,我们还要华...
牛撇捺集 本书特色 《中国杂文》系列丛书,当代作家选五十位,每人一部杂文,五十篇左右。另有合集十部,每部二十几位作家,共二百多位作家,四百多篇作品;现代作家二十...
《有效的安慰》内容简介:安慰是同频的陪伴。这不仅是一本关于安慰的书,也是一本带来安慰的书。法国心理学家、精神科医师、畅销书
台湾老兵 本书特色 倾听台湾老兵与祖国大陆隔海相望而不能相聚,与亲人生离死别将近半个世纪的感人故事。再现台湾老兵在台湾40年艰难的谋生经历和他们为了与祖国、家人...
李敖私房书:二:李敖对话录 爱情的秘密 本书特色 李敖是当代中国*具人格魅力、特立独行的知识分子之一。李敖先生的笔墨生涯历60余载,存世著述甚丰,仅中国友谊出版...
漫步遐想录 本书特色 《漫步遐想录》是卢梭临终前的*后一部作品,也是他留传后世的一部*富特色的不朽之作。卢梭在作品中说,“对自己进行严格而又坦率的自我审查,就像...
《“中国现代文学与韩国”文献补编(上、下册)》内容简介:本书总计450篇(首、部)左右,收录三类作品: 一为十卷本未收录的1917
诗探索:2015 第1辑:作品卷 本书特色 理论卷: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制度建立十年,本刊特辟专栏“驻校诗人制度研究”,收录了孙晓娅、王巨川、罗小凤、许敏霏的文...
修身小集 本书特色 本书为民国著名藏书家、作家周越然的杂文集之一,全书共收入短文一百余篇,这些文章短小精悍、涵盖丰富、妙趣横生,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和大千...
余华论-修订本 本书特色 余华,是中国当代极有天赋、*有成就也*值得研究的作家之一。本书主要从“余华论”“余华中短篇小说解读”及“余华研究资料索引(1986—2...
老舍的人文地图 本书特色 本书是文化名人舒乙先生关于老舍先生的回忆文集,图文并茂,将旧京影像与文学描绘有机结合,使读者在空间里追寻老舍的文学内涵,在心中编织出老...
胡适卷-容忍与自由-中外名家随笔精华 本书特色 20世纪中国思想启蒙先驱、国学大师胡适传世经典随笔精选感受大师的容忍风度和自由胸襟,学习大师的治学精神和思想方法...
发自荒野的情书 本书特色 《发自荒野的情书》是关于羌塘的一部随笔。“羌塘”,在藏语里意为“北方高地”,北至昆仑山—可可西里山,东抵唐古拉山,南部、西南部以念青唐...
这本诗集收入韩东自写诗以来的诗歌两百首,创作时间跨越二十个年头。这些作品是从两千多首手稿中精选出来的力作,包括诗人扬名诗
相约来世-心的新疆 本书特色 《相约来世(心的新疆)》是张承志多年来走进新疆感知新疆的文字的集合,是作者与新疆心灵共振的一次释放。作者倾其半生对新疆的感...
《飞鸟集》内容简介:《飞鸟集》是泰戈尔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诗集之一,它包括325首清丽的小诗。白昼和黑夜、溪流和海
朝花夕拾 本书特色 鲁迅先生一生创作了两部散文集,《朝花夕拾》和《野草》,相对而言,《朝花夕拾》又更有情趣些。 《朝花夕拾》作于一九二六年,共十篇,...
望一望田野 望一望天空-叶赛宁经典诗歌插图珍藏本 本书特色喧嚣尘上的年代,我们更需要诗歌与远方。一起来读点诗吧。本书精心选取了著名俄罗斯诗人叶赛宁*代表性的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