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教敬天说(第3辑)》为大型资料汇编丛书《儒教资料类编》之第三辑。主要从文渊阁《四库全书》中辑录了大量有关“敬天法祖”的资料,告诉人们古代的儒者和帝王将相们是如何主张敬天的。
儒教是不是宗教?它又具备什么性质?宗教是西方输入的,还是中国固有的?这些是哲学宗教界争论多年的问题。作为宗教的材料支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儒教敬天说(第3辑)》作者李申先生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采掇大量原始材料,编撰出这套《儒教资料类编》,以揭示儒教的存在,有弄清历历本貌,进而正确利用传统的文化资源,颇具开创性。
序言
儒教问题正日益引起学界甚至社会各界的关注。
儒教问题不是一个学术观点问题,即不是可此可彼、可信可否的问题,因为儒教的存在是一个历史事实。而只有认识这个事实,纔有可能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性质;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的性质和本来面貌,纔能正确继承和运用这笔遗产。
关于儒教问题的争论非一日。*近二三十来就有两次较大的争论,其风波至今未息。虽然提出者和赞成者都尽其所能从各个方面试图向读者解释清楚,虽然经过争论能够接受儒教是教说的学者曰益增多,但是在整理古代资料的过程中,笔者还是发现了以前所未能发现的材料,感觉到有关论著难以充分释脱百多年来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性质认定的新传统所带给人们的种种疑惑。于是也就有了编纂《儒教数据类编》的想法。让资料,也就是让古人自己来向当代的人们说明和解释吧,说明在他们眼里, “儒教”是个什么样的概念,而他们又是如何地在信仰着儒教。
就笔者所知,目前在有关宗教和传统文化的许多*基本的问题上,包括专门研究传统文化和宗教问题的学术界,都有一系列并不符合历史事实的结论,在被人们广泛地以讹传讹。比如儒教之教不是宗教之教,而“宗教”这个概念是从国外输入的“外来语”,上帝信仰是基督教的而中国古代的儒家是不信上帝的。至于“城隍神是道教的”, “‘圣经’指的是基督教的《新旧约全书》”,则几乎成了家喻户晓的常识。这些基本问题不清楚,要认清传统文化的性质和本来面貌,是不可能的。而这些问题,以及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在这套书里,都会用历史数据的方式,向人们揭示历史的真象。而认识传统文化的历史真象,是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建设当代新文化的基础。
明吴宽《南京朝天宫重修碑》(《家藏集·补遗》)
记曰,万物本乎天。夫人灵于万物者也,物之欲报本者,或见于豺獭之微,而况于人乎。然古之制,自诸侯以下,皆不得祀天,而独人君得祀之者,以人君为天之宗子,而万物之主也。后世道家者流,乃独创为宫观,以极其尊崇之意。往往土木以肖其形,衮冕以制其服。椟主以侈其号,表疏以达其词。至于俯伏跪起,祝赞陈设,其科仪之繁,物品之富,不可胜纪也。为其教者,多据名山,临福地,而其蔓延之盛,虽壤地遐僻,莫不有所谓道流者居之。
国朝太祖高皇帝定鼎金陵,实有龙蟠虎踞之胜。所以奠四海之民,垂万世之统者,端在于是,有非前代区区割据之国所得而拟者。方高皇帝之始创天下也,城郭以拓,宫室以造,祖社以建,民居以定,官舍以缮。仓廪府库以完,衢路桥梁以修。数年之间,遂成大业。至如浮屠老子之宫,则吝不出一毫为之。《书》所谓不作无益以害有益者是也。然圣心倦倦,固未尝一事不勤乎民,亦未尝一念不敬乎天。故每岁首,有事于南郊。其精诚所感,风雨时若。民物繁阜,得以享其至治焉。
一日,上意若曰,朕惟敬天,今民事方殷,日不暇给,不得朝夕对越在庙,以苔大贶。顾京城有故元之永寿宫在,规模巨丽,鲜与为比。其改名朝天宫,俾司道教者体朕至意,率其徒属而虔奉之。既赐名,树绰楔通衢,大书三字以揭之,而宫益为伟观矣.凡四十余年,而太宗文皇帝迁都于北,仍建朝天宫,而号旧都为南京云。
乃成化某年,南京朝天宫一夕毁于火,其不为煨烬者无几。守臣以闻,且有以修复言者。上初置之,既而慨旧物之就废,念先志之当承。爰诏道录司某官臣某,往董其役。然复重劳民也,特使劝募为之。一时命下,民庶欣然咸愿相助。富者施财,巧者效技,遂以某年某月某日起功,越几年而功完。穹门洞达,曲路迂绕,殿厢楼阁,执若增高。巨丽之制,一遗旧曰。游其地者,以为蓬莱方丈,当不是过。帝王之都,是宫维称。宫在京城之西全节坊傍,附晋成阳公卞壶之庙,而其后林木茂密,冈阜隐然,有故所谓冶亭,此皆得不毁者也。功完,复以闻。有诏臣某宜记之碑。
臣观前代之君,致力神天以为祷祀之举者,比比而是。其于民事之所当为者,则略之。惟是朝天宫,高皇帝仍胜国之旧,而不改作者,固本于恤民。今皇帝继皇祖之志而复修治者,亦在于恤民。民者,天予之君以治焉者。而恤之,非敬天之大者乎。是宜书之,以示来世。
李申,河南省孟津县人,出生于1946年4月6日。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1969年8月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原子物理系,1970年4月在抢救山林火灾时受重伤,立二等功。1981年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哲学硕士学位,1986年于该院获哲学博士学位。导师均为任继愈先生。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儒教研究室主任。2002年11月,到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任教。
主要著作有:《中国儒教史》(上下卷)、《中国古代哲学与自然科学》、《宗教论》(第一、二卷)、《敦煌坛经合校》、《易图考》、《隋唐三教哲学》等。曾任《中华大典·哲学典》(已出版)常务副主编兼儒家分典主编。现任《中华大典·宗教典》常务副主编兼儒教分典主编、《中华大藏经续编》副主编。
730天中的365天—旅途的脚印 本书特色 索达吉堪布一年日记记载觉者365天的心声,让我们有机会更多了解和体会他们的内心世界......730天中的365天—...
三教圣典--品读老子 本书特色 孔子学说与《论语》本书的价值,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区,始终具有不可摧毁的不朽价值,后起之秀,如笃学之,慎 思之,明辨之,融会有...
逻辑哲学论 本书特色 《逻辑哲学论》是1921年*早发表在德文期刊《自然哲学年鉴》上面的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的一个英译本。逻辑哲学论 内容简介 ...
制礼作乐-先秦儒家礼学的形成与特征 本书特色 《制礼作乐(先秦儒家礼学的形成与特征)》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制礼作乐-先秦儒家礼学的形成与特征 内容简介 传...
马克思的复仇——资本主义的复苏和苏联集权社会主义的灭亡(马克思主义研究译丛;“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内容简介 本书对马克思在20世纪的影响和资本主...
中国美学的历史演进及其现代转型 本书特色 针对中国美学历史演进的不同分期,进行具有开拓意义的理论研究与学术探索,拓展中国美学历史研究的范围与思路,全面认识中国美...
梦之旅 本书特色 安东尼·德斯蒂法诺的《梦之旅》,大胆地为但丁的作品赋予了全新的面貌,迷人之余,亦发人深省。对不同教派的基督信仰者,以及其他没有特别坚定的宗教信...
增壹阿含经-原始佛教基本典籍-(上.下册) 本书特色 《增壹阿含经》为佛教基础经典,汉译四阿含之一。东晋僧伽提婆译,五十一卷(苻秦昙摩难提亦曾翻译《增壹阿含经》...
本书辟为两编,“本论”部分阐发儒家“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及墨学源流,脉络清晰,曲折有致,深切精纯;“广论”部分旁及周
尚书传自伏生,其徒歐阳、夏侯,西京立学宗,习徧天下。溯龙门著记,虎观讲经,迄於熹平所刊,一以今文为主。雖其间有史公杂采之
大乘起信论新释 本书特色 《大乘起信论》,略称《起信论》,是佛教的一部论书,大乘佛教的概论之作,相传为马鸣菩萨所作,由真谛法师译出。内容凡一卷,全文一万一千字左...
辩证的历史决定论 节选 bsp;丛书总序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我们在积极参与哲学体系改革研究的过程中,曾提出了一个试图将实践观点贯彻到底的马...
古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 本书特色 本书是发现历史走进遥远的年代丛书的一本,全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生动地叙述了生活在阿拉伯半岛的伊斯兰国家的主要情况,内容包括伊斯兰教...
1939年,国学大师马一浮先生受聘为复性书院主讲,总持讲学事宜,复性书院设在四川省乐山县乌尤山的乌尤寺,风景绝佳。复性即复明
佛的故事 本书特色 《佛的故事》:佛黄佛画佛事,佛缘佛心佛智。大地在微微震动、天空飞来一朵五彩详云,一抹甘露圣水降落在太子的身上,沐浴着太子的身体、太子缓缓从莲...
千峰映月 本书特色 在《千峰映月:中国人生命中的禅与诗》中,禅者林谷芳引领读者以诗入禅,透过禅与诗在中国文化中相互交融的关系,用充满禅思诗意的优美语言,叙写禅子...
庄子的生命智慧 内容简介 对庄子的生平、地位和影响作了简要介绍,重点阐述了庄子的哲学思想,揭示了庄子思想齐生死、等物我、泯有无的哲学魅力,以及庄子散文汪洋自恣、...
孟子译注 本书特色 孟子是儒门亚圣,他的思想是上承孔子、下启荀子的先秦儒学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他的“仁政思想”和“性善论”等对后世东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深...
西藏宗教 本书特色 从整体上认识西藏宗教,应该从了解苯波教开始,因为苯波教是青藏高原固有域性文化特色。同时,苯波教又是藏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未传入青藏...
太虚对中国佛教现代化道路的抉择 内容简介 本书从教典、教理、教制、净土、密教等方面,研究民国太虚大师的佛教现代化思想,揭示了人生佛教圆融全体佛法而宗本法界圆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