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建国门立交桥的南边有一座标志性建筑古迹,这就是历经几百年风风雨雨而幸存下来的始建于明代的城墙及角楼,城墙在整体上虽然已经残缺,但城墙上因岁月风尘而剥蚀的城砖以及重檐歇山顶的角楼,还在默默诉说着北京久远的历史。近代北京有了铁路之后,轰鸣而来的火车就穿过城墙高大的券门,可以直达市中心的前门箭楼脚下。当通过城墙脚下的铁路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后,城墙脚下这片后来被称为“三角地”的地方,一度被简陋破败的住房所包围,有的房子用城墙当作后山墙,还有几百户居民索性就住到了城墙上。如今这里已被鲜花和绿地簇拥的“明城墙遗址公园、”所取代,与其一街之隔的居民住宅小区,延绵到雄伟高大的前门和正阳门城楼脚下,昔日前门火车站高大的钟楼见证了这个古老城市的不断变化。
这是当代北京城市面貌和居民住房变化的一个小小的缩影。在现代社会,住房是与人们的生活*为密切的生存空间和环境,安居乐业是国家兴旺发达、社会和谐的标志之一。1949年1月31日,在经历了无数的历史动荡后,北京获得了和平解放,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1978年起实行改革开放,随着北京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居民的住房状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居民的居住水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唐代大诗人杜甫在他的不朽诗篇中曾有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憧憬。今天,环境优美、市政基础设施完善、生活服务设施配套齐全的住宅小区星罗棋布地遍布京城内外,我们曾经向往过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朴实愿望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现在已成为美好的现实。
每个人和每个家庭都有一部自己的居住史。
每个人和每个家庭都对居住水平的变化有着切身的感受。
当代北京居民居住的历史曾经经历过曲折和困难,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我们既经历过以公有住房租赁为主的时期,也经历了实行住房商品化的进程;我们既经历过等待单位分配住房的煎熬,也经历了以多种渠道解决住房需求的变迁;我们既经历过拥挤在狭小陋室的无奈,也经历了搬进宽敞明亮新居的喜悦。在商品房不再有“外销”和“内销”的区别后,住房需求不再被身份所限制;“期房”和“现房”在市场上的并存,使我们有了多样性的选择;“毛坯房”与“精装修”的划分,在很大程度上尊重了居住的个性和方便性;“一手房”和“二手房”市场的不断成熟,使住房的梯级消费被愈来愈多的人所接受;“拿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颠覆了人们传统的住房消费理念。通过改革开放,房屋产权从以住房公有为主向多元化产权转变,住房从以单位分配为主向个人购买转变,这是居民住房发生的两大深刻变化。
居民住房和居住水平是一个十分广泛的内容。从居住地域上看,居住因历史的变化和发展,形成了不同的区域和文化特点;从居住形态上看,住宅是供人们居住的不可移动的建筑物,无论楼房还是平房四合院,都是避风遮雨、栖身安顿之所;从居住状态上看,人口数量的增减、家庭结构的变化、收入水平的高低、消费观念的形成,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人们的生活状况产生直接影响;从居住水平来看,住房的设计、建设、使用、管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也不断有所变化和调整;从居住环境上看,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商业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等构成了居住质量高低的因素。与此同时,住房还与土地的开发利用、城市建设、房屋拆迁、商品房销售、市场管理、物业管理等诸多方面密切相关。还要指出,自2004年以来国家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强化保障性住房制度,更是社会普遍关注的民生热点话题。2007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政策体系,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工作和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由此,住房制度从“重市场、轻保障”向“市场、保障并重”回归,从“重买房、轻租赁”向“租售并举”的模式回归,开始了住房制度改革的新的里程碑。
正因如此,本书在有限的篇幅内,所有与居住有关的问题不可能都面面俱到,由于不是学术研究,所记述的内容也仅仅反映了当代北京居住历史的若干侧面,读者可能会在其中发现与自己居住生活相似的地方,也会发现所亲身经历的历史进程。
传统民居展现丰富的北京文化,公产福利住房的变化轨迹,住房商品化使人民居住水准由生存型向舒适型转变,民居建设开始与国际大都市相匹配。
**章居住的历史源远流长
一、居住文明的曙光
在北京城的西南方向,有一个名叫周口店的地方,在七十多年前,它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山村。然而,在1929年12月2日这个飘雪寒冷的日子,一个巨大的发现,使它从此名闻天下,从此奠定了它特殊的历史地位。这一天下午4点多钟,中国地质调查所25岁的技术员裴文中钻进了在龙骨山考古发掘现场发现的一个洞穴中。他在昏暗的烛光中看见了一片片远古动物的化石,在他即将迈出洞口的一瞬间,他突然看见了一个黑黑的、圆圆的东西。经过发掘,这个在黑暗的洞穴中被掩埋了几十万年的沾满了泥土的黑黑的、圆圆的东西,是一块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北京人”头盖骨!
在70万年到20万年前,“北京人”就已在周口店龙骨山的天然洞穴里居住。在北京居住文明的历史中,周口店龙骨山的天然洞穴可以说是“北京人”走向文明社会的“故居”。遗憾的是,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北京人”头盖骨的去向至今下落不明。1987年12月,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门头沟区,有一个普通的山村叫东胡林村,这里依山面水,清水河蜿蜒流入永定河,清水河河谷两侧分布着黄土台地。1966年,在这个山村考古发掘了一座新石器时代的墓葬,发现了两名成年男性和一名16岁左右少女的人骨化石,并被命名为“东胡林人”。“东胡林人”的遗骨和文化遗物在黄土台地上的发现,表明北京地区的人类在距今1万年前已离开山洞移居到平原生活,先民的居住出现了一个划时代的转折。
继“东胡林人”墓葬发现之后的近20年中,又在北京郊区多个地方考古发现了距今约六七千年前人类居住的原始房屋遗迹。1984年在平谷区北埝头村发现的10座原始房屋遗迹,它们布局比较密集,属于半地穴式,平面基本上呈椭圆形,直径一般在4米左右。这些房址是在山前靠近河流的地方选址挖出一个浅地穴,然后四周立柱,以支撑上部用树枝拱盖的屋顶,四面围墙用草拌泥砌成,夏避酷暑,冬防风寒。房址地面还有用火烧过的痕迹,房址中部有灶膛。原始房屋建筑的出现,使居住的历史有了一个重大的飞跃。
新石器时代晚期,也就是距今约4000年前,在昌平的雪山村、燕丹和曹碾、海淀的白家疃、朝阳的立水桥、通州的三间房、怀柔的汤河口、密云的坑子地、顺义的大北坞、平谷的前吉山等地出现了从事原始农业与畜牧业的聚落。那时的人们已会种植庄稼、饲养家禽、缝缀衣服和建造房屋,同时也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繁衍,人口分布的密度也逐渐增大了。
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灭商后,分封周王室同姓贵族召公于北燕。
燕国建立后,在今天房山区琉璃河乡董家林一带修筑了城郭,成为北京建城之始,距今已3000多年。考古发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遗迹,如房屋、窑穴、陶窑及各种遗物。
二、北京传统民居的特色
“鸟瞰全城,映入眼帘的不外是覆盖着灰瓦的鳞次栉比的房顶;温暖的季节里,有些地方可以望见高出屋脊的绿树,略微点缀着这片单调景象;一到冬天,大多数树木就像屋顶一样灰暗和光秃,薄薄的白雪取代了绿叶,覆盖着屋脊和房檐,泡沫一般地熠熠闪光。”1924年初春的一天,瑞典美术史家、哲学博士喜仁龙登上了北京的城墙。就是这样一些印象,促使他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对北京的城墙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后来他写了一本书,名字叫《北京的城墙和城门》。
除了城墙外,映人喜仁龙眼帘中的“覆盖着灰瓦的鳞次栉比的房顶”就是几百年传承下来的北京四合院。北京从远古一路走来,在经历了方国都邑、北方军事重镇和辽代陪都后,到1153年金朝迁都于此后开始正式成为国家首都。金中都时,以“坊”划分的居住区已有62个。1215年蒙古军占领金中都后,从1267年起忽必烈即以琼华岛(今北海)为中心营建大都城。元大都时,院落式布局和工字形房屋建筑在宫廷、官署、寺庙、民居中*为流行,与明清时代北京的四合院非常相似,这种建筑布局就是四合院的前身。四合院随着元大都胡同的出现并逐步发展起来,在北京居住历史上有着标志性的意义。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笔下的大都城内的居民景象是:“各家区地建屋,亦成正方,无参差先后之不齐。每家之长,各得地若干,建屋其中,世世居之。”
1965年秋天和1972年春夏期间,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市文物管理处组成的元大都考古队,在西城区后英房胡同(1990年后拆除)西北的明清城墙基下发现了一处元代居住遗址。这处遗址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平面布局主要由主院和两侧的东、西跨院组成,主院北房前出轩、两侧立挟屋,东院是工字形房屋建筑。这处居住遗址大部分墙壁包括院子的围墙都用“磨砖对缝”的方式砌筑,这个建筑水平可不是一般住宅所能办到的,而其占地面积也大大超出了当时元代官方规定的“以地八亩为一分”的标准,加之从遗址中发现的各种精美瓷器、漆器等生活用品、水晶、玛瑙文玩摆设,都说明了这所住宅主人的身份及其生活水平。可惜的是,这处元代居住遗址发现后没能保留下来。
在20世纪70年代初,考古工作者还在西城区西绦胡同、后桃园胡同(1990年后拆除)、雍和宫后身、旧鼓楼大街豁口、建华铁厂、安定门煤厂、德胜门一带及北京106中学内等地也先后发现了元代居住遗址,遗址中除有较好的三合院和四合院外,还有十分简陋的居住房屋。
就四合院的发展来说,明代四合院在建筑规模、式样和装饰上,已有亲王、公侯、品官、百姓四个等级,在森严的等级下,百姓房屋“虽至一二十所,但不许过三问五架,不许用斗拱及彩色装饰,不许造九五间数”。到了清代光绪年间,北京的街巷胡同已有2077条,其中直接称为胡同的有978条,四合院鳞次栉比地分布在这些街巷胡同中,其建筑手法和形制日臻完善,成为居民的主要居住形式,“屋制之美备甲于四方,因地因时,皆有格局”,清末记述北京地区政治、文化、典章制度和风土人情的《天咫偶闻》载,“内城诸宅多明代勋戚之旧,而本朝世家大族,又互相仿效,所以屋宇日华”。
四合院的基本形式是由坐北朝南的正房、坐南朝北的南房(名“倒座”)和东、西厢房围成的南北稍长的矩形封闭庭院,规模上有大、中、小之分,其共同特点在于关上街门自成一家,按照长幼尊卑各住其屋。如果条件好,几个四合院连在一起,除了“合”之外,还增加了“深”字,所谓“庭院深深深几许”,也正符合大中型四合院的建筑特点。在色彩方面,除贵族府第外,一般住宅以大面积的灰青色墙面和屋顶为主,在大门、二门、走廊与主要住房等处施以色彩,及在大门、影壁、墀头、屋脊等处加若干雕饰。北京还有“有钱不住东西房,冬不暖来夏不凉”的谚语,说明四合院内房屋的布局朝向对于居住的影响。
胡同和四合院构成了北京旧城的历史风貌,被誉为“北京名片”。由于大多数四合院建筑年代久远,又因历史原因,曾经失修、失养严重。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因城市人口的增加,住房紧张,房管部门和居民一度在四合院内进行“接、推、扩”(即将四合院内房屋接出一部分、推出一部分、扩大一部分),到1983年,“接、推、扩”房屋1.7万间,增加住房面积16万平方米。“接、推、扩”作为缓解居民住房困难的应急措施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四合院内的建筑密度增加15%左右,杂乱无章的各种棚屋挤占了有限的公共空间,“大杂院”成为四合院的代名词。20世纪80年代初,在旧城1300万平方米旧房中,有200多万平方米旧房质量较好,其中大部分是较好的四合院建筑。据统计,保存较好的四合院共有805处(不包括国家级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外城有96处,内城有709处,其分布多集中在西四北一条胡同至八条胡同一带和地安门锣鼓巷以及景山、东四、丰盛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像今天的南锣鼓巷地区,它与元大都同期建成,当时是50个坊中的昭回坊,是北京*古老的街区之一。另据统计,到2003年,位于北京旧城的东城区存有胡同531条,西城区存有胡同650条,崇文区存有胡同273条,宣武区存有胡同474条,四城区共存胡同1928条,在这些胡同中分布着大量的四合院房屋。从1979年到2006年,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名人故居、会馆、四合院已有90处。为保留北京的历史风貌,2003年7月16日,北京市对首先选择出来的200处传统民居四合院进行挂牌保护,东四十二条胡同39号成为北京第001号挂牌保护的四合院。到2005年,挂牌保护的四合院已有658个。
四合院承载着北京的历史,但多数房屋毕竟已经经历了漫长岁月的风风雨雨,通过对它进行科学保护和修缮,以适应人们现代化生活的需要。
……
丁世华,出生于北京,长期在北京市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工作。曾为北京房地产志常务副主编、主要撰稿人,并有多篇研究文章发表。现为北京市房地产法学会副秘书长、北京市法学会理事、北京市行政法学会理事、北京市应用法学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北京史研究会理事、当代北京史研究会理事等。
士承东林,武汉大学硕士毕业,青年历史研究者,心灵写史继承者,秉持“历史本身很精彩,历史可以写得很好看”的理念致力于为大家呈现一部真正有趣而真实可信的唐朝历史。代...
空气冷却器 目录 **章 概述**节 我国空气冷却器的发展简介第二节 空气冷却器的基本结构第三节 空气冷却器的类型第二章 总体设计**节 总体设计应考虑的事项第...
《完全饶恕》为那些心里充满了“明明是受害者,却为何还要选择饶恕”之疑问的人提供了豁然开朗的答案。曾经与受伤经验拔过河的柯恩德,向你我阐述了“什么是完全饶恕”、“...
洛克伍德、威尔金斯儿童骨折:第5版 内容简介 在过去5年里,发表了大量关于骨骼未发育成熟患者骨折的相关文献,使许多有争议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在这一版专著中,我们尽...
作品目录序 第一章 分权学说和制度理论 第二章 分权学说之基础 第三章 均衡政制理论 第四章 孟德斯鸠 第五章 无敌宪制及其敌人
8年广告职业生涯,曾就职于灵智精实(HAVAS)、Firstell、电通、海润广告,现效力于暴风魔镜科技有限公司,担任高级设计师。在任职美术指导期间对整个职业生...
杨连宁,1952年生,陕西定边人。资深报人,评论家。务过农,做过工,经过商,游过学。曾创办《青年一代》、《宁夏青年报》,曾任宁夏团委副书记、全国青联常委、海南大...
平面设计师,策展人,一九六八年出生于杭州,一九九○年赴日。一九九八年在东京,二○○一年在北京分别成立朱锷设计事务所至今。作为设计师,主持了“日中国民交流年”、“...
树下野狐,北大毕业,2001年7月开始创作的《搜神记》,开创了中国新神话主义的东方奇幻风格,掀起全球华人网络的“搜神热”,迅即在港台正式出版,是近年来最著名、最...
作者赖纳•马利亚•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1875—1926年),奥地利作家,20世纪德语世界最伟大的诗人,在德语文学史上唯一堪与荷尔德林...
第一本法律故事书-绘声绘色讲解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法律常识-[第三版]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适合青少年阅读的法律故事书。它根据青少年学生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选取与...
郑嘉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兼职教授,中国考古学会宋元明清专业委员会委员、建筑考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从事田野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
·本书荣获2016年美国民意研究协会图书奖·美国政治学会2013年伍德罗·威尔逊基金会奖·比财富不均更可怕的是制度不公,·政府的政策制定压倒性地偏向富人,·这不...
肖邦(1810-1849)是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在母亲的影响下,他从小对波兰的民间音乐十分熟悉和喜爱。6岁就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
苏绚慧,知名心理咨询师,心理疗愈专家,专注于失落悲伤疗愈、早年生命伤痛与疗愈、依恋关系疗愈。长期开办自我探索与成长类工作坊及心理卫生教育推广讲座。已出版作品:《...
本书回顾量子论从无到有发展的风云录,从18世纪开始,直到21世纪,一批科学巨人开始颠覆传统物理学大厦,为了宇宙的终极理论而战,大大改变了人类发展的历史。再现量子...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最新修正版) 本书特色 11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著作权法的决定,自明年6月1日起施行。修改后的...
作品目录导言《旧制度与大革命》影响史资料 前言 第一编 第一章 大革命爆发之际,人们对它的评论歧异 第二章 大革命的根本与最终
刘文鹏,内蒙古民族大学教授,曾担任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副理事长、世界上古史—古埃及史研究所所长、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历史系主任和学院副院长。曾参加中国“六五”、“...
乔治·奥威尔(1903年6月25日-1950年1月21日),英国著名小说家、记者和社会评论家。他的代表作《动物庄园》和《1984》是反极权主义的经典名著,其中《...