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哲学深深影响了两千年来的中国文化,《庄子》一书阐发的人生智慧直到今天依然充满生机,可以给予我们许多宝贵的启示,其中许多有趣的寓言故事,如螳螂捕蝉、庖丁解牛、庄周梦蝶等等,更是早已成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话题。
那么庄子是如何通过一篇篇有趣的寓言来发挥他的精彩观点,并让人信服的呢?
今天的中国人,还能从庄子那里得到什么有益的启示?庄子的智慧到底在哪里?
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著名学者傅佩荣先生应北京电视台《养心堂》栏目邀请,在电视讲坛上展开了与庄子的心灵对话。
从来没有人这样讲庄子。本书采用“三部曲”的新颖形式:解读庄子故事——与西方哲人思想对照——现实人生启示,层层推进又三位一体,引导我们多维度感受、分享庄子的大智慧。
一本书展现一个更完整的傅佩荣。他不仅是一位国学大家,也是一位西方哲学的通才,通过这本书,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他的丰富,更有他出入中西文化的自如。
本书是台湾国学大师傅佩荣先生的*新力作。他以轻松的口吻、娓娓道来的语调揭示出庄子的一个个大智慧……
本书卖点:
一.本书根据作者在北京电视台《养心堂》栏目相关讲座精心整理润色而成,内容更丰富,更全面。
二.将《庄子》智慧与现代人生相结合,以故事说哲理,有用并有趣。
三.傅佩荣教授擅长演讲,在台湾、大陆都有较大知名度与影响力。
*佳推荐阅读组合:
《向庄子借智慧》讲述了:庄子哲学深深影响了两千年来的中国文化,《庄子》一书阐发的人生智慧直到今天依然充满生机,可以给予我们许多宝贵的启示,其中许多有趣的寓言故事,如螳螂捕蝉、庖丁解牛、庄周梦蝶等等,更是早已成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话题。
那么庄子是如何通过一篇篇有趣的寓言来发挥他的精彩观点,并让人信服的呢?
今天的中国人,还能从庄子那里得到什么有益的启示?庄子的智慧到底在哪里?
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著名学者傅佩荣先生应北京电视台《养心堂》栏目邀请,在电视讲坛上展开了与庄子的心灵对话。
从来没有人这样讲庄子。本书采用“三部曲”的新颖形式:解读庄子故事——与西方哲人思想对照——现实人生启示,层层推进又三位一体,引导我们多维度感受、分享庄子的大智慧。
一本书展现一个更完整的傅佩荣。他不仅是一位国学大家,也是一位西方哲学的通才,通过这本书,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他的丰富,更有他出入中西文化的自如。"
傅佩荣:学庄子最大的收获是不得已
将在百家讲坛开讲《孟子》在北京电视台《养心堂》所讲《向庄子借智慧》近日成书出版———
当百家讲坛的“学术明星”已经让人产生“审美疲劳”时,在台湾有着“国学大师”之称的傅佩荣出现了。下月底,他即将在百家讲坛露面开讲《孟子》,而此前他在北京电视台《养心堂》所讲的与庄子的心灵对话也整理成《向庄子借智慧》一书,近日由中华书局推出。
似乎总是阴差阳错,傅佩荣一直没能与大陆的国学热同步。其实,早在2006年,他就曾应邀去百家讲坛试讲了两集《易经》。然而,由于“《易经》有迷信倾向”,这个选题最终“夭折”了。于丹录完了七集《论语》后,百家讲坛找上他,让他再接着讲30集孔子。“没想到于丹的节目之后反映非常热烈,他们说你不必来了,有于丹了。”直到去年,百家讲坛再次跟他联系,问他想讲什么,傅佩荣说想讲孔子。“他们说孔子已经太多人讲过了,你千万不要碰了。孟子没人讲,孟子最冷门,我说好,我讲10集。” 傅佩荣笑道,对于“登坛”的这些周折,他能够以平常之心对待,这也是他向庄子“借”来的智慧之一。
■说孔子讲人性本善,这不符合孔孟的本意
记者:此前,于丹也曾在“百家讲坛”中讲过论语和庄子,假如你也登坛讲孔子或老庄,会不会在观点上与于丹pk?
傅:我在台湾曾看过于丹的一两集节目。于丹的口才真是非常流畅犀利,很多人喜欢听是有道理的。有人说于丹把我挤下百家讲坛,其实只是当时时机不成熟而已,我是客随主便。
于丹讲过庄子,但读者只要翻开我的书20分钟,就会发现我们两个人讲述的不同。如果我讲孔子,讲10个题目就行,相信每一集都会引起争论。
比如,都说孔子讲人性本善,但我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这种说法只是宋朝人的见解,不符合孔孟的本意。孔子说,君子有三戒,戒“色、斗、得”,他还说过,“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那他怎么会认为人性本善呢?还有,“六十耳顺”是文献学中的添字现象,指的是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顺天命,并非耳朵顺的意思。至少有两位大家熟悉的哲学家都是这种看法,一位是大家熟悉的冯友兰教授,另一位是唐君毅先生。他们这些大学者,都是凭哲学的洞见,一下子就指出这个地方一定有小问题。我是仔细研究了半天,才发现《孟子》、《荀子》、《易传》、《中庸》、《大学》,所有先秦的儒家经典,没有任何地方谈耳朵顺不顺的问题。
最有争议的可能是“克己复礼为仁”,大多数人都讲成是克制自己、约束自己,要去实现礼仪的规范的意思,怎么可以这样讲!因为颜渊是孔子弟子中最没有欲望的,孔子讲的“克”是能够的意思,能够自己做主去实现你的规范。一句话,就是化被动为主动。真诚的力量由内而发,由被动行善变为主动行善,生命就有主体性了。孔子整个儒家讲的是这个思想。现在把克己复礼变成两半,那这个儒家怎么谈得下去呢?
■觉得道家很消极,不切实际,这是对庄子的误解
记者:通常人们觉得庄子的思想消极避世,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傅:其实,对于庄子的误解,在中国历史上早已发生过了。魏晋有“三玄”之说,指的就是老、庄、易。当时的人们读老庄都是清谈,清谈到最后觉得老庄很玄妙,到底宇宙的本体是有还是无,讨论不完。其实他们忽略了一点,庄子讲到人生的关系叫“外化而内不化”,外化是指外表跟人同化,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内化指拥有道后内心安定自足,没有缺乏。庄子避世吗?战国时代中期,是个危机四伏的乱世。凭庄子的本事,做官不是问题,但是要付出什么代价?避世并不困难,难的是避世之后转而修炼内心世界,使它广阔到超越天地,以至可以作逍遥之游,享受无比的自得之乐。我们就算生活在治世,不是也常受俗人俗事干扰而心烦意乱吗?我们不是偶尔也想避开人群,让自己喘一口气吗?庄子的示范其实对我们很有启发作用。
——北京青年报(2009年4月13日)
傅佩荣:人再穷也可以逍遥
在于丹、易中天等能说会道的大陆 “学术明星”施展本领之后,来自台湾的国学大家傅佩荣也将于5月底登上《百家讲坛》,解读诸子中比较冷门的一位——孟子。而其新书《向庄子借智慧》也于本月由中华书局出版。
语言很活泼、语速如“连珠炮”,艰深的哲学思想也被他解读得很生活、很有“烟火气”。采访中记者着实感觉到这位台大哲学系教授、演讲家的口才。无论是“克己复礼”还是“身、心、灵”甚或是那个玄之又玄的“道”,他会清晰地为你梳理出它们与你生活的关系,难怪在《百家讲坛》试讲《易经》的现场,就有老太太抱住他激动地说,终于听懂 《易经》了!
谈新作
中西对照 讲出有活力的庄子
记者(以下简称记):目前解读国学经典的书数量不少,你这次推出的新书《向庄子借智慧》有特别之处吗?
傅佩荣(以下简称傅):这本书是北京电视台 《养心堂》节目的讲座,但在讲座后根据书的需要全部进行了重写。我从中选了18个特别有寓言性的故事,把庄子本身的其他思想在解释寓言时也带进来,因此每一篇都是庄子思想的一个侧面。此外设法跟西方哲学对照,今天研究中国古典思想,不能关起门来念,必须问问它对现代人有什么启发。譬如庄周梦蝶,我们就要了解,西方怎么看待梦这件事,我提到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等,把这些思想连起来,就会觉得它不是孤立在战国中期小小的地方,而是进入全世界,跟全人类对话。让读者不仅读到庄子,还读到庄子和现代人到底有什么关系,庄子和西方人到底怎么对照,设法打通古今中外。这是一个有活力的庄子。
——北京晨报(2009年4月13日)
傅佩荣,1950年生,祖籍上海。曾师从哲学大师方东美先生,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荷兰莱顿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客座教授。曾获台湾地区中正文化奖、最高文艺奖奖项。
傅教授在教学、研究、写作、演讲、翻译各方面多有成就。1990年以来,傅教授每年开展200多场哲学讲座,还多次应邀前往马来西亚、韩国、美国、新加坡等地的华人社团作传统文化讲座。近年来,亦曾多次受邀在祖国大陆演讲。著作逾百部,中国大陆已出版的有《哲学与人生》、《智者的生活哲学》、《自我的觉醒》、《解读论语》、《解读庄子》、《解读老子》、《解读孟子》、《傅佩荣〈论语〉心得》、《傅佩荣四书心得》、《儒家与现代人生》等。
傅佩荣:学庄子最大的收获是不得已
将在百家讲坛开讲《孟子》在北京电视台《养心堂》所讲《向庄子借智慧》近日成书出版———
当百家讲坛的“学术明星”已经让人产生“审美疲劳”时,在台湾有着“国学大师”之称的傅佩荣出现了。下月底,他即将在百家讲坛露面开讲《孟子》,而此前他在北京电视台《养心堂》所讲的与庄子的心灵对话也整理成《向庄子借智慧》一书,近日由中华书局推出。
似乎总是阴差阳错,傅佩荣一直没能与大陆的国学热同步。其实,早在2006年,他就曾应邀去百家讲坛试讲了两集《易经》。然而,由于“《易经》有迷信倾向”,这个选题最终“夭折”了。于丹录完了七集《论语》后,百家讲坛找上他,让他再接着讲30集孔子。“没想到于丹的节目之后反映非常热烈,他们说你不必来了,有于丹了。”直到去年,百家讲坛再次跟他联系,问他想讲什么,傅佩荣说想讲孔子。“他们说孔子已经太多人讲过了,你千万不要碰了。孟子没人讲,孟子最冷门,我说好,我讲10集。” 傅佩荣笑道,对于“登坛”的这些周折,他能够以平常之心对待,这也是他向庄子“借”来的智慧之一。
■说孔子讲人性本善,这不符合孔孟的本意
记者:此前,于丹也曾在“百家讲坛”中讲过论语和庄子,假如你也登坛讲孔子或老庄,会不会在观点上与于丹pk?
傅:我在台湾曾看过于丹的一两集节目。于丹的口才真是非常流畅犀利,很多人喜欢听是有道理的。有人说于丹把我挤下百家讲坛,其实只是当时时机不成熟而已,我是客随主便。
于丹讲过庄子,但读者只要翻开我的书20分钟,就会发现我们两个人讲述的不同。如果我讲孔子,讲10个题目就行,相信每一集都会引起争论。
比如,都说孔子讲人性本善,但我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这种说法只是宋朝人的见解,不符合孔孟的本意。孔子说,君子有三戒,戒“色、斗、得”,他还说过,“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那他怎么会认为人性本善呢?还有,“六十耳顺”是文献学中的添字现象,指的是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顺天命,并非耳朵顺的意思。至少有两位大家熟悉的哲学家都是这种看法,一位是大家熟悉的冯友兰教授,另一位是唐君毅先生。他们这些大学者,都是凭哲学的洞见,一下子就指出这个地方一定有小问题。我是仔细研究了半天,才发现《孟子》、《荀子》、《易传》、《中庸》、《大学》,所有先秦的儒家经典,没有任何地方谈耳朵顺不顺的问题。
最有争议的可能是“克己复礼为仁”,大多数人都讲成是克制自己、约束自己,要去实现礼仪的规范的意思,怎么可以这样讲!因为颜渊是孔子弟子中最没有欲望的,孔子讲的“克”是能够的意思,能够自己做主去实现你的规范。一句话,就是化被动为主动。真诚的力量由内而发,由被动行善变为主动行善,生命就有主体性了。孔子整个儒家讲的是这个思想。现在把克己复礼变成两半,那这个儒家怎么谈得下去呢?
■觉得道家很消极,不切实际,这是对庄子的误解
记者:通常人们觉得庄子的思想消极避世,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傅:其实,对于庄子的误解,在中国历史上早已发生过了。魏晋有“三玄”之说,指的就是老、庄、易。当时的人们读老庄都是清谈,清谈到最后觉得老庄很玄妙,到底宇宙的本体是有还是无,讨论不完。其实他们忽略了一点,庄子讲到人生的关系叫“外化而内不化”,外化是指外表跟人同化,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内化指拥有道后内心安定自足,没有缺乏。庄子避世吗?战国时代中期,是个危机四伏的乱世。凭庄子的本事,做官不是问题,但是要付出什么代价?避世并不困难,难的是避世之后转而修炼内心世界,使它广阔到超越天地,以至可以作逍遥之游,享受无比的自得之乐。我们就算生活在治世,不是也常受俗人俗事干扰而心烦意乱吗?我们不是偶尔也想避开人群,让自己喘一口气吗?庄子的示范其实对我们很有启发作用。
——北京青年报(2009年4月13日)
傅佩荣:人再穷也可以逍遥
在于丹、易中天等能说会道的大陆 “学术明星”施展本领之后,来自台湾的国学大家傅佩荣也将于5月底登上《百家讲坛》,解读诸子中比较冷门的一位——孟子。而其新书《向庄子借智慧》也于本月由中华书局出版。
语言很活泼、语速如“连珠炮”,艰深的哲学思想也被他解读得很生活、很有“烟火气”。采访中记者着实感觉到这位台大哲学系教授、演讲家的口才。无论是“克己复礼”还是“身、心、灵”甚或是那个玄之又玄的“道”,他会清晰地为你梳理出它们与你生活的关系,难怪在《百家讲坛》试讲《易经》的现场,就有老太太抱住他激动地说,终于听懂 《易经》了!
谈新作
中西对照 讲出有活力的庄子
记者(以下简称记):目前解读国学经典的书数量不少,你这次推出的新书《向庄子借智慧》有特别之处吗?
傅佩荣(以下简称傅):这本书是北京电视台 《养心堂》节目的讲座,但在讲座后根据书的需要全部进行了重写。我从中选了18个特别有寓言性的故事,把庄子本身的其他思想在解释寓言时也带进来,因此每一篇都是庄子思想的一个侧面。此外设法跟西方哲学对照,今天研究中国古典思想,不能关起门来念,必须问问它对现代人有什么启发。譬如庄周梦蝶,我们就要了解,西方怎么看待梦这件事,我提到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等,把这些思想连起来,就会觉得它不是孤立在战国中期小小的地方,而是进入全世界,跟全人类对话。让读者不仅读到庄子,还读到庄子和现代人到底有什么关系,庄子和西方人到底怎么对照,设法打通古今中外。这是一个有活力的庄子。
——北京晨报(2009年4月13日)
傅佩荣,1950年生,祖籍上海。曾师从哲学大师方东美先生,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荷兰莱顿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客座教授。曾获台湾地区中正文化奖、最高文艺奖奖项。
傅教授在教学、研究、写作、演讲、翻译各方面多有成就。1990年以来,傅教授每年开展200多场哲学讲座,还多次应邀前往马来西亚、韩国、美国、新加坡等地的华人社团作传统文化讲座。近年来,亦曾多次受邀在祖国大陆演讲。著作逾百部,中国大陆已出版的有《哲学与人生》、《智者的生活哲学》、《自我的觉醒》、《解读论语》、《解读庄子》、《解读老子》、《解读孟子》、《傅佩荣〈论语〉心得》、《傅佩荣四书心得》、《儒家与现代人生》等。
季羡林谈佛 本书特色 佛教在印度的形成及发展状况,原始佛教的历史起源及语言问题,佛教传入中国及佛教的本土化,中国印在佛教方面的相互学习和彼此交流。本书系统收录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理论问题聚焦 内容简介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为基本依据,遵从教材的章节顺序,立足于教材的教学知识点和疑难问题,以问答的...
美,从茶杯开始 本书特色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清晰阐明艺术、设计、美三者的关系,指出如今艺术与美已经分离,美与设计、与日常生活的结合乃是新的趋势。这是过去的美学...
全球对话时代的宗教学 本书特色 《全球对话时代的宗教学》作者指出,宗教远比在某个具体国家或文化中所遇到的宗教表象更加复杂多样,因此希望,《全球对话时代的宗教学》...
论语 本书特色 《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被誉为“东方圣经”、“半部论语治天下”,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是中国政治伦理和社会伦理的基石。综观整部《论语...
海德格尔哲学概论 本书特色 本书讨论了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所呈示的一些关键性概念,如存在、此在、时间、真理、艺术、语言以及存在之作为历史等。整体上展...
《二十世纪西藏奇僧:人文先驱更敦群培大师评传》第一次从生平、学术和思想三个方面对更敦群培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探讨。让人们
齐物的哲学-章态炎与中国现代思想的东亚经验 本书特色 《齐物的哲学:章太炎与中国现代思想的东亚经验》作者石井刚供职于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科,此书是其近年来对中国...
道教典籍选刊---老子指归 本书特色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历史悠久,可以溯源到战国时期的方术,甚至更古的巫术,而正式形成于东汉时期。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
社科经典轻松读—《理想国》导读 本书特色 古希腊智者哲人柏拉图设计了一个充满正义和美德的理想之国。著名学者周国平作序推荐,别怕,我是一读就懂的经典!有统计表明:...
本书内容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1663-1671年的“哲学作品”;第二部分标明为1677-1702年“莱布尼茨尼反对笛卡尔及笛卡尔学派
本书为哲学大家伽达默尔撰写的一部哲学解释学专著。伽达默尔是继海德格尔之后的又一位重要人物。在本书中,伽达默尔运用解释学的
不朽圣像100-天使报喜 内容简介 玛利亚是天主教会的圣人。她社圣受孕,以纯洁的处女之身生下耶稣。因此,耶稣没有原罪,经过受难,替人类赎罪。而神圣受孕,对玛利亚...
天下赵州生活禅天下赵州生活禅前言 书评一个没有觉悟的人,他生活中的心境常常是烦恼的,生活中的心往往是困惑的,尤其是现代的人享受现代文明之余,这种情况更为突出。借...
听星云大师讲人生智慧 本书特色 春天,不是季节,而是内心;生命,不是躯体,而是心性;老人,不是年龄,而是心境;人生,不是岁月,而是永恒。听星云大师讲人生智慧 内...
菜根谭-国文珍品文库 本书特色 《菜根谭》中充满了思辩。“子生而母危,镪积而盗窥,何喜非忧也? 贫可以节用,病可以保身,何忧非喜也?”有了辩证就有了弹性,在生活...
印光大师文汇 本书特色 《百年佛教高僧大德丛书》主要是佛学、哲学、史学内容,具有文献性质、学术性质、统战性质。强调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对弘扬祖国优...
诸子概论 本书特色 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争鸣,是中国思想史上极为重要的黄金时期。十余派学者带着各不相同的思想活跃在这个时代;他们彼此论战,同时吸取对方理论中的...
禅通向绝对本体 本书特色 佛教和禅宗思想是“超越人间俗世”的“出世”的思想体系,是超越“人间”的一切价值观念价值判断的“终极关怀”。佛教禅宗的根本理路是“成佛”...
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礼记译解(全2册) 本书特色 自從東漢學者鄭玄分别給儀禮、周禮、禮記做了注解之後,才有了三一禮七逗一名稱。儀禮記的是冠、婚、喪、祭、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