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能更多地留住历史的真实,全赖于它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不容篡改的独立话语。令人遗憾的是,在叙述历史的时候,照片的独立话语常常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即使在一些大量使用照片的书籍里,它也不过是某种历史结论的旁证,或某个历史的概念的图解。《老照片》试图在这方面有所改变,把照片置于观照的中心,让照片自己来诉说。有时候,照片蕴含的话语、传播的意味,远不是几条简单的历史结论所能涵盖的,而历史却只有正视和倾听照片的话语,才能鲜活生动起来。
七十多年前的中苏文化交流——吴南如珍藏的照片在台北曝光
正当电影《梅兰芳》在台湾上演之际,一批老照片在台北曝光,这其中便有1935年梅兰芳率团访问苏联及胡蝶参加莫斯科电影节的照片。人们通常知道1930年2月间,梅兰芳访美,造成万人空巷的盛大场面。其实在五年后的1935年二三月间,他还曾应苏联对外文化协会邀请率团赴苏联演出。这是梅兰芳演艺生涯中的重要经历,也是中苏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盛事。从1935年初开始,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的街头巷尾,就张贴出印有“梅兰芳”三个中国字的广告,商店的橱窗里也陈列着大幅的梅兰芳戏装照片。《真理报》、《消息报》、《莫斯科晚报》等报纸不断刊登照片和文字,介绍中国的戏曲以及梅兰芳本人的情况。苏联对外文化协会还特意编印了三种俄文书籍,在剧院中发售,它们是《梅兰芳与中国戏剧》、《梅兰芳在苏联所表演之六种戏及六种舞之说明》、《大剧院所演三种戏之对白》。经过宣传,梅兰芳在这两座城市几乎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与此同时,苏联为纪念其电影事业创立十五周年,于1935年2月21日至3月2日在莫斯科举行国际电影展览会,邀请各国选派电影代表团参加。胡蝶当时是中国*红的影星,自然是出席苏联影展大会的不二人选,其他成员还有明星公司制片人周剑云、摄影师严鹤鸣、翻译孙桂籍;联华公司制片人陶伯逊、编剧余一清、副导演黄谦,共七人组成代表团。其中陶伯逊等五人已先行前往,胡蝶因还在拍戏,周剑云因有事,因此*后一批出发。
事有凑巧,两件原本不相干的事,竟然凑在一起,于是发生了梅兰芳与胡蝶同行的情况。1935年2月21日,梅兰芳所率领的剧团除幕前幕后人员外,还有剧团总指导张彭春、副指导余上沅,他们是中国戏剧界的权威编导。他们和胡蝶、周剑云夫妇在上海同时登上苏方专门派来的大轮“北方号”,同行的还有一位大人物,那就是要回任驻苏联大使的颜惠庆先生。根据《颜惠庆日记》,2月27日他们抵海参崴,换乘火车经西伯利亚前往目的地,在抵达莫斯科的十多天旅途中,车中颇感无聊,大家有时玩玩桥牌,多数时候也只有闲聊。胡蝶在她的回忆录中说,梅兰芳是一位沉默的谦厚君子,待人诚恳,因为车上有的是时间,我又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加上梅先生和我两人既不会饮酒,也不会打牌,有人说:“这里有梅先生在,何不就此拜师,就此机会学唱京戏?”梅先生自是谦逊说:“这哪敢当呀!”不过禁不起我一再“央格儿”(北平土话“央求”的意思),就说:“拜师可不敢,就唱一段《三娘教子》吧!”
胡蝶说,别看我学方言挺快,而且学什么就像什么,可是这脑袋、这嗓子一到学京剧,就完全不管用了。1930年,胡蝶主演有声影片《歌女红牡丹》中的京剧名伶红牡丹,穿插了京剧《穆柯寨》、《玉堂春》、《四郎探母》、《拿高登》四个剧目的片段,胡蝶学唱京剧不很开窍,仅“芍药开牡丹放,花红一片”几句散板,就学了不少日子,仍然是字不正,腔不圆,主要是胡蝶的广东音难改。于是没有办法,片中的几段唱腔,只得请梅兰芳幕后录制,后来胡蝶说到这事儿,总会风趣地对人说:“我不是梅兰‘方’,我是梅兰‘圆’。”意思是说电影中的唱腔是梅兰芳录制的,那“圆圆”的唱盘替她唱的。
人生何处不相逢。万万没想到,五年后的今天,名师就在身边,天赐良机,胡蝶自然不想放弃,于是梅兰芳耐心地一句一句地教,胡蝶也一句一句地学,无奈她还是觉得困难重重。胡蝶就请梅兰芳教她*容易上口的《汾河湾》中的《别窑》,“儿的父去从军……”这段西皮原板,直到晚年,定居加拿大的胡蝶还能哼得出来。虽只是“几句之师”,胡蝶有时还会幽默地说:“我还是梅兰芳的亲传弟子呢。”
他们一行人于3月13日抵莫斯科,苏联对外文化协会人员、波洛伏伊、奥查宁以及大使馆人员前来车站迎接。而在梅剧团正式公演前,苏联外交人民委员会利瓦伊诺夫夫妇宴请梅剧团和中国电影代表团,中国驻苏大使颜惠庆率使馆外交人员参加。宴会上胡蝶演唱京剧《汾河湾》(西皮原板)的一小段,她还称说是梅兰芳在旅途中亲授的。经大师的调教,胡蝶居然唱得有模有样,唬得俄国人一愣一愣的,可说是现学现卖了。
颜惠庆在他英文自传East—West Ka1eidscope中说:“梅兰芳的首场演出安排在使馆的大客厅里,这里除了舞台和乐队的地方外,还可以容纳160位客人。首场剧目为《刺虎》,舞台的布景、华丽的戏装、新奇的音乐和剧目情节,在苏维埃首都引起了轰动,成为人们不断谈论的话题。后来,梅兰芳还在莫斯科大剧院上演了多出京剧,以及舞剑、舞缎带之类,演出持续了十个晚上,受到热烈欢迎,剧院每晚都爆满,剧票难以买到。”根据戈公振及侄儿戈宝权合写的《梅兰芳在庶(苏)联》等资料得知,3月23日晚,梅兰芳的**场正式演出在莫斯科高尔基大街的音乐堂隆重举行,一直演到28日。4月2日到9日,在列宁格勒的文化厅演出。4月13日在莫斯科大剧院举行告别演出,这是应苏联对外文化协会的要求追加安排的。
有关此行的相关照片,除胡蝶在其回忆录中保留了两张她和梅兰芳的合照,及戈宝权刊登在1935年5月份的《良友》画报的活动照片外,世人真是难得一见,笔者在撰写《梅兰芳与孟小冬》一书时亦未见过。出人意料的是,台北“旧香居”的吴老板居然告诉笔者,他在二十多年前收到一批胡蝶在苏联的老照片。经笔者查证,此批照片来自驻苏联大使馆代办吴南如(炳文)的珍藏,吴南如当时是颜惠庆大使身边的重要幕僚。《颜惠庆日记》在1935年4月4日就记载:“出席吴炳文为胡蝶、周君(按:周剑云)夫妇举行的宴会。”
吴南如(1898—1975)字炳文,又名南柱、凌虚,江苏宜兴人。1910年冬考入常州府中学堂,与瞿秋白是*亲近的同学。1913年该学校改为江苏省立第五中学。1915年考入北京大学法科预科,认识了同为常州中学的同学张太雷。次年转入天津北洋大学法政科临时预备班,1920年毕业,获法学士学位。旋任天津英文华北《明星报》记者。翌年转任中美通信社编辑。旋与新闻界前辈林白水、胡政之在北京创办《新社会报》,以记者身份,得识当时外交总长颜惠庆。1921年任华盛顿会议中国代表团咨议。1922年留居美国,入华盛顿大学研究法律。同年9月颜惠庆组阁电召吴南如回国,任北京政府国务院秘书;11月随颜惠庆辞职赴沪。后赴北京就国闻通讯社北京分社主任。1926年,任驻英国公使馆一等秘书,公余入伦敦大学进修,与郦堃厚、舒舍予(老舍)、吴定良、邱祖铭、宁恩承等人时相过从,吴南如和邱祖铭当时都是公使馆的人员,邱祖铭是三等秘书;而老舍当时是伦敦大学东方学院的讲师。宁恩承还戏称他们六人是“六君子”。1929年回国后,历任国民政府外交部条约委员会委员兼欧美司司长,外交部简任秘书,国际司司长、情报司司长。1933年,颜惠庆任驻苏联大使,约其任大使馆参事,在任职四年之间,曾代办馆务两年半;1937年任驻丹麦公使,1941年9月,返国时途经美国,乃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1943年冬返国,任礼宾司司长。1944年,转任外交部欧洲司司长。1946年参加巴黎和会,任中国代表团顾问。同年10月至1950年,任“驻瑞士公使”。1953年去台湾,翌年1月,任“行政院新闻局局长”。1956年1月,任“驻伊朗全权大使”。1964年1月,专任“驻科威特大使”。1968年辞职回台湾,任“外交部顾问”,筹备外交人员训练所,兼任主任。1972年12月退休。1975年5月12日在美国病逝。终年七十七岁。
吴南如的堂妹、小说家吴崇兰在《二哥吴南如》一书中说:“二哥随颜大使在莫斯科时,都是致力于增进中苏邦交,并为中苏文化交流而努力。在莫斯科四年,他们曾经安排梅兰芳戏剧团在莫斯科大戏院登台表演,那次的演出非常成功,几乎风靡了当时的观众,莫斯科报社的舆论都有好评。其后又有胡蝶影星访俄团的出现,也受到苏俄政府的热烈欢迎。又举行徐悲鸿画展会,使俄国人大开眼界。……苏俄也曾将版画在南京展览,并赠送名画给中央博物院。我国也回赠苏联四库全书一套。……凡此种种,都是大使馆从中安排推动的。”
此段话用意没有错,但时间次序是错的。我们知道,莫斯科影展时间是1935年2月21日至3月2日,中国代表团的其他五位成员都赶到了,而胡蝶和周剑云夫妇随梅兰芳剧团抵莫斯科时已经是3月13日,影展已经结束十天了,因此没有赶上。至于梅剧团演出的盛况,据当时任苏联大使馆秘书的冒效鲁说,梅剧团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共演出十五场,场场爆满,演员不得不多次谢幕。令人叫绝的是,旅苏华侨踊跃看戏,演到妙处时,华侨都叫好而不是鼓掌,这中国特色的大声叫好,使苏联人大感意外,成了苏京奇闻。
……
白鱼解字-手稿本 本书特色 破解汉字奥秘的中国首席大侦探,学者流沙河触摸中华文化之脉的巅峰之作他纠正了许慎《说文解字》一书里的数处错误他去除了汉字与生命之间的隔...
苗语基础教程-(黔东方言)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中央民族大学国家“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小语种系列教材之一,分为上、中下三编。其主要适用对象为非母语的大学本...
文言浅说 本书特色 《小书馆:文言浅说》是一本文言知识的入门读物,本书虽篇幅短小,著者却寥寥数笔,点出文言的奥窍,功底可见一斑。这本掩于尘埃半个世纪之久的戋戋小...
中国古代宫殿 本书特色 乔志霞主编的《中国古代宫殿》详述了古代宫殿建筑的发生与发展、类型与彤式、材料与构造、艺术与文化,同时介绍了几十所具有代表性的宫殿建筑,生...
汤米和说谎的星球 本书特色 迄今有32部畅销考古悬疑作品问世,累计有全球销售63000000册汤米和说谎的星球 内容简介 他是世界未解之谜的绝对权威,创立并不断...
古文字研究(第一辑) 内容简介 一九七八年十一月,中国古文字学界在吉林大学召开了**次古文字学术讨论会。会议决定成立中国古文字学术研究会,并将提交会议的论文结集...
-韓國江陵大學產業工藝科畢業-現經營個人網站Evens Diary(www.evenstory.com)-同時於網路、日常生活中教授書籍藝術-著有《生活中的書籍...
西方婚姻史 本书特色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婚姻制度一直伴随着西方文明的演进而变化着。婚姻不管事宗教的还是世俗的,也不管是强迫的还是自愿的,婚礼都是欧洲法律、信仰...
中华十大义理 内容简介 于丹讲《论语》心得,是用大众化的表达方式,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解读《论语》,而《中华十大义理》一书则是让历代圣贤自己站出来讲述他们的思想,把...
全球上瘾:咖啡如何搅动人类历史 本书特色2关于咖啡全球发展史的经典之作,了解咖啡文化和咖啡发展世界史的必读专著 2横跨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全面介绍世...
中国印度之智慧-(全两册)-精装典藏新善本 本书特色 《中国印度之智慧》系统梳理了印度和中国几千年文明的发展脉络,视角独特,视野宽广。上册《印度的智慧》是对印度...
观人经-贰 本书特色 观人之术,古已有之。武丁见了傅说,认为是王佐之才,破格录用。周文王听说姜尚在渭水钓鱼,就前去拜访,见面后即乘同一辆车子回去。姜尚被...
汉语历史方言研究 内容简介 简介本书是“江山语言学丛书”之一。本书从宋代文士用韵与宋代通语及方言,朱熹与宋代方音,宋代福建文士用韵中韵阴入通押现象,宋代闽音次浊...
老北京的小胡同 本书特色 在我周围所接触的作家中,*有才华的有三个,一个是沈从文,一个是曹禺,还有一个就是萧乾。——巴金他(萧乾)是个多才多艺的人,在文学创作上...
☆鬼才漫画家马克-安托万·马修的成名之作☆打破漫画的创作规则、颠覆纸书的呈现形式☆欧洲漫画界卡夫卡的先锋艺术实验☆令人无比焦虑的荒诞世界,究竟是梦境还是现实?☆...
蜀学-(第二辑) 内容简介 盼望已久的《蜀学》特刊**辑于2006年9月问世,实现了蜀学几代学者的心愿。现第二辑也与读者见面了,这预示着蜀学研究的振兴与繁荣。蜀...
《庄子(中华先贤人物故事汇)》内容简介: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蒙(今安徽蒙城,又说河南商丘、山
《恋恋巴黎:“光之城”的浪漫地形图》内容简介:巴黎拥有大量隐蔽的、氛围绝佳的公园、艺术家工作室、咖啡馆、餐厅,以及一些自19
梁晓声人生感悟-我最初的故乡是书箱 本书特色 《梁晓声人生感悟——我*初的故乡是书籍》分为品味读书、时评论道和漫谈教育三个篇章,内容以梁晓声撰写的关于读书、时评...
当代中国的知识感觉与观念感觉 内容简介 对当代知识品格与观念品格的省察,是本书的主题之一。作为一位深深卷入当代复杂的知识思想状况中的参与者,贺照田通过自己对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