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德是二十世纪*杰出的法国作家之一,一生创作以散文为主,成就甚高。以其思辨的深邃、独特和感觉的敏锐、细腻见长,别树一帜,在文学史上占有突出地位。《纪德散文选》选入纪德*有代表性的作品《人间食粮》、《新食粮》及《秋叶》中的四篇,反映了纪德一生几个时期思想和艺术发展变化的轨迹,使读者见此一斑而窥全貌。
我们终生彷徨歧路,不胜苦恼。怎么对你说呢?细想起来,任何选择都是可怕的。连自由都是可怕的,如果它不再受义务引导的话。又是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里选择道路,而在这个国度里人人都在寻找道路,人人都为自己——请注意——寻找道路。所以,即使在*荒僻的非洲寻找一条*难辨认的小路,把握还大一些…吸引我们的有片片绿洲,有尚未枯竭的清泉…不过,一个地方有清泉流淌,那完全取决于我们的欲望,因为那地方只是在我们走近了才存在,周围的景物也只有在我们向那里走去时,才渐渐呈现于眼前;地平线尽头的东西,我们就看不见,即使在我们身边,也仅是接连不断、变化不定的表象。对于如此严肃的问题,为什么用起比喻来了呢?我们都相信定能发现上帝,可是,唉!在找到上帝之前,却不晓得该向何方祈祷。后来,大家终于思忖,上帝到处都在,无处不在,就是无法寻觅,于是便随意下跪了。纳塔奈尔,你要效法那些手擎火炬给自己照路的人。你不管走到哪里,都会遇到上帝,正如梅纳克所说的:“上帝嘛,就是我们前面的东西。”纳塔奈尔,你路过之处,对一切都要观看,但不要在任何地方停留。你要牢牢记住,唯有上帝不是暂时的。重要的是你看了,而不是你所看到的事物。你保持着清晰认识的一切事物,直到地老天荒,都会始终与你壁垒分明,你为何要如此珍视它们呢?怀着欲望是有益的,使欲望得到满足也是有益的,因为这会使欲望变得更强烈。实话对你说吧,纳塔奈尔,每种欲望使我获得的充实,都胜过我对所渴望的东西一向虚幻的占有。纳塔奈尔,我为许多美妙的事物耗尽了自己的爱。它们之所以光彩夺目,正是因为我不断为它们燃烧。我乐此不疲。在我看来,一切热情都是爱的消耗,一种美妙的消耗。我作为异端中的异端,总是为各种离经叛道的见解、极端隐晦的思想和歧论纷争所吸引。凡是我感兴趣的思想,必有与众不同之处。连同情心我也把它从自己心里屏除了,因为在我看来,同情心只不过是承认一种普通的感情而已。纳塔奈尔,绝不要同情心,而要爱心。要行动,而无需考虑这行动是好是坏。要爱,而不必顾虑是善是恶。纳塔奈尔,我教你要热情。…
安德烈·纪德(1869—1951)无疑是本世纪法国最大的散文家之一。按照他本人的说法,他一生的作品,只有一本《伪币犯》(1925)是小说,其他如《蔑视道德的人》(1902)、《窄门》(1909)、《田园交响乐》(1919)、《梵蒂冈的地窖》(1914)、《如果种子不死》(1921)等,只不过是有情节的散文。当然,人们并未因此而把这些作品都列入散文,一般还是把它们视为小说。即使如此,纪德的散文数量之多也是惊人的,粗略算一下就有《人间食粮》(1897)、《拴得不牢的普罗米修斯》(1899)、《致安日尔书简》(1900)、《借题发挥》(1903)、《新借题发挥》(1911)、《重罪法庭的回忆》(1913)、《回忆》、《忏悔》、《柯里东》(1911—1924)、《刚果纪行》(1927)、《从乍得归来》(1928)、《新食粮》 (1935)、《从苏联归来》(1936)、《日记》(1889—1949)、《秋叶》(1949),等等。 纪德给后世留下了这么多散文作品,要选编一本《纪德散文选》,应该不难。不过,正因为他的散文卷帙浩繁,也就存在一个怎么选、选哪些的难题。是从每部主要作品中摘取一段,汇编成集,以求介绍全貌,还是以一本为重点,向读者提供一件完整的艺术作品?我想,纪德的散文这么多,从每一本选译一段,未必就是最精彩、最恰当的部分,弄得不好,不仅不能反映其散文的全貌,反而可能给人以零碎之感。因此,现在这本集子仅选译了《人间食粮》和《新食粮》全文以及《秋叶》中四篇。《人间食粮》发表于1897年,《新食粮》发表于1935年,这两部作品放在一起,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又反映了作者两个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秋叶》出版于1949年,所选译的四篇都可独立成篇,意在进一步印证纪德散文的整体风格。原本想从纪德《日记》中选译一部分,但究竟选译哪个时期的为宜,又犯踌躇,故此作罢,还是留待有志者去全译出版吧。 这次译纪德散文的任务,是我自己请求来的。1991年11月份,在北京举行新闻出版署第一届外国文学编辑出版颁奖大会期间,大光先生介绍了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一百本世界各国散文的宏伟计划。我听了颇感振奋,便私下对秉勋先生表示,想为这套作品译纪德的《人间食粮》。秉勋先生转告大光先生,得到大光先生的热情支持,并同我约定于1992年底或1993年初交稿。可是这年头,出版工作难做。它像国民经济的其他部门一样,也处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艰难时期。我负责的花城出版社外国文学室,长期经济效益不高,每年辛苦下来,年终弟兄们总拿不到几个子儿,各人经济的拮据,可想而知。这两年我们做了很大努力,算是略见成效。然而,正因为这样,个人想搞点译著之类的时间,就全给挤掉了。到1992年底,我主动承担的《人间食粮》的翻译,仅仅开了个头。1993年初,我接到法国文化部图书及阅读司邀请,去法国从事四个月的法国文学翻译,成行时间由我自己确定。花城出版社同意我赴法,但我个人和外国文学室全年利润指标不减。这样,我不得不付出双倍的努力,在上半年完成了全年的工作任务,才于七月下旬匆匆来到法国。 这是我第四次来法国,但这次与上次之间相隔了十年。旧地重游,会见老朋友,结识新朋友,尤其要与法国许多出版社建立联系。因此,译事只能忙里偷闲,零敲碎打地做。我放弃了去西欧各国观光的计划,而且不住旅馆,几乎花了双倍的房租住在巴黎国际大学城,因为旅馆不宜于工作,大学城环境清静优雅,对面又有风景如画的孟苏里公园,是进修和著译的理想之地。经过三个半月断断续续的工作,这本《纪德散文选》终于脱稿了。回头来看,很不令人满意,有些地方连文字的流畅都谈不上。我向来的感觉是,凡是译死了的段落或篇章,很难再改活,所以只好由它去。 对纪德我没有研究。我产生译这本《纪德散文选》的愿望,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我一向喜欢散文,却很少有机会译散文。只是1983年在法国工作期间,译了让·吉奥诺的三篇散文,寄给了南京大学《当代外国文学》主编徐知免先生,承蒙徐先生厚爱,很快发表,并从他的信中获悉:所译散文三篇,颇获好评。此后就再也没译过散文。那三篇东西,我一直保存着,有如一个温馨的回忆。因此,译一本散文,在我可谓一个宿愿。另一方面,平时阅读,涉猎纪德,觉得其思想超逸,文笔奇崛,尤其他的《人间食粮》,据说是影响过几代人的散文诗,能得而译之,岂非快事?可是,事情往往与想象的有距离。一本《人间食粮》原文拿到手,连读两遍,居然看不出新意,也悟不出什么深刻的哲理,反而觉得有些地方思想的阐发显得不怎么成熟。至于文字本身,虽然一些写景的段落不乏诗意,但整个来讲,很难谈得上优美,尤其一些以诗歌形式出现的部分,只不过是散文句子拆开的排列,不能说是诗。还没动手译就感到困惑,越译越困惑,怀疑选译这本东西是否值得。 在这期间,我会见了夏尔-萨奇先生。老先生八十高龄,满头银发,精神矍铄,热情健谈。他不是文学家,而是人类学家,但对文学十分了解,藏书中颇多文学作品。尤其难得的是,他与包括纪德在内的《新法兰西杂志》①那批人,曾经过往甚密,十分熟悉,还拿出当年的一些旧照给我看。交谈中,我提及译《人间食粮》的困惑。他说,纪德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但人并不总是那么容易亲近,思维方式与众不同。《人间食粮》曾经是一本很有影响的作品,现在当然有些过时了。不过,也不能说现在翻译介绍就没有意义,其意义嘛,大概还是当年纪德写这本东西的理由吧。 听了萨奇先生的议论之后,我补译了纪德本人所写的《1927年版序言》,放在《人间食粮》之前,以帮助读者了解纪德当年写这部作品的背景和动机。《人间食粮》是纪德的第一部重要作品。他早年在象征主义文艺刊物《海神的号角》、《桑佗儿》上发表文章,1893年出版《爱情的诱惑》,引起了文艺界对他的注意,但真正使他成名的还是《人间食粮》。这部作品的重要意义在于,它表现了作者对家庭和对社会的双重反叛。纪德的父亲是南方的清教徒,法学教授,母亲出身于北方的大资产阶级家庭,信奉天主教。他自幼生活在清教徒的家庭气氛中,受到宗教热情的熏陶。1893年他到阿尔及利亚等马格里布国家旅行,在北非绚丽、浓艳,充满异国情调的自然风光里,身心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思想上、感情上开始与清教徒的家庭传统彻底决裂。这就是为什么他在《人间食粮》中一再提到:“对你来讲,没有任何东西比你的家庭、你的居室和你的过去更危险。”作品中甚至有他鼓动、引诱人家的孩子离家出走的记载。这无疑是一个反叛家庭传统的年轻人的行为。对社会的反叛,则主要表现在作者对当时的象征主义文学的批判。他在《1927年版序言》中写道:“我写这本书的时候,文学界矫揉造作之风盛行,空气沉闷不堪,我觉得迫切需要使文学重新接触大地,老老实实赤足踩在地上。”19世纪末叶,象征主义已趋末流,它脱离现实,追求形式,内容贫乏,向往黑暗和幻影。而纪德在《人间食粮》里,则蔑视传统道德,提倡个人行为自由,尤其强调入对自然和对人生的强烈感受,并以这种感受作为精神食粮,自我培养。这正是这部作品中曾经使几代青年人感到振奋和鼓舞的东西,也是直到今天还值得我们体会和玩味的东西。
宋词三百首 本书特色 由李明阳译注的《宋词三百首》内容介绍:词学极盛于两宋,读宋人词当于体格、神致间求之,而体格尤重于神致。以浑成之一境为学人必赴之程境,更有进...
鲁迅散文诗歌全集 本书特色 《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充满温情的回忆性散文集,是中国现代回忆散文的典范之作。作品带有自传性质,在鲁迅的创作中占有特殊的地位。《野...
明代馮夢龍編纂的《桂枝兒》、《山歌》、《夾竹桃》以及清代王廷紹的《霓裳續譜》、華廣生的《白雪遺音》,收集了明清兩代民間流
新文学评论:2015/2:Vol.4 No.2 本书特色 黄永林、阎志、张永健主编的《新文学评论(2015\\2)》为新文学学会主办的文学评论集刊,设有多个专题...
宁做痛苦的清醒者 本书特色 本书编辑了周瑞金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发表的近60篇文章,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个领域,许多篇章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尤其是“皇甫平...
生死恋歌--周信芳与裘丽琳 内容简介 本套丛书将有丰富多样的题材和更丰富多样的色彩。传奇事变和热点探讨,伟大人物和平民生活,历史追问和现实思考,文字特色和图像魅...
鲁迅论人生 本书特色 鲁迅在其作品中为中国人画像,他的小说生动逼真地画出了“国民的灵魂”,他的绚烂精粹的杂文被认为是“中国人的人史”。他是举世公认的*了解中国人...
寻找安详 本书特色 安详是一剂药,安详是一杯茶,安详是一条回家的路。郭文斌编著的《寻找安详(修订本)》读来如捧一团温暖在心间,又如一条清流穿过心田,让人获...
在这一册书内所收辑的,共有十多篇作者简介 叶嘉莹号迦陵。生于燕京旧家,40年代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为诗词名家顾随先生入室
阅读ABC 本书特色 在《名家文学讲坛:阅读abc》这本教导式的小书中,庞德遵循了“一切批评都是一种界说古典作家的尝试”。在希腊人中,庞德喜欢荷马和萨福,在罗马...
百花散文书系 新现代部分 王统照散文选集 内容简介 古往今来,有多少精美的散文象珍珠般在熠熠生辉!《百花散文书系》不敢说已将它们串成珠联,但它们在这里总已不再是...
08文学记忆 内容简介 《08文学记忆:〈文艺报〉(2008)文选》包括了:抗震救灾·抗击冰雪、挡不住的春天、冰雪之劫:战歌与颂歌、春在路上、中国在风雪中起程、...
不是人间富贵花-纳兰容若的才情人生 本书特色 他是豪门公子,却心怀山泽鱼鸟之思。他短短的一生,为情所钟,也为情所累。他带着往昔的痛,也带着曾经的爱,化成飞舞于蔚...
一九六O年顾随先生因病逝世之后,全部著作原准备交付刊印,不料竟于“文革”中全部散失无存。我得知之后的痛心实难名状,于是遂与
《临水的纳蕤思:中国现代派诗歌的艺术母题》选择一系列母题意象作为研究现代派诗歌的微观化视角,通过对现代派诗歌派的文本细读
作品目录目 录千秋万岁名 寂寞身后事送默存先生远行钱钟书杨绛夫妇促膝闲话钟书君但开风气不为师岁暮挽歌记钱钟书先生遥悼钱钟书
诗歌散文卷-黔北仡佬族当代作家作品选 本书特色 黔北仡佬族作家的作品不仅数量多,质量也佳。既然《黔北仡佬族当代作家作品选》是作为“仡族文化研究”这一课题的基础资...
我比前贤路已宽 本书特色 这可以称为一部自传,三篇长文,一贯的风格,语言波澜不惊,情感却暗潮涌动......它也是一部他传,两篇长文,一样的用情,碎碎的故事语言...
周作人自编文集——药堂杂文 内容简介 本集所收文共廿七篇,计民国廿九年作十五篇,近两年所作十二篇,*初拟名《一蒉轩笔记》,今改定为《药堂杂文》。编好之后重阅一过...
安持人物琐忆 内容简介 《安持人物琐忆》为现代著名篆刻家陈巨来先生的回忆录,书中回忆了其师友以及与其有交往的民国文艺界、政界风云人物的轶事,文字幽默,感情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