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全译:史(修订版)》对《国语》做了介绍。《国语》成书于战国初期,那是一个社会急剧动荡变革的时代。铁制农具的使用,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关系的变化,城市经济的繁荣,旧制度的崩溃,王室的衰落,国与国之间的剧烈兼并,华夏与四境民族的融汇交往,学术文化思想的活跃,矛盾交错,异彩纷呈。《国语》虽然因为体例的限制,反映社会生活面比较狭窄,但它在时代的影响下,其思想内容仍是相当复杂纷繁、多彩多姿的,举凡“邦国成败,嘉言善语,阴阳律吕,天时人事逆顺之数”(《国语解叙》)概被纳入,尤着力于政治事件、经济体制、军事行动、内政外交、典章制度、道德礼仪等方面的言论记述。《周语》三卷,记载了西周穆王、厉王直至东周襄王、景王、敬王时有关“邦国成败”的部分重大政治事件,反映了从西周到东周的社会政治变化的过程。《鲁语》二卷,则着重记载鲁国上层社会一些历史人物的言行,反映了春秋时期这个礼义之邦的社会面貌。《齐语》一卷,主要记载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采取的内政外交措施及其主导思想。《晋语》九卷,篇幅占全书三分之一强,它比较完整地记载了从武公替晋为诸侯,献公之子的君权之争,文公称霸,一直到战国初年赵、魏、韩三家灭智氏的政治历史,从公元前678年到公元前453年,时间长,分量重,所以有人把《国语》称为“晋史”。《郑语》一卷记周太史伯论西周末年天下兴衰继替的大局势。《楚语》二卷,主要记灵王、昭王时的历史事件。《吴语》一卷、《越语》二卷记春秋末期吴、越争霸的史实。
曲中医推荐在中华浩如烟海的文化历史典籍中,(国语)是其中优秀的一部。它是先秦时期三部历史名著(《左传》《国语》《战国策》)之一,是我国*早的国别史。《国语》以记言为主,而它记载的言论系依据旧史的记录。
《国语全译:史(修订版)》: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
序言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浩如烟海的文化历史典籍,(国语)是其中优秀的一部。它是先秦时期三部历史名著(《左传》《国语》《战国策》)之一,是我国*早的国别史。全书共二十一卷,七万余字,按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分别记载了上自西周穆王征犬戎(约公元前967年),至战国初年赵、魏、韩三家灭智氏(公元前453年),约五百一十五年间的部分历史人物的言论和史事。
《国语》以“国”分目,记“语”为主,故书名《国语》。它与《左传》所记载的史事都以春秋时期为主,只不过《左传》依鲁君纪年,记事以鲁国为中心,是解释《春秋》的,被称做《春秋内传》;而《国语》则分国系年,事件以所记国为中心,韦昭《国语解》说:“其文不主于经(《春秋》)”,因此又称做《春秋外传》。
司马迁说:“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报任安书》)班固《汉书·艺文志》也记载:《国语》二十一篇,左丘明著。”有关《国语》的作者,在唐宋以前,多执汉儒之说,认为是左丘明,而《国语》正是摭拾《左传》的编余材料写作而成的。但自“(晋)傅玄、(隋)刘炫、(唐)啖助、陆淳,皆以为与左氏文体不类”(清姚际恒《古今伪书考》),宋人陈振孙更认定其“必非出一人手也”(《直斋书录解题》),清代的赵翼则说:“《国语》本列国史书原文,左氏特筒料而存之,非手撰也。”(《陔余丛考》)经历代学者的考校甄别,已基本上推翻了《国语》作者为左丘明之说。
《国语》以记言为主,而它记载的言论系依据旧史的记录。我国古代史官建制甚早,周制,王朝及诸侯各国均设有史官,而且编制完备。分工明确,有大史、小史、左史、右史等职。古者“君举必书……,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
文摘
卷一周语上
1.祭公谏穆王征犬戎
[题解]
周穆王为炫耀兵威,想用不供时享的名义去征讨大戎,祭公谋父为了制止他这种错误行为,进行劝谏。祭公从“先王耀德不观兵,’的传统经验出发,征引史事,说明要以德服人,不可滥用武力;再从先王规定的“五服”法制,戎狄属于“荒服”,犬戎氏的君长又并没违背“终王’,之制,说明伐非其罪,朝廷是师出无名。穆王不听,出兵征讨犬戎。结果是“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自是荒服者不至。”这真是对穷兵黩武者的绝妙讽刺。
[原文]
穆王将征犬戎,祭公谋父谏曰:“不可。先王耀德不观兵。夫兵戢而时动,动则威;观则玩,玩则无震。是故周文公之《颂》曰⑥:‘载戢干戈,载橐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⑩。’先王之于民也,懋正其德而厚其性,阜其财求而利其器用,明利害之乡,以文修之,使务利而避害,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④。
“昔我先世后稷,以服事虞、夏。及夏之衰也,弃稷不务,我先王不帘用失其官,而自窜于戎、狄之间。不敢怠业,时序其德,纂修其绪,修其训典,朝夕恪勤,守以敦笃,奉以忠信,奕世载德。不忝前人。至于武王,昭前之光明而加之以慈和,事神保民,莫弗欣喜。
司马迁说:“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报任安书》)班固《汉书·艺文志》也记载:《国语》二十一篇,左丘明著。”有关《国语》的作者,在唐宋以前,多执汉儒之说,认为是左丘明,而《国语》正是摭拾《左传》的编余材料写作而成的。但自“(晋)傅玄、(隋)刘炫、(唐)啖助、陆淳,皆以为与左氏文体不类”(清姚际恒《古今伪书考》),宋人陈振孙更认定其“必非出一人手也”(《直斋书录解题》),清代的赵翼则说:“《国语》本列国史书原文,左氏特筒料而存之,非手撰也。”(《陔余丛考》)经历代学者的考校甄别,已基本上推翻了《国语》作者为左丘明之说。
德国(从统一到分裂再到统一) 本书特色 以史为鉴,探究强国发展规律;抓住机遇,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本丛书是根据齐世荣教授、钱乘旦教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
广东民族关系史 本书特色 《广东民族关系史》是我国**部较为全面、系统、深入阐述广东民族关系历史的专著,因而在学术上具有填空补缺的性质。本书复原广东民族...
云南方志民族民俗资料琐编 本书特色 《云南方志民族民俗资料琐编》为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之一。云南方志民族民俗资料琐编 内容...
★史记(全5册)(传世经典.文白对照)(精) 本书特色 《史记》是我国*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中国古代史学与文学的丰碑,是中华民...
明朝的皇帝 本书特色 明朝十六帝个个奇葩,洪武至崇祯历朝气象万千。高阳披览明史,兴废得失,将明朝的从头至尾皇帝一一道来。明朝的历史头绪纷繁,变幻莫测,“剪不断,...
已尘封60多年的《魏特琳日记》,首次以全貌与读者见面。�日记全文50多万字。《魏特琳日记》是继《拉贝日记》、《东史郎日记》之
《湖州传:湖光山韵丝书远》内容简介:本书是“丝路百城传记”系列丛书之一。作者以诗意的笔触,写出作为丝路带上的文化名城湖州:
辛亥-计划外革命 本书特色 达摩克利斯之剑下,晚清*后的变革经济掀翻政治,晚清政改的不归路乱世赌人性,变生肘腋的致命一击海外学界揭示大清国覆亡的路线图辛亥-计划...
《希腊人和希腊文明》内容简介:这是一部展现古希腊无穷魅力的文化史巨著,是文化历史学大师布克哈特里程碑式的力作。本书系布氏身
明代内阁政治研究/西北师大社科文库 本书特色在明初重大变革之中,*大的亮点就是宣布废除一千多年来的丞相制度,成为中国古代政治改革的重大事件之一,影响深远。废相以...
当代中国口述史-汪东兴回忆毛泽东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 内容简介 在那场堪称“史无前例”的毛泽东“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中期,发生了令世人震惊...
《耶鲁文学小历史》内容简介:继E.H.贡布里希从1935年德文版翻译而来的《世界小历史》一书于2005年出版以来,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了
《罗马的审判》内容简介:文艺复兴这么读才有意思! 这是一部小说,也是一部历史,更像是一部电影 从威尼斯、罗马,到佛罗伦萨,再
春秋左传 本书特色 《民国国学文库》丛书原名《学生国学文库》,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商务印书馆王云五主编《万有文库》之子系,为突显其时代印记现易名为《民国国学文库...
文物中国史(平装) 本书特色 《文物中国史》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组织编撰的一套通史类历史读物,曾获首届中国政府出版奖提名奖,共计八卷,以文物为线索讲述了从史前到清朝...
《丘吉尔的秘书》再现了1940年的伦敦。那时,温斯顿•丘吉尔刚刚宣誓就职首相。战火已经蔓延过英吉利海峡,闪电战带来的威胁与日俱
巫玉之光:中国史前玉文化论考 本书特色 玉文化学是一门尚不为人所知的崭新的学术领域,同时,又是一个庞大科研课题,涉及地质、矿物、工艺、史学、文献、考古、宗教、美...
华文全球史013:美洲奴隶贸易:起源、繁荣与终结: 本书特色 《美洲奴隶贸易:起源、繁荣与终结》讲述了奴隶贸易四百多年的罪恶史。*艘贩奴船何时在美洲登陆?美洲奴...
后汉通俗演义:绣像本 本书特色 蔡东藩专*的《后汉通俗演义》为本系列图书之 一,共100回。叙述自王莽篡汉至蜀汉亡国,真实再 现了新朝的短暂统治,大汉帝国第二高...
《明实录》中的天津史料:1368-1627 本书特色 经明代二百多年先后纂修而成,自太祖至熹宗共十五朝十三部,近三千卷。由于历史的原因,建文、景泰二朝不专立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