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尔贾宫廷:布尔夏德日记选(插图本)》是一本日记选,日记以其鲜明的特点成为研究博尔贾时代的重要史料。布尔夏德在刻画社会和生活时有意回避了个人观点,而仅作为一个旁观者记录着事实和官方仪式的过程。在这里,他显示出作为一个礼仪官的特性。他把规则与秩序,庆典与官方活动放在了记录的中心,对自己职责的各种细枝末节十分关注。正是因为他对细节和精确的关注,我们可以看出,布尔夏德是一位十分可信的记录人。不过他在详略上把握不当,比如他花费了很多笔墨来关注特殊仪式的程序;把梵蒂冈的生活局限于教会事务,如大量描述枢机主教,使节和其他神职人员而不在意世俗贵族,因此无法全方位展现出罗马的各种事务;此外,他对艺术和文化也缺乏兴趣,甚至没有提过平托里乔和博尔贾宅邸的装饰。
★16开布面精装,吉林出版集团出版
★ 本书文本全部来自塞拉尼(E. Celani)编辑的两卷本《从1483至1506年的约翰·布尔夏德日记》(Johanni Burckardi Liber Notarum ab anno 1483 usque ad annum 1506,Citta di Castello,1906),这也是布尔夏德《日记》的quan威版本
★ 日记涵盖了教皇西克斯图斯四世在位末期、英诺森八世时期(1484-1492年)、亚历山大六世时期(1492-1503年)、庇护三世时期(1503年)以及尤利乌斯二世早期等时段
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以其臭名昭著、特立独行而在教皇史中为人所熟知。“博尔贾”也成为了十五世纪教会腐败与罪恶的代名词。据说,博尔贾家族给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多样而辉煌的文化和政治追求中增添了十分令人不齿的特质。他们为了建立一个新王朝不择手段。谋杀、背叛、罪恶充斥着梵蒂冈的教廷内外。尽管亚历山大一直被视作博尔贾家族的绝对头目,但他并非一位独行者。他的两个孩子——切萨雷与卢克雷齐娅的故事同样令人毛骨悚然。对博尔贾家族做这样宽泛的评价和描述是很容易的,特别是当概括化结论取代了更为具体的解释时。但是,如果想使这种结论或评价无可非议,我们必须要有当时的官方或私人记述证实,同时也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即使亚历山大的统治不断遭到各种谴责,但也只有在尊重同时代原始文献的基础上,以及在文艺复兴意大利和基督教世界的宏观视角下理解其成败时,才能公正地評價这位教皇的统治。
这是一本日记选,日记以其鲜明的特点成为研究博尔贾时代的重要史料。布尔夏德在刻画社会和生活时有意回避了个人观点,仅作为一个旁观者记录着事实和官方仪式的过程。在这里,他显示出作为一个礼仪官的特性。他把规则与秩序,庆典与官方活动放在了记录的中心,对自己职责的各种细枝末节十分关注。正是因为他对细节和精确的关注,我们可以看出,布尔夏德是一位十分可信的记录人。不过他在详略上把握不当,比如他花费了很多笔墨关注特殊仪式的程序;把梵蒂冈的生活局限于教会事务,如大量描述枢机主教,使节和其他神职人员而不在意世俗贵族,因此无法全方位展现出罗马的各种事务;他对艺术和文化也缺乏兴趣,甚至没有提过平托里乔和博尔贾宅邸的装饰。
然而即便如此,布尔夏德的记录方式和对事件的梳理(其中大部分他并未掺杂个人观点)反映出其《日记》的真实性。而这种真实性在同时代的其他作品中则很少见。因此,虽然他对博尔贾家族的描绘鲜有涉及其私人生活,但这本《日记》仍然值得重视。布尔夏德很少关注那些关于博尔贾家族的流言蜚语:瓦诺莎(切萨雷和卢克雷齐娅的母亲)和茱莉娅·法尔内塞都只在文中被提过一两次,且大多是一笔带过;尽管教皇被盛传利用毒药谋害政敌,但布尔夏德也并未记录在案。事实上,在几乎所有人都把亚历山大统治末期的死亡事件归之于投毒时,布尔夏德的记载很可能更有说服力,因为他作为礼仪官直接参与了尸体的善后和葬礼工作,比如他对枢机主教费拉里和教皇病情的细致描述均暗示出其死因皆为自然原因,而非某些非自然原因。 相对于其他饱含感情色彩和鲜明敌对情绪的作品,布尔夏德笔下的亚历山大六世及其家族的形象要正面得多。布尔夏德之所以这么写,在于他作为礼仪官所持有的维护正统秩序的倾向,因为教皇已经在梵蒂冈的统治中由于藐视传统而备受抨击。但毫无疑问,这位礼仪官往往也有着自己的更深感受。他在《日记》中对某些事情的阐述有时暗示出可能实际发生的比他记录的或敢于记录的更多。他在记录1494年(法王)查理八世进军罗马时,背弃了德意志的民族感情,并曾痛斥了佩劳迪枢机主教的背叛行径;他对萨沃纳罗拉的歪曲同样是站在罗马教廷的角度,并重复着对多明我修会充满敌意的传言故事;他同时好像也带有一点意大利神职人员对西班牙教皇及其扈从的排斥情绪。但这决不是日记的全部,我们还可以从《日记》的论调中推测出更多信息。
本书文本全部来自塞拉尼(E.Celani)编辑的两卷本《从1483至1506年的约翰·布尔夏德日记》(Johanni Burckardi Liber Notarum ab anno 1483 usque adannum 1506,citta di Castello,1906),这也是布尔夏德《日记》的权威版本。由于布尔夏德对亚历山大六世统治时期的记述篇幅过大,接近二十五万字,占据整本《日记》的一半以上,因此节选时进行了删减,保留了六万字。尽管大部分原文被舍弃,但它们都是些重复而烦琐的仪式细节以及在梵蒂冈效力的人员名单和头衔清单而已。此外在原始的《日记》里,还保留了不少有价值和意思的插话,散布于那些仅对布尔夏德这个礼仪官有用的日常官方的记述中。
杰弗里·帕克教授是欧洲当代著名的地缘政治学家,英国伯明翰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荣誉资深研究员,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员。他1933年出生于英国布雷克诺克郡(现在的威尔士),曾经就读于威尔士大学,随后又在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深造,在伯明翰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为伯明翰大学退休教授,《地缘政治学》杂志编委。他注重实地考察,曾经游历过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包括西欧、东欧和地中海沿岸国家以及苏联、蒙古、印度和中国。他的研究领域包括欧洲政治地理学和西方与亚洲地理地缘政治学思想。对冷战后世界的政治走向尤感兴趣。
大中国史 本书特色 《大中国史》原名《白话本国史》,是史学大家吕思勉先生的成名作,也是我国历史上**部用白话文写成的通史著作。它以历史事件为经,以政治、经济、文...
女人的历史 内容简介 迈尔斯将女性史置于巨幅时间╱空间脉络下,从宏观角度切入,其目的在于肯定女人对人类演化所做贡献的重要性,以及女人在所有层面与各种...
东域纪程录丛:古代中国闻见录 内容简介 《东域纪程录丛》记录中世纪末叶以前西方世界对中国的认知过程。前一部分具有序论性质,对中世纪末叶以前相关作者及其著作中关于...
中国监察史论 本书特色 《中国监察史论》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中国监察制度进行较全面的论述。《中国监察史论》附录将中国监察制度发展成熟阶段的典型朝代一唐朝的御史...
《精准护肤:科学原理与实践》内容简介:本书精准医学和皮肤学相关技术快速提高,、国际化妆品科学研究和应用领域对精准、靶向的技
《自由的文化》内容简介:当我们思考欧洲的起源时,为何要将古希腊视为其现代文明的基础?古希腊人是怎样的一群人?是什么经历或挑
《华为大学:用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内容简介:本书为读者打开了一扇全方位认识华为人才培养体系的窗口,从培训理念与定位、培
丝绸之路西域文明文化精粹:元明时期的新疆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元明时期的新疆,内容包括:蒙元时期的西域、东察合台汗国、叶尔羌汗国时期、元明时期的西域文化。丝绸之...
在本书中,“种族与其说是强调不同民族的生理方面,毋宁说是强调它们的社会文化方面。”在我们的印象中种族是与“种族歧视”、“
博雅史学论丛·中国史系列战国诸侯疆域形势图考绘 本书特色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疆域犬牙交错,且时有盈缩,历来没有一本较为详细的能够反映战国各诸侯国面貌的考释性地图文...
千年乱局-争霸东北亚-从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到唐风满天下-2 本书特色 东北亚争霸,就是这么生猛。中日韩三国,往事并不如烟。方俞编写的这本《千年乱局:争霸东...
北宋(一)-漫画中国历史-(第三十三卷) 本书特色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漫画中国历史”的编绘以正史为依据,不歪曲演绎,务求真实客观;对史实以漫画故事的...
反思与比较-中西方古代社会的历史差距 本书特色 《反思与比较:中西方古代社会的历史差距》由花城出版社出版。反思与比较-中西方古代社会的历史差距 目录 自序上古国...
《数据生产力》内容简介:经过十余年信息化建设,很多企业都上线了各种业务系统,积累了大量业务数据,具备应用BI(商业智能)进行
文史资料选辑-第一六二辑 本书特色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著的《文史资料选辑(第162辑)》以其鲜明的“三亲”(亲历、亲见、亲闻)特色,*详尽全面的叙述中国...
《京味浮沉与北京文学的发展》内容简介:本书是由北京师范大学张莉教授主编。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京味文学创作及研究成果蔚为可观
内容简介:本书精选唐代最常见的几种基层文官,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研究和讨论。全书共分七章。前五章分别探讨了校书郎、正字、县
《活着的士兵》是一个参加过南京大屠杀的日本士兵的手记。作品以报告文学形式,真实地向人们展示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腥风血雨
中国逻辑思想史 本书特色 中国逻辑史是以研究逻辑的规律和形式法则等理论发展为对象的。因为逻辑的规律和规则都是普遍性的和全人类性的东西,人们思维过程赖以实现的各种...
《1901—1909年的门户开放政策》内容简介:摩尔阐明了1901—1909年美国对华门户开放政策复杂的历史和演变。在研究过程中,作者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