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文物中,雕塑艺术品不但内容丰富、种类齐全、时代蝉联,而且质地坚硬、易于保存,是古代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考古学角度研究雕塑艺术,不仅能利用科学的手段了解雕塑的材质、年代、用途等,还能从时代变迁角度考察雕塑艺术的发展、演变。刘风君教授长期从事美术考古研究,是国内美术考古学科带头人。本书按照时代先后,用考古学方法,结合文献记载,对古代不同类型和不同时期发现的雕塑艺术品重点作了史学研究和艺术分析,图文互动,深入浅出,既富有学术创见,又具有很强的可读性、知识性。
考古学与中国雕塑艺术史研究
在古代文物中,雕塑艺术不但内容丰富、种类齐全、时代蝉联,而且质地坚硬、易于保存,是古代物质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美术史研究的主要对象,而且也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因此,考古学与雕塑艺术史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雕塑与绘画、建筑等同属美术范畴,具有史料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的双重性。目前对于它的研究与它本身在历史上所起过的作用很不相称,虽有时隶属于美术考古,但经常只是作为一部分次要内容偶被涉及。考古工作者和史学工作者多重视雕塑艺术的史料价值,美术工作者多用艺术欣赏的眼光看待它,真正从社会文化史角度作综合研究者甚少。基于以上原因,我认为把考古学的研究与雕塑史的研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可使二者互相渗透、相互增益,真正成为社会文化史研究领域中的一门学科。正如英国考古学家格林·丹尼尔所说:“满身尘土的考古学家和艺术家之间的鸿沟并没有在日益加宽,它应该缩小,直至消灭。”
一些横向联系的考古学分支学科的出现,是考古学深入发展的表现。考古学是一门涉及面极广的学科,与许多学科都有密切联系,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广泛研究,才能完成各项研究任务。考古学与雕塑艺术史研究也是考古学的分支,她将会为考古学的深入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古代雕塑艺术主要是在考古调查和考古发掘中发现的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可分为雕刻和捏塑两大部分。雕刻艺术主要有石雕、玉雕、砖雕、骨雕、木雕、竹雕、牙雕和金属雕铸等;捏塑艺术主要有泥塑、陶塑、瓷塑等。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所包含的内容题材非常广泛,刘开渠先生认为,雕塑艺术“有两种创作主流:一是以服务于封建统治和宗教为目的的;一是以描写社会生活及表现人的思想感情为内容。前者的作用是教人服从、崇拜、信仰,后者是有启发人向往社会生活和认识人的思想、感情的艺术效果。”史岩先生认为,雕塑艺术“大体归纳为工艺雕塑、建筑装饰、陵墓表饰、墓室雕刻、明器艺术、宗教造像、纪念雕塑以及民间雕塑等类。”蒙各位先生的指陈,我初步把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分为世俗雕塑和宗教雕塑两大部分。世俗雕塑先于宗教雕塑,在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长河中,它自始至终占居着主导地位,计有工艺雕塑(主要指一些陈设、观赏、佩饰和作其它各种日常用途的木雕、玉雕、石雕、竹雕、牙雕、陶塑、泥塑、瓷塑和金属雕铸等)、建筑雕塑饰件、陵墓雕塑(主要指地面石雕、墓室建筑中的砖雕、石雕和专门供随葬用的雕塑偶像等,以及带有某些崇拜性质的纪念性雕塑等。宗教雕塑主要指后来的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等雕塑艺术。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来源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各种历史博物馆和艺术馆收藏的传世品,另一类是通过考古调查和考古发掘得到的。在中国由于许多特殊的历史原因,传世的雕塑艺术品比较少,绝大多数都是在考古工作中发现的。如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的陶猪,仰韶文化的陶鹗鼎,红山文化的裸体女塑像,江苏连云港市将军崖岩画,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铜器和玉雕艺术,陕西扶风出土的西周窖藏铜器,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青铜雕铸群龙鼓座,陕西秦始皇陵出土的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观”的兵马俑,云南江川李家大山出土的滇人青铜器,陕西咸阳杨家湾西汉墓出土的“三千兵马”陶俑,济南无影山西汉墓出土的彩绘陶塑乐舞杂技俑群,甘肃武威雷台东汉墓出土的青铜马踏飞燕像,南京地区南朝大墓出土的竹林七贤镶嵌画像砖,洛阳、西安等地北朝墓中出土的画像石棺,以及全国唐墓出土的三彩陶俑,瓷窑遗址出土的瓷塑艺术,山东邹县明鲁王朱檀墓出土的四百余件木俑等,都是考古工作者在考古调查和考古发掘中发现的,为研究中国雕塑艺术史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资料。对于一些早为世人所知而又比较集中的雕塑艺术,如陕西兴平西汉霍去病墓石雕群,南京地区南朝陵墓石雕,敦煌、云岗、龙门等石窟寺,唐、宋帝陵石雕,以及大同华严寺辽塑菩萨,太原晋祠女塑像和苏州保圣寺、山东长清灵岩寺罗汉塑像等,都进行了科学的考古调查和保护工作。包括分类、编号、排比、测绘、记录、照像和修复等,有的还专门设立了文物保管和研究机构。
经科学考古调查和发掘取得的雕塑艺术,和收藏的传世雕塑艺术相比,不但内容丰富,数量多,而且相关的资料齐全,更有科学的研究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考古工作者科学调查和发掘的雕塑艺术品,有明确的出土和存在地点。利用科学的考古调查和发掘的方法,可以搞清楚每件雕塑艺术出士在什么遗址和在遗址中的具体位置。在此基础上,才能对其产地、地区特点和用途等诸方面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如西安地区隋唐墓中出土的陶俑,多是当地制作的,体现了本地区陶俑艺术的特点。在墓室中又各有其比较固定的位置:围绕棺床排列的男女俑多是墓主人侍从的形象墓门口处的镇墓俑,其作用是逐邪压胜,保佑墓主人平安;放在墓室前部或墓道小龛中的男女俑多是仪仗出行的内容;陈设在墓室某一个角落,和动物俑放在一起的女俑,往往是厨室操作俑。
2.经考古工作者科学调查和发掘的雕塑艺术品,多数都有比较清楚的制作和使用年代。利用科学的考古调查和发掘方法,不但可以记录下雕塑品本身的纪年铭文,对于没有铭记的雕塑品,也可以通过同出的有纪年可考的其它物品作旁证,搞清楚雕塑艺术品的大体年代。史前文化遗址中出土的文物不会有什么纪年可考,但能通过地层的叠压和遗迹的打破关系,确定出大体的相对早晚关系,再进一步通过器物的类型排比和科学地测定,就可进一步搞清楚它们的相对年代。明确了雕塑艺术的比较准确的绝对年代或大体的相对年代,才能正确地探讨雕塑艺术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才能正确地探讨雕塑艺术的时代风格。
3.经科学考古调查和发掘的雕塑艺术品,有较为清楚的组合关系。所谓雕塑艺术组合,是指某一时期内,有几种或十几种,甚至多达几十种形制的雕塑艺术经常共存,形成相对稳定,意义上相互联系的群体。在多数情况下,这种雕塑组合和一般器物组合一样,直接陈放在一起,十分容易看出。如乾陵神道石雕群就是一处盛唐帝陵的石雕组合,它体现了封建盛世*高统治者的陵墓神道石雕制度。如果孤立地去研究其中的一件,就不能看到这种组合的意义。在某种情况下,这种组合关系需经考古工作者细心地观察分析才能较为准确地分辨出来。如墓葬人骨架周围出土的玉雕艺术品,原来是用绳串起来佩带在身上。绳线虽已烂掉,但根据每件玉雕艺术出土的具体位置和使用特点,仍能复原出原来的玉雕佩饰组合。如果在脖子周围出土几件或数十件小型玉雕艺术品,又都有可供穿系的孔,就可组合成一件玉雕项链。这比只根据山顶洞人遗址出土的几件骨制品和蚌壳复原出的山顶洞人戴的项饰,不知要科学多少倍。同样,如果在骨架腰部出土几件或几十件相互联系的玉雕艺术品,可能就是一组腰部的佩玉。这种组合关系清楚了,才能全面理解雕塑艺术的使用情况,以及这种组合关系反映出来的社会等级制度、社会审美风尚等问题。
考古类型学是整理研究雕塑艺术的一种科学方法
考古类型学又称形态学、标型学、型制学等,是考古工作者在室内整理古代遗迹、遗物等资料,进行比较研究时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所谓类型学,它是对不同时代、不同文化或同一文化的不同阶段、不同地区的遗迹和遗物,根据它们的不同形态和形制进行排对比较,探究各种物质文化成份的变化规律的科学。严文明先生认为:“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是不断地变化和发展的,考古学上的遗迹、遗物和花纹也是不断地变化和发展的。在一定地区一定时期表现为一种形态,在另一地区或另一时期里又表现为另一种形态。如果运用标型学的方法,不但可以设法了解它们的变化规律,而且还可以根据这种规律去推断其它有关遗迹、遗物和花纹的相对年代及其发生、发展和传播的具体过程。”类型学的实际运用,主要有类、型、式的区分和排比。可以器物的整理排比来说明:类是一个较大的概念,可以按照器物的用途分类,也可以按器物的质地分类,还可以按器物的品种分类。如同一个时期的器物有鼎、罐、盆、碗等类;型是指同类器物不同形态的区分,如鼎有罐型、盆型、釜型等,根据实际情况可分为A型、B型、C型等;式主要是指同型器物中前后变化所形成的差别,每型器物可根据一定的标准分为Ⅰ式、Ⅱ式、Ⅲ式。总之“一个型可以包括若干式。一个式乃是许多个体(器物或花纹)的某种共性的概括,一般是表示某个型在某个时期的突出特征,因而舍弃了许多非时间性的因素,也合弃了’许多个体变异。型则是若干式的共性的概括,其中合弃了各式区别于其它式的那些特征。”这仅是就一般情况而言,实际工作中,类型学运用起来要复杂得多,也灵活得多。
……
刘凤君,山东蒙阴人,197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现为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所长,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书法文化研究所所长,历史学、艺术学、考古学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美术考古和艺术史教学研究与书法创作研究。已出版《中国古代陶瓷艺术》、《考古学与雕塑艺术史研究》、《美术考古学导论》、《山东佛像艺术》、《美术考古学100问》和《昌乐骨刻文》等学术专著。2001年10月《美术考古学导论》被《中国文物报》评选为10种20世纪中国文博考古最佳论著之一。2002年作者被中国文物报社评为中国文博考古百位名家之一,2004年被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西山服务局聘为中国当代书法名家。作者是中国美术考古学科创建人、“青州风格”佛像提出者、济南四门塔佛头像回归的文化使者、昌乐骨刻文的发现者和鉴定者、昌乐石祖林的发现者。
《精灵梦叶罗丽漫画故事全集(第二季)》内容简介:本书讲述了叶罗丽仙子罗丽为了救主人,迫不得已告诉了曼多拉解开封印的方法。曼
湖南美术出版社宋徽宗瘦金体秾芳诗题画三品千字文/中国书法传世碑帖精品 本书特色 宋徽宗赵佶(1082—1135),北宋第八位皇帝,神宗子,哲宗弟,初封端王。元符...
钢笔字十讲 内容简介 写上一手漂亮流丽的钢笔字,真是一件让人羡慕的事。即使在电脑相当普及的今天,钢笔字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同样也是须臾不可离的。真正把钢笔字写...
篆刻入门 本书特色 《篆刻入门》在前人著述的基础上,以历史源流的梳理和具体专题的分析为维度,分别从识印、别篆、篆印、用刀、击边与具款、名家派别、印论、印质印纽与...
颜真卿勤礼碑-历代经典碑帖集粹-翰墨字帖 本书特色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碑帖荟萃,名家辈出。纵观书法名家的成才之路,有两点是必须引起注意的。**,他们都是临古代碑...
龙居景观-中国人的空间艺术 本书特色 本书从人类追求长生不老这一朴素的愿望谈起,运用大量史料论及中国人为此所树立的中国式的空间观以及依据这种空间观所做的各种实践...
《改变历史进程的那些美文》内容简介:《环球时代美文读本》(Global Times Readers)系列丛书旨在为广大英语中高阶学习者提供一套
报刊图酷 内容简介 图对于现代报刊杂志,作用是巨大的,正如达芬奇所说“画面展现的,比钻石更可贵”。报刊杂志的题头、刊头、栏花、尾饰除了对版面具有重要的美化装饰作...
艺术美论 内容简介 转眼间,我从事大学书法教学已近二十年。其间,尽管我的学术视野大多放在中国书法史以及古代书论的研究上,但对于书法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却也认...
欧阳询《楷书九十二法》-历代名家名帖书法经典 本书特色 《历代名家书法经典教程:欧阳询<楷书九十二法>》由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欧阳询《楷书九十二法》-历代名...
造型原本(看卷·讲卷-两册) 本书特色 本书作为插图珍藏本系列的一种,以广受学生欢迎的“造型原本”课的讲稿为基础,结合大量作品实例,带读者发现各种风格形态之下艺...
颜真卿楷书百家姓 内容简介 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令世界瞩目,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内容多在历代儿童教材中得到了宣传,千百年来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1931年生于中国上海。1947年去美国,1951年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美国建筑师学会(AIA)、英国皇家建筑学会(RIBA)、澳
神秘艺术博物馆 本书特色 《神秘艺术博物馆》是一场艺术殿堂的视觉盛宴,揭示出世界名作及其创作者背后的故事。加布里埃尔能否如愿夺得后冠?卡拉瓦乔是在海滩上遭人暗杀...
颜真卿争座位帖.祭伯文稿-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 本书特色 孙宝文编写的这本书为“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系列之一。该书印制精,大8开,为首次彩色放大本,并延请...
简书一笔字写法 本书特色 书稿内容,包括一系列简书书法及其字体。其中有:根据汉字部首偏旁的《简书偏旁》《简书部首》,根据通用规范汉字字表的《简书字表》,根据作者...
《佳能5DS/5DS R单反摄影宝典》内容简介:本书是专门为佳能5DS/5DS R用户编写的一本相机使用与实拍宝典,并针对数码照片的后期处理
朱有燉《诚斋录》笺注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 《诚斋集》四卷、《诚斋新录》一卷、《牡丹百咏》一卷、《梅花百咏》一卷、《玉堂春百咏》一卷。笺注部分由题解、注释两部分...
引领欧洲建设设计专业教学理念最前沿!ETH建筑学院领军师资MarcAngelil教授DirkHebel教授等十位教师研究成果,ETH建筑学院经多年
科幻电影启示录 本书特色 《科幻电影启示录》(作者林韬、王慧婧)以7部 经典科幻片作为分析模本,详细阐释并探讨了科幻电影的制作规律与审美特点。原始技术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