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微妙转瞬即逝的音乐,是在空气中振动形成的。人类凭借自己理解声音的能力创造出了音乐,因此我们可以将音乐的历史看成人类观念变化的历史;音乐的历史也是人们生活的写照。本书从早期的希腊音乐写起,讲述了格列高利音乐,复调音乐。尼德兰音乐,意大利歌剧以及乐器的分明发展、成形;并讲述了巴赫与亨德尔,格鲁克,韦伯与舒伯特,瓦格纳,威尔第与比才,以及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大师的故事与创作史。重点讲述了19世纪以来的帕格尼尼与李斯特,柏辽兹与施特劳斯,肖邦与勃拉姆斯,德彪西等等音乐家的故事与传奇。本书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绚丽多彩的西方音乐史多幕剧,使我们尽情地欣赏文字所能带来的音乐之美。
《西方音乐的历史》是根据1923年德国西南广播公司“广播中学”音乐系列讲座的节目主持人保罗。贝克的演讲稿改编而成。保留了原稿的讲座特色,它采用单线结构按时间先后从古至今,对西方音乐的发展史进行了梳理,分别介绍了西方早期音乐、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向现代社会过渡的音乐,以及现代音乐的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西方音乐的历史》是每一个爱好音 乐、了解音乐的人不可不读的经典之作。
**章 怎样去理解音乐的历史
神奇微妙,转瞬即逝的乐音,是在空气中通过振动形成的。人类凭借自己理解声音的能力创造出了音乐。因此,我们可以将音乐的历史看成是乐音的历史,也是空气振动形式的历史,是人类观念变化的历史。总之,音乐的历史就是人类生活的缩影。
《音乐变革的历史》是原先讲座的标题,之所以以它为题,是为了表明我所理解的音乐发展史的观点和方法。因为受篇幅所限,我不能将作曲家的生平以及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出现的所有重要的音乐形式无一遗漏地全部予以介绍。即使有足够的篇幅,我也没有这么做的打算。有关音乐历史中的重大事件和著名音乐家生平的书籍到处都可见到,而从整体上看待和理解音乐发展的历史的书籍就屈指可数了。
如果对读者这样讲述:贝多芬,1770年生于波恩,1827年卒于维也纳,曾谱过钢琴曲、交响曲和声乐套曲,主要采用奏鸣曲式谱写作品,那么我们仅仅是在对史实进行毫无意义的整理和罗列,而且读者读过后很快就会忘得一干二净。如果我们能说出在贝多芬所处的时代,交响曲、室内钢琴曲为什么那么受欢迎,奏鸣曲式为什么能盛行一时;如果我们能够分析出这些历史事件产生的条件与背景,即便人们忘记了某些细节,而那些独到的见解却会让读者铭记心中。历史并不是历史事件或者所谓事实的堆砌,而是幅描绘人类生命历程的画卷。看待历史不应该像看一场简单的古装戏,只有对推动历史发展的力量有了深刻的理解才可能真正理解历史。正因为我的这一指导思想与人们对历史问题的传统理解方法不同,所以本书将我的音乐史观放在**章中阐述。
在音乐史书中,我们经常见到“发展”一词,人们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一种逐步完善的过程。纪元前的音乐发展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复调音乐;声乐发展成为器乐;交响乐经历了从曼海姆乐派到海顿、莫扎特及贝多芬的漫长发展过程;歌曲经历了从舒伯特到胡戈·沃尔夫的发展过程等等。人们在讲述音乐发展的历史时,一般都将简单音乐视为复杂音乐的先导,并将复杂音乐视为早期音乐的改善和提高。我想,也许是19世纪进化论思想的风行从而使人们形成这种观念的,然而,人们解释进化论思想时很明显是存在着误区的。生物本身不同的阶段之间的确存在着因果关系,每一发展阶段也确实是上一阶段生物进化的结果,这都是毫无疑问的。进化论在说明生物之间的发展关系,特别是那些外形有很大区别的物种之间的关系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是,如果断言发展了的后代一定比前一代优越,那么进化论就变成了一种荒谬的理论。
既然促进生物进化的力量是不变的,既不能增添也不能消减,那么这种力量的作用也一定是完全相同的,所发生变化的变化也只是外形上的变化。所以,进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转变过程,而不是进步。较早把握进化论精髓的歌德认为,植物不存在进化之说,而只能发生形变,也就是说只是植物的有机组织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变化取代进化的观点应该作为我们研究历史的基本原则,而在研究艺术发展史时特别应该如此。古代人和现代人完全一样,至少在智力上是相同的。我们没有资格轻视前人,视他们为原始低级的人类。虽然前人没有现代人那么多、那么先进的设施,却和我们同样具备人类的优秀品质。因此,进化并不一定意味着进步或者完善,至少在艺术领域是这样的,人类生生不息的一切努力只能促进艺术形式的变化。所以,研究历史不仅仅是陈述历史事件,关键在于挖掘导致这些变化的规律和动力。
以进化的观点来指导历史研究是一种错误,应该用变化的观点取代它。艺术形式无所谓进化而只有变化,这是我们现在研究音乐历史问题的基本观点。而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它在每一个时期所表现出来的形式都应该是完全平等的,而且反映出每一个时期的音乐创造者的性格特征。所以,我们认为古代人智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比不上现代人是毫无理由的。
音乐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因为形成音乐的乐音(即振动的空气)无法保存,这使我们永远无法真正了解过去的音乐形式。造型艺术用石块、画布和颜料来表现;诗歌中所包含的思想可以诉诸文字,可以得到准确的记录。但是,音乐是靠空气振动形成的,我们如何将它保存下来呢?
当然,乐谱符号可以记录音乐,但是在准确程度上,乐谱记录显然比不上文字。我们现在甚至已经无法准确地知道18世纪的人们到底是怎样演奏音乐的。而且,就算手中有一切有关的乐谱,我们也无法了解巴赫或者亨德尔在作曲时,他们的脑海中形成的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曲调。如果再上溯二三百年,那么在音乐研究中所遇的困难会更多,学术界也会有更多的意见。比如,曲作者希望如何表现自己的作品呢?是只用声乐还是加入器乐呢?越向前追溯,音乐研究的困难就越多。即便是对于一些非常浅显的问题,如节奏或某一个单音的长短也只能在乐谱上猜测。如果想研究那些没有乐谱的古代音乐那就更加困难,那时的人们记录音乐所使用的是一种类似现代速记符号的“纽姆”乐符。
一直到12世纪,人们才不再使用纽姆乐符。由于时代变迁或者地区差异,纽姆乐符代表的意思也不尽相同。虽然破译工作已经取得一些成果,但依然存在着许多不同意见。我们永远无法真实地再现古代音乐,因此我们也就无法真正地认识它。同样,我们也永远不能欣赏到真正的16世纪、12世纪、9世纪的音乐或者古希腊音乐。即使我们拥有大量材料,进行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在谈到古代音乐时,我们也只能像盲人描绘色彩一样缺乏感性认识。我们缺乏对古代音乐的直觉感受,而这种感受只有在听到古代音乐才会产生。
因此,对于音乐历史的研究是任重道远又充满困难的。对绘画、雕塑和建筑我们相对而言要容易得多,因为有明明白白、实实在在的实物摆在那儿,诗歌也可以用文字记载下来。但是,音乐全凭乐谱记录,而且人们对乐谱的解释是莫衷一是,见仁见智的。历史越是久远,人们对音乐演奏技巧的要求越是知之甚微。即使我们拥有完整的乐谱,也仍会觉得无从着手,因为对当时的人们视为常识的基本音乐知识现代人已经非常陌生。正如让13世纪的人们欣赏瓦格纳的音乐一样,即使我们向他们详细地解释乐谱的内涵,他们也仍然无法想像出音乐演奏的整体效果,因为他们没有瓦格纳音乐的直观感受。我们理解古代音乐和古人理解现代音乐存在着同样的障碍。
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假想。假设我们在事先了解了台地瀑布的结构,也了解管道的网络和喷泉的位置的情况下去参观像凡尔赛宫或威廉港那样以喷泉和台地瀑布著名的古城堡,相信除非我们亲眼目睹流水从台地的层层阶梯上汩汩而出,或者也可以说,除非那些现已毫无生气的静物突然间恢复了活力,我们是无法想像出它的真正效果的。现在水流干涸了,管道堵塞了,昔日的雄伟建筑成了一片残垣断壁,虽然我们仍相信那里曾经矗立过一座宏伟的建筑,但对于那座建筑的效果我们完全只能凭空推测。
同样,我们也无法真正认识古代音乐。虽然现存的古人手稿和现代人的研究成果可以让我们对过去2500年的音乐历史有个大概的了解,但我们所能够真正认识的也只有过去25年到250年间的音乐作品,更远时期的作品则如同干涸的喷泉和堵塞的管道,源源的水声已经消失在过去的岁月。我们可以想办法重建昔日的辉煌,但却无法将它们复原。
我之所以不断重申理解前世音乐的困难,是为了证明那历史发展就是一个进化过程的观点的错误。如果因为我缺乏历史知识就认定过去的一切东西都不如现代,都是低级的,这显然是很不公正的。这就和站在马路的一端,遥望两侧无限延伸的白杨是一样的道理,我们会看到近处的白杨是高大挺拔的,离得越远当然显得越小,*远处的就可能只是一排模糊的黑点了,但它们都是白杨。尽管每棵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树干粗壮,有的枝叶茂盛,但他们在实质上是一样的。我们所能看见的*后一棵白杨像一颗黑点,其实它可能比**棵更高大更粗壮。我们知道,这是因为眼睛在观察事物时会遵循一种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造成的错觉,这一错觉与白杨树本身没有任何关系。早期的造型艺术家虽然也了解透视原理,他们之所以没有采用,并不是因为能力的限制,而是因为不愿承认眼睛的这种视觉。
……
埃莱娜•格里莫天生叛逆,为了发泄过剩精力才开始弹钢琴,却意外发现自己的天分,成为国际知名的钢琴家;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在野外
当我们翻开这本《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时,立刻会感觉到画面的人物都用神奇的眼光注视着我们:他们似乎在邀请我们去倾听他们时代
《爱妈妈,为什么这么难》内容简介:女儿即使脱离母体,却往往有条无形的“心理脐带”,连结母亲与女儿,让彼此成为联系很深,但又
现代,后现代,后后现代,谁建构,谁解构,谁重构,作为非艺术家和非文艺青年的你并不需要搞得太清楚。但这并不妨碍你在神灵浮躁
真实版“嘻哈帝国”嘻哈乐“史记”Jay-Z,BeastieBoys,TheNotoriousB.I.G.,PuffDaddy等嘻哈巨星的崛起嘻哈产业鲜为人知的幕...
作者皮埃尔•罗森伯格(PierreRosenberg):其职业生涯是在卢浮宫度过的。在成为卢浮宫总馆长之前,他曾多年领导卢浮宫油画部的工
中国壁画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墓室壁画作为中国传统壁画的重要一翼,它一般绘于墓天之骄子的四壁、顶部以及甬道两侧。墓室壁画
同一首歌.军旅歌曲 内容简介 音乐是沟通人心灵的信使,电视是直观的对话。我们编辑出版了这本书《同一首歌——军旅歌曲》就是*佳的回答,就是音乐和电视凝固的书信。要...
《欧里庇得斯悲剧集(套装全十八册)》内容简介:古希腊经典作品,西方文明的源头与第一次巅峰 油画、版画、雕塑等精美插图,生动重
《看图自学吉他和弦》涵盖了在各种音乐(包括摇滚乐、流行音乐、民间音乐以及古典音乐)中用到的所有常用的A~G大、小调和弦。每种
曼妙欢腾民间舞-写给孩子的艺术启蒙 本书特色 “写给孩子的艺术启蒙”是一套旨在向孩子们传授“美”的知识的艺术教育丛书。《曼妙欢腾民间舞》(作者王俪伊)是该丛书中...
世纪钢琴名曲-初学者和中级水平者97首必练曲目(简易本) 内容简介 《世纪钢琴名曲·简易本》这个书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能不太严格。之所以如此称呼,是因为该书所收...
中国戏曲概论 本书特色 《中国戏曲概论:艺术类》为“中国文库”丛书之一。“中国文库”主要收选20世纪以来我国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科学文化普及等...
瓦格纳 纽约堡的名歌手 序曲 本书特色 《纽伦堡的名歌手》序曲,又名《纽伦堡的名歌手前奏曲》。三幕歌剧《纽伦堡的名歌手》完成于1867年,但其序曲早在1862年...
艺术史上,文艺复兴时期堪称是一个巨人的时代。达•芬奇、丢勒、荷尔拜因、米开朗琪罗——这些名字代表着艺术中的尽善尽美,他们的
《古代东方的艺术与建筑》,本书为艺术史、考古学专著。以丰富的资料全面细致地介绍了古代东方的艺术和建筑的起源、发展,研究了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内容简介:疾控机构的实验室检验检测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Approachestothehistoryofartareprobablymorevaried-andmoredebated-thaninanyotherbr...
维瓦尔第女中低音咏叹调26首-赠光盘 内容简介 维瓦尔蒂留下的歌剧遗产已日益受到音乐界的注意,逐渐为大家所熟悉。维瓦尔蒂的声乐及歌剧作品是相当器乐化的,且配器亦...
解磊,本科青岛大学读环境,硕士北京大学读心理。非典型音乐学习者,典型古典音乐爱好者,将古典音乐作为自己认识和探索世界的媒介。开设有个人微信公众号“行走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