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时代是一个永远激动人心的时代。它让人们看到,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曾经有那么一个辉煌的时代。诸子放恣,处士横议,百家之言盈天下。主张文学改良的,主张保护国粹的,主张三纲五常的,主张个性解放的,这边要打孔家店,那边要把孔儒升格为宗教,思想的多元化,创造了众声喧哗、精彩纷呈的剧场效果。有人把它称为文学革命运动,有人把它称为新文化运动,也有人把它称为启蒙运动。
这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个异数,是一股偶尔漫出了河道的激流。五四运动的爆发,学生们高揭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旗帜,走上了街头,宣告回归革命时代。中国的历史,在这里与辛亥革命重新接轨,一度漫出河道的激流,也终于纳入了河道。
新与旧交锋的大时代,政界与学界的风云往事。
大师辈出,群星璀璨,风云际会,百年激荡……
*生动的历史实录,还原一个激动人心的年代!
余世存撰写长序,深度阐扬五四精神
解玺璋·十年砍柴·张宏杰联合力荐
“五四”前后是中国近代史上群贤咸集,大师辈出的年代,各种思想像山崩川涌,汇聚成滔滔巨流,相激相荡,引领风骚。那是一段激情迸发、永不复返、令今人无限神往的光辉岁月。本书再现了这个新旧政治、新旧文化交锋的大时代,细述民国政界与学界的风云往事:
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蔡锷、孙中山、袁世凯、徐世昌、段祺瑞、陈炯明、章士钊、傅增湘、吴稚晖、张东荪、鲁迅……时势造就英雄,人才成就时代。
五四时代的北大,群星璀璨,出入的都是当世名人: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钱玄同、周作人、刘半农、沈尹默、高一涵、陶孟和、蒋梦麟、傅斯年、罗家伦、段锡朋、辜鸿铭、刘师培、黄侃、顾颉刚、马叙伦、刘文典、马其昶、梁漱溟……那是属于他们的时代,有请大师们重返五四现场!
叶曙明是当今华文世界*具潜力的作家之一。
——台湾大学教授 蔡源煌
叶曙明先生的《重返五四现场》一书让我们跟着他重温了五四……以流畅的文字叙述了他眼中的五四,尤其是他把广东人梁启超、陈炯明当作五四运动的开端和结束,言之成理,令人耳目一新。
——著名学者、作家 余世存
长久以来,五四被各种思想搞得面目全非、奇形怪状。现在,我们跟随作者,穿过重重迷雾,重返五四现场,或许会有一些新的发现,使我们看到五四的真相,这是该书的魅力所在。
——出版人、评论家 解玺璋
叶先生这本书是认真的、有才华、有见解的信史,为我们细腻而有条理地梳理呈现了民国史上重要的一个片断,它不但扩充了我们对民国史的了解,也为我们反观身处的时代提供了一个角度。
——新锐历史作家 张宏杰
《重返五四现场》试图突破五四被符号化后的重重外包装,采取胡适先生“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的谨严态度,来尽量还原五四时期人与事的生动场景,让他们重新活在九十年前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
——著名专栏作家 十年砍柴
《重返五四现场:1919,一个国家的青春记忆》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个异数,是一股偶尔漫出了河道的激流。五四运动的爆发,学生们高揭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旗帜,走上了街头,宣告回归革命时代。中国的历史,在这里与辛亥革命重新接轨,一度漫出河道的激流,也终于纳入了河道。
五四时代是一个永远激动人心的时代。它让人们看到,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曾经有那么一个辉煌的时代。诸子放恣,处士横议,百家之言盈天下。主张文学改良的,主张保护国粹的,主张三纲五常的,主张个性解放的,这边要打孔家店,那边要把孔儒升格为宗教,思想的多元化,创造了众声喧哗、精彩纷呈的剧场效果。有人把它称为文学革命运动,有人把它称为新文化运动,也有人把它称为启蒙运动。
第一章 价值崩溃的年代
一场未遂的五四运动
5月,在中国的近代史上,究竟具有怎样的一种特殊意义呢?这是个不解之谜。
中国的知识界,与5月似乎有着某种难以解释的宿命关系。许许多多与知识界相关的事情,都在这个月份酝酿、发酵、爆发,然后长远地影响着中国的历史进程。
1895年春天,北京聚集着大批从各省上京参加会试的举人,已经考试完毕,正在等待放榜。4月,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中日两国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辽东,赔款二万万两的消息,像一颗炸弹在京城炸开了,把大大小小的京官、举人们炸得血脉贲张。从4月14日开始,各地举人的公呈,像雪片似的飞到都察院,呼吁朝廷拒绝签约。一位台湾省籍举人,在衙门外捶胸顿足,号啕痛哭,长跪不起,为台湾民众向朝廷请命,围观之人,莫不潸然泪下,感同身受。
在这批奔走呼号的“知识分子”当中,有两个广东人最为活跃,一个是康有为,一个是梁启超。
康有为,广东南海人,生于1858年,原名祖诒,号长素。早年在家乡时,阅读各种新书,如《西国近事汇编》、《环游地球新录》等等,开阔了眼界。后来他亲身游历香港,感受到西方文明,治国甚有法度,绝不是中国人所说的“夷狄”,于是大购西方书籍(译本),大讲西学。1891年,康有为在广州开办“万木草堂”,主持完成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等重要著作,“大发求仁之义,而讲中外之故,救中国之法”,鼓吹从最高层的王权入手,由上而下改造中国。
梁启超,广东新会人,生于1873年,字卓如,号任公。他12岁进学,17岁中举,人称神童,满腹训诂词章之学。自从听了康有为如“大海潮音,作狮子吼”的讲学后,幡然猛醒,有如桶底脱落,豁然贯通,始觉自己肚里的全是“数百年无用旧学”,于是改辕易辙,追随康有为左右,绛帐侍坐,执经问字,北面备弟子礼。当时康有为还只是个秀才,梁启超以举人的资格,倒过来拜秀才为师,倾力提倡新学。康长素有了这个得力助手,如虎添翼。
4月的北京,紫藤花开,柳絮飞扬,空气中充满了不安。为了阻止朝廷签约,梁启超先是联合了广东举人麦孟华、张寿波等人上书,被都察院拒绝了。其后湖南举人们得知,也积极参与,挺身而出的公车愈来愈多,力言台湾万不可割让。
康有为、梁启超起草了一份一万八千字的请愿书,据说,5月2日,康有为联合在京会试的公车一千三百多人,于松筠庵会议,共同署名上书光绪皇帝,并齐赴都察院递交请愿书,被都察院拒收。这就是在所有中国近代史书上都少
叶曙明,广东作家。1980年起开始写作,并从事图书编辑出版工作,曾任职于花城出版社、广东省出版总公司、广东潇洒杂志社、广东教育出版社。创作以历史、散文、小说为主,出版了《军阀》、《草莽中国》、《百年激荡:20世纪广东实录》(三卷)、《共和将军》、《大国的迷失》、《广州旧事》、《其实你不懂广东人》、《万花之城:广州的2000年与30年》、《最是梦萦家国:霍英东与改革开放》、《雕刻美色:广东玉雕》、《大都市综合症》、《女巫之歌》等十几部著作。
古人的称谓千变万状,极为复杂,比如苏轼的不同称谓就有近百种之多。我们今天要学习和研究古代文化,就必须了解关于古人的各种称
张圣才(1903—2002),厦门人,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福建早期著名报人和教育家。1931年,在厦门参与发起组建“抗日救国会”,因
清代名人奏折书系·曾国藩 本书特色 曾国藩以书生治军,投笔从戎,竟完成名将所不能之武功,且对近代中国的社会结构造成深远影响,一生的传奇经历为后人所敬仰嗟叹。其中...
《孔子的故事》内容简介:本书用通俗而富有情感的笔法,讲述了孔子坎坷求索的一生。通过生动的故事、深入浅出的讲解,全书展示了孔
秦汉史-精校版 本书特色 《秦汉史》是吕思勉先生的五部断代史之一,初版于1947 年,后多次再版,是研究秦汉史基本的参考书之一,已成为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经典著...
中国历史评论-第六辑 本书特色 《中国历史评论》是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为迎接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在中国史学会推动和支持下,联合山东省史学会共同编辑的系列学...
ThisisahistoryofChinaforthe900-yeartimespanofthelateimperialperiod.Aseniorschola...
《别扛着:做自己的减压教练》内容简介:人人对未来充满着迷茫和不确定性,激烈的社会转型和市场竞争,让企业管理面临越来越大的风
《我是大卫》讲述了大卫自幼即被关入集中营,12岁那年,他莫名得到一个人的帮助独自逃了出来。经过多年与世隔绝的生活,这个眼神
史林杂俎--俞兆鹏史学文选之二 内容简介 《史林杂组:俞兆鹏史学文选之□》收入文章分为史学理论、唐史研究、北宋史研究、南宋史研究、明清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史传文...
《论绅权》之后删除胡庆钧《两种权力夹缝中的保长》、《从保长到乡约》两篇。目录 论绅士论“知识阶级”论师儒(以上费孝通)论
吕思勉-白话本国史-(全二册)-典藏 本书特色 本书是吕思勉先生在历年教学讲稿和史学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内容框架由绪论和五篇构成,在每一篇里又分若干章,详细叙述...
无情的革命-资本主义的历史 本书特色 资本主义几百年的历史跌宕起伏。把资本主义当作一种文化,研究其思想和价值与研究其创造力和系统一样重要。乔伊斯 阿普尔比对这个...
《Wireshark网络分析从入门到实践》内容简介:Wireshark是一款开源网络协议分析器,能够在多种平台(例如Windows、Linux和Mac)上抓
世界文学文库(插图本)世界上下五千年 内容简介 历史是一座知识的宝库,通过阅读历史,我们可以了解人类的发展,知道我们现在身处的时代,甚至能够预言未来的发展。“读...
中国通史(上下册) 本书特色 傅斯年之侄傅乐成传世史学巨著首次引进 著名史学家许倬云先生著述推荐“在中国通史之中,公认*好的一部作品” 比肩钱穆《国史大纲》的...
猫:懒得理你-目客-004 本书特色 《目客004·猫:懒得理你》用264页主册 32页别册的超厚内容,打开人与猫私密的情感世界,动心、治愈、全面...
清宫洋画家 本书特色 在清代,在皇宫与民间、油墨与水彩、东方与西方之间,行走着一群洋画家,他们成为皇宫里的座上宾,身穿绫罗绣彩的中国官服,都有着一个中国名字:郎...
燕京胜迹-西洋镜-第十三辑 本书特色 u 胡适作序推荐,慈禧太后御用女官德龄公主撰文的中国摄影代表作u 2009年,《燕京胜迹》在华辰影像拍卖中以10万元成交u...
本书为康有为(1858-1927)与各方人士及团体机构往返书信的结集,收录现存已知往函607通,来函330通,凡937通,分作四类,依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