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尔贾宫廷:布尔夏德日记选(插图本)》是一本日记选,日记以其鲜明的特点成为研究博尔贾时代的重要史料。布尔夏德在刻画社会和生活时有意回避了个人观点,而仅作为一个旁观者记录着事实和官方仪式的过程。在这里,他显示出作为一个礼仪官的特性。他把规则与秩序,庆典与官方活动放在了记录的中心,对自己职责的各种细枝末节十分关注。正是因为他对细节和精确的关注,我们可以看出,布尔夏德是一位十分可信的记录人。不过他在详略上把握不当,比如他花费了很多笔墨来关注特殊仪式的程序;把梵蒂冈的生活局限于教会事务,如大量描述枢机主教,使节和其他神职人员而不在意世俗贵族,因此无法全方位展现出罗马的各种事务;此外,他对艺术和文化也缺乏兴趣,甚至没有提过平托里乔和博尔贾宅邸的装饰。
★16开布面精装,吉林出版集团出版
★ 本书文本全部来自塞拉尼(E. Celani)编辑的两卷本《从1483至1506年的约翰·布尔夏德日记》(Johanni Burckardi Liber Notarum ab anno 1483 usque ad annum 1506,Citta di Castello,1906),这也是布尔夏德《日记》的quan威版本
★ 日记涵盖了教皇西克斯图斯四世在位末期、英诺森八世时期(1484-1492年)、亚历山大六世时期(1492-1503年)、庇护三世时期(1503年)以及尤利乌斯二世早期等时段
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以其臭名昭著、特立独行而在教皇史中为人所熟知。“博尔贾”也成为了十五世纪教会腐败与罪恶的代名词。据说,博尔贾家族给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多样而辉煌的文化和政治追求中增添了十分令人不齿的特质。他们为了建立一个新王朝不择手段。谋杀、背叛、罪恶充斥着梵蒂冈的教廷内外。尽管亚历山大一直被视作博尔贾家族的绝对头目,但他并非一位独行者。他的两个孩子——切萨雷与卢克雷齐娅的故事同样令人毛骨悚然。对博尔贾家族做这样宽泛的评价和描述是很容易的,特别是当概括化结论取代了更为具体的解释时。但是,如果想使这种结论或评价无可非议,我们必须要有当时的官方或私人记述证实,同时也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即使亚历山大的统治不断遭到各种谴责,但也只有在尊重同时代原始文献的基础上,以及在文艺复兴意大利和基督教世界的宏观视角下理解其成败时,才能公正地評價这位教皇的统治。
这是一本日记选,日记以其鲜明的特点成为研究博尔贾时代的重要史料。布尔夏德在刻画社会和生活时有意回避了个人观点,仅作为一个旁观者记录着事实和官方仪式的过程。在这里,他显示出作为一个礼仪官的特性。他把规则与秩序,庆典与官方活动放在了记录的中心,对自己职责的各种细枝末节十分关注。正是因为他对细节和精确的关注,我们可以看出,布尔夏德是一位十分可信的记录人。不过他在详略上把握不当,比如他花费了很多笔墨关注特殊仪式的程序;把梵蒂冈的生活局限于教会事务,如大量描述枢机主教,使节和其他神职人员而不在意世俗贵族,因此无法全方位展现出罗马的各种事务;他对艺术和文化也缺乏兴趣,甚至没有提过平托里乔和博尔贾宅邸的装饰。
然而即便如此,布尔夏德的记录方式和对事件的梳理(其中大部分他并未掺杂个人观点)反映出其《日记》的真实性。而这种真实性在同时代的其他作品中则很少见。因此,虽然他对博尔贾家族的描绘鲜有涉及其私人生活,但这本《日记》仍然值得重视。布尔夏德很少关注那些关于博尔贾家族的流言蜚语:瓦诺莎(切萨雷和卢克雷齐娅的母亲)和茱莉娅·法尔内塞都只在文中被提过一两次,且大多是一笔带过;尽管教皇被盛传利用毒药谋害政敌,但布尔夏德也并未记录在案。事实上,在几乎所有人都把亚历山大统治末期的死亡事件归之于投毒时,布尔夏德的记载很可能更有说服力,因为他作为礼仪官直接参与了尸体的善后和葬礼工作,比如他对枢机主教费拉里和教皇病情的细致描述均暗示出其死因皆为自然原因,而非某些非自然原因。 相对于其他饱含感情色彩和鲜明敌对情绪的作品,布尔夏德笔下的亚历山大六世及其家族的形象要正面得多。布尔夏德之所以这么写,在于他作为礼仪官所持有的维护正统秩序的倾向,因为教皇已经在梵蒂冈的统治中由于藐视传统而备受抨击。但毫无疑问,这位礼仪官往往也有着自己的更深感受。他在《日记》中对某些事情的阐述有时暗示出可能实际发生的比他记录的或敢于记录的更多。他在记录1494年(法王)查理八世进军罗马时,背弃了德意志的民族感情,并曾痛斥了佩劳迪枢机主教的背叛行径;他对萨沃纳罗拉的歪曲同样是站在罗马教廷的角度,并重复着对多明我修会充满敌意的传言故事;他同时好像也带有一点意大利神职人员对西班牙教皇及其扈从的排斥情绪。但这决不是日记的全部,我们还可以从《日记》的论调中推测出更多信息。
本书文本全部来自塞拉尼(E.Celani)编辑的两卷本《从1483至1506年的约翰·布尔夏德日记》(Johanni Burckardi Liber Notarum ab anno 1483 usque adannum 1506,citta di Castello,1906),这也是布尔夏德《日记》的权威版本。由于布尔夏德对亚历山大六世统治时期的记述篇幅过大,接近二十五万字,占据整本《日记》的一半以上,因此节选时进行了删减,保留了六万字。尽管大部分原文被舍弃,但它们都是些重复而烦琐的仪式细节以及在梵蒂冈效力的人员名单和头衔清单而已。此外在原始的《日记》里,还保留了不少有价值和意思的插话,散布于那些仅对布尔夏德这个礼仪官有用的日常官方的记述中。
杰弗里·帕克教授是欧洲当代著名的地缘政治学家,英国伯明翰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荣誉资深研究员,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员。他1933年出生于英国布雷克诺克郡(现在的威尔士),曾经就读于威尔士大学,随后又在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深造,在伯明翰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为伯明翰大学退休教授,《地缘政治学》杂志编委。他注重实地考察,曾经游历过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包括西欧、东欧和地中海沿岸国家以及苏联、蒙古、印度和中国。他的研究领域包括欧洲政治地理学和西方与亚洲地理地缘政治学思想。对冷战后世界的政治走向尤感兴趣。
战国策派文存-全2册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战国策派是一个涉及哲学、历史学、文学、政治学、文化学等多个学科的综合性学术文化流派。撰稿人...
话说中国 落日余晖(上) 本书特色 《话说中国:落日余晖·上(1644年至1840年的中国故事清1)》描述1644-1840年间清朝的历史。这是一个超越前人的、...
海路.移民.遗民社会:以明清之际中朝交往为中心 目录 绪论**章明末清初辽东的形势与海路的重启**节明末以前海上交往与航线的演变一、辽东沿海的自然环境与对两国海...
中国现代史丛书: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 本书特色 薛庆超编著的《中国现代史论》的每一卷,有的是围绕某一主题全面展开,有的根据某一侧面反映全局。其中,有开有合,有...
(精)三国志(全六册) 本书特色 ★ 16开布面精装,北京燕山出版社2020年8月出版★ 精选底本详加校对,采用简体横排、文白对照的排版形式,以“原文、裴注、译...
《论绅权》之后删除胡庆钧《两种权力夹缝中的保长》、《从保长到乡约》两篇。目录 论绅士论“知识阶级”论师儒(以上费孝通)论
"本书收近代史研究资料四种:《渟溪日记》、《花溪日记》《邵懿辰致蒋光焴函(七十通)》、《太平军陷海宁始末》。这四种资料均记
1849-1869-美国驻澳门领事报告-海上丝绸之路史料丛刊.中外关系卷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印质上佳,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年7月1版1印★ 澳门大学社...
皇帝大婚 本书特色 《皇帝大婚》——来自天子大婚典礼的请柬洞房花烛夜是人生四大喜事之一,对于重视礼仪的中国人来说婚礼可是终身大事,半点马...
《航海改变世界》内容简介:◆哥伦布发现了美洲,麦哲伦证明了地圆说......翻开本书,看航海如何改变世界。◆德国著名海洋历史学家
托马斯·阿奎纳ThomasAquinas1225-1274意大利神学家,欧洲中世纪经院哲学代表人物。他开启了托马斯学派(或称托马斯主义)。天主
《情绪就是你的创造力》内容简介:这是一本全面展现情绪与创造力前沿研究成果的心理学科普读物。作者立足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领域
黄土地的诱惑 本书特色 陈载舸、萧承罡主编的《黄土地的诱惑》贯通历史隧道、开启伟大纪元,聚民族于统一、济苍生于危难,全面展示中华民族凝聚力**读本。五千年的华夏...
古德里安是德国陆军一级上将,内粹德国“闪击战”忠实的执行者,深受世人推崇的坦克装甲兵之父。他指挥部队,所向披靡:击败波兰
《西班牙文学:黄金世纪》内容简介:“西班牙与西班牙语美洲文学通史”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汤普森(EdwardPalmerThompson)1924年出生在英格兰,父亲是作家兼诗人,在印度殖民地从事过教育工作,同情印度的民族独立运动,
国史党史七大疑案破解:四重证据法 本书特色 张闻天何时何地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华国锋有没有阻扰邓小平第三次复出?七大历史疑案破解,人证、书证、物证、史证,证证俱...
教案史话-中国史话 内容简介 由于东西方在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基督教自唐代传人中国起,便因与中国政教礼俗的冲突而备受国人排斥,《教案史话》是中...
《郑孝胥日记(共5册)》内容简介:郑孝胥自光绪十七年(1891年)充驻日使馆书记官以后,一直跻身政界;《郑孝胥日记》自光绪八年壬
《第一声礼炮》内容简介:1776年11月16日,荷属圣尤斯特歇斯岛一个不起眼的要塞上传来了隆隆炮声,这是对美国战船“安德鲁·多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