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套装全4册)》为《文白对照全译资治通鉴》的第四辑。全书文言原典300余万言,白话译文500余万言。因规模宏大,为方便读者阅读计,在不改变《通鉴》原次序的前提下,按朝代将其分为7辑,每辑大致3册(第四辑南北朝部分4册,第七辑五代十国部分2册),共21册,陆续推出。本辑所记,起于南朝宋高祖刘裕永初元年(420),迄于南陈后主陈叔宝祯明二年(588),讲述南北朝时期,凡一百六十九年之史事。420 年,宋受晋禅,刘裕登位,号为刘宋。424 年,文帝初立。三十余年,劝学招贤,“民有所系,吏无苟得”,元嘉大治。450 年,效霍去病狼山封胥,偏师数路,北伐中原,“赢得仓皇北顾”。53 年,刘劭弑父,文帝晏驾,其后皇室惨剧,前后相续,宗室大坏,骨肉离析。479 年,权臣萧道成,废顺帝自立,是为南齐。道成父子相承,体恤民众,交通北魏,内外差强。尔后诸帝,皆昏庸无状,国事不堪。502 年,萧衍代齐,南梁是立。梁武之初,励精图治,“五十余年,江表无事”,晚岁崇佛,国事始紊。550 年,侯景之乱,攻迫台城,南梁经营,三吴繁华,毁于一时。元帝即位江陵,讨平巨贼,未及三年,西魏袭破江陵,身死异国。敬帝即位,都城南返建康,内忧外患,无可收拾。557 年,禅位权臣陈霸先,南陈因立。霸先英主,志度弘远,惜天不假年,北方日强,陈氏子孙,惟保守一隅,只待隋军大至,金陵瓦解。南朝废兴相继,北国亦然。386 年,北魏始建,自太祖拓跋跬至拓跋嗣,而至魏太武拓跋焘,俱踔厉奋发,北讨柔然,再平夏、燕、北凉。439 年,北方大致划一,南、北对峙势成。自此,或南朝北伐,或北朝南掠,各自怀忿。北魏起于云中,为经略中原,而至平城,孝文慕汉,再迁洛阳,胡服脱尽,满朝衣冠,尽是南风。宣武、胡后执政,宠奸佞佛,豪门竞奢,六镇、尔朱氏之乱相因,北魏分裂东、西。未及数年,宇文篡西魏立周,高氏篡东魏号齐,周、齐攻伐连年,江北纠纷未已。齐帝了无才气,任意荒唐,“小怜玉体横陈夜,周师已报到晋阳”,国势由强入蹇。周武雄才,577 年,整齐师旅,振羽入邺,收齐全境。随即南向,不料未及出师,赍志而殁。周帝冲幼,皇权旁落。581 年,杨坚废静帝自立,隋朝开立基业。588 年,隋师南下,陈后主未料国运,只知悠游。之后,金陵城门即将洞开,后主拥宠姬狼狈入于胭脂井,南朝风流,至此云散,两岸混一只在目前,隋唐盛世,即将上演。本辑结束于此,以终南陈,以启强隋。此百七十余年,山河崩裂,无有宁日。其间立国十数,英主开基于前,子孙毁之于后,每有立新,旧时帝王,概莫能脱。禅位之际,幼帝泣愿“世世勿复生帝王家!”呜咽惨切,历历在耳,陈陈相因,犹然未悟。良臣悍将,或奔竞沙场,或构谋帏幕,但有稍息,身死主上之手,长城自毁,南北同慨。百姓“携白首于山野,弃稚子于沟壑,顾故乡而哀叹,向阡陌而流涕”,良可叹泣。豪杰未易伸展,烝民几曾开颜,百年血泪,遍洒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读者到此,宁不戚然?然自东汉末至此,四百余年,中华各族,因分裂而致争竞,因争竞而致交融。胡边鄙人,熏染儒雅之风,汉家男儿,渐浸胡族健气,汉胡至此浑然一体,尔后千数百年,中华少有分裂之虞,皆系此四百年血泪。长夜难明终将明,浊水难清终须清,读者念及,或有欣然。南北诸国,兴替倏忽,人事反复,史迹斑斓。司马光诸人,整理繁乱,裁汰粗秽,得六十余万言,占全书五分之一强,将这百七十年余年史事,一一分付,开列井然,文言质朴,不掩兴亡之叹,烈士嘉言,尽有英挺之气。“生亦何欢,死亦何惧;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掩卷三叹,慎惕之心油然。《资治通鉴》是我国**部编年体通史。为宋代名臣司马光主持编写,将上起战国,下终五代,共1362年的大事,按年记载,一气衔接,使自汉末以来的学者所编纂的各朝断代编年之书,一变而为联结古今的大编年史。为学史者必读之著作。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之目的在于“资治”,凡有关国家兴衰、生民休戚的重要事件人物,都叙述详明。而对无关国计民生的事及人物,如众多的文人、高隐均不予提及。其记人记事,原则鲜明,为历代帝王大臣及学人所乐读。司马光所处时代,距今已900余年,当时文言与当下所用的白话文已相去甚远,故现代人读之,多有因感到吃力而放弃的。有鉴于此,20世纪80年代初,由台湾学者黄锦铉先生领衔主持,集台湾各大学27位著名教授之力,历时3年,将这部大著译成白话,深受中文世界读者所喜爱。司马光是我国古代史学、文学、政治大家,其识见、才能早有公论;他与当时*优秀的史家一起,枯坐19年,抉搪幽隐、荟萃熔铸,用功极深,而成此煌煌大著。成就之高,后人难以企及。故此,译者在翻译时力图贴近、还原《资治通鉴》,译文典雅,紧贴原著,不以“现代眼光”作解人,不擅作发挥,旨在让读者能读到“干干净净的《资治通鉴》,干干净净的司马君实”。如此以拙御巧,实为明智之举。本书采用文、白对照的形式,全书共计800余万言。为方便读者阅读计,将其分为七辑出版。分辑仍依原书次序,大体以朝代为别。**辑为战国、秦、西汉(含王莽新);第二辑为东汉、魏(含更始);第三辑为东西晋;第四辑为南北朝;第五辑为隋唐(其中唐至安史之乱起);第六辑为安史之乱至唐灭亡;第七辑为五代十国。此分辑纯粹是为了排版阅读方便,不含任何对原作的理解之义。本辑所记,起于南朝宋高祖刘裕永初元年(420),迄于南陈后主陈叔宝祯明二年(588),讲述南北朝时期,凡一百六十九年之史事。
中文世界一部白话全译本。台湾著名学人黄锦鋐主编,台湾二十七位教授学者合译。译文贴近原著,尽得信达雅之要义。译者在翻译时力图贴近、还原《资治通鉴》,译文紧贴原著,逐字逐译,不以“现代眼光”作解人,不擅作发挥,旨在让读者能读到一个“干干净净的《资治通鉴》,干干净净的司马君实”。以拙御巧,看似笨工夫,实为巧办法。全书文言加上译文凡八百万言,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按朝代分为七辑,陆续推出。《资治通鉴》之名,众人皆知,但研读者比之于《史记》要少很多,考其缘由,一者当数其编年体例,“上下若干年间,安危治乱之机,情伪吉凶之变,大者纲提领挈,细者缕析毫分。心目了然,无适而非吾处事之方。读此书,尤能开涤灵襟,助发神观。”——朱熹温公作《通鉴》,不特治乱之迹而已,至于礼乐、历数、天文、地理,尤致其详。——胡三省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网罗宏富,体大思精,为前古之所未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其论古皆折衷至当,如因三家分晋而论名分,因曹魏移祚论风俗,皆能穷物之理,执圣之权。——曾国藩“此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涑水乡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与司马迁并称为“史学两司马”。自幼嗜学, 20岁中进士甲科,踏入仕途。宋治平三年(1066),领衔编纂《资治通鉴》,其时司马光年47岁。元丰七年(1084),《资治通鉴》完成。元丰八年(1085),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主持朝政,数月后去世,时年67岁。追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发现北京-舒乙眼中的北京 目录 发现北海地宫变天堂——田义墓的石刻装饰艺术绝品宏伟的“黄肠题凑”“辟雍”之美甲天下泄漏天机的雍和宫*美的就在这儿登钟楼赏飞鸽漫步...
《二战经典战役系列丛书:死守莫斯科(图文版)》内容简介:莫斯科,一个不死之城。前有拿破仑折戟沉沙,希特勒很清楚这段历史。可
《十八世纪中国社会》内容简介:《十八世纪中国社会》作者在研究方法上又深受法国年鉴学派的影响,接受了年鉴派学者“长时段”的概
中国通史(上、下册) 本书特色 《中国通史》是吕思勉先生的史学成名作。吕思勉是史学界公认的旧籍读得很多的一位学者,二十四史通读数遍,为学界同人传为美谈。他是易中...
广东民族关系史 本书特色 《广东民族关系史》是我国**部较为全面、系统、深入阐述广东民族关系历史的专著,因而在学术上具有填空补缺的性质。本书复原广东民族...
《从大王到天皇:古坟时代—飞鸟时代》内容简介:本书是“讲谈社·日本的历史”第二卷。讲述日本古坟时代至飞鸟时代的历史(中国历
《中美合作所与太平洋战争》内容简介:抗战时期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是中美两国联合抗日的情报机构、训练机构,分别由中美两国
《柏林记忆:逃离悲恸之地》内容简介:·这是一部几乎贯穿整个“二战”的长篇战时日记。·这是一卷布满历史细节的私人“二战”史。
旧制度与大革命 本书特色 史学珍珠,权威全译本。了解法国大革命必读书,中译本印行二十周年。旧制度与大革命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法国大革命的经典研究著述。书中通过...
香港史 内容简介 本书是迄今为止西方出版的*权威、*详尽的香港通史,一出版即大获好评,并多次印刷。本书系统、全面地叙述了1838到1990年间香港的发展历史,对...
地中海考古史前史和古代史 本书特色 《社科文献精品译库》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值20周年社庆之际,奉献给学术界和广大读者的新礼物。《社科文献精品译库》作为一项长期...
剑指双一流·高中历史导学 中外历史纲要(上)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部编版高中历史新教材编写,可配套《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教材使用。本书分为两大模块,模...
宋元讲史话本研究 内容简介 《宋元讲史话本研究》对话本研究中一些仍存分歧的问题诸如话本定义、说话家数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对《梁公九谏》的成书、《宣和遗事》是否属讲...
《印度近代瑜伽之光》内容简介:辨喜是一个哲学家,但与我们所理解的哲学家不同,他有着长年的瑜伽修行的实践,因此又是印度瑜伽的
Chineseresidentialcommunitiesareplacesofintensegoverningandanarenaofactivepoliti...
在文学馆听讲座2 内容简介 目录如何正确看待康雍乾“盛世”?周思源中国:被延误的现代化?雷颐戊戌变法与近代中国?杨天石蒋介石与中国的抗战?杨天石中国的抗战:武汉...
《餐饮外卖运营一本通》内容简介:如何开设一家外卖店铺,打造一张爆款的菜单?如何增加核心用户数量,快速提高物流满意度?本书基
《文明的地图》内容简介:张信刚教授对“一带一路”各区域的历史、政治、文化有多年深入研究,并进行了实地考察与寻访。他从丝绸之
钱穆先生全集-世界局势与中国文化-新校本 本书特色 本书汇集作者散篇论文共二十题二十一篇,择取其中一篇题名“世界局势与中国文化”作为本书之书名。其中*早两篇,一...
天朝,失去的历史机会 本书特色 明末清初,世界开始近代化,东方中国不具备自行近代化的社会条件,但历史不断给出中国追步世界的机会:郑和远航终止,中国失去以中国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