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灿若星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方阵中,有十颗*耀眼的将星,他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十位大将——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在中国革命战争、新中国国防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上,许多重大战役和事件的酝酿、决策及计划的制订和实施,无不与他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不对当时的历史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他们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了卓越贡献。
**章走出大山
穷窑工的童年
“大别山是英雄山,大别山里出好汉”。在缔造新中国的开国将领中,有近百名“泥腿子”将领来自大别山。他们中间,徐海东受伤*多、*重,同时也是军衔*高的将领之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作为红二十五军和红十五军团主要领导人,徐海东的名字在大别山区、秦岭脚下、黄土高原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人称“徐老虎”、“中国的夏伯阳”。常有这样的事发生,当敌人听说他们与之作战的对象是徐海东的部队时,不是惊慌逃窜,便是缴械投降。
埃德加•斯诺在他的《西行漫记》中写道:“中国共产党的军事领导人中,恐怕没有人能比徐海东更加‘大名鼎鼎’的了,也肯定没有人能比他更加神秘的了。”
其实,徐海东并不神秘。在参加革命前,他不过是个苦大仇深的普通窑工。然而正是这一点,赋予了他强烈的无产阶级意识,塑造了他坚强、勇敢、无私、诚实的品格。对敌人,他英勇无畏:冷若冰霜;对同志,他肝胆相照,温暖如春;在名利面前,他居功不傲,淡泊明志;在邪恶面前,他刚直不阿,一身正气。
我们党三代领导人对徐海东大将的一生都有很高的评价。毛泽东同志说,徐海东是“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邓小平同志说,徐海东“对党是一颗红心”;江泽民同志为《徐海东纪念文集》题词:“大公无私,光明磊落。”
穷窑工的童年
在湖北省黄陂县夏店徐家桥村(今属大悟县)东头,有一座“光荣流血”徐家烈士墓纪念碑,碑上铭刻着徐家为中国革命所作出的巨大牺牲。1900年6月17日,徐海东大将就出生在徐家桥村一个贫穷的窑工家庭。
老徐家的“臭豆腐”
清朝末年,外国列强不断入侵中国,清政府为保住摇摇欲坠的封建政权,被迫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大量的民脂民膏被无能的政府搜刮去,用于偿付巨额战争赔款。政府无能,老百姓的生活更是暗无天日,悲惨至极。为了谋生,徐海东的父母依靠祖辈沿袭下来的土坯工艺,把一堆堆黄土制成粗坯放到炉里猛烧,高温煅粗糙的土缸、土盆和土罐子去变卖几个铜子。由于收入微薄,许多烧窑人生活困苦,被人称为“窑花子”。
1900年,徐家有了第九个孩子——徐海东。受生计所累,徐海东的出生并未给徐家带来多少欢乐。在窑中苦苦刨食的父亲徐重本根本没有添丁之后的喜悦。
徐家世代以烧窑为生,到徐海东的父亲徐重本这一辈,已是第六代,家里只剩半亩棉花地了。徐海东的父亲、叔叔和哥哥虽在窑场做工,日子过得还是不景气。遇上窑场生意不错的时候,尚能混个温饱,若是逢上灾荒年,则只能“早上薯三碗,中午三碗薯,晚上还是薯”,有时甚至连红薯也吃不上。
多一个人,就多一张嘴。面对嗷嗷待哺刚出生的儿子,徐重本的负担更重了,今后的日子如何过啊?与其饿着受罪,不如丢进水塘里淹死,大人娃儿都少受罪。然而,孩子毕竟是父母的骨肉,残酷的生存压力终究被父母亲情所粉碎,徐海东被留了下来。经一冬,过一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徐海东如同树林里的小苗,顽强地成长着。
徐海东在男孩中排行老六,按当地的风俗,.人们自然地称其为“小六子”。徐海东小时候没有穿过新衣服。天冷了,他把哥哥们不能穿的旧衣服捡来穿;到热天,他干脆一丝不挂。由于大人没有工夫管他,他成天盘泥土,和泥巴,时常把身上糊得很脏,从头到脚沾满了泥土。嫂们和他开玩笑说:“老幺啊,你简直像筒臭豆腐!”他听了,觉得很好玩,不禁嘿嘿直笑。以后嫂嫂们帮他料理时不叫名字,径直喊:“‘臭豆腐’,你过来,我帮你把身上洗洗!”他对嫂嫂们非常尊重,不称嫂,而称姐。所以嫂嫂喊他“臭豆腐”,他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好,反而感到很亲切,声叫声应。后来,这样喊的人逐渐多起来,“臭豆腐”也就成了徐海东的代号,他的本名反而不为人们注意了。一直到他长大了,参加了革命,人们依然这样叫他。他担任了红二十五军军长以后,有一次带领部队从家乡经过,遇到段家畈一个绰号叫“豆渣”的老乡,这位老乡见他当了大官,很拘谨地喊他“徐军长”,他一把把那位老乡的手拉住,开玩笑地说:“你忘了吗?我两个是伙计呢,你是‘豆渣’,我是‘豆腐’,不是又连根又同心的伙计吗?”说得两人都笑了。
按照老人的说法,孩子的诨名越难听,命越硬。徐海东就是凭着“硬命”闯出了一片天下。
进入私塾
徐家世代务农烧窑,没有受过任何文化教育。转眼之间,徐海东到了上学的年龄。村里的同龄伙伴都到对面山下的喻家祠堂去上学,徐重本夫妇也希望送个孩子到学堂去识字,不再当总受地主老财欺负的睁眼瞎。但是,上学需要交钱,对于吃饭都成问题的徐家而言,哪有闲钱支付这笔费用啊?好在这一年春天,喻家祠堂换了教书先生,徐海东的一个远房堂舅吴学伯,成了喻家祠堂的新老师。碍于娘家姐的情面,徐海东成了喻家祠堂的一名“免费生”。
进入学堂,就不能以“臭豆腐”相称了,吴学伯给徐海东取了个学名——“徐元清”。在喻家祠堂,徐海东根据千古不变的模式,先读《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后习《四书》、《五经》;先读书,后开讲;先描红,后大仿,再写小楷。徐海东的私塾教育时间不长,只有三年半。在这三年半的时间里,徐海东由一个睁眼瞎,变成了土秀才,为其日后理解革命理论、走上革命道路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然而徐海东小时候自由自在惯了,他那好奇爱动的性格无论怎样攻读“圣贤”书也改不了。一次放学后,他搭着桌子板凳爬到祠堂的神龛上去捉蝙蝠,因为神龛架子被虫蛀朽了,一碰就垮,这下子闯了大祸。姓喻的士绅说污辱了他喻姓的祖宗,找老师大发雷霆,要老师严惩肇事的学生。老师一询问,徐海东说是他干的。老师气得不得了,骂他“不成器”,还把他打了一顿。之后,老师出钱赔了神龛,豪绅才算作罢。
起初,学生中的富家子弟见徐海东是老师的外甥,不敢欺侮他。自从徐海东闯了祸,他们看见有钱的老板士绅一干涉,老师就害怕,便放肆起来。有的从徐海东身边经过时,故意掩着鼻子说:“臭豆腐臭,好臭!”有的把手指伸进他衣服破了口的地方,一边撕一边说:“让我看看臭豆腐长毛没有?”
徐海东从来没有受过这样的侮辱。他去报告老师,指望得到老师的保护。可是老师不但没有责怪那些学生,反而说:“你不惹他,他会惹你?快老老实实读书去!”
那些富家子弟见老师没把他们怎么样,就更拿徐海东寻开心。
一次,一个姓喻的财主子弟见徐海东光着脚板上学,便扯了一把柏树刺撒在徐海东的座位周围。徐海东没提防,一脚踩下去脚板上扎进好几根刺,痛得难受。他很快觉察到这是别人欺他,便咬着牙拔掉刺,没有吭声。他知道报告老师也没用,不如自己想办法报复。不久他就从穷朋友那里打听到了放刺的人,他决心以牙还牙。下午上学之前他到柘树丛里掰下几支柘刺带着,这种刺一头尖,一头钝,尖头朝上,一放就稳。课间休息时,趁那学生未进教室,徐海东悄悄把刺放在他的坐上。上课时那学生一坐下去,被刺扎得哇哇直哭,教室里的秩序乱了。老师严厉追问:“刺是谁放的!”徐海东站起来说:“是我。因为……”老师不等他说完就瞪起眼睛训斥他:“又是你!”不管三七二十一,抓住徐海东的手掌打了三板子。
徐海东挨打后心里愤愤不平。他埋怨老师不问情由,处事不公,更恨那些财主子弟仗势欺人。他想:如果他们再欺侮我,我拼着不读书也要和他们干一场;哥哥们没读书不是一样能生活吗?
过了几天,那个姓喻的富人子弟又把一位穷家学生的脸抓破了。徐海东便邀几个穷学生一起商量报仇的办法。他们每人摘了一袋青松球,放学后埋伏在山路两旁的矮树丛里,等那姓喻的学生进了“埋伏圈”,便一齐向他投掷青松球,把他打得鼻青脸肿,然后一哄而散。
徐海东觉得这回出了气了,高高兴兴跑回家。他见饭熟了,盛了一碗几口就吃光了。他想那个姓喻的学生回家以后必定告诉他的财主老子,财主会不会到这里来大闹呢?徐海东开始紧张起来。他立即扔下饭碗出门观察动静。……
陶怒传 本书特色对喜爱陶恕作品的人而言,这本传记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它讲述了陶恕如何从一个不认识神的农场小伙子成长为一个影响广泛深刻的牧师、作者和布道家;它还原了...
张謇自述 本书特色 《张謇自述》是“晚清名人自述系列”的一种,为清末状元,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张謇的部分文集,内容既有其生平自述,又有其...
凯恩斯传 内容简介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同中国或者亚洲没有什么直接的接触。他对印度的情况比较了解,因为这曾是大英帝国的版图,而且他在印度事务部做过短期的文官。他...
杨易辰回忆录 本书特色 《杨易辰回忆录》是*高人民检察院原检察长杨易辰的著作,包括《从“九一八”到“一二九”》《到延安,进马列学院》《在冀南抗日根据地的日日夜夜...
《台湾"土改"的前前后后:农复会口述历史》内容简介:在台湾地区的发展经验中,“中国农村复兴联合委员会”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
黄金荣全传 本书特色 黄金荣是近代中国*大的流氓首领之一,在他的万千徒众里,有杜月笙,也有蒋介石;在他交往的人物里,有孙中山,也有黎元洪,还有潘汉年。黄金荣由一...
抗日战争初期,卡尔森不畏艰险,跋涉2000多英里,深入敌后和正面战场,认真考察了中国军队,特别是八路军的抗战;他以忠实地宣传
这本书在德国刚一出版就成为一本畅销书。无论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个个都争相传阅。这本书本来可以不存在。因为起初只是两位记者
本书是作者自述从1937年参加工作到1990年离开工作岗位这六十多年岁月中的主要经历,即自抗日战争至改革开放初期这半个多世纪史实
韩愈评传 内容简介 本书由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韩愈研究会的会长、副会长合作写成,凝聚了三位作者多年研究的心血,代表了国内韩愈研究的现有水平。韩愈评传 目录 《中国思...
李鸿章外交之道 本书特色 都说李鸿章卖国,然而有谁想过:为什么卖国的倒霉事总是落在他头上?为什么诺大的晚清政府几乎只有他有资格去签定卖国的条约?为什么满朝文武中...
《抓住每分钱》内容简介:洛克菲勒自己在童年时期便懂得饲养火鸡,然后拿到集市上去卖钱。在青年创业时期,因生意上资金周转不畅,
李蔷华-立雪程门漾秋声 本书特色 “海上谈艺录”丛书以留存海派艺术经典,总结海派艺术家艺术经验,提升海派艺术影响力,促进上海文化艺术的大发展大繁荣为编撰出版主旨...
回望纯真年代-中国著名电影导演访谈录1981-1993 本书特色 2006年4月,我和吴天明到北影摄影棚去找张艺谋,当时.艺谋正忙着拍摄《满城尽带黄金甲》。趁更...
淑世与超旷-苏轼仕杭时期活动与创作评析 本书特色 “居杭积五岁,自意本杭人。”(《送襄阳从事李友谅归钱塘》)熙宁四年,苏轼来杭州任通判(副知州);元祜四年,又以...
纪晓岚家书 本书特色 《纪晓岚家书(精)》编著者李金旺。《四本全书》总纂官的私人信件,(河间才子)素不经见的家书,纪晓岚生活情趣和智慧幽默的原始记录——浓浓的亲...
长相依 内容简介 本书是老作家王火撰写的回忆录。 家庭环境优越,童年生活却因父母离异而浸染忧郁色彩。抗战爆发,身为高中学生而毅然从孤岛上海赴大后方重庆求学,作中...
朱元璋传 内容简介 本书是《二十世纪四大传记》系列丛书之一。向读者介绍了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生平事迹。本书较真实的描写了朱元璋年轻时候的苦难的生活。他的家乡...
霸业之基-管仲 本书特色管仲的一生,不仅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还给后世留下了一部以他名字命名的巨著——《管子》。书中记录了他的治国思想,影响深远。霸业之基-管仲...
权力家族:中国历史上的政治世家 本书特色 《权力家族:中国历史上的政治世家》:卫霍家族、诸葛家族、曾国藩家族一个个政坛草根的历史神话,一段段叱咤权柄的千古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