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日本对外关系》是一部颇具新意的研究日本对外关系的专著,比较全面地涵盖了当代日本对外关系的诸多方面。除了日本同美国、中国、俄罗斯等国的关系之外,本书还包括了日本同欧洲、非洲、中亚、印度、蒙古、越南、伊朗的关系;除了日本对外经贸、政治、安全关系之外,本书还涉及日益受到重视的环境领域和麻生太郎提出的“动漫外交”等公共外交领域。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当代日本外交脉搏的跳动。
中日战略互惠与民间友好:理想与现实 刘江永
在当代日本对外关系中,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重要国家。对日本来说,中日关系的重要性正趋于上升。
2012年将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当年,正是在中日誓不再战、世代友好的大旗下聚集起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两国民”意。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后,两国民间友好感情迅速上升。20世纪80年代,中日两国政府又提出中日关系四项原则,即“和平友好、平等互利、相互信赖、长期稳定”。从那时起,中日关系发展的历程告诉我们:友好是互利之根;互利是友好之果;信赖是稳定之基;稳定是信赖之果。离开友好而只讲利益或离开利益而空谈友好都难以持久;没有信赖的稳定或没有稳定的信赖也都难以持续。
从理论上讲,中日政府之间的战略互惠与民间友好应该是相辅相成、彼此促进的,但有时实际情况则未必理想,会出现不同步的矛盾现象。在信息化社会,伴随互联网的普及,社会的透明度不断增大,民众参与意识不断提高,无形中对相对封闭的传统外交模式和中日关系产生着新的影响,提出新的挑战。
2008年,中日两国首脑互访出现高潮,达五次之多,特别是中国国家主席一年内两次访日,创历史*高纪录。胡锦涛主席2008年5月访日,与福田康夫首相共同签署并发表了《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取得了丰硕成果。如果从高层互访的角度看,2008年的中日关系也许可以称为“政热”。2009年,中日两国继续保持高层互访和交往的良好势头。
然而,与之相比,中日两国民间感情的改善则有较大温差;与中国民众对日感情发生的积极变化相比,日本民众对华感情改善则不明显,甚至还有所倒退。日本民众对日中关系的看法比较严峻。据日本总理府2008年10月所做的舆论调查显示,日本受访者中“不认为日中关系良好”的人占71.9%,甚至高于上年同期调查时的68%。同期日本民众对华亲近感也有所下降。
这说明,中日战略互惠与民间友好的理想与现实之间还存在一定距离。中日关系还存在一些结构性矛盾以及特有的脆弱性和不确定性。福田康夫首相辞职后,麻生太郎内阁的支持率也不断下跌。日本政局进入新的动荡期。未来日本新领导人的对华态度引人瞩目。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两国关系,还需中日双方付出长期的不懈努力
一、冲破“倒春寒”的“暖春之旅”
2008年5月胡主席访日前,日本国内并不平静。从年初发生的“毒饺子事件”到拉萨发生的“3·14”事件,日本舆论在“食品安全”、“涉藏问题”上对中国的看法十分严峻。对中国的负面报道与评价充斥日本报纸和电视媒体。日本右翼势力、海外“藏独”势力加紧在东京和奈良等地集结,准备举行示威活动。中日关系改善势头似乎遇到一股“倒春寒”。加之福田康夫内阁在日本国内处境困难,民调支持率跌至20%以下,所以在胡主席访日前,日本许多人都不对这次访问抱有太高期待。
然而,在访问前夕日本主流媒体的态度似乎悄然变得积极起来。2008年5月4日胡主席在北京的人民大会堂接受了日本16家驻京媒体记者的联合采访,并首次表示:“即将对日本进行的访问正值春暖花开之际,可以说是一次暖春之旅。我衷心祝愿中13两国人民的友谊春暖常在。”包括对华报道消极的日本《产经新闻》在内,日本几乎所有报纸都对此做了比较客观而友善的报道。中国政府重开与达赖喇嘛代表对话的灵活姿态,也得到日方的好评。访问结束后,研究日中关系的日本专家学者普遍反映,“这次超出许多观察家预料,取得了丰硕成果”。
这次访问体现了中方对日本的高度重视和日方的精心安排,具有许多个**次。它既是21世纪中国国家主席首次访日,也是中共十七大后中国国家主席首次出访。这次发表的中日联合声明,首次由中国国家主席签署,这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日关系史上还是**次。双方还首次把食品和产品安全、知识产权保护,以及气候变化等问题,作为两国合作领域写入新的中日联合声明。无论是孙文夫妇曾经居住过的松本楼,还是鉴真和尚安息的唐招提寺,都是**次迎来中国国家主席到访,使人们得以重温中日友好交往的历史。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还亲自展开“乒乓外交”,给日本民众特别是年轻人留下美好印象。
这次访日期间,明仁天皇与胡锦涛主席三度亲切交谈,畅谈他1992年应邀访华时的情景,这在过去是比较罕见的。胡主席同福田首相举行了富有成果的会谈,并且亲切会见了日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界人士和长期从事日中友好的老朋友及其后代。在五天访日行程中,胡主席总共出席了55场活动,中日双方就70个合作项目达成一致。领导人会谈的成果获得了日本各大媒体的肯定。
胡主席在早稻田大学发表演讲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珍爱和平、维护和平,让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让各国人民永享太平。”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2007年中日两国贸易已经是1978年缔结和平条约时的53倍,中日人员往来是当时中日往来人员次数的120多倍,今后还会有所增加。胡主席表示,中国将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并再次肯定了日本为促进中国现代化建设发挥的积极作用。这一讲话通过日本电视台善意的报道,在日本各界产生良好反响。
这次访问的重要成果之一是,胡锦涛主席和福田康夫首相签署并发表了《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这被称之中13之间的第四个政治文件。中日之间前三个政治文件是:**,1972年9月29日发表的《中13联合声明》。它是由周恩来总理、姬鹏飞外长和田中角荣首相、大平正芳外相签署的,标志着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日本承诺“坚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条的立场”,即把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第二,1978年8月12日缔结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它是当时的中国外长黄华和日本外相园田直分别代表两国签署的,并经中国全国人大和日本国会批准,成为中日关系的政治和法律基础。双方确认“用和平手段解决一切争端”,不称霸,反霸权。第三,1998年11月26日发表的《中日关于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简称《中日联合宣言》)。它是当时的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与日本首相小渊惠三会谈后发表的,但未经两国领导人签署。日方首次以书面文件形式表示:“痛感由于过去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和损害的责任,对此表示深刻反省。”尽管日本领导人在口头上曾多次对过去的侵略表示“道歉”,但迄今日本政府尚未在任何中日双边关系文件中写明“道歉”。
这次发表的《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涵盖了从2006年安倍首相访华的“破冰之旅”到胡主席访日的“暖春之旅”,两国领导人达成的主要共识,指明了21世纪中日关系前进的方向。笔者认为,这项新的联合声明共有六条内容,似可概括为“一个中心、三大支柱”。一个中心是:中日双方认为“长期和平友好合作是双方唯一选择。双方决心全面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实现中日两国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崇高目标。”围绕这一中心的三大支柱是: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联合声明的前两条中,中日双方重申,中日两国原有的三个政治文件,构成中日关系稳定发展和开创未来的政治基础,两国确认将继续恪守三个文件的各项原则。两国领导人签署这一声明,使1998年双方没有签署的《中日关于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中的各项规定和承诺也得到确认和继承。
第二,增进互信,加强友谊。新联合声明的第三到第五条表示,双方决心正视历史、面向未来;双方首次通过文件确认,两国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双方重申相互支持对方的和平发展。日方对中国的发展给国际社会带来巨大机遇予以积极评价;中方对日本战后坚持走作为和平国家的道路也给予肯定。双方同意就联合国改革问题加强对话与沟通,坚持通过协商和谈判解决两国间的问题。日方重申,坚持在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中就台湾问题表明的立场。
第三,深化合作,规划未来。新联合声明第六条宣布,在五大领域构筑对话与合作框架,开展合作。其中包括增进政治安全互信、促进人文交流、加强互利合作、共促亚太发展、应对全球课题等。双方首次把东海问题、食品和产品安全、知识产权保护、对普世价值的理解与追求,以及气候变化等,作为合作领域写入联合声明。日方认为,这些反映了日本关心的议题。
日本防卫大学校长五百旗头真认为:“安倍访华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日关系,但是从心底相互信赖的领导人关系,应该说是从胡锦涛主席和福田首相开始的。”这句话包含着深刻含义。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初是2006年安倍晋三提出的。总体上其具有积极的一面,但也含有强调利益而淡化友好的倾向。安倍曾表示:“友好就能万事大吉吗?未必。外交与各自国家利益相关。可以相互得到利益的关系,就是战略互惠关系。”安倍内阁还提出所谓“价值观外交”和“自由繁荣之弧”构想,企图建立日、美、澳、印四国联盟牵制中国。
然而,福田康夫执政期间,在坚持“日中战略互惠关系”的同时强调,长期和平友好是13中两国的唯一选择。这就给中日战略互惠注入了灵魂并得到中方的赞同。针对所谓“价值观外交”,福田并不认同。福田从小学过《论语》,认为“不仅是日中,今后世界都要好好学习《论语》。若孔子的话能成为世界的常识,世界就能和平了”。福田首相2007年末访问曲阜,也堪称是同中国在价值观方面的一次求同之旅。孔子说过:“德不孤,必有邻”;“君子怀德”,“小人怀惠”;“放于利而行,多怨”。这些话的意思是,有德者不会孤立,必有善邻。君子心中有德,小人只贪图利,而只根据自己的利益行事必然招来很多怨恨。那么,何为德呢?《管子》称:“爱民无私日德。”笔者认为,中日之间不搞狭隘的民族利己主义而保持友好,就堪称是两国之间的大德与大爱。在和平友好的基础上谋求战略互惠与合作就能产生政治互信。
针对安倍内阁的“自由繁荣之弧”战略,福田任内也提出了他不同的亚太战略设想。2008年5月22日福田首相在一篇重要演讲中提出了着眼未来30年日本的亚洲区域合作构想。其核心思想是,要使亚洲各国以太平洋为“内海”彼此开放、相互合作,包括日本、东盟、韩国、美国、中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印度,直到中东的广阔地区,形成不断扩大、开放、相互连接的网络。日本将作为和平国家履行责任,与各国建立相互信任,共同前进。福田在战略上不是把中国作为多方牵制的对立面,而是作为超越不同社会制度和地缘战略环境的合作伙伴。这篇演讲被一些媒体称为“新福田主义”。福田提出日本要积极推进海洋和平开发与利用的海洋立国战略,但不再把日本孤立地视为海洋国家,强调太平洋不应被分为东西两部分,而应成为共同前进、和平合作的伙伴。
……
刘江永,1953年生,清华大学法学博士,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教授、副所长。现兼任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日本学会常务理事、中日关系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外交学会理事、中日友好协会理事、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理事等。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关系,重点方向是日本及东亚地区。专著《中国与日本:变化中的“政冷经热”关系》(人民出版社,2007年2月出版),荣获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
转型中的近代中国-(上.下卷) 本书特色 《转型中的近代中国(套装上下卷)》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转型中的近代中国-(上.下卷)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山大学近...
雷锋诗赞 本书特色 沈阳军区政治部编著的《雷锋诗赞》内容介绍:今年是雷锋同志牺牲五十周年,同时3月5日也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的纪念日。近...
中国网络社会治理-中国道路-社会建设卷 本书特色 中国网络社会治理简介互联网发展给世界各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带来许多新的挑战。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进入关键时...
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列宁专题文集 本书特色 《列宁专题文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列宁专题...
保安局在行动-英国情报机构大揭秘 本书特色 《保安局在行动》的基本出发点是:不犯某些情报题材作品选材不当、史实失真、夸大传奇的通病,用专家的智慧遴选材料...
《曾文正公嘉言钞》内容简介:梁启超在曾国藩去世第二年出生,早年就对曾国藩推崇备至,认为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难得一见的经世致用
张灏-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 本书特色 《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何为“幽暗意识”,何为一“转型时代”?传统中国为何开不出民主宪政的道路?我们的民主观存在哪些问题?著...
第三种力量与抗战时期的中国政治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2004年总第二辑之一种,由张海鹏先生着意为序热心介绍。全书旨在考察抗战时期处...
知识分子与社会转型 本书特色 什么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的社会角色与文化功能是什么?知识分子应该如何处理学术研究与政治介入、独立自主与公共关切、专业化与公共性之间...
三十九军在朝鲜 本书特色 本书是首批参加抗美援朝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王牌部队——39军军长吴信泉同志的长篇回忆录。39军在朝鲜战场奋战2年零9个月,歼敌4万余人。更...
战争是什么?战争离我们有多远?“打赢”能教会吗?怎样才能“打赢”?“打赢”为什么需要非军事才能?谁是我们的敌人?解放军是
五四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五章,阐述了思潮产生的宏观与微观背景、思潮的历史脉络和结构分析、整理与改造旧学、“调和论”——文化保守主义者创造新文...
《拾忆长安:动画美术设定集》内容简介:本书是动画《拾忆长安·明月几时有》的衍生品,本设定集对动画制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进行了
工作讲方法领导有艺术 本书特色 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了进一步适应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应当深入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
团购:马基雅维利全集3册 内容简介 马基雅维利全集:佛罗伦萨史马基雅维利全集:君主论·李维史论马基雅维利全集:用兵之道 :团购:马基雅维利全集3册 节选 ...
《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内容简介:本书是资深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张英结合自己20余年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咨询、教学与研究总结形
安德鲁•海伍德(Andrew Heywood),英国著名政治学家,多部政治学经典畅销教材的作者,政府与政治学AS-Level及A-Level课程首席考试官,曾任...
当代中国慈善事业 本书特色 慈善事业的新生与逐渐发展,既是改革开放产出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国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然而,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现实情形却并不令人乐观...
***【编辑推荐】***1. 历时30年写作,牛津大学政治学老教授阿兰•瑞安毕生研究和教学经验的结晶。刘擎、周濂、哈罗德•布鲁姆、史蒂芬•格林布拉特等中外学者一...
与世界同步 本书特色 《与世界同步:印度的困顿与崛起》:★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核心观点即来自与此书作者南丹?尼勒卡尼的谈话。因此,在此书中,托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