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巨人居所,红墙绿瓦,警戒森严,高深莫测,令人神往;中南海,人文景观、自然风貌、美丽传统,吸引你走进她;中南海,春秋八百,风云跌宕,历史事件,珍闻轶事,蕴藏着多人惊人内幕;中南海,首脑要地,国策源泉,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故事。打开中南海这扇神秘的窗,展现中南海博大的胸怀。中南海向你诉说!
天安门广场、中南海、钓鱼台是非常神圣而神秘的地方,尽管我们现在可以随意进出天安门广场,甚至登上天安门城楼。但我们却不能随意进入中南海、钓鱼台,因为那里是中央领导办公和接待外宾的场所。市场上已经出现过很多揭示“红墙往事”的书,但此书却独辟蹊径,将中南海、钓鱼台、天安门广场的历史事件、珍闻轶事、美丽传说、人文景观、自然风貌,融为一体,以建筑物为基点贯穿历史事件,这三本书作为一个系列,从有了天安门、中南海、钓鱼台的那天说起,展示给读者一个完整的历史档案,告诉你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秘闻和谜事。
树军,毕业于解放国艺术学院,从事报告文学创作,研究史志和地域文化。十年来,先后创作出版了“老北京”系列丛书十本、军事题材“人文与战争”系列丛书二十本,“未来武器”系列丛书八本。
穆藕初先生年谱(1876--1943) 本书特色 穆藕初先生是引进西方科学管理**人,被毛泽东誉为“新兴的商人派”代表,集创办实业、复兴绝学、奖掖后进于一身。本...
元代社会生活史 本书特色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元朝的统治虽然只有一百余年,但是在空前的“大统一”局面下,农耕文化、游牧文化、渔猎文化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为中国...
约翰王:背叛、暴政与《大宪章》之路 本书特色 《约翰王:背叛、暴政与 大宪章 之路》是一部讲述金雀花王朝第4位君主——“坏国王”约翰的传记,真实还原了其统治下的...
伟大的博物馆: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 本书特色 《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是对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内藏品的一个展示和评点,既展示了那不勒斯考古博物馆所有伟大的...
清末民初文献丛刊:沈文肃公政书(套装共4册)(精) 本书特色 ★ 32开精装,朝华出版社出版★ 装帧精美,原版影印,繁体竖排,纸质优良,印刷清晰★ 沈葆桢是晚清...
一本就懂日本史 本书特色 《一本就懂日本史》是一部自旧石器时代直到20世纪20年代的日本通史。它用20多万字、200多张图,通俗的小版块和丰富的史料知识来还原日...
《鲁迅传》内容简介:在中外鲁迅生平史料研究领域,《鲁迅传》作者(朱正)是有口皆碑的高手。这部其新近修订的鲁迅传记,不仅集几
人五人六 本书特色 《人五人六》是张发财以历史人物为主题的文章结集。不同于他著名的微博历史小段子,张发财用一篇一篇两三千字的精炼文章,使众多的历史人物跃然纸上。...
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第七卷 本书特色 《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第7卷)(繁体竖排版)》: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第七卷 内容简...
细说明朝-一本书读懂明代文明 本书特色 明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值得我们深深 回味。漫步历史,品读人生,纵使笔下有洋洋洒洒百 万言,也无法描绘出一个时代的...
询问司马迁 本书特色 《询问司马迁/校园经典系列》是继东方出版中心畅销书《中学生推荐书系》之后新进推出《走进校园经典》书系之一,主要收录了著名作家林非的40多篇...
国学宝典-春秋左传 本书特色 实录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历史。经典故事配以精美版画,图文并茂为您讲述春秋历史。选字注音,诵读经典通畅无碍。白话译文,重新解读国学经典...
《1898年的夏日:一个德国记者的中国观察》内容简介:1898年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一年。德国《法兰克福报》的记者保罗·戈德曼,受
联大教授 本书特色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大师们的峥嵘岁月,大学史上的重彩华章! 梅贻琦、王力、闻一多、唐兰、罗庸……本书是联大师生倾情...
老子英雄儿好汉? 本书特色 书中的历史活灵活现,引人入胜,韵味十足,犹如一位花枝招展的小姑娘翩翩走来国内**本有关“二代现象”的著作,根据作者在《湖湘讲堂》的讲...
5-8世纪汉地佛像着衣法式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花费十余年时间对5~8世纪汉文化区域内主要石窟寺及石刻造像进行田野调查,并现场手绘佛像的着衣,通过与古代文献资料的...
在过去十多年中,资本主义全球化伴随着对文明身份的重新强调,再一次把经久不衰的文明和历史议题凸显出来。《世界秩序与文明等级
埃夫雷姆・基翁(EphraimKishon)1924年8月23日出生于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一个犹太人家庭,原名费伦齐・霍夫曼(FerencHoffmann)。
砖塔胡同 本书特色 砖塔胡同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中心地带,以其东口的“万松老人塔”而得名。万松老人是金末元初著名的高僧,在他圆寂后,为他修筑了这座塔,至今尚存。...
《德国历史中的文化诱惑》内容简介:在盟军轰炸德国期间,文化珍宝的损失比家园的毁灭更让希特勒痛心疾首。希特勒的幕僚对这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